官方社群在线客服官方频道防骗查询货币工具
带您全面了解RCEP
带您全面了解RCEP
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海关总署于2021年11月23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 一、RCEP 主要内容有哪些 RCEP共有20个章节,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自然人临时移动四方面的市场开放。核心在于增强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投资以及人员流动方面的市场开放,尤其在关税上取得重大突破,给予“渐进式”零关税政策。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规定参与国之间90%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 (二)全面提升区域内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水平,为本区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促进提供了平衡、包容的方案; (三)拓宽了对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准入;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允许在整个RCEP范围内计算产品增加值; (四)增加了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新规则。 二、RCEP如何实现关税减让 RCEP成员之间适用“双边两两出价”的关税减让模式: “统一减让” 即同一产品对其他缔约方适用相同的降税安排,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8国使用一张关税减让承诺表,RCEP项下原产于不同缔约方的同一产品,在上述缔约方进口时适用相同税率。 “国别减让” 即对其他缔约方适用不同的降税安排,如我国分别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两两达成货物贸易关税承诺,共有5张关税承诺表,原产于不同国家的同一产品,在进口时适用不同的RCEP协定税率。 三、RCEP生效后,有哪些降税模式 主要有以下4种降税模式: (一)协定对一缔约方生效的第一年,原产货物立即执行零关税,如我国对日本出口的纺织品、我国进口的日产电气设备及机械产品等。 (二)自协定对一缔约方生效之日起,原产货物的关税税率按承诺逐年削减,关税削减期多为10~20年,期满后最终降为零,如中国对日本的“塑料制的管子附件”,关税从第一年的10%、第二年的9.1%,逐步到第11年降至0。 (三)原产货物的关税税率有部分削减但不降为零,如“香水和花露水”的基准税率由10%降至3%,之后不再削减。 (四)例外产品,如“鲜、冷牛肉”免除任何削减或取消关税的承诺,在RCEP的关税承诺表中,这类商品的协定税率都以字母“U”表示。 四、RCEP协定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4个重点值得关注: (一)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RCEP实现15个成员国之间的累积,打破原先中韩、中国东盟等不能跨协定累积的限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部分只要属于15个成员国,且价值增值超过40%即视为原产地产品。 关注点:累积规则允许商品原产成分在15个缔约方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区域成分累积的适用将进一步增强产业价值链布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协定红利将得到充分释放。 (二)首次提出背对背原产地证明概念。即中间缔约方的出口商对已出具原产地证明的货物再次分批分期灵活出具原产地证明,相关货物在销售给其他缔约国时仍然享受协定税率。 关注点:这表示缔约国出口产品在中间缔约国拆分后,可在不超过初始原产地证明所载数量和有效期内使用背对背原产地证明再次出口货物并在进口国享受协定税率,极大地提高企业在销售策略以及物流安排方面的灵活性。 (三)原产地声明大规模使用。经核准出口商出具的原产地声明将与传统的原产地证书一起于协定生效之日起并轨使用。 关注点:企业自主原产地声明是指在传统的由签证机构所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之外,经核准的出口商自主出具的原产地声明也将是有效的享惠凭证,该制度将切实提升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的便利化程度。 (四)新增中日自贸伙伴关系。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是RCEP最大增量意义。 关注点:RCEP框架下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为需要从日本进口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进口来源保障。同时,日方在RCEP项下承诺逐步下调部分商品关税,直至15年后下降至0。 五、海关的建议 (一)明确原产地规则 在中国或者其他缔约方成员国生产产品,并不能自动享受RCEP协定税率,还应按照相关原产地规则进行判定并获得符合规定的原产地证明。RCEP协定项下原产地规则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建议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征明确原产资格、直接运输等概念,提升相关信息申报的准确性。 (二)准确选择优惠协定 我国除了在RCEP项下与其他14个成员国实施5张关税减让表外,同时与我国已经签署的中国东盟、中国新加坡、中国韩国、中国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等6个区域贸易协定形成税率交叉。建议企业从降税清单产品范围、原产地标准宽严程度、关税减让幅度、操作程序便利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自贸协定。 (三)关注原产地声明制度 RECP原产地证明形式扩大,除传统的原产地证书外,又新增了多种形式的原产地声明。建议企业提前了解原产地声明相关制度,选择适合自身的原产地证明模式,提升通关效率。 (四)更大范围优化供应链布局 RCEP为广大经营者在亚太甚至全球范围内优化供应链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选择。建议企业结合不同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前述区域价值确定、区域成分累积、背对背原产地证明等规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帮助企业创造收益佳绩,品牌识别系统CIS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跨境电商效益?
帮助企业创造收益佳绩,品牌识别系统CIS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跨境电商效益?
经过SKUKING跨境电商独立站研究调查发现,拥有一致性品牌形象的企业相较没有一致品牌形象的企业相比,企业收入整体相差可能高于23%。而这个一致的品牌形象我们就称为企业识别系统CIS。 CIS的建立对于企业长期经营来说尤其重要,经由整个系统来塑造企业形象,不仅能发现企业隐藏的价值、更有效利用资源与优势、还能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增加企业内部向心力。 ☞ CIS 企业识别和Logo设计有什么不同 简单来说LOGO是属于视觉识别的一小部分,设计师会根据公司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品牌文化,提供专属的图像设计。以特有的图形、字体、颜色来表现,加深消费者印象。 一般来说LOGO有两大部分: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有图像结合字体的LOGO,在VI设计来说,文字符号通常是指公司的名称。 如果标志没有文字,我们称为「象征图案」(symbols),如果一个标志仅由字体组成,他们可以称为字母标(letter marks)、文字标(wordmarks),或者称为字母组合标志(monograms),通常会采用首字母/缩写的形式来呈现,也可使用公司全称来比现。当象征图案及文字标志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混合标志」(combination marks)。 而因为LOGO设计延伸的制作物,则需要一套完整的「应用设计系统」来表示各种不同的视觉场景:如名片、文具、网站、实体招牌、社交软件等使用,凡以视觉可见的形体出现的对象,都可以延伸企业视觉形象,也将会成为一般消费者接触企业的第一印象。 ☞ 什么是 CIS 企业标识 ? 企业识别系统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又称为企业形象设计系统。是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企业行为,经系统化整理后通过行为感受及视觉刺激,传达给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关系人,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或价值观。 一般大众对于CIS的认知容易局限于LOGO设计,其实企业识别系统包括的范畴非常的广泛,是一种兼具独特性、持续性、长久性,且能提升企业价值、创造商业利润的商标设计。包含的范畴分为三大部分: 1. 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简称MI): 企业的个性、文化、品牌标语与故事,是企业识别系统的基本精神所在,而理念定位要准确、富有个性、表达简洁独到,才具有识别性。 2. 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 企业除了对外也有对内的发展,对内是完善的企业管理与员工教育、管理行为、规范福利制度等; 对外则为各种营销策略、产品销售办法、公共关系、公益与文化性活动等。 3. 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简称VI或VIS): 企业理念的形象化表现,以视觉特征突显出企业的精神,LOGO、标准字、标准色、辅助图形都属于企业视觉表达体系,也会延续设计对外的数字展示、印刷等输出品,例如:名片、信封、包装... 等等。 ☞ 在什么时间点适合设计CIS? 最容易联想到需要设计CIS的时间点,当然就是公司新成立、创立新品牌的时候,企业希望以怎样的面貌投入市场,会有很多的创立初衷与愿景。利用CIS设计的过程将抽象的理念化为视觉形象,强调与竞争产品之间的差异,突显企业产品特色展现。 然而我们也常在市面上看到百年经营的资深品牌,会在品牌创立后的10–20年不等的时间内不断翻新设计。其原因除了要跟上视觉演化的时代潮流以外,有时也会象征着品牌有跨足多角化经营、海外市场的扩展或是企业将进入全新阶段,需要重新定调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视觉感受或意念。 ☞ 完整的CIS建立流程 4 步骤 Ask - 深度访谈 进行深度访谈内容会包含了解「企业核心价值」、「企业的产品优势」、「目标客群」、「竞争对手」、「未来发展愿景」等,目的是和客户作进一步的沟通,深入了解项目,确认工作方向、范围,为寻找创意点提供线索。而访谈的对象最好为企业决策者、品牌核心人物,因为这些人最了解自己的企业,在多数的情况下,这些人的喜好会直接决定设计的方向。 Analysis - 归纳与分析 经过访谈后的资料是发散式内容,或是客户未经过谨慎思考回答的答案,这时设计师必须再回来做筛选与分析,挖掘出品牌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与本质,并进行品牌关键词的推演,整理出合理的方向。 Focus - 聚焦概念 完成归纳与分系后会与客户进行简报会议,把我们所收集分类的参考资料,向客户提出我们对视觉风格的想法,并理解客户对关键词、视觉风格的定义,建立与共识明确的「视觉感官」,才进行到设计的阶段。 Design - 设计与提案 设计师对于这个企业有了深入了解后,开始进行发想Logo设计,并在提案前,提出几个不同版本进行讨论,并筛选与细化出适合客户的方案。 从草图绘制、上色完稿、标准字设计、色彩规划、字体选定、排列组合、辅助图形、延伸的应用设定等,这对设计师来说是一段艰难的过程,目标希望帮助客户设计出独特,并最能突显企业精神的作品。 以上的设计步骤,工作的时间快则一个月,慢则半年甚至一年,建构完整的CIS需要的是漫长与谨慎的设计与沟通。为了能够体现品牌价值与企业精神,同时需要从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部分组成,像是一棵大树一样,由根到主干、枝干到末枝绿叶,最后茁壮而巨大。 不过如此庞大且耗时长的深度设计并非符合所有规模的企业需求,因此建议在初入市场或是品牌、企业形象调整时,先至少简单定义好MI(理念识别),企业的灵魂、核心和精神,接着通过VIS(视觉识别系统),将品牌的个性用视觉化的方式展现,从LOGO设计开始,再依照不同的产品服务属性,进行包装、色调设计。相较于整套CIS设计,优点是能随时修正,较不受时间限制,随着企业的发展,再慢慢视实际需求逐步建构专属企业的完整版CIS。 ☞ CIS 5大优势一次看 加强企业或品牌的能见度; 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认同感; 分析自己与同业,并做出与竞争行业的差异性; 了解企业在市场的定位与客群,进一步做更精准的营销; 让消费者或媒体对企业有更好、更深刻的印象。 本文节选自2022年SKUKING跨境电商数字化赋能沙龙撷英分享,根据SKUKING跨境电商研究中心编辑整理。 - 本文完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跨境电商独立站;LIKE.TG经授权转载
年度总结!来看看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年度总结!来看看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的一年,也是中国物流行业砥砺发展的一年。 那么,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我一起来回顾一下。 1“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首提“智慧物流”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我国首部数字经济五年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内容包括加快对传统物流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推进电子提单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等。 2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3“快递进村”被写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 4京东建成中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 3月9日,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和华测认证(CTI)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双证书。根据核查结果显示,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实现2021年度西安智能产业园区的碳中和,成为我国首个“零碳”物流园区。 5京东物流89.76亿元收购德邦快递 今年3月,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证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京东以89.79亿元收购其66.4965%的股份,旗下京东卓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间接控股股东。7月27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完成与德邦控股的收购交易。目前,德邦控股(包括德邦集团)成为了京东物流的附属公司。 6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4月8日,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印发《“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指出要推动物流智能化发展,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等装备设施。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研发应用冷链保温箱、智能生鲜自提柜、冷藏车、冷链温控系统等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发展高铁快运、无人机(车)物流递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城市地下智慧物流配送系统前期研究。 7全球最大浅水航道LNG船开启气体试航 5月1日,全球最大浅水航道第四代、我国首款江海联运型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2号船驶离长兴造船基地码头,开启气体试航。 8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 9G7物联与易流科技宣布完成合并 6月7日,G7物联(G7)和易流科技(E6)官宣已于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合并,并已完成首阶段的业务整合。合并后,新公司将是中国公路货运行业营收规模最大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成为行业中唯一具备完整IoT SaaS能力的技术公司。 10快狗打车在港交所上市 6月24日,快狗打车(GOGOX)在港交所上市,成为香港同城货运领域的第一股,开盘市值132亿港元。 11中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完成首次靠泊 6月27日上午,随着来自印尼雅加达的“海丰虎山”轮第一根缆绳系在广西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缆桩上,标志着中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次靠泊成功。 12国内首张“主驾无人”牌照诞生 6月28日,嬴彻科技宣布获得浙江省湖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颁发的国内首张“主驾无人”自动驾驶重卡公开道路测试牌照。 13鄂州花湖机场投用 7月17日,伴随着两架顺丰航空全货机落地,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这个由顺丰与湖北省出资共建的机场,是“世界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公共平台、货航基地。 14交通运输部联合央行设立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1000亿 7月,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通知》,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50亿元,支持约10个城市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设立并加快投放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15《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发布 2022年8月18日,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编写的《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正式发布,报告系统总结梳理了中欧班列的发展成效、发展启示和发展愿景。 16京东航空正式投运 2022年,京东物流终于有了能让自家飞机上天送货的“许可证”。8月31日,京东物流拿到了《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这意味着京东航空将正式投入运营。 17商务部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 9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的通知。通知称,商务部决定建立商贸物流企业重点联系制度,并在地方推荐、专家审核、社会公示基础上,确定了2022年首批287家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 18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发布 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发布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到目前,累计4批共95个国家物流枢纽和2批共41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入列。 19“双11”即时配送总量破亿 今年京东双11期间,达达快送日均配送单量突破1000万,在双11当天,达达配送单量超过1200万,总配送单量突破1.2亿单。 20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公布 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建设有关工作。 21快递“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出炉 2022年11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服务》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将投递方式进行细化,包括上门投递、投递至智能收投服务终端、投递至快递服务站以及其他方式。用户应在下单时选择投递方式,快递服务主体应按用户选择的投递方式提供投递服务。同时,征求意见稿对送货上门、投递次数进行详细的规定。快递服务主体应对上门投递快件提供至少2次免费投递,投递宜在8:00-20:00时间段进行。 22《2022中国数字物流发展报告》发布 11月24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区块链应用分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智慧物流分会、链上数字产业研究院、顺丰科技、美团配送、万科物流等单位牵头编写,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北京工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广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中交兴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的《2022中国数字物流发展报告》在2022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数字经济大会上正式发布。 23达达、顺丰同城、闪送相继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合作 12月5日,达达、顺丰同城、闪送相继宣布与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合作,为餐饮商家提供即时物流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在即时配送物流的支持下,未来“即看、即点、即达”的新生意模式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激发即时配送行业潜力。 2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1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相关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
广州一物业公司用私人账户收款十年,隐瞒收入偷税终被查获
广州一物业公司用私人账户收款十年,隐瞒收入偷税终被查获
近日,广东省税务局公布查获一案件,该涉嫌偷税漏税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据了解,广州xx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经营期间,利用原法定代表人陈绍雨、员工肖建成、商务合作伙伴李伟、林研忠、黄兆佳的个人银行账户,收取出租物业的租金、管理费、停车费以及相关的水电费收入共计24,159,785.55元(含税)。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收入竟然未在公司账簿上确认,也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而相关的业务成本费用却在收入发生的年度全部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构成偷税。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广州xx坊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行为被认定为偷税,面临着补交欠缴税款和近300万的罚款。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大数据精准监管之下,无论以前手段多么高明,现在也立马现形!所以,“合规”才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守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希望此案能成为其他企业的警示,远离偷税漏税的行为,共同维护税收秩序,共同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建议收藏!管理宣传标语大汇总!
建议收藏!管理宣传标语大汇总!
库存是万恶之源 精益持续改进循环 高效至精,降损求益 过量加工,费时费工 精益求精,勤奋实干 精益生产,勇往直前 追求精益,永无止境 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 精益制造优化企业生产 改善观念,抓好精益生产 少投入多产出,精益求精 做到精细严,细节出效益 精益生产,使黄岛工厂转变 精益生产,转变我们的观念 下一道工序就是我们的顾客 精益从心开始,改善由我做起 推行精益生产,剔除资源浪费 推行精益生产,消灭一切浪费 消除浪费,精益求精,持续改进 一个流是理想,创造无间断流程 精工细作,勤俭节约,创玲珑效益 优化流程,精益生产,创百年企业 参与改善寻途径,精益改善无止境 永无止境地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大力推行精益生产,平稳度过行业冬天 精益生产:健全系统优化流程全员执行 精益制造是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必经之路 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 消除无效劳动,杜绝浪费,实施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思想是ERP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 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健全系统,优化流程,精益生产,全员执行 全员参与,强化管理,精益求精,铸造品质 以人为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杜绝浪费 运用IE手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精:多余的生产要素不投入;益:所有经营活动应该有效益 改善类 挑战自我,改善无限 坚持改善,天天向上 欲要创其效,必先改其善 节约要实现,改善是关键 改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改善三日易,坚持百日难 在改善中成长,在改善中受益 三日改善看得见,促进生产是关键 涓流汇大海,改善于细微处见精神 今天你提案了吗!今天你改善了吗 不为改变而改变,要为改善而改善 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异常改善改善再改善,浪費减少减少再减少 用脑去工作用心去体会,用我们的大脑考虑问题 思一思,研究改善措施,试一试,坚持不懈努力 用我们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我们的双手“解决问题” 零缺陷类 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点 做无差错能手,向零缺陷迈进 零缺陷的生产过程,一百分的优质产品 用精益思想实现产品零缺陷,搬运零距离,库存零库存 零切换,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 5S类 5S效果很全面,持之以恒是关键 我的设备我保养,我的品质我保证 整理整顿做得好,清洁打扫没烦恼 整顿用心做彻底,处处整齐好管理 整理整顿做得好,工作效率步步高 整理整顿天天做,清扫清洁时时行 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 素养: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保障生产工作安全 清洁:维持前S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 整顿:必需品区分旋转明确标识,方便使用 整理:区分物品的用途,清除不要用的东西 清扫:清除垃圾和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 人人做整理,工作有条理;全员做清扫,环境更美好 质量类 老问题小地方常是品质致命伤 保证生产质量,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检验出来的 工作质量人人把关,产品质量层层把关 没有品质,就没有企业的明天 团队类 团队的效率才是真效率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 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7浪费类 浪费资源,金钱去填 浪费可耻,节约光荣 降低库存,减少浪费 人人节约为玲珑,玲珑腾飞为人人 减少浪费,提升品质,整齐合适,安全规范 降低成本 低成本,高效率,优品质 市场竞争真激烈,降低成本是关键 降低成本,改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成本,气氛融洽,工作规范,提升品质 其他相关 不求一次完善 追求卓越,尽善尽美 隐藏错误,害人害己 一针一线,价值体现 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节约降耗,兴厂立业 多余动作,劳而无获 动作优化,有功无过 点滴改进,迈向完美 标准作业,作业标准 搬运寻找,尽量减少 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努力推行QCC,工作不会苦兮兮 企业要发展,节约耗资是重点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思想决定未来,行动改变现在 力求一次做好,争取最大效益 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 说一百句空话,不如马上行动 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强化班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杜绝不良思想,发扬优质精神 你思考我动脑,产量提升难不倒 忠于人性,忠于职业,忠于公司 提高生产效率,是你我共同的希望 实施效果看得见,持之以恒是关键 节约生产成本,是你我共同的义务 追求卓越的过程,享受完美的结果 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不烦恼 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流畅不会错 小问题,要重视,老毛病,要根治 同样的产品以世界最低的成本生产 首件检验不马虎,制程稳定无错误 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控制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件产品 借脑用脑没烦恼,借力用力不费力 教育训练坚持做,上线操作不会错 化学物品很危险,存储使用要小心 仓储原则要遵守,先进先出是基础 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消防设施定期维护 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 高品质的产品源于高标准的工作环境 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事业凝聚人 诚心对他人,信心对自已,耐心对事情 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加强现场工序管理,严谨过程工序控制 改革创新追求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投入多一点,方法好一点,绩效自然高一点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企业在墙上贴宣传标语不是为了“喊口号”,重要的是看在眼里,装入心中,落实到行为上。
当下,还是不是物流科技企业兼并的好时机?
当下,还是不是物流科技企业兼并的好时机?
在经济增速放缓、资本遇冷等宏观环境下,创业者、投资人的心态悄然出现变化,兼并收购开始成为一种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今年以来,服务于公路货运数字化的软件公司G7易流的CFO张杰龙发现,在饭桌上或大型会议间隙,“合作”渐渐成为软件企业主交流中的热词。 一开始,张杰龙还不以为意。直到从年初到年中,合作依旧是行业的热点话题,企业内部渐渐感受到其中深意。和多家软件企业细聊了之后,张杰龙的感受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创业团队从天上飞变成要在地上稳扎稳打。 经济环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变化,让管理者不得不开始考虑除上市外其他的选择。对于合并甚至退出,在心态上也不再抗拒。 大背景是,从2018年开始,公路货运行业的运力开始供大于求,成本上升、竞争激烈几乎成为每一家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也因为此,服务物流行业的软件公司的命运也随之变化。 作为一家专注软件投资的投资机构的董事总经理,陈深也见证了过去几年软件行业的周期变化。他说,软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二阶导数行业,如果一阶导数行业不太好,其必然面临发展压力。 随着过去几年宏观经济增长的压力以及资本市场的变化,软件行业公司都明确地在回归理性务实的心态。 “最典型的是,大家从不惜代价(包括烧钱补贴)做增长变成了精打细算地看现金流、控制成本等。创业者的氛围也不再把上市当作唯一的成功路径。”陈深表示。 在企业回归理性的过程中,一个新的问题出现,现在是软件公司兼并收购的好时机吗?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於晨说,大部分情况下,软件公司的合并都没有发生。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是,作为第一代软件企业创业者,很多人对于整合企业缺乏经验,对于被收购又很难接受,同时也认为还没危险到需要抱团取暖的阶段。 其实,从行业和企业的健康角度上看,确实需要有一些整合。当然,这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着解决。 估值回调带来兼并机遇 直到2020年,软件企业依旧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陈深说,那时,软件公司估值除以营收的比例,在二三十倍甚至更高的公司比比皆是。资本市场确实把一些软件公司的估值带到了一个比较虚高的位置。 也因此,在那之前,陈深看到的景象是,投资人以及创始团队会把被兼并收购看作是一种不太成功的结果,大家的想法非常明确——要做行业老大,要独立上市。 随后两年多的情景是,软件行业的估值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下调。 究其原因,陈深认为最根本还是与经济周期有关。“在三年疫情、宏观经济增长压力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下,软件企业面临着非常明显的冲击。同时,投资于软件行业的资本市场也在快速变冷,美股、港股和国内资本市场皆是如此。” 回归到具体估值,陈深介绍,现在美国上市的软件公司,估值已经回归到营收的5倍左右,港股更低。甚至在国内很多二级市场,软件公司市值低于账上现金流。与此相伴,投资人对于新软件项目的预期也出现非常明确的下调或者回撤。 7月,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2022年市场份额》显示,2022年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十年来首现负增长,相比2021年同比下降6.9%。2022年美国多家规模前列的软件公司总市值相比2021年出现腰斩。 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投资人的心态悄然出现变化,兼并收购开始成为一种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陈深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资本遇冷等宏观环境下,确实比较有利于软件行业进入整合周期。并且,看美国软件产业发展历史,大量企业其实做不到上市的状态,这个过程当中,行业的整合并购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以G7易流所处的物流垂直领域的软件行业为例,过去十余年,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快递快运进入高速增长期。但过去几年,物流行业多项数据增长正在放缓。相应的,物流领域也开始出现软件公司的并购案例。 “说得直白点就是没有更多的增量空间,蛋糕变大的速度在放缓。在现有的存量市场里,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行业的效率,整合并购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软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并且在物流领域的一个特点是有很多细分品类的软件公司,如果把大家并购起来,其实能形成天然的业务互补。”陈深表示。 从国外软件行业的发展路径来看,於晨介绍,并购整合其实是很多软件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壮大过程中,必然需要通过一些并购来实现能力的提升。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从事软件行业的人面临的挑战还是比较大。 因为市场上看不到一些巨头型企业,企业营收到了10亿元左右,再往上成长的空间就比较小。并且这样的营收在国内软件行业已算头部企业,大量软件企业停留在几千万元至几亿元的营收水平。“因此国内软件行业的整合其实是需要发生的,也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兼并后的规模效益 在2022年一季度合并前,G7和易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物流细分领域里排行前二的软件公司竞争对手。 2019年之前,针对公路货运行业的车队老板,G7和易流均主要提供订阅服务,即通过在货运汽车上安装监控位置、冷藏车厢温度、汽车速度等传感器,从而向车队老板收取订阅服务费,这也是典型的软件收费方式。那时,G7和易流的订阅服务车辆数接近100万台。 因为整体市场只有约700万台货运车辆,所以订阅服务虽能有稳定现金流且客户留存率高,但整体市场规模天花板太低,所以2019年之后,G7从订阅服务拓展到交易服务(车队老板可以借此实现线上支付司机工资、买保险、加油等)。 2021年年底,G7营收结构就变为70%来自于交易服务,30%来自于订阅服务。也是在这时,G7和易流合作的意愿开始显现。 张杰龙表示:“2021年,G7和易流虽在订阅服务上竞争激烈,但G7更多营收已来源于交易服务。加上市场行情下滑,两家公司都意识到追求规模增长不应成为主要目标,资本市场也开始更多关注投资经营效率。” 就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回归双方合作的目标,张杰龙说,一方面,是希望把G7的交易服务扩展到易流,这样易流的营收能进一步增长,且这样的增长模式在G7已成功实践;另一方面,G7希望借助易流在上游大客户的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交易服务规模。 推动软件公司合并过程中,陈深也提到,首要关注的商业逻辑是两家公司能否实现比较好的业务协同。 他说,合并最基础的前置条件是合并后,双方能在产品或价格上有很强的互补。如果只是纯粹通过资本运作把营收做大,长远来看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 从2022年一季度宣布合并至今,G7和易流也越发感受到合并后带来的系列效果——在前端供应链,因为两者都需要采购安装在货车上的硬件、芯片、云服务等,合并后的公司在这方面具有了更强的谈判权,能够显著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在安全算法团队等重复性投入上,也能进一步明确分工,减少重复投入。 张杰龙介绍,光供应链整合一个动作,就在2022年为公司整体节省了千万级的成本。其次,通过减少重复投入,也进一步减少了成本。这两个动作,实际上让公司整体在2022年的开支相比2020有大幅缩减。 於晨进一步表示,软件行业通过整合,竞争环境会改善。过去几年,不少软件企业融了比较多的资金,更多是以增长的思路在运营公司,在销售定价过程中比较激进,不太在意公司盈利的健康发展。但到了今天发展的瓶颈期,企业也会面临盈利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软件公司合并一些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充解决方案,其实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方向,也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这也是很多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的发展道路。只是,国内软件行业的合并还没有更多发生。”於晨表示。 仍需解决的问题 曾经一手推动多家软件公司兼并收购的陈深,认为推动更多企业兼并收购的发生,除了企业自身意愿,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当其冲的是曾大量融资的企业在估值回调后,如何去看待现有的估值。陈深表示,这个问题不是不可解,但确实需要很多创始人、投资人、股东等之间的智慧。包括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互相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愿意去做一些权衡取舍。 过去几年,陈深就看到过很多失败的兼并案例,包括两家公司因为估值错配达不成共识,导致双方公司就互相僵住,最后把公司拖到清算的局面。 其次,即使宣布合并后,双方公司业务不能真正合并,从而导致规模效益没办法发生。 以G7和易流的合作为例,即使供应链、重复投入实现了整合,但双方销售团队迟迟未整合。一开始,双方公司的观点是保留双方销售团队能让两者保持活力并能保留两个独立的优势品牌。 但在2022年8月,双方宣布合并5个月后,更多矛盾接踵而至。首先,竞争导致G7和易流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一些毛利;其次,客户体验直接受影响。客户为了同时使用公司的订阅、交易服务,可能需要开两个账号,产品可能还涉及到两家公司的安装、维护、服务等,导致客户的体验很差,甚至公司内部连财务记账都很麻烦。 被逼无奈之下,在2022年9月一次会议,G7和易流管理层根据不同细分行业、不同规模将双方所有客户进行划分,并看两者的客户布局,结果发现两个公司绝大多数的销售资源投入几乎高度重合。为此,双方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 张杰龙表示:“从供应链、重复投入再到前端销售三步走的整合,实际上把公司整体组织彻底做了重构,新的组织架构完全以客户为导向,第三步实际上让公司支出又节约了一亿元的支出。” 再比如,创始人的经营理念差异也足以毁掉两家公司的合并。 陈深表示:“在创业文化、商业规则不那么成熟的国内市场,这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在欧美等比较成熟的市场,并购其实非常活跃。关键在于其公司管理标准化,因此兼并收购方面的共识比较高。但在国内,企业管理的方法论还是有挺大的差异,这会给公司后续融合带来挑战。” 当下,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下,软件行业兼并收购的案例还是比较少。 於晨表示,大部分情况下,软件公司的合并都没有发生,一方面可能因为软件企业的生存状态尚未出现危机;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创业者们也不太愿意去被合并。 大家都想拼到最后一滴血,抱着熬死对方、剩下就可以掌握整个市场的想法。“其实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没有新的资金进入,结果可能就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最近几月,和多家行业企业沟通完合作意向后,张杰龙说自己还是比较积极的看待未来兼并收购的机会。 “现在主要的考量是,公司创业者们从过去高估值逐步降到一个我认为合理的期望,需要一个过程。其实还是希望大家更务实,转换到一个长期来说更合理的估值。” (应采访人要求,陈深系化名)
彭德雷 孙安艺|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趋势、特征与策略
彭德雷 孙安艺|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趋势、特征与策略
[摘要] 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核心是立足中国实际,建立健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通过持续深化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开放,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当前,我国以梯度开放为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自主开放实践,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预期的制度供给。然而,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规制需求、市场准入模式的国际差异以及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对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构成诸多挑战。需强化风险意识,结合改革经验和地方需求,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新一代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关键议题,关注服务贸易数字化趋势,持续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压力测试,提高国内监管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开放谈判模式,有序推进跨境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善用国际舆论与法律工具,营造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 近年来,国际经贸规则与全球经济治理发生深刻变革。在新形势和新挑战下,我国坚定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构建多元稳定与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2023年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为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行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提出了新要求,展现了中国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已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点领域。2023年9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指出,中国将“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负面清单谈判”,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促进服务贸易数字化、标准化和绿色化转型,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国务院相继印发《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等文件,对北京和上海在电信、金融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提出了先行先试的具体任务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步伐。跨境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核心组成,研究其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焦点问题。 一、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发展趋势: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导向 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通过系统性、深层次的规则开放和国内外规制融合,提升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1. WTO框架下的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WTO一揽子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次将服务贸易规则纳入多边贸易协定,率先引领了成员方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制度体系建设。依据GATS,服务贸易被划分为跨境交付(模式1)、境外消费(模式2)、商业存在(模式3)和自然人流动(模式4)四种模式,服务行业涵盖12大部门和约160个分部门。在GATS框架下,我国明确承诺开放其中9个主要部门约100个分部门的服务贸易市场,对娱乐文化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以及兜底性的其他服务类别没有作出开放承诺(马静和逯宇铎,2013)。依据入世需求,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服务业立法与修法工作,《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初步建立起以符合WTO要求为导向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制度体系。 虽然GATS对促进跨境服务贸易自由化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其规则设置存在诸多不足,无力推动更广泛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首先,GATS较为宽松的最惠国待遇豁免条款,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承诺的益处。根据GATS第2.2条,“一成员可以维持不一致的措施,只要该措施已列入第二条豁免附件并符合该附件的条件”。其次,成员方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采取正面清单承诺形式,任何进一步的市场开放均需进行新的谈判,开放程度较为有限。再次,当前数字贸易极大提升了服务贸易的交易效率,但GATS文本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成员方所作的开放承诺,都对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的迅猛增长认识不足,难以适应互联网等技术变革带来的商业模式变化和数字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彭德雷,2014)。复次,因成员方利益矛盾加深,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GATS希望实现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几乎停滞。 为推动多边服务贸易规则革新,一方面,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发达成员方于2013年牵头启动了《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试图在GATS文本和跨境服务贸易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跨境服务贸易规则,进一步削减服务贸易壁垒。中国曾于2013年申请加入TiSA谈判。最新一轮TiSA谈判于2016年12月举行,此后由于各方分歧较大,谈判被搁置至今,但其中诸多开创性规则被后续双多边经贸协定所吸收。 另一方面,部分成员方以GATS框架为基础,为成员已承诺开放的服务业的进一步标准化和便利化发展,作出了有益努力。2021年12月,中国、欧盟、澳大利亚等WTO成员方宣布结束《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的谈判,并陆续启动国内批约程序。目前,《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已经开启WTO生效程序,参与方扩展到70个成员。WTO电子商务开放式诸边谈判(90个成员方参加)仍在进行中,谈判各方在2023年底已就电子签名、无纸贸易和电子交易框架等基础议题达成共识。这两份协定有助于成员方增强电子商务与服务贸易国内规制的透明度,提高对服务业市场经营许可、从业资格和技术标准等的行政审批效率与规范性,有效改善了服务业营商环境。此外,WTO《投资便利化协定》(112个成员方参加)已于2022年12月16日实质性结束文本谈判,有助于促进成员方通过商业存在模式扩大服务贸易往来。 总之,WTO框架下不断丰富的服务贸易谈判倡议与成果将协同发挥作用,为成员方深化服务贸易规制改革与国际监管合作提出要求,助推数字经济时代更加透明、稳定的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 2.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新要求 WTO改革艰难推进的同时,对GATS规则进行革新的双边与区域经贸协定迅速兴起,更大程度削减了跨境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与国内规制壁垒。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目前我国签订且生效实施的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贸易协定,为成员方在金融、法律、建筑、医疗、运输等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相互开放市场奠定了制度基础(孟夏和孙禄,2021)。与GATS正面清单的有限开放相比,RCEP在“服务业投资”(商业存在)和其他三种模式下的跨境服务贸易领域采用了正面清单(“具体承诺表”)与负面清单(“不符措施承诺表”)相混合的两张清单开放模式,缔约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采用了负面清单进行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透明度和自由化水平整体更高;中国等其余8个成员方则立足本国发展现状,采用正面清单进行市场开放,并积极向高水平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形式靠拢,承诺在6年过渡期内转化为负面清单(老挝、柬埔寨、缅甸的过渡期为15年)。 目前,我国正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以寻求更大的开放红利和国际制度话语权。同RCEP、GATS文本相比,CPTPP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规则上实现了众多突破,规定了最严格和最细致的服务业开放纪律要求(全毅,2021)。CPTPP反映了高标准服务贸易协定的走势,在以下几方面指引着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制度体系的建设: 第一,CPTPP明确将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这三种模式的服务贸易归入第10章跨境服务贸易章节,商业存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则单独纳入第9章投资章节予以规范,采用了《美墨加协定》(USMCA)创造的独特的服务贸易国际规制体例。CPTPP不再以附件形式对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等开放风险较大的服务部门进行补充规定,而是单独成章予以详细和全面的规范,并对电子支付卡、投资组合管理等金融业务及其他专业服务提出了较GATS和RCEP更高的开放要求,表明对关键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和相关规则谈判的重视。 第二,CPTPP要求成员方采用投资和跨境服务贸易一体化负面清单(跨境交付模式下的金融服务除外),并严格实施保障成员方开放水平只进不退的“棘轮机制”,开放水平极大提升。根据CPTPP附件10—C对棘轮机制的具体规定,只有越南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豁免适用棘轮规则。负面清单外的服务业必须向其他成员方完全开放,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服务提供者数量、业务总量、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国籍等企业经营方式和人员安排,不得将设立代表处等形式或成为居民作为跨境提供服务的条件,不得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等。 第三,CPTPP更加重视对“边境内”措施的规制,提高了对贸易便利化和监管一致性的要求,涉及政策透明度、资格承认、自然人流动和支付转移等诸多内容。CPTPP还专门设置了监管一致性章节(第25章),以促进成员方开展监管合作和监管能力建设。同时,CPTPP首次将环境、卫生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议题(第20章)全面纳入区域服务贸易规则,要求投资者和服务贸易提供者遵守东道国相关政策措施,对欠发达国家拓展海外服务贸易市场提出了挑战。 第四,CPTPP认识到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的融合发展趋势,其规则涵盖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非歧视待遇、跨境数据自由流动、电子传输免关税、禁止计算设施本地化和源代码保护等数字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争议焦点,限缩了成员方对跨境数字服务贸易的规制权。DEPA作为全球首份数字经济区域协定,在CPTPP数字贸易规则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发票、电子支付、数字身份和金融科技等数字贸易议题提出了更多创新性规范,着眼于数字包容性发展。有效对接CPTPP和DEPA中的数字贸易规则,与他国进行数字系统互操作性建设和数据监管合作,是推动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对外开放,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进程的关键。 二、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实践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服务型经济建设和服务贸易提质升级。2022年全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其中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高技术产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占比也在10年间翻番。以差异化改革探索和梯度开放为主要特征的跨境服务贸易自主开放实践,为我国服务业市场繁荣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可预期的制度供给。 1. 以“先行先试”为基础的渐进式梯度开放 依托陆续成立的22个自贸试验区(港)和11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我国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不断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压力测试。北京和上海等第一梯度试点地区依托本地技术、人才、资金和产业优势,先行对标CPTPP等协定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新要求,逐步放宽金融、电信、互联网、生物医药、专业服务等部门的市场准入与当地存在限制,并积极探索配套的商务人员流动、专业资格认证、资金支付转移、数据安全流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制度安排,实现了较高的服务业开放试验水平。率先在上海实施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推广至全国,并有全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作为基础立法支撑,使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已在全市范围内允许外商独资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引入了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还将取消互联网应用商店等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等。2021年,海南自贸港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将上海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159项措施压缩至70项,在运输、金融和专业服务等领域作出了更高水平的主动开放安排,为我国全面深化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模式下的跨境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探路。广东依托地缘优势,着重于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制度型开放,在法律、会计、工程、金融、保险、运输等重要服务领域逐步削减了横亘在三地的诸多贸易壁垒。随着2023年底《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性文件的接连出台,我国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的东部特大城市在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方面的先导地位更加明显,引领着后发地区的特色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步伐。 2. 以自主开放推动更高水平的协定签署 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探索是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驱动下主动作出的单边开放举措,为我国参与更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谈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策略主动权,体现了以自主开放引领协定开放的鲜明实践特征。目前,我国已签署建立了20个自贸协定,另有10个自贸协定处于谈判之中。2023年4月1日,我国与新加坡宣布实质性完成两国自贸协定再升级谈判,并于同年12月签署了升级议定书,开始推进各自的国内条约批准程序。在该升级议定书中,我国首次采用国际法意义上的负面清单进行投资与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并确立“冻结条款”和“棘轮机制”,保障服务业开放只进不退(石静霞,2023)。双方还进一步拓展了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中国—新西兰自贸区联委会同样将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开放的谈判提上日程。在尚未完成的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我国也承诺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对投资与服务市场开放作出承诺。此外,我国在2020年底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中,即承诺以负面清单形式对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投资市场开放作出全面安排,若该协定生效,将显著提升我国商业存在模式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前述协定的谈判与签署是我国坚持扩大开放的重要行动与表态,也是我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自主开放成果的条约化表现,反映了国内制度改革与国际法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面临的主要挑战 经过多维度改革创新,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靠近,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求的服务业开放与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足13%,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形势下,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需求以及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对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构成诸多挑战。 (一)国内规制短板 跨境服务贸易涵盖众多行业领域和细分部门,不仅涉及服务商品的自由流动,还要求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同步开放,其无形性跨境特征将给国内监管部门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开放风险和压力(太平和钊阳,2022)。整体看来,我国《对外贸易法》对跨境服务贸易的关注不足,规定偏原则性和框架性。已出台的《保险法》《律师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等服务行业监管法律法规,在透明度和国民待遇等方面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存在差距。国内一些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压力,既不符合CPTPP的反垄断和非商业援助要求,也削弱了行业内经营者的开放意愿,可能对相关制度改革造成阻碍。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的分业监管亦导致政府部门职能不明确或交叉重叠,服务业数据统计工作不统一,不利于协同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我国在线上跨境提供服务、数据跨境流动、自然人流动,以及环境、社会、治理(以下简称ESG)等CPTPP关键议题上的规制能力,均不同程度存在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现象。 首先,立法较为滞后。数字服务贸易已成为最活跃的服务贸易形态,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咨询、数字金融等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跨境交付模式的服务贸易日益兴盛,对监管的需求急剧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开放数字服务贸易市场的基础上,纷纷加强审慎监管。欧盟已出台《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等多部数字立法,为社交媒体、在线消费平台等数字服务中介施加了一系列义务要求,涵盖与政府的数据共享义务、透明度义务、通知与报告义务、投诉与争议处理义务、风险防范和应对义务等。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等多国已开始征收数字服务税,强化对数字跨境服务贸易的单边调控。但我国对跨境远程提供服务和数字服务税等重要问题的国内立法规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监管范围、监管对象和监管模式等尚无定论,规范性和透明度不足。为便于监管,我国对跨境服务贸易施加了众多当地存在限制。最新出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也要求拟为境内用户提供跨境支付服务的境外非银行机构在境内设立非银行支付机构。 其次,对数据跨境流动的监管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颁布《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对于重要数据的界定、数据分级分类监管和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编制等新问题仍缺乏清晰的解决方案,数据流动难以与国际接轨。 再次,在从业资格认证和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方面的国内规制实践处于模糊和混乱状态。目前,我国仅在部分自贸协定中针对商务人员临时入境作出具体承诺,例如在《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中,我国承诺医疗、工程、计算机、旅游等10类服务部门下的合同服务提供者可根据有关合同条款获得居留许可,或首期居留不超过1年;公司内部调任人员首期入境可以停留3年等。但就国内法依据而言,我国对自然人服务提供者的概念范围、细分类别与界定、不同类别服务提供者的入境停留期限等缺乏普遍适用的规范和标准,有碍自然人流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扩大开放。较复杂的签证手续等也不利于吸引境外专业人才。 复次,法规和制度尚未形成体系。ESG水平与经济可持续息息相关,是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标CPTPP第20.11条“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和第20.10条“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内容。但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ESG法规和制度体系,企业的ESG披露透明度低,可能制约跨境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准入模式差异 首先,负面清单管理尚未到位。在CPTPP等新一代区域贸易协定下,成员方普遍采用负面清单进行服务贸易市场开放承诺。服务业开放负面清单通常包含附件I和附件II,附件I列明中央和地方层级的现行不符措施,依据“棘轮条款”,不符措施的限制程度只能保持不变或降低;附件II列明成员方可以在未来维持或采取新限制措施的领域。但我国尚未在区域贸易协定中普遍采用负面清单模式管理跨境服务贸易,以负面清单形式进行服务贸易开放谈判的经验不足。除了前述《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外,我国在已签署生效的双多边贸易协定中均采取正面清单方式对跨境服务贸易开放作出承诺,开放安排相对有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的2022年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中国在会计、法律、动画设计等专业服务和广播、电视、录像等文化娱乐服务贸易领域的服务贸易壁垒大大高于平均值,抑制了相关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尽管海南自贸港已施行针对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但数目相对较多,禁止类措施占比较大,且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尚未推广至全国。鉴于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势不同,部分省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落后,若推广至全国,负面清单条目缩减的分歧和难度势必增大。 其次,现行自贸试验区(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形式与国际法意义上负面清单的通行惯例存在差异。一是仅列出现行特别管理措施(清单说明和1个列表),没有明确未来可能保留或加强的限制措施。实践中除负面清单列出的特别管理措施外,还存在大量分散于不同层级、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的限制措施,政策可预期性偏弱,易打击服务提供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增加谈判和缔约的阻力。二是仅作特征性描述,未包含违背正面义务的类型、政府层级和具体国内法律依据等国际通行的负面清单结构要件,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提高。这也反映出国内与跨境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三是仅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列明建筑业、金融业、教育业等12个行业大类,未继续作部门细分,导致限制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不够清晰,无法适应中国加入CPTPP谈判的需要。当前国际协定下的负面清单通常依据联合国统计司《产品总分类》,对服务贸易领域进行部门、分部门、产业分类等具体层次的详细界分。四是针对金融服务的限制措施一并列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未作体系化的单独规范。在新一代区域贸易协定中,关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金融服务基本单独成章进行规定,成员方对四种模式的金融服务开放承诺也在独立的金融服务开放清单中列出。 再次,制度“输出”能力有欠。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不仅要实现国际高标准要求的“引进来”,也要实现国内制度和监管标准的“走出去”(郭贝贝和董小君,2022)。当前我国在制度“输出”方面整体能力欠缺,在金融、保险等不具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领域和数字服务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国际规则、标准制定上往往受制于西方,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还面临着被集团化排挤的风险。无论是GATS还是CPTPP,都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产物,其中的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与治理规则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发达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利益需要。GATS时期,发达国家着重推动服务业投资与资本流动自由化,以促进本国基于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商品输出;随着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以更低成本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发达国家的关注重点转向脱离地理环境及商业实体束缚的跨境提供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禁止计算设施本地化、禁止当地存在等强制性规定被纳入USMCA和CPTPP等新一代区域贸易协定(屠新泉和王禹,2023)。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此类新兴国际规则谈判与制定上的话语权非常有限。 (三)外部环境挑战 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正发生一系列变革,全球经济治理赤字愈发突出。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供应链安全、跨境数据流动、外资安全审查、政府补贴、核心技术遏制等议题上持续革新相关立法,不断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名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并加快构筑“小多边”规则体系和所谓的“民主同盟”关系,使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恶化。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全球共36个国家已建立起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合计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63%。美国于2018年修改其《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扩展监管机构的审查权,强化对“关键技术”和“敏感信息”等关键领域外国投资的安全审查力度。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直接影响商业存在模式的服务贸易发展。这一强化外资安全审查的趋势也反映在新近区域贸易协定下的服务业开放负面清单中。如日本依据其《外汇和对外贸易法》和《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内阁令》第3条,在CPTPP下对其国内电信和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开放作出如下限制:电信和互联网服务的外国投资者需适用事先通知和投资审查程序;投资审查聚焦于该投资是否可能损害国家安全或干扰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根据审查结果,投资者可能会被要求改变或停止投资。此外,由于数字技术已成为新型战略资源,美国亦大幅提升核心数字技术、产品及相关研发、制造与维护等服务的贸易壁垒,积极推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链回流与重组,并凭借立法域外适用条款和自身技术与金融主导优势,联合盟友制裁中国高科技企业,强势干预市场导向的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企业拓展海外服务贸易市场和引进所需的高精尖产业服务构成极大挑战,容易对跨境服务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四、推进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的路径选择 在国际关系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需立足实际需求,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等试点的制度创新引领优势,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跨境服务贸易开放制度体系,通过提升国内规制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定与运用水平,主动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时代需求,防范日益复杂的开放风险与应对外部挑战。 (一)聚焦新一代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关键议题,关注服务贸易数字化趋势 近年来,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服务贸易市场开放重点由商业存在模式向壁垒仍然较高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模式转变,与之相关的数据跨境流动、专业资格认证和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议题成为CPTPP和DEPA等新一代区域贸易协定有所突破的关键内容。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一方面应持续扩大服务业外商投资准入,简化外商经营许可审批流程,缩短行政审查时限;另一方面也应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走势,聚焦新形势下的跨境服务贸易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对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等模式服务贸易的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机制,推动实现市场与规则导向的国内监管环境。 以自然人流动管理为例,国务院《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的第18条,积极对接CPTPP第12章(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的具体要求,将试点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临时入境停留有效期放宽至2年,并允许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未来,应以规则形式明确“相关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以及其他类型商务人员的入境停留条件和标准,为跨境提供各类服务的自然人和外资企业内部调动人员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对于专业资格认证,北京和上海等地已建立起“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和配套的查询验证平台。应尽快制定清单管理细则,明确相关政策保障,如海外员工薪酬结汇便利化、合法收入自由汇出、享受口岸签证办理和停居留便利、保障子女教育供给等。对确有风险、不宜大范围推广的职业资格证书,可限定在特定区域实施。同时,应积极与外国政府谈判,推动专业标准和资质要求的衔接互认,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助推我国专业人才跨境提供服务,扩大优势服务出口。 同时,关注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方面,一是研究梳理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分行业或分部门出台针对性的数字化战略指引,推动服务贸易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二是积极培养和引进契合数字贸易发展的人才,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据咨询、审计与管理等数字时代新兴服务领域人才。三是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急需的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和关键技术的进口,优化审批流程,探索线上备案制度。四是大力培育数字文化、数字教育、数字金融、虚拟旅游、远程医疗及相关专业服务等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逐步减少特定跨境远程服务的外资股比和当地存在限制,在扩大准入的基础上加强审慎监管,研究出台系统的数字服务贸易监管立法。此外,服务业的扩大开放将催生大量数据跨境流通,应借鉴国内既有的三类负面清单,结合数据类型和数据量级等核心因素,将既有负面清单中列明的禁止投资、禁止提供跨境服务和禁止准入的业务领域中包含的重要和敏感数据纳入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完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主管部门在进行相关立法修法时,应考虑引入CPTPP要求的预先立法协商机制,允许利害关系方参与、评议立法草案,对重要和实质性意见予以回复,增强立法和决策程序的透明度。为防范扩大开放给国内中小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的负面冲击,建议设立服务贸易综合监管机构,避免分业监管模式造成的管理交叉与资源浪费,并完善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与风险评价机制,将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的覆盖范围由货物贸易拓展至服务贸易。 (二)不断优化服务贸易开放谈判模式,有序推进服务贸易更高水平开放 首先,以国际通行惯例为标准,优化我国现有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在特征性描述外,纳入国内法律依据和未来可能保留或加强的限制措施等关键内容,并列明特别管理措施具体适用的行业部门范围和对应的义务(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当地存在等),提高负面清单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更好适应RCEP将正面清单转换为负面清单的要求和中国加入CPTPP谈判的需要。在形式优化的基础上,适时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海南自贸港拓展至全国所有服务业开放试点地区,进而推广至全国,为我国在自贸协定中采取负面清单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奠定更广泛的实践基础。各试点地区应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与弱点,在“量身定制”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实现循序渐进地“松绑”。 其次,以适当形式对部分服务业予以特殊保护。考察发达经济体在区域贸易协定下的负面清单开放经验可以发现,美国对限制措施和相关法律概念的描述非常详细,在负面清单制定中还考虑其各州政府的服务业发展情况与利益诉求,明确列出属于地方政府的不符措施(集中于法律、会计、建筑等专业服务领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体现了较高的缔约水平和立法技术。美国在TPP(CPTPP前身)下的负面清单中,特别以附件形式对其州政府的额外限制措施予以列明,例如,在哥伦比亚特区、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和明尼苏达州等九个州从事美国国内法相关的法律服务,需在该州设立办公室。鉴于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监管经验存在较大差距,未来我国以负面清单形式进行服务贸易开放谈判时,应考虑以除外条款或附件形式对部分省份的服务业予以特殊保护。 再次,加强负面清单管理。从CPTPP成员的普遍做法看,涉及国家安全、重大民生和核心技术的服务领域受到最多开放限制,如社会公共服务(就业、供电等)、专业服务(专利代理、公证、法律服务等)、教育服务(义务教育和宗教教育等)、运输服务(邮政、陆运、水运、空运服务等)、通信服务和关键设施制造与维修服务等。金融、电信等关键领域的市场开放限制也较多。部分成员明确在其跨境服务贸易与投资负面清单中将“经济需求测试”列为经营许可证签发的条件。因此,我国在加大服务业开放的同时,应将国际经贸规则中的“一般例外条款”“安全例外条款”“保障条款”“国际收支条款”“金融审慎条款”等例外规定载入负面清单,避免出现在WTO框架下因未在入世承诺中载明可以援引例外条款,而无法对国内市场和企业进行合理保护的被动局面。 复次,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治理,为中外监管部门与企业提供沟通交流平台,将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制度经验与各国分享(梁丹和陈晨,2023),不断积累和强化主动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所需的人才、经验和技术,联合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国际制度建构话语权。在跨境电商、电子支付、邮政快递和国际陆运等我国具有发展优势的领域,尤其应发挥规则与标准制定的引领作用。 (三)善用国际舆论与法律工具,营造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的良性制度环境 面对部分国家的贸易政策意识形态化走向,我国应始终反对“脱钩断链”和地缘政治博弈,坚持推进互利合作与共同繁荣的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进程。一方面,应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战略和众多中外合作论坛,吸引服务贸易企业集聚,与伙伴国签署合作协定,共建“服务业扩大开放合作示范区”或“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园区”,在资源、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优势互补和联动作用的基础上,深化双边和区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李俊,2023)。同时,提升我国仲裁与司法机构的国际纠纷解决能力,与国际主要仲裁机构和司法机构保持协调与合作,就对外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的民商事纠纷提供高效、公正的处理渠道,保障中外当事人进行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临时措施的申请和执行。另一方面,应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和WTO等区域和多边经贸平台,就技术遏制、外资安全审查、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等议题开展对话,完善跨境服务贸易治理的法律框架,推动大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必要时,我国政府应协调和支持企业等私有制主体利用他国国内司法或国际争端解决程序进行的维权行动,最大程度减轻企业面临的服务贸易政策合规风险与不确定性。
待维修手机进口保税维修业务是固体废物还是业务创新?
待维修手机进口保税维修业务是固体废物还是业务创新?
下面一则行政处罚案例,待维修手机存在各种缺陷,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不可修复比例达到50%,该批货物已经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物品,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第4.1条第一款第(d)项、第(h)项的规定,属于固体废物。 太原海关的创新业务: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或运输工具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此种情况下是不是也存在固废的可能】 两者的区别是不是在于需要提前进行质检,具有维修价值的手机进口至国内开展保税维修,才不会判定为固废,懂行的高手求解答。 违法事实 经我关调查,当事人有以下违法行为:2022年5月6日至2023年2月23日期间,你公司分29批次向海关报关进口待维修手机,共计43762台,申报总价合计12554532美元。 2023年2月28日,***海关对你公司进行稽查发现:你公司库存待维修手机共计975台,上述手机未上线处理或仅进行检测,未改变进口时的状态,存在屏幕破损、后盖破损、电池异常、无法开机等故障。**海关立即联系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委托该中心技术人员对该975台待维修手机进行抽样并鉴定。2023年4月23日,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出具鉴定结论认定:该批货物存在各种缺陷,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不可修复比例达到50%,该批货物已经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物品,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第4.1条第一款第(d)项、第(h)项的规定,属于固体废物。 上述被认定的固体废物共计975台手机,重约196千克,分别为“待维修苹果手机8”81台、 “待维修苹果手机8 PLUS”1台、“待维修苹果手机X”5台、“待维修苹果手机XR”203台、 “待维修苹果手机11”129台、“待维修苹果手机11PRO MAX”3台、 “待维修苹果手机XS”4台、 “待维修苹果手机12”48台、 "待维修LG手机Q730”77台、“待维修三星手机A50”48台、“待维修三星手机A51”10台、 “待维修LG手机K500”366台。涉及报关单共计8票,分别为********。 经审理,你公司原计划安排在香港对所有进口待维修手机进行包装和分类质检后,将其中具有维修价值的手机进口至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因前期疫情影响,你公司未能按计划派遣员工前往香港进行质检。为保证公司正常生产,你公司安排人员将待维修手机报关进口后运抵公司工厂进行检测,以鉴定货物是否具有维修价值。 该批固定废物的进口系你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报关知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理解不深从而导致该批鉴定为固体废物的货物被报关进口。 以上行为有以上事实有赣州海关稽查通知书、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出具的鉴定结论、***公司出具的情况说明、进口货物报关单及随附单证、法定代表人***的查问笔录、关务员****的查问笔录等证据为证。 执法依据 你公司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所列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违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 处罚结果 行政罚款2万元人民币。 太原海关------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新突破 2023年7月3日,经太原海关所属晋阳海关审核,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士康公司)首批“待维修手机模组”在海关成功备案。作为我省外贸新兴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外保税维修业务实现了新的突破。 太原海关关员深入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开展保税货物盘库核查。 区外保税维修业务,是指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维修”方式将存在部件损坏、功能失效、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货物或运输工具从境外运入境内进行检测维修后,复运出境的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业态。2016年,太原海关助力富士康公司成功将苹果手机全球维修项目落地山西,开创了全国海关之先河;2018年、2021年,太原海关分别帮助企业实现了手机主板、手机模组(不含显示屏及后摄像头)维修业务的突破。如今,手机模组维修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得维修产业链从手机到主板、再到手机零件不断延伸和升级,形成了完整的苹果手机供应链。 为保障保税维修新增项目落地,太原海关积极发挥贴近企业的优势,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维修项目新需求,快速反应,召集商务、环保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新维修项目推进计划;建立多部门多领域协调配合机制,与商务、环保等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就新项目落地提出海关意见,完善海关监管制度,配套工单核销辅助系统硬件支撑。在收到新项目批复后,第一时间联系企业开展新项目落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认维修范围,提前审核新增料件及成品的海关监管要素;强化项目落地效果,提升服务质效,采取原账册开展业务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真正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形成了快速放行、预约办事、定制核查的高效监管模式。 据富士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手机主要模组维修范围的扩大,将增加年产能6亿元人民币,维修机种达到全覆盖,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太原海关将继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在山西落实落地,加大保税维修业态相关政策和工单核销监管模式的宣传力度,持续推进加工贸易提档升级,培育、引导更多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享受政策红利。
德邦上半年过得怎么样?
德邦上半年过得怎么样?
今年上半年的物流行情,大家有目共睹。然而,最近的“财报季”却露出一个“反直觉”的现象:行业整体承受下行压力时,头部企业却普遍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利润。 这一点在德邦快递上周(8 月 15日晚)发布的半年报中,也得到了印证。 根据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德邦营业收入为156.93亿元,同比增长6.03%;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增长196.52%;扣非后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84.63%。 其中,大件快递与快运这两项主营业务,依然保持着稳健得发展:快运业务实现收入51.22亿元,同比增长11.09%;快递业务实现收入100.21亿元,同比增长2.62%。而其他业务,包括仓储、供应链、跨境等业务,上半年收入为5.50亿元,同比增长29.24%。 德邦再次守住“利润高地”的原因是什么?其背后反映了哪些运营变化,以及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德邦靠什么守住了 利润上涨的“长期性”?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德邦的利润率就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修复趋势。当时,运联智库提到其利润修复并非“昙花一现”,而是长期性的,从此次财报中可以看出确实如此。 德邦的利润之所以持续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德邦大件快递业务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开始具备规模效应,网络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换言之,德邦对于网络底盘建设的前期投入,已经到了兑换期。战略转型带来的利润承压期已过,如今已经到了通过网络优化,向成本管理要效益的时候。 德邦在财报中提到,网络末端的收派环节,其不断完善快递员投放模型、细化投人标准,通过精准投入、合理分区,提升快递员工作积极性。同时,配套更适合大件收派的工具设备,如快递员四轮车等,提升末端效率及服务质量。 今年上半年,德邦快递员(不包含重货快递员)日均收派效率由61.66件/天提升至66.47件/天。 中转分拣环节,德邦持续提升中转场内即装即卸占比及自动化占比。今年上半年,德邦投入自动化设备场地 51 个、即装即卸设备场地 112 个,同时增加分拨中心人员投入,通过人工与自动化结合,提升分拣效率与质量。 此外,财报中提到,房租费、折旧摊销等各成本也在持续优化。房租费明显下降的原因,在于德邦对末端的网络结构进行持续优化,合并、优化低效的营业网点,建设更适合大件收派的重货分部,而原本运作部、集配站的数量在减少。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管理的“瘦身健体”带来的管理费用的下降。根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邦管理费用约为7.73亿元,同比减少15.88%。 (插图 来源:德邦快递2023年半年度报告) 德邦快递投资者关系管理部(以下简称“投关”)对运联智库提到,首先,德邦内部推行数智化管理,通过流程优化提高流程执行效率,不断提升管理效率,持续优化职能组织。其次,行业从过去的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过渡,公司未来业务开拓性质的成本稳步减少。 事实上,这是行业逐步成熟阶段下企业的一种普遍做法,不仅是德邦,不少头部企业都在做“组织瘦身”。 值得注意的是,各项成本中,运输成本是不降反增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邦的运输成本为48.65亿元,同比增长16.71%。 原因在于,德邦的业务结构变化,其整车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外购运力需求增长,外请运输成本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德邦的整车产品收入增长明显。 不过,因为有“小车换大柜”、提升车辆利用率、线路优化、干线运力集采等举措的推进,德邦在运输质量、时效提升的同时,有效控制运输成本增幅。 大件商品线上化趋势加快 谁能抓住这一增量? 此前,运联智库在多篇关于抖音电商的文章中都提到,抖音电商对于物流行业的影响,并不止于传统的小件快递。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电商家电行业洞察报告》,已经用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抖音对于家电、家具等大件商品的渗透。 而这些大件商品与德邦大件快递产品有很高的重合度。 当然,抖音电商的影响力如此突出,在于其是国内GMV增速最快的电商平台。得益于线上零售的超强渗透率,大件商品的线上化趋势愈发明显。 对于这一点,德邦投关提到,从德邦大件快递的单量来看,虽然目前整个行业面临下行压力,但消费驱动力依然强大,线上零售表现强劲。尤其是大件的日用品,是德邦大件快递非常重要的增量。 德邦在半年报中提到,随着电商的成熟和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家电、家具、 建材、卫浴、酒类等价值高、体积大、非标准化外形的商品迎来了发展机遇,为大件快递的发展带来空间。 相比传统电商小件,大件快递货物重量体积大、货品价值高、无法放入快递柜等特点使得发货方及收货方对收派服务、货物破损率及时效稳定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另外,各类平台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逐步提升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比如说,抖音电商对于虚假签收的管理,淘宝正在推进的送货上门等。 简单来说,传统小件快递之间的比拼,主要集中在网络覆盖度、时效、价格等方面;而大件快递对收派服务的场景化、定制化及上门派送、低破损率等方面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大件快递市场为服务提供了更大的溢价空间。 德邦大件快递业务在完成初步的规模积累后,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服务提升上。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目前,德邦大件快递业务破损率同比下降21.71%,全链路时长同比下降4.15个小时。 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德邦带来了正面反馈。9家主要快递公司的菜鸟指数排名中,德邦的综合排名平均位居行业第一,其中,末端及售后服务、信息规范等指标排名稳居行业前列。 同时,德邦的抖音指数排名也显著提升,今年 5 月、6 月的综合排名进入前三。此外,运联智库了解到,德邦目前也非常关注“京旗指数”(京东商城旗舰店关于物流评分的指数)的提升。 亮出多项产品升级 “快运回归策略”是否见效? 与大件快递业务逐渐成熟同时发生的,是德邦在零担业务上的策略调整。 过去几年,为了实施大件快递转型战略,德邦对于快运业务采用了偏保守的竞争策略。但随着转型初见成效,德邦已经开始调整快运发展节奏。根据市场竞争情况及客户需求变化,德邦改进快运业务运作模式,并投入相应资源,提高快运业务末端的运营能力,保持其在公路快运领域的领先地位。 新的经营策略指引下,德邦的零担快运业务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前段时间宣布零担产品升级时,德邦提到,如今德邦正扩展零担快运产品的覆盖范围,零担货物单件重量最高可至2吨,货物单边最长可至6米;并且,取消零担超派费,单票150公斤以上免费缠膜、免费送托盘。 长期来看,凭借更成熟的运作模式、长期积累的行业声誉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大件自动化技术,德邦的快运业务会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 有了实质性进展之后 融合还会如何推进? 今年上半年,被大家关注很久的德邦与京东物流的融合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6月30日,德邦发布公告显示,与京东物流拟签订《资产转让协议》,约定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将以合计不超过1.06亿元(不含税)的自有资金购买京东物流及其控股子公司83个转运中心的部分资产。 这件事可以称得上是德邦与京东物流融合的里程碑事件。 运联智库向德邦投关了解到,德邦与京东物流的融合会主要着眼于快运业务中转、运输环节的资源协作。该协议于8月1日正式推进,德邦首先会全面接管京东物流快运业务的83个转运中心。这个阶段,德邦将以客户交互体验为核心,梳理双方交互流程、优化信息化系统、做好双方基础数据沉淀。平稳过渡之后,会逐步推进双方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提升整个中转、运输运营网络的能力。 随着网络融合的推进,成本、效率提升的效果也将慢慢体现;同时,随着更多运输线路的拉直,中转次数的减少,运输时效将会有明显提升,破损率也将进一步改善。 此外,京东物流和德邦快递都是直营体系,双方在网络、人员、业务等层面的融合和整合,相对加盟制网络而言阻力更小、纠纷更少,整合速度也会更快和更顺畅。 而双方的融合推进下,业务赋能已经开始。 7月19日,京东商家通知平台京麦发布通知,当用户购买了超出京东快递揽收范围的超长超重商品,为解决用户因售后自行寄回等造成的相应问题,京东商城上线了德邦和京东快运大件商品上门取件功能。 京东客户资源丰富,3C家电又是其核心品类,需要大件物流服务的强化支撑。而德邦正是作为京东物流提升大件服务能力的强力“补充”,相信这样的合作未来会有更多。 德邦半年报数据透露,2023年,双方的合作预估交易金额为30.38亿元。由此可见,未来两者的融合会进一步加深。这不管是对于德邦自身,还是整个行业来说,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必学!外贸商务沟通谈判的基本功
必学!外贸商务沟通谈判的基本功
因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外贸知识课堂的优质内容,记得文末点下“赞”和“在看”哦! 做好外贸是一件需要时间长期积累的事情,积累的不只是客户,还有方法和细节。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凭一腔热血就能成功,唯有扎扎实实的积累过程和引导成功的技巧,才能迎来开花结果。 很多外贸业务员,尤其是外贸新人,经常会在与客户沟通谈判过程中犯难。即使学习了很多沟通谈判的方法和技巧,但大多数无法有效的、系统的将它实战中运用起来。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在外贸商务沟通谈判过程中的基本功:5W2H分析法。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你的诸多方法和技巧才能得以发挥。 相信大家对5W2H并不陌生,因为从我们接触英文的那一刻开始,在日常交流中就一直在运用。但是在工作中可以运用自如的人,往往不多。 为什么呢? 首先,5W2H分析法,在商务沟通谈判中的意思和在日常运用时候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其次,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很难掌握这门技术。 大多数人都会在谈判中遗漏1-2个W,这样会造成重复沟通。特别在外贸销售中沟通成本是非常高的前提下,我们一天和客户可能也就只有1-2封往来的邮件,如果在一封邮件里面没办法把问题系统性地问清楚,我们很有可能为了报一个价格,需要花1星期左右的时间去沟通,这也是5W2H分析法备受外贸人喜爱的原因。 5W2H背景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5W2H在外贸中的应用 这个是5W里面最重要的,现在互联网高速发达,要在中国找一个供应商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客户为什么要买这个产品?买这个产品可以为客户解决哪方面难处?可以帮客户的经营上面增加哪些利润?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 所以,我们需要利用WHY开头的这些问题去了解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这样你才有成交的机会。 不然,你就可能会被 “Too expensive” 这句简单的话终止你的商务谈判,并且把这个谈判演变成了一次价格战。 例句: Why you want to purchase this product? 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why you change the supplier? 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客户需要什么产品?产品的规格是什么?系数是什么?工作环境是什么? 例句: What do you want to purchase? Do you have any requirement due to this product? 这个并不是简单代表客户的名字,而是他是什么样的一个角色,以及公司内部的职位对我们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采购部负责人,进销商,贸易商,老板这些角色不同,关注点、需求点也不一样。以及他的职位高低也决定了他/她的权限不同。 例句: Would you mind to tell your name? (更商务) Would you mind to tell me your job title in your company? 我们可以问客户什么时候需要出货,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可以问客户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产品。特别是配套产品如工程,家装,这些TOB产品,了解客户的工期,需要产品的时间节点,可以帮客户梳理方案,这样更能体现我们的专业度。 例句: When do you need this product? Can you tell me the schedule for this project? 在外贸里面的哪里,我们一般指的是港口,只有知道客户的港口我们才能确认物流费用以及交付周期。另外,客户所在地和客户项目所在地是有区别的,这个也是需要确认的。 例句: Where is your port? 最后2H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就是我们常用的How much? How many? 总结一下5W2H分析法的优势: 1.可以准确界定、清晰表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有效掌控事件的本质,完全地抓住了事件的主骨架,把事件打回原形思考。 3.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 4.有助于思路的条理化,杜绝盲目性。有助于全面思考问题,从而避免在流程设计中遗漏项目。 当你有了扎实的与客户沟通谈判的基本功,就能明确自己沟通谈判的方向,就能营造一个高效专业的沟通谈判环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辅以话术技巧,才会获得一个好的沟通谈判结果
快消、家居、家电、服装……合同物流的客户正在发生哪些新变化?
快消、家居、家电、服装……合同物流的客户正在发生哪些新变化?
赛道不同,定位不同,市场冷暖的体感也不相同。 过去的2023年中,很多合同物流从业者都有一个切身感受:危机来临时,一切可能都和我们之前想像的完全不一样。2024年的合同物流要怎么干,大家急需一个答案。 为了探讨合同物流企业成长的方向和方法,运联开设了“中国合同物流50人论坛”。这是中国合同物流领域首个垂直社群组织,旨在通过组织合同物流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交流、学习、互动、研究,推动中国合同物流的行业发展。 今年1月份, 运联组织了一场以“发现合同物流的新生力量”为主题的闭门研讨论坛,有1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各细分领域的合同物流探索者参加。 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心在演讲环节,将合同物流的集体迷茫总结为“项目制的黄昏”。 从内部来看,很多合同物流企业陷入对商业模式和自身价值的不自信;从外部来说,供给侧竞争日益激烈,合同物流“原住民们”面临四面绞杀。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引申出合同物流企业要回答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第一,需求侧,你的客户及其所在的行业基本盘稳不稳?有哪些机会和风险? 第二,合同物流企业如何设计经营模型?单纯的差价转包模型还有没有空间?如何在资源投入和风险方面做平衡? 第三,如何通过资源投入、组织能力提升、数字化能力提升强化战略控制点? 2)产业和商流端变化和趋势判断 3)合同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建设 以下为“产业和商流端变化和趋势判断”主题对话的内容(有删减): 彭程:今天把各行各业的老大哥都喊了过来,先请大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宋钰:大家好,我来自凯东源。凯东源是一家以城配为主的企业,是从快消品起家的。 王伟:我来自广州新亦源,我们创业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六年。我们专注于鞋服赛道,围绕线上线下做仓配一体的,一直在一线摸爬滚打。 林泰恩:安得是美的孵化出来的,是一家比较标准的“企业物流”,陪伴美的一起经历过很多时代的洗礼。“安得广厦千万间”,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货,能通过安得的“一盘货”解决方案放在安得的仓库。 李俊:我是远孚物流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现在远孚锁定几个大的领域:能源、家居和大宗。远孚物流现在在全国有三十多个子公司,主要是覆盖线下运营。 杨智平:我是盛丰物流的杨智平。盛丰物流经历了从本土的车队运营到现在定位为合同物流的过程,目前主要是以普货物流为主,聚焦几个细分板块。和运联打交道也很多年,很有幸认识这么多朋友。 彭程:自我介绍结束,下面的问题会问得“狠”一点。我们聊一聊对去年的感觉和对今年的展望。 宋总,您做的零售领域这两年“杀”得挺惨的,引发一连串的零售洗牌。您的直观感觉是什么? 宋钰:刚才其实不是特别在状态,为什么呢?因为就在此时此刻,我有两个队伍正在招投标的议价环节。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刚刚都在发信息问我要不要跟。现在行业已经“卷”到大家投标没有“底线”的程度了,一轮价格投完以后还要二、三轮议价,甚至议五轮价。刚才我给小伙伴们就回了一句:反正亏钱了就不跟。 我做快消也做了很多年,直观的感受是何止是物流卷,商流卷得更夸张。 2023年的快消市场货物总量并没有下降,品牌通过增加品类、推出新品、促销等各种方式来维持市场。有些经销商已经被压爆仓了,也就是说2024年的销量已经提前释放了。 整体来讲,今年如果想有一个大的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彭程:作为渠道的服务方,您应该也在服务KA,KA连锁的下游收货接货的挑战大不大?变化多不多? 宋钰:先做一下名词解释。快消领域的KA,指的是面积3000平米以上的连锁门店,BC是500~3000平米的连锁超市、社区店。 最明显的感受是,目前KA订货量已经是远不如往年,每况愈下,退货变多了、批量更多了。大促的时候,原先的退货率在10%到20%,现在有些品牌方的退货率已经达到50%,甚至超过了50%。 彭程:这两年会有一批客户倒下。 宋钰:其实,仓库里小的代理商和品牌方其实已经“死”了不只一个,真的是非常痛苦。 王伟:我们主要是做鞋服的,做了五年时间,对这个行业理解比较深。因为我们最早是做线下,后来也做配、运输,再后来开始做仓。最近几年我们发展得相对比较平稳健康。院长(运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忠心)讲的我特别认同,合同物流企业做垂直、做细分很重要。 彭程:您说的线下的货源是指什么? 王伟:我们是专门给客户把服装送到门店。 彭程:直接送到门店? 王伟:我们会找合作伙伴去做,因为我们是纯粹的第三方,没有运力。现在的业务中70%是线上业务,30%是线下业务。我们一直在鞋服这个细分领域建立自己护城河。 彭程:打个岔,我们先把一个主题聊完。因为服装和鞋子是甲方“死”的最多的领域,每年“死”一批,你们感觉这个市场2023年和2024年有什么区别? 王伟:其实2023年各个行业还是在增长的,涌现了很多新的品牌,我们也接触了很多。我们客户定位不是头部,而是腰部,生意额是五个亿到二十个亿。这样的品牌比较适合我们。 而且,他们对物流服务要求会比较高,比如退货管理。我们也在巩固自己的能力,比如质检和精加工。 彭程:感觉服装行业最近几年起来的新品类并不多。 王伟:新的小品牌是比较多的,我们服务的品牌基本都是这类,头部的基本没有去碰。新的品牌大多以设计师品牌和原创品牌为主,品牌的创始人会希望把供应链能外包的尽量外包,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还是相对比较多的。 彭程:服装行业的运价和合同物流价格,最近两年好像没有别的行业这么卷。 王伟:所谓的价格卷每个行业都有,最核心的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护城河和服务的壁垒,应该还是有一定的溢价空间。 彭程:这和你刚才讲的,IT数据化是外包了客户很多的管理和汇报的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王伟: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所谓的企业数字化更多的是作为营销和销售的手段,没有作为企业管理的手段。 彭程:林总,你们2023年对市场的感觉怎么样? 林泰恩:我们服务的是很大的赛道,一个是围绕Family的家居和家电,另外就是快消。这两个主赛道的整体水温基本上是和房地产强相关的,是比较透明的,行业的头部效应一直在加速。 彭程:现在很现实的是,即使是饮料巨头公司最后采购的操作环节也出过很多问题,并不是和供应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能上层谈得比较好,但下面会有猫腻。你怎么看这件事? 林泰恩:因为我们一直在讲合同物流要尽可能给客户创造价值,但这和自己能不能赚到钱是两回事。创造了很多价值不代表有资格参与价值的分享。 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要想明白价值量化的尺度和标杆是什么,怎样和客户达成价值分享的共识?利益分配机制不牢固的话关系就无法持久,因为边界的背后是关系,关系的背后是利益。 彭程:我补充点背景信息,美的前些年做了“T+3”变革,所有环节都要把周转率提升,集团节省成本的方式并不是向物流和采购费用下手,而是客户自己砍自己一刀。 下面请李总来讲一讲。 李俊:每年年底都是我们高管最累的时候,就是回答“现在商流有什么趋势”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扔两个“砖头”出来: 第一是商流的变化。渠道重构是非常明显趋势,主要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是线上渗透率提升,流量在发生变化,原来构建的资源往往会跟不上。 二是库存变化。之前商品是通过多级分销多乡县市,现在销售渠道在增加,每个渠道往往把商品贴上不同的标签、不同的包装,但本质上还是那些商品。这就造成有六、七盘货,有六七种物流方式。现在线上渗透率越高的细分领域,对一盘货要求越高。 三是订单密度。现在很多服装、小家电是一百多个亿的产值,订单率一直上不来,只能合并第二个第三个品牌方来做。 四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早先的水饮运输距离,后来是五百公里,再后来是三百公里,现在是一百公里就要一个水厂。渠道重构造成物流必须跟着变,要是不变,原来构建的资源就完全不行。 第二,政策方面。碳足迹的指标会让很多细分产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举个例子。氧化铝市场盘子很大,原来河南洛阳、河北邢台唐山这一带分布很多,但是在这里它们未来每年可能要交几百个亿的碳税,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迁到西北。比如说原来的电池都在华东,现在全部挪到西南,因为西南水电比较便宜。 彭程:稍微打断一下,我感觉您说的两个趋势都存在好几年了。 李俊:但是从决策到落地和执行其实非常长,大多数都没动,只是嘴上吹牛。 商流的变化可以过去,但抓住机会后我们可能只得到了财务数据,这才是大家焦虑的地方。因为没有价值,没有壁垒。 合同物流有两类:渠道物流和工程物流,渠道物流的渠道是相对固定的,“牛鞭”是长在厂家身上,并不长在物流身上,物流永远长不出能力。 2017年以后,我们基本上把渠道物流砍掉了,全身心投入到工程物流中。工程物流线路不固定,项目不固定,频次不固定,车型不固定,只有这种场景才能把全国三十多个子公司的调度能力、服务能力涨起来,下沉的资源可以随时整合、随时调用。 彭程:杨总怎么看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杨智平:我们做了很多调整都是为了顺应商流的变化,必须要跟得上。我们是实实在在地去一线调研,掌握市场情况,最终才能得出一份客户要求之下还能剩下一点的方案。 彭程:这些年大家又把采购抓回来了,直采比例提高了,但管不管得住也是很头疼。不知道盛丰这两年实践起来怎么样? 杨智平:您指的是价格,还是车辆的统筹能力? 彭程:这两个都是基础要求。 杨智平:一定要通过机制解决问题,包括内部激励、内部创业和内部合伙机制。运作中很核心的这些人,要真正成为合作伙伴。 彭程:大家都知道盛丰之间融入过大企业的机制,出来之后对合同物流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 杨智平:盛丰到底是车队、零担,还是合同物流呢?我觉得盛丰一直就是做大客户的,大客户本身就应该是合同物流,我们具备了合同物流的基因,只是早些年更多地以车队的形式去做实操。 服务客户和做实操之间,还是要有所取舍,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这些年操作模式没有什么太多变化,但距离客户真正的需求越近,才能体现更多的价值,至于执行、落地配、仓配这些环节,市场上好地资源有很多。 彭程:去年和今年的感觉怎么样? 杨智平:市场很宏观,宏观是作为参考的,但有些细分市场还是能做到略有增量,要回到客户层面。我举两个细分赛道例子:第一个是出版物。我们从2005年开始涉足该领域,这些年出版物的发货量下降了很多,单本的定价高了。 彭程:客户增量到底是哪来的? 杨智平:从我们内部来讲,客户数量会略微增加一点,某些存量客户的份额也在增加。 彭程:做得好的一批民营出版社都是你们的客户吗? 杨智平:大中专的教材,包括高教社、人教社、外研社基本都是。 第二个例子,是新能源锂电池这个行业。我们能发现2023年整体上产能利用率在下降,但出货量在增加。这个赛道虽然卷,但是对服务的质量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和一般的普货是有差距的。 彭程:做直送还是提货? 杨智平:两种都有。 彭程:问了一圈下来,大家说起来对商流的感受虽然谨慎,但还是偏乐观的。 李俊:我来补充一句,有什么样的感觉归根到底还是选择的问题。 彭程:物流企业发展核心是得搞定人,刚才讨论了各种方向,最后落到人上面,管不管得住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宋总,你的公司对管人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心得? 宋钰:最大的一个变化是从2019年开始把整个分钱机制改革了,原先是工资、绩效、奖金,现在更多的是用超额利润奖,全员去分成。 彭程:总部在每个项目上都会摊成本,干活的人可能会说总部凭什么摊那么多。所以,应该通过什么机制约束总部在项目上的费用占比或者老板做预算? 宋钰:凯东源这个企业还是比较民主的,总部的费用都是出在明处的,一个项目要承担50万元的费用,其中会标明财务是,法务是多少、人力是多少。 彭程:各个大区域的人还是要对总部提很多意见。 宋钰:当然,但还是要满足总部的基础运营要求。 彭程:王总作为公司创始人,你们公司人不多吧? 王伟:自有员工1200人,总部将近60人,现在一年的收入是三个多亿,总部规模是属于“小总部,大平台”。 彭程:一线所有操作的都是你们自有员工? 王伟:都是自有员工。 彭程:为什么会设这样的机制? 王伟:因为我们做的是服装这个行业,其实门槛是比较高的,对人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找临时工操作难度相对比较大。 彭程:如果拿您员工对客户的服务比较,最接近中国哪个企业? 王伟:很多年前我跟团队对标“利丰”。 彭程:我指的是非物流企业,大量的直营化员工,通过员工的服务创造价值,这样的模型在餐饮行业里是不是会比较多? 王伟:海底捞已经把整个供应链打通了,也开始给行业赋能了。百丽自己也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把原来的网络打通以后,也在做这种同行的业务。 刚才谈到员工管理,我有一点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之前我们拿超额公司利润的一部分给员工作为奖励,但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运营一线人员没有办法参与利润分配。 最近两年我们做的一个比较大的改革:内部自定义报价,所有的员工不要管给客户的报价,就按照流程内部有一个报价,现在全国都统一,不管是在任何一个地方,所有动作的价格标准都是公司统一定价,然后走阿米巴的模式。 彭程:阿米巴落地成功的比较少。 王伟:其他方面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在员工分钱方面做的挺多。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给员工分钱上,一定要这样做员工才有信心,才愿意参与到分成的机制中。 彭程:有请外部顾问吗? 王伟:是请了一个顾问,顾问给了我们一些思路,运营团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设计方案。 彭程:改革花了多久? 王伟:我们试行期花了一年,2023年已经完全运行了。 彭程:问一下林总,美的的激励机制有什么特点? 林泰恩:美的一直以分钱出名,做激励机制的标杆企业就是华为和美的。我觉得这和公司本身的经营理念相关,在差不多体量的公司中,安得是员工持股平台最大的,接近20%。 可能这就是美的最特别的地方,每上一个台阶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正在上一个新的台阶,而是知道我们要面临的是什么东西。 彭程:谢谢林总,问一下李总。 李俊:所有创始人面前最难的事情就是分权、分钱,这也困扰了我们很多年。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段子:警察在追一个贼,马上就追不上了,结果贼把旁边摊位的锅打翻了,老板上去就拿锅把贼打翻了。 如果激励机制不能让员工像小摊老板那样想事情,只能让员工认真准确地做事情,但不能让员工用心地做事情。普通制度是让大家遵守制度,好的制度就是逼迫大家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 我们把所有的分享激励机制全部打散,一批人到前端拉单子,项目报价成功以后就为这个项目立项。根据一开始预测的毛利和交付,会设定基本的项目岗位的津贴,要挣到超出预测的部分就是员工在自己创业。 公司培养人才的方式就是筛选项目经理,这个方法不是完美的,但可以让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 彭程:听起来和美的文化很像。 李俊:把高管撵到前线去获取大的机会,在公司内部培养产品经理成长。有的项目经理带了七个项目,要给这么多员工发工资,只能“拼死一战”。 彭程:这是选拔“老板”的思路, 李俊:对,但前提是公司要舍得把资源分给“老板”。物流这个产业高度离散,不要制度管人,因为管不了人。 彭程:盛丰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杨智平:刚才谈到的主题是组织和激励,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总人数是2600个人,总部130人,包括财务、IT、安全、审计、法务、运营。 抛去总部的130人,剩下40个经营主体要承担独立经营指标,激励机制是只要赚钱就分享,一年两次年度核算,春节前一次,6月一次,核算会绑定回款和现金流等指标,达到挑战目标以后超额利润分享的比例会更大一点。 彭程:每年赚钱的经营主体有多少个? 杨智平:从数字看来这几年下来整个趋势是向好的,因为有段时间经营主体内部委托比较复杂,现在我们也在做瘦身,去掉冗余,包括冗余的组织、冗余的流程、冗余的客户。 彭程:对经营主体的班子有什么要求,比如说在盛丰待过几年? 杨智平:我们有一个包括财务核算、资金核算在内的核算机制,是总部统一管理的。但经营主体的带头人必须要真正具备经营能力的,大概有几个维度:能够拿到客户,能够制定方案,能够保证交付。 现在团队的带头人,有一些是早期跟着盛丰创业的,还有一部分是这几年内部梯队培养出来的,还有一些外部吸纳的,大概各占三分之一。 现在是最大限度减少委托,过去差点走成网络形式,后来就彻底放开了,减少内部委托效率能提高很多。 彭程:刚才提到的内部交易定价也是一样,要定好一个价钱,不然会老是有各种关系在。 杨智平:A公司拿了业务给B公司运作,就必须对经营结果负责,否则总部的人完全陷入在内部纠纷的协调,管理成本很高,而且是完全不真实的。
快递出海,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快递出海,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喊了多年的物流快递出海,终于迎来了一些新变化。2023,出海成为了快递巨头们的新“游戏”。 比如,6月,菜鸟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立下flag,未来要以每年1至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并联合速卖通率先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韩国五个国家上线“全球5日达”。 10月,顺丰首次大规模升级东南亚地区至中国的跨境寄递服务时效,新加坡至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家9个城市可实现跨境快递次日达;12月,京东物流上线“国际特快送”服务,消费者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即可寄国际件…… 尽管中国物流快递巨头们走出去的步子并不大,但相比过去几年已有明显加速的趋势。这背后,一些更深刻的变化正在起推动作用。 一方面,国内快递利润增长触顶。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321亿件,同比增长19.4%;业务收入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尽管增长依然较猛,但单量增长并没有带来同样增长规模的利润。 与此同时,根据测算,其每1亿件增量对应降低件均价格仅有0.18分/件;即使到2024年,这一数值预测也仅为0.17分/件。这意味着,即便快递规模每增加1亿件,可降低的快件物流成本价格也只有不到0.2分,已经接近极限。 这让快递企业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国内的快递物流,利润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了。如果仅做国内市场,只能沦为“被动守江山的”境地。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方面,海外却迎来新局面。 2023年,跨境电商成为难得的黑马,速卖通、SHEIN、Temu和TikTok这四家主打“国货出海”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势如破竹重塑全球电商格局。物流作为其重要的配套产业,需求也迎来暴涨。 数据显示,2023年Temu、SHEIN两平台发往欧美的航空运量,同比约增长一倍,约占欧美线航空总运量的40%以上,而一年该比例不足20%。 但国际物流巨头如FedEx、DHL、UPS的强服务、高收费的模式,很难适应跨境电商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需要与之配套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快递。这为中国物流企业留下了巨大市场。 跨境物流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前端揽收、运输分拣、报关/通关、干线运输、海外清关、海外仓储、尾程派送。 其中,前四个环节只占到价值量的20%-30%,我国的物流快递公司,多数都只能提供前四个环节的服务。而后面的海外仓储和尾程派送,目前仍以外包为主,通常以与海外当地物流商合作方式完成。 为此,这也大致将物流快递出海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国内物流企业将业务向海外延伸,如顺丰、京东、中通、菜鸟等,他们目前仍聚焦于跨境物流前半段的环节;二是中国创业者借鉴中国物流经验优势,在海外本土创业,他们主要聚焦跨境物流后段的海外仓储(本地仓)和尾程派送环节。 本篇,从快递巨头出海的视角,思考中国快递如何走向全球化,并探讨可落地化执行方法和建议。本文作者赵洪涛,系中国邮政寄递事业部行业研究负责人。他基于长期沉浸式观察快递物流行业变化、见证物流行业变革,用详实的数据、例证和富有价值的建议,为物流行业出海带来一场系统性思考。 这是一份“快递全球化”(快递出海)的落地方案框架思路。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十年,商流全球化将极大拓展;建设往返可控的国际供应链,助力各国完善产业链实现多赢,跨境快递物流业即将迎来极大变化。 快递全球化,会遭遇国别、投资、方案、经验、体制等各种问题,但都可解决。就短链商流叠加快速物流,规模资本配合精准运营,剖析实际,提出几项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快递出海,势在必行。从宏观变化,阐述中国快递全球化恰逢其时。 快递出海,战略先行。从商流物流绑定、战略战术配合、资本助力、管理技术创新等维度进行阐述。 快递出海,稳中求进。用十大建议、措施,探讨快递企业出海可落地化执行方法。 快递出海,势在必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全球化加快。 近百年来,基础科学没有跨越式发展,全球经济总量提升缓慢,并从增量博弈变成存量博弈。 但中国在举国体制、人口红利等巨大优势下,GDP全球占比由2000年的3.5%增至2022年的17.8%,且在不断迫近30%的历史高点。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将重构旧格局,中国须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具影响力的经济全球化,须由产业体系健全、安全保障稳固和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国家来推动。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这必然导致,未来十年,中国商流将加速全球化,进而推动建设往返可控的国际供应链,助力各国完善产业链实现多赢,实现跨境快递物流业大变革。 快递出海优势巨大,中国快递全球化恰逢其时。从海外环境看,中国快递物流业有全产业体系制造业产品背书,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外裔民、华资海外机构组织,其全球化优势不可比拟。 从快递行业看,中国快递企业有加盟模式、量本利逻辑经验等优势,有巨大的件量体量和网络运营经验,相比其它国家企业,优势巨大。 顺应趋势、符合大势,融入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快递企业的根本逻辑。快递全球化,会遇到国别、投资、方案、经验、体制等各种问题,但都可解决。短链商流叠加快速物流,规模资本配合精准运营,剖析实际,快递企业出海势在必行。 快递出海,战略先行 2.1)商流物流绑定 对快递物流业,商流可分制造业商流和电商。前者如华为、联想、吉利等,其更多需要区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后者如拼多多、抖音、阿里等,其需要区分更重视服务的时效件和更重视成本的电商件。 供应链物流更多客制化、合同制,快递则是标准化产品。 商流与物流互为必需,物流提高商流竞争力,商流为物流带来机遇。典型如亚马逊物流于亚马逊,菜鸟于阿里,极兔于拼多多等。 对比几大平台间商流物流的关系,当物流被商流强绑定时,物流失去自主;平衡协调发展时,才会达最优解。拼多多与极兔一衣带水,国内站稳脚跟后,迅速开启国际征程,两者分别设立战略目标,拼多多需要时极兔可立即反哺,达到商流物流动态平衡。商流物流绑定,协同才能共赢。 2.2)战略战术配合 战略目标须符合经济趋势。经济发展有其逻辑和规律。国家经济政策公开透明,快递企业出海,首先要读懂、悟透经济趋势和国家政策。 战略规划须符合行业趋势。快递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双向发展,数据应用和技术不断创新,不同国别、产业、赛道的市场需求变化,会产生不同趋势。在企业自身资源够、执行强的前提下,快递出海的战略规划,应以国内为根基,进行国别研究,以求符合行业趋势。 战略规划须结合阶段规划。世界头部快递物流企业有前瞻30年的战略布局。中国快递企业出海,可结合经济大势前瞻十年,结合企业实际规划五年,以及五年内精准规划、实时调整。 战略执行须能够实时掌控。时事多变,国家、区域间经济、政治环境如有变化,快递出海企业也应实时掌控并调整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 2.3)以终为始,以快为先 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以达到目标为准。如极兔在国内起网,先收购快递企业,以快速取得运营资质;再在产粮区(国家邮政局每年公布“快递业务量前50城市”,这些城市被行业称为“产粮区”)快速设点上量,投递区则打擦边球,通过同业企业的加盟商形成投递能力,避免了自设网点的短期内过大投入、耗时冗长;后收购百世,形成全国性网络。极兔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目标导向,以终为始。 在既定经营目标前提下,能快则快,快字当头。先确保战略正确。战略正确,则方向正确,基础是稳的。同时在黑天鹅事件前,战略目标和规划可实时调整。总体看,以快为先,以稳求进。 以终为始,以快为先的前提,是对行业环境的通透洞察,对行业规律、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深度把握。 2.4)资本助力,多类合作 快递企业海外拓展,不可或缺资本助力。从资本来源角度,可区分国内、国外和政府、民间。不同投资方有不同的投资性质,对应不同投资目的。 从资本运作的投资方式看,可区分合作、合资、入股、收购四类。不同类有不同目标方和不同目的。 2.5)创新先行,规范配合 快递出海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对快递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优化。不同国家、城市有不同国情、市情。从商流、制造业的视角,不同城市、国家会有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快递服务。 例如,有的城市以石油工业为主,没有具体的基于当地制造业和商业快递出口需求,揽收端仅有个人需求的快递;有的城市为专一服务业城市,需匹配更加适合当地的快递服务产品。就此,应一国、一市一方案,由当地国家总部(或地区总部)为主设计快递服务产品。 另一方面,要关注快递生态生产要素的优化。互联网思维三个层级,一是数字化,目的为降本增效;二是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优化、改变运营流程;三是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快递数据规模大、分享价值大,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作为生产要素极具改变商业模式的价值。 快递出海须要关注企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不同国家、城市具有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环境,须匹配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针对不同地域特点、人口特征,须要匹配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不同的人口密度、用工属性和成本,也须要匹配不同的车辆、设备,如无人驿站、智能快递柜等。 快递出海需要强化规范,政策引导。从行业规范角度,快递出海会出现中企之间的竞合。基于降本增效、减少中企内耗以求利益最大化角度,中资快递企业间也需要根植于国内的行业规范。 从行业服务角度,中国快递企业同质化程度高,在海外拓展时面临的情况大致相同,如由行业监管部门整合海外仓、干、配等资源,提供类似公共服务设施性质的服务供给,更能有效助力快递企业出海。 具体而言,一是,可以团体、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形式,形成中企快递海外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海外违规国内惩戒;二是,可出台快递出海指引,助力企业从网点拓展、营销、加盟商赋能等多个角度,助力快递企业出海;三是,可以在国外设立监管,例如由快递协会牵头,相关部委海外机构参与,快递企业参加,形成海外虚拟行业规范组织。 快递出海,稳中求进 3.1)明确多层级、柔性化的市场化体系 一方面,快递出海须明确国内企业总部相关职责、国内国际业务总部职责,明确落地国国家总部、代理商、加盟商、网点相关职责。 另一方面,快递出海可形成直营、自营、加盟、代办四类不同组织,不同国别选择性设置,并逐一明确其盈利模式和激励机制。 3.2)明确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盈利组织均有其盈利模式。因此各层级、各地方组织均可不同体制机制。 不同的体制机制,又需匹配不同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必须配合组织的盈利模式,以实现强执行力、强积极性。 正确的战略方向加充分激活的组织力,是企业的成功秘笈。快递出海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应本土的激励制度,是需要深思的命题。研究自上而下的激励,可参鉴华为;研究自下而上的激励,可参鉴库迪咖啡;研究中间层级的激励,可以参鉴极兔和中通。 3.3)明确“商流加物流”的产品体系 快递出海,需在国内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不同的服务产品,通过国别、市别研究,匹配不同国家、城市。 国别研究数量不低于50个国家。从制造业角度,区分产前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两类,对应两类环节的供应链物流业务(或称合同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从商流角度,区分以时限、服务为核心的商务快递,以及以成本为核心的电商快递;从业务角度,再增加所在城市的同城寄递业务。 在此基础上,在所在国能力配置方面,明确海外仓、保税仓、清关、航空运能、货代等能力。再结合不同国情、不同市情进行具体方案设计,具体方案以本国投入产出为核心,预测未来3-5年,并设阈值。 3.4)明确实时“领先一步”的价格竞争力 一是,建立多渠道、可验证的数据挖掘和市场调查机制。 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当地人口、消费、薪酬、就业市场情况等基础数据;了解当地快递物流市场供需情况、成本情况等;明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件量规模的行业价格情况。二是,建立实时价格调整机制。明确价格调整责任人、审批人,明确快速调整方式、时限,明确非常规价格调整快速反应机制等。 三是,前瞻预测价格竞争。通过数据挖掘方式,预测未来行业件量规模、爆发式增长拐点的消费数据。并结合当地成本情况测算,前瞻性预测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体量价格变化趋势,进而预测不同产品价格竞争时点和价格变化情况。 3.5)明确“数据市场化”为核心竞争力 一是,明确“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调查验证”的闭环。通过逻辑判断数据,通过数据验证逻辑;通过调查提供数据,通过数据验证调查结果。由此,形成数据分析闭环。 二是,明确数据化管理的机制。数字化转型面向流程优化,数据化管理面向降本增效。 三是,明确“数据市场化”自用和共享的价格。内部数据须要协同共享,一国、一市数据须建立关联逻辑和测算模型。在内部数据增值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供需关系,制订自有数据市场化价格。 3.6)建设灵活适应的网络运营体系 一是,明确网络建设的投入产出逻辑,根据各成本项,确定通用型投入产出测算模型。二是,按已有国别研究结果,明确网络建设落地国家的先后顺序。三是,规划全球运营网络,明确“仓+干+配”的基础运营网络,以及关务、运能等关键能力的配置。四是,设计通用型国际、城际、城市网络具体运营规范,如转运、集包等。 在此基础上,就具体国家、城市,首先,结合调查体系,收集一国、一市各项成本的可信数据;其次,前瞻性测算行业规模和市占率,测算本地本企业市占率,而后根据模型测算未来3-5年投入产出数据(非变动);再次,根据经审核的投入数据,进行投资建设,搭建运营网络;最后,根据行业竞争情况,结合实际数据,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3.7)明确灵活适应的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系统方面,明确由总部信息技术团队支撑、当地信息技术团队负责,建设适合本地宗教、文化、语言的各类官网、生产、管理、客服等信息系统;车辆方面,根据进出口件量预测,明确车辆需求,并辅以指挥调度系统;设备方面,除生产所需的分拣机、PDA等基础设备外,结合当地人工成本、人口密度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无人机、车,是否更适合智能快递柜等;驿站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有人或无人驿站,明确驿站的商流和物流的叠加。 3.8)强化基层网点赋能 一是,在收、分、运、投、清关等环节,条件俱备情况下起网运营,由国内带来的网运骨干搭建运营网络,形成闭环。二是,产品根据落地国具体情况不拘一格设定。可根据网点实际,区分网点只经营部分环节、某个产品,或只揽不投、只投不揽等。三是,对网点进行培训。网点先运营起来,各区域设置内训师后,利用晚间时间进行培训。 四是,业务骨干、内训师骨干等根据当地特点,不断优化网络运营和市趟盘驳卡点,网络指挥调度人员不断进行指挥调度,逐步固定操作规范、时间卡点等。五是,网点正常运转后,启动规范化、标准化流程梳理。 六是,网点初期以投为主,中期揽投并重,后期通过阶段性价格方式以投促揽,进行价格竞争,由代理商或区域代理商提供成本支撑网点。七是,启动市场营销,通过市场摸牌数据进行客户营销,推动揽收起量。有一定规模后启动宣传,如电视宣传、地铁广告等。八是,强化对加盟商财务的支撑和管控。 3.9)强化海外基层网点管理 一是网点管理。关爱员工是网点发展基础;员工薪酬宜不高不低,努力可提升是人员稳定的关键;网点整体能盈利是未来发展的保障。二是战略管理。组织都需有自身战略,涉及战略目标和规划,由当地国家总部协助,结合当地市场和基层网点实际制订。 三是激励管理。不定期奖励提升感受;薪酬激励确保按劳分配;增量激励推动较长期的多劳多得;股权激励确保股东利益、夯实基层网点盈利模式;企业文化激励推动积极性和归属感,并形成认知习惯和舒适圈。 四是规则管理。制订日常规则规范日常操作,制订高压规则明确底线;规则要严谨制订、严格遵守;遇有特殊事件可温情改变规则。五是目标管理。区分制订目标(定义目标、制订目标和分解目标)、管理目标(目标跟踪、支撑保障和目标分解)、激励兑现(及时、足额进行兑现调整)三部分。六是数据管理。信息尽量量化,不能量化则定性后量化。数据区分管理、经营、定性和定量,区分行业、市场和同业,区分各环节服务标准和全流程成本核算。 七是财务管理。网点经理必须会运用财务分析;必须了解主要竞争对手财务情况。八是产品管理。遵守产品服务标准,是否高效业务,是否符合网点自身战略等。九是网运管理。确保时效和稳定性,关注与权衡成本;重点资源复用并降本增效。 十是质量管理。产品不同,服务标准、成本、质量也不同,关注宅递、站递、箱递不同服务标准和投递效率;关注质量与成本权衡。十一是营销管理。推进网点的销售意识转型,通过例会宣贯营销意识,通过规范台账数据,通过五/六S明确目标并弥补差距。十二是市场调查。按“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调查验证”逻辑,总部协助,基层网点组织内部员工调查、外部第三方调查,并进行数据清洗。 3.10)“画大同心圆”建快递生态圈 快递生态并非孤立,与其它产业协同或更具价值,由此建立可市场化的快递生态圈。 一是,建立基于快递服务的市场调查数据库。快递揽投数据是具有较大价值的数据生产要素池,可为快递服务的上游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数据分析结果,并由此获得更多华资企业快递物流服务需求。 二是,建立柔性适应的市场营销体系。基于快递数据分析后的精准市场营销数据,且遍布较多国家,对快递物流所服务的上游客户国家拓展也具较强的吸引力。 三是,与商流协同。基于快递物流服务能力和资源,或可创新商业模式,针对国内华资企业和当地商流企业,提供传统的和可创新的两类商流增值服务。 四是,与资金流协同。一方面,可通过快递服务数据,提供信贷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可与资本方协同,加快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拓展。 快递物流出海,是一项重资产、长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迭代和优化。大变局已经开始,物流行业变革也在加速进行。未来中国快递物流巨头出海必将蔚为大观。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经验、模式的中国创业者,也在海外进行着一场物流革命。
快递出海,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快递出海,行业大变局的开始
喊了多年的物流快递出海,终于迎来了一些新变化。 2023,出海成为了快递巨头们的新“游戏”。 比如,6月,菜鸟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立下flag,未来要以每年1至2个国家的节奏建设海外本地物流网络,并联合速卖通率先在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韩国五个国家上线“全球5日达”;10月,顺丰首次大规模升级东南亚地区至中国的跨境寄递服务时效,新加坡至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家9个城市可实现跨境快递次日达;12月,京东物流上线“国际特快送”服务,消费者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即可寄国际件…… 尽管中国物流快递巨头们走出去的步子并不大,但相比过去几年已有明显加速的趋势。这背后,一些更深刻的变化正在起推动作用。 一方面,国内快递利润增长触顶。2023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321亿件,同比增长19.4%;业务收入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尽管增长依然较猛,但单量增长并没有带来同样增长规模的利润。 与此同时,根据测算,其每1亿件增量对应降低件均价格仅有0.18分/件;即使到2024年,这一数值预测也仅为0.17分/件。这意味着,即便快递规模每增加1亿件,可降低的快件物流成本价格也只有不到0.2分,已经接近极限。 这让快递企业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国内的快递物流,利润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了。如果仅做国内市场,只能沦为“被动守江山的”境地。 与之相对的是,另一方面,海外却迎来新局面。 2023年,跨境电商成为难得的黑马,速卖通、SHEIN、Temu和TikTok这四家主打“国货出海”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正势如破竹重塑全球电商格局。物流作为其重要的配套产业,需求也迎来暴涨。数据显示,2023年Temu、SHEIN两平台发往欧美的航空运量,同比约增长一倍,约占欧美线航空总运量的40%以上,而一年该比例不足20%。 但国际物流巨头如FedEx、DHL、UPS的强服务、高收费的模式,很难适应跨境电商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出海,需要与之配套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快递。这为中国物流企业留下了巨大市场。 跨境物流主要包括七个环节:前端揽收、运输分拣、报关/通关、干线运输、海外清关、海外仓储、尾程派送。 其中,前四个环节只占到价值量的20%-30%,我国的物流快递公司,多数都只能提供前四个环节的服务。而后面的海外仓储和尾程派送,目前仍以外包为主,通常以与海外当地物流商合作方式完成。 为此,这也大致将物流快递出海划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国内物流企业将业务向海外延伸,如顺丰、京东、中通、菜鸟等,他们目前仍聚焦于跨境物流前半段的环节;二是中国创业者借鉴中国物流经验优势,在海外本土创业,他们主要聚焦跨境物流后段的海外仓储(本地仓)和尾程派送环节。 本篇,从快递巨头出海的视角,思考中国快递如何走向全球化,并探讨可落地化执行方法和建议。本文作者赵洪涛,系中国邮政寄递事业部行业研究负责人。他基于长期沉浸式观察快递物流行业变化、见证物流行业变革,用详实的数据、例证和富有价值的建议,为物流行业出海带来一场系统性思考。 这是一份“快递全球化”(快递出海)的落地方案框架思路。 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十年,商流全球化将极大拓展;建设往返可控的国际供应链,助力各国完善产业链实现多赢,跨境快递物流业即将迎来极大变化。 快递全球化,会遭遇国别、投资、方案、经验、体制等各种问题,但都可解决。就短链商流叠加快速物流,规模资本配合精准运营,剖析实际,提出几项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快递出海,势在必行。从宏观变化,阐述中国快递全球化恰逢其时。 快递出海,战略先行。从商流物流绑定、战略战术配合、资本助力、管理技术创新等维度进行阐述。 快递出海,稳中求进。用十大建议、措施,探讨快递企业出海可落地化执行方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全球化加快。 近百年来,基础科学没有跨越式发展,全球经济总量提升缓慢,并从增量博弈变成存量博弈。 但中国在举国体制、人口红利等巨大优势下,GDP全球占比由2000年的3.5%增至2022年的17.8%,且在不断迫近30%的历史高点。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将重构旧格局,中国须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具影响力的经济全球化,须由产业体系健全、安全保障稳固和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国家来推动。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这必然导致,未来十年,中国商流将加速全球化,进而推动建设往返可控的国际供应链,助力各国完善产业链实现多赢,实现跨境快递物流业大变革。 快递出海优势巨大,中国快递全球化恰逢其时。从海外环境看,中国快递物流业有全产业体系制造业产品背书,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外裔民、华资海外机构组织,其全球化优势不可比拟。从快递行业看,中国快递企业有加盟模式、量本利逻辑经验等优势,有巨大的件量体量和网络运营经验,相比其它国家企业,优势巨大。 顺应趋势、符合大势,融入中国经济全球化,是快递企业的根本逻辑。快递全球化,会遇到国别、投资、方案、经验、体制等各种问题,但都可解决。短链商流叠加快速物流,规模资本配合精准运营,剖析实际,快递企业出海势在必行。 商流物流绑定 对快递物流业,商流可分制造业商流和电商。前者如华为、联想、吉利等,其更多需要区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后者如拼多多、抖音、阿里等,其需要区分更重视服务的时效件和更重视成本的电商件。 供应链物流更多客制化、合同制,快递则是标准化产品。 商流与物流互为必需,物流提高商流竞争力,商流为物流带来机遇。典型如亚马逊物流于亚马逊,菜鸟于阿里,极兔于拼多多等。 对比几大平台间商流物流的关系,当物流被商流强绑定时,物流失去自主;平衡协调发展时,才会达最优解。拼多多与极兔一衣带水,国内站稳脚跟后,迅速开启国际征程,两者分别设立战略目标,拼多多需要时极兔可立即反哺,达到商流物流动态平衡。商流物流绑定,协同才能共赢。 战略战术配合 战略目标须符合经济趋势。经济发展有其逻辑和规律。国家经济政策公开透明,快递企业出海,首先要读懂、悟透经济趋势和国家政策。 战略规划须符合行业趋势。快递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双向发展,数据应用和技术不断创新,不同国别、产业、赛道的市场需求变化,会产生不同趋势。在企业自身资源够、执行强的前提下,快递出海的战略规划,应以国内为根基,进行国别研究,以求符合行业趋势。 战略规划须结合阶段规划。世界头部快递物流企业有前瞻30年的战略布局。中国快递企业出海,可结合经济大势前瞻十年,结合企业实际规划五年,以及五年内精准规划、实时调整。 战略执行须能够实时掌控。时事多变,国家、区域间经济、政治环境如有变化,快递出海企业也应实时掌控并调整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 以终为始,以快为先 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以达到目标为准。如极兔在国内起网,先收购快递企业,以快速取得运营资质;再在产粮区(国家邮政局每年公布“快递业务量前50城市”,这些城市被行业称为“产粮区”)快速设点上量,投递区则打擦边球,通过同业企业的加盟商形成投递能力,避免了自设网点的短期内过大投入、耗时冗长;后收购百世,形成全国性网络。极兔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目标导向,以终为始。 在既定经营目标前提下,能快则快,快字当头。先确保战略正确。战略正确,则方向正确,基础是稳的。同时在黑天鹅事件前,战略目标和规划可实时调整。总体看,以快为先,以稳求进。 以终为始,以快为先的前提,是对行业环境的通透洞察,对行业规律、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深度把握。 资本助力,多类合作 快递企业海外拓展,不可或缺资本助力。从资本来源角度,可区分国内、国外和政府、民间。不同投资方有不同的投资性质,对应不同投资目的。 从资本运作的投资方式看,可区分合作、合资、入股、收购四类。不同类有不同目标方和不同目的。 创新先行,规范配合 快递出海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对快递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优化。不同国家、城市有不同国情、市情。从商流、制造业的视角,不同城市、国家会有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快递服务。 例如,有的城市以石油工业为主,没有具体的基于当地制造业和商业快递出口需求,揽收端仅有个人需求的快递;有的城市为专一服务业城市,需匹配更加适合当地的快递服务产品。就此,应一国、一市一方案,由当地国家总部(或地区总部)为主设计快递服务产品。 另一方面,要关注快递生态生产要素的优化。互联网思维三个层级,一是数字化,目的为降本增效;二是互联网化,利用互联网优化、改变运营流程;三是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新。快递数据规模大、分享价值大,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作为生产要素极具改变商业模式的价值。 快递出海须要关注企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不同国家、城市具有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环境,须匹配不同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针对不同地域特点、人口特征,须要匹配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不同的人口密度、用工属性和成本,也须要匹配不同的车辆、设备,如无人驿站、智能快递柜等。 快递出海需要强化规范,政策引导。从行业规范角度,快递出海会出现中企之间的竞合。基于降本增效、减少中企内耗以求利益最大化角度,中资快递企业间也需要根植于国内的行业规范。从行业服务角度,中国快递企业同质化程度高,在海外拓展时面临的情况大致相同,如由行业监管部门整合海外仓、干、配等资源,提供类似公共服务设施性质的服务供给,更能有效助力快递企业出海。 具体而言,一是,可以团体、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形式,形成中企快递海外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海外违规国内惩戒;二是,可出台快递出海指引,助力企业从网点拓展、营销、加盟商赋能等多个角度,助力快递企业出海;三是,可以在国外设立监管,例如由快递协会牵头,相关部委海外机构参与,快递企业参加,形成海外虚拟行业规范组织。 明确多层级、柔性化的市场化体系 一方面,快递出海须明确国内企业总部相关职责、国内国际业务总部职责,明确落地国国家总部、代理商、加盟商、网点相关职责。 另一方面,快递出海可形成直营、自营、加盟、代办四类不同组织,不同国别选择性设置,并逐一明确其盈利模式和激励机制。 明确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 盈利组织均有其盈利模式。因此各层级、各地方组织均可不同体制机制。 不同的体制机制,又需匹配不同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必须配合组织的盈利模式,以实现强执行力、强积极性。 正确的战略方向加充分激活的组织力,是企业的成功秘笈。快递出海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应本土的激励制度,是需要深思的命题。研究自上而下的激励,可参鉴华为;研究自下而上的激励,可参鉴库迪咖啡;研究中间层级的激励,可以参鉴极兔和中通。 明确“商流加物流”的产品体系 快递出海,需在国内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不同的服务产品,通过国别、市别研究,匹配不同国家、城市。 国别研究数量不低于50个国家。从制造业角度,区分产前产中环节,和产后环节两类,对应两类环节的供应链物流业务(或称合同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从商流角度,区分以时限、服务为核心的商务快递,以及以成本为核心的电商快递;从业务角度,再增加所在城市的同城寄递业务。在此基础上,在所在国能力配置方面,明确海外仓、保税仓、清关、航空运能、货代等能力。再结合不同国情、不同市情进行具体方案设计,具体方案以本国投入产出为核心,预测未来3-5年,并设阈值。 明确实时“领先一步”的价格竞争力 一是,建立多渠道、可验证的数据挖掘和市场调查机制。 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当地人口、消费、薪酬、就业市场情况等基础数据;了解当地快递物流市场供需情况、成本情况等;明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件量规模的行业价格情况。二是,建立实时价格调整机制。明确价格调整责任人、审批人,明确快速调整方式、时限,明确非常规价格调整快速反应机制等。三是,前瞻预测价格竞争。通过数据挖掘方式,预测未来行业件量规模、爆发式增长拐点的消费数据。并结合当地成本情况测算,前瞻性预测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体量价格变化趋势,进而预测不同产品价格竞争时点和价格变化情况。 明确“数据市场化”为核心竞争力 一是,明确“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调查验证”的闭环。通过逻辑判断数据,通过数据验证逻辑;通过调查提供数据,通过数据验证调查结果。由此,形成数据分析闭环。 二是,明确数据化管理的机制。数字化转型面向流程优化,数据化管理面向降本增效。 三是,明确“数据市场化”自用和共享的价格。内部数据须要协同共享,一国、一市数据须建立关联逻辑和测算模型。在内部数据增值应用的基础上,根据供需关系,制订自有数据市场化价格。 建设灵活适应的网络运营体系 一是,明确网络建设的投入产出逻辑,根据各成本项,确定通用型投入产出测算模型。二是,按已有国别研究结果,明确网络建设落地国家的先后顺序。三是,规划全球运营网络,明确“仓+干+配”的基础运营网络,以及关务、运能等关键能力的配置。四是,设计通用型国际、城际、城市网络具体运营规范,如转运、集包等。 在此基础上,就具体国家、城市,首先,结合调查体系,收集一国、一市各项成本的可信数据;其次,前瞻性测算行业规模和市占率,测算本地本企业市占率,而后根据模型测算未来3-5年投入产出数据(非变动);再次,根据经审核的投入数据,进行投资建设,搭建运营网络;最后,根据行业竞争情况,结合实际数据,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明确灵活适应的信息技术支撑 信息系统方面,明确由总部信息技术团队支撑、当地信息技术团队负责,建设适合本地宗教、文化、语言的各类官网、生产、管理、客服等信息系统;车辆方面,根据进出口件量预测,明确车辆需求,并辅以指挥调度系统;设备方面,除生产所需的分拣机、PDA等基础设备外,结合当地人工成本、人口密度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无人机、车,是否更适合智能快递柜等;驿站方面,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有人或无人驿站,明确驿站的商流和物流的叠加。 强化基层网点赋能 一是,在收、分、运、投、清关等环节,条件俱备情况下起网运营,由国内带来的网运骨干搭建运营网络,形成闭环。二是,产品根据落地国具体情况不拘一格设定。可根据网点实际,区分网点只经营部分环节、某个产品,或只揽不投、只投不揽等。三是,对网点进行培训。网点先运营起来,各区域设置内训师后,利用晚间时间进行培训。 四是,业务骨干、内训师骨干等根据当地特点,不断优化网络运营和市趟盘驳卡点,网络指挥调度人员不断进行指挥调度,逐步固定操作规范、时间卡点等。五是,网点正常运转后,启动规范化、标准化流程梳理。六是,网点初期以投为主,中期揽投并重,后期通过阶段性价格方式以投促揽,进行价格竞争,由代理商或区域代理商提供成本支撑网点。七是,启动市场营销,通过市场摸牌数据进行客户营销,推动揽收起量。有一定规模后启动宣传,如电视宣传、地铁广告等。八是,强化对加盟商财务的支撑和管控。 强化海外基层网点管理 一是网点管理。关爱员工是网点发展基础;员工薪酬宜不高不低,努力可提升是人员稳定的关键;网点整体能盈利是未来发展的保障。二是战略管理。组织都需有自身战略,涉及战略目标和规划,由当地国家总部协助,结合当地市场和基层网点实际制订。三是激励管理。不定期奖励提升感受;薪酬激励确保按劳分配;增量激励推动较长期的多劳多得;股权激励确保股东利益、夯实基层网点盈利模式;企业文化激励推动积极性和归属感,并形成认知习惯和舒适圈。 四是规则管理。制订日常规则规范日常操作,制订高压规则明确底线;规则要严谨制订、严格遵守;遇有特殊事件可温情改变规则。五是目标管理。区分制订目标(定义目标、制订目标和分解目标)、管理目标(目标跟踪、支撑保障和目标分解)、激励兑现(及时、足额进行兑现调整)三部分。六是数据管理。信息尽量量化,不能量化则定性后量化。数据区分管理、经营、定性和定量,区分行业、市场和同业,区分各环节服务标准和全流程成本核算。 七是财务管理。网点经理必须会运用财务分析;必须了解主要竞争对手财务情况。八是产品管理。遵守产品服务标准,是否高效业务,是否符合网点自身战略等。九是网运管理。确保时效和稳定性,关注与权衡成本;重点资源复用并降本增效。 十是质量管理。产品不同,服务标准、成本、质量也不同,关注宅递、站递、箱递不同服务标准和投递效率;关注质量与成本权衡。十一是营销管理。推进网点的销售意识转型,通过例会宣贯营销意识,通过规范台账数据,通过五/六S明确目标并弥补差距。十二是市场调查。按“逻辑判断、数据分析、调查验证”逻辑,总部协助,基层网点组织内部员工调查、外部第三方调查,并进行数据清洗。 “画大同心圆”建快递生态圈 快递生态并非孤立,与其它产业协同或更具价值,由此建立可市场化的快递生态圈。 一是,建立基于快递服务的市场调查数据库。快递揽投数据是具有较大价值的数据生产要素池,可为快递服务的上游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数据分析结果,并由此获得更多华资企业快递物流服务需求。 二是,建立柔性适应的市场营销体系。基于快递数据分析后的精准市场营销数据,且遍布较多国家,对快递物流所服务的上游客户国家拓展也具较强的吸引力。 三是,与商流协同。基于快递物流服务能力和资源,或可创新商业模式,针对国内华资企业和当地商流企业,提供传统的和可创新的两类商流增值服务。 四是,与资金流协同。一方面,可通过快递服务数据,提供信贷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可与资本方协同,加快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拓展。 快递物流出海,是一项重资产、长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探索、迭代和优化。大变局已经开始,物流行业变革也在加速进行。未来中国快递物流巨头出海必将蔚为大观。与此同时,依托中国经验、模式的中国创业者,也在海外进行着一场物流革命。
恭喜上海爱竞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恭喜上海爱竞荣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喜讯!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上海爱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专业的研发团队、持续的创新能力、科学的企业管理,于近日喜获“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 称号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等部门共同认定,是对企业在科技综合实力方面的权威评价。 上海爱竞是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数字营销服务商。自2010年1月成立以来,专注于海外广告投放业务,现已成为众多海外平台的官方合作伙伴。其中有国际搜索引擎(Google、Bing、Yahoo、Yandex),国际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Tiktok、VK),国内搜索引擎(百度、、今日头条、搜狗、广点通),国内社交媒体(新浪微博、腾讯、陌陌),视频媒体(Youtube、优酷、抖音)。 爱竞科技深耕数字营销13年,我们服务过生活用品、家居服饰、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快消、IT电子、机械化工、餐饮、商务服务、旅游、金融、家具家装、婚纱摄影、APP、游戏等众多行业。 服务涉及数据调研分析、投放咨询、账户管理、营销策略策划等,帮助各企业投放总计超过数亿美元的广告,积累了丰富的广告咨询和策划经验。 未来,爱竞将继续坚持技术立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高效、高质的数字营销服务,提供更大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要做品牌?品牌究竟是什么?是商业本身?还是工具?
我们为什么要做品牌?品牌究竟是什么?是商业本身?还是工具?
我们上周末冒着大雨,在深圳湾海风运动公园愉快地度过了一个感恩节。活动上有一个环节是踢大足球,我们孩子超级喜欢,结束后他和我说,“妈妈,我要做一个品牌。” 我特别奇怪,就问他,“你想做什么品牌啊?为什么想做品牌呢?” 我们孩子想做一个玩具品牌,因为想要很多很多的玩具。估计是平时听我说品牌这两个字说的比较多,所以脑子里就浮现了要自己做品牌这个事情。 听起来,我们孩子是“因为要做个品牌而去做个品牌”。但是我觉得这个小事还是挺有意思的。其实很多客户来找我们,都提到了做品牌这件事,表面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要做品牌,但说到实质,很少人能想明白品牌究竟是什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似乎也进入了“因为要做个品牌而去做个品牌”的逻辑。 昨天我们案例周评会上,我们有一位新分析师在讲解一个品牌的时候,用了一个词“高端定位”。我昨天花了1个小时和她讲解,为什么“高端定位”这个词不应该出现在我们战略咨询公司。 我们在拆解一个商业问题的时候,不要用任何模糊不清的形容词,要用直白的数字去解释清楚: 这个品牌的用户究竟是谁?规模多大?对于水杯的需求是什么?复购频率如何?支付能力和意愿多大?用户在哪里?网络旅程是什么?感兴趣话题是什么?如何在营销上实现:时间包围、空间包围和圈层包围? 这些问题如果能清清楚楚回答出来,这个品牌是什么定位一点都不重要。回到商业本质,商业是一道数学题,但凡算不清楚的就是没想明白、没想明白就不值得去做。 没有一个企业家会为了产品创新而创新、为了做品牌而做品牌,都是因为看清楚了市场的机会点,才去做企业。做企业是投资的逻辑,不是干活的逻辑。干活永远都不会起规模,干活的价值就是个人劳动力的价值。但投资的价值是创造和捕获超越个人劳动力的规模化回报。 商业是一道数学题。 商业的内在核心在于深入理解目标市场、精准定位核心用户群以及把握其需求,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量化分析来解这道题。 首先,我们要估算核心用户的规模。接着,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出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或服务,评估他们对我们解决方案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将这些数据相乘,我们就能算出我们的目标市场究竟有多大。进一步来说,我们需要将这个大目标细化分解,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比如,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投入多少预算?这些预算应该如何分配才能最大化效果? 量化市场规模,预测潜在收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目标,以及规划高效地实施路径。这就是商业的核心逻辑。 而品牌,它其实是商业模式的延伸和外在表现。品牌战略主要发挥两大功能:对外,它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清晰传达我们的价值主张和核心竞争力;对内,它是凝聚团队、统一认知、高效协作的重要工具。 具体来说,品牌帮助消费者快速理解我们的产品定位,明确我们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品牌还能指导用户更好地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对内部而言,品牌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它能确保团队成员在企业规模扩大时依然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促进各部门高效协作。 所以,虽然品牌不等同于商业本身,但它是实现商业目标的重要工具。一个强大的品牌既能吸引和留住客户,又能凝聚和激励内部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我们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优化资源分配,确保我们的每一分投入都能带来最大的回报。 比如说,同样是水杯品牌,我们来做YETI的商业拆解。 这个品牌的核心用户群是Fish(钓鱼爱好者),2021 年约有 5240 万美国人钓鱼。63%的钓鱼爱好者为男性。这些用户大量在户外论坛以及关注YouTube的博主。 至于我们最后来总结,YETI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品牌吗?是为了做一个高端的户外水杯品牌吗?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YETI看到户外运动这个市场(具体到钓鱼、钓鲈鱼、狩猎这些户外运动),用户有需要专业水杯的需求。所以YETI进入这个赛道,设计了产品,打造了品牌,扩大了营销。这是商业本质。 顺着商业这个逻辑,我讲一个更深度的概念:战略是什么?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不断进步和发展,将自身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主要依靠三大核心武器: 1. 梦想(或称愿景)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神引擎,代表着我们共同追求的宏大、光辉而遥远的目标。它是一个富有感召力的长期愿景,超越个体利益,成为凝聚集体力量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共同的梦想,我们才能团结一致,突破单打独斗的局限,共同工作和奋斗。梦想的力量在于它能激发集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人类能够追求并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从而不断推动文明的进步。 2. 组织 组织是人类的第二大武器。正是因为我们有组织,我们才能实现明确而精细的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工变得越来越流程化、越来越细致。同时,组织间的协作模式也在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先进。组织的力量使得一群人能够协调一致地朝着共同目标前进,大大提高了集体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3. 科技 科技是人类第三大武器。当我们有了梦想和组织之后,为了让组织更快速地朝梦想前进,我们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科技工具,如现代的协作软件(例如飞书等),都是帮助组织快速前进的重要力量。科技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开启了新的可能性,让人类能够突破自身的局限。 这三大武器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梦想指引方向,组织提供结构,科技加速实现。它们的结合使得人类能够完成单个个体无法想象的伟大事业。 在理解了这三大武器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战略的本质: 战略实际上是一根主线,它将梦想、组织和科技这三大核心要素串联在一起。它不仅仅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整合机制。 在实践中,战略体现为: 1. 战略目标制定:这对应着设定梦想或愿景的过程。 2. 战略路径规划:这涉及如何组织资源、分配任务,以实现目标。 3. 战略解码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这关乎如何利用科技来提升执行效率。 因此,战略可以被视为引领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工具。它不仅是一个商业概念,更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我们能够明确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执行效率,最终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企业管理中,一个好的战略就像是一张详细的路线图,告诉我们要去哪里(梦想),怎么去(组织),以及用什么工具去(科技)。它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成功。 总的来说,战略的本质就是将人类进步的三大武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coherent的整体,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手把手教你学会海关报关单位备案
手把手教你学会海关报关单位备案
法律依据 海关总署第25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名词解释 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 指依法直接进口或者出口货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报关企业 指接受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向海关办理代理报关业务,从事报关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法人。 一、备案申请方式 企业在互联网上申请办理海关注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https://www.singlewindow.cn/)→我要办事→选择地区→帐号注册或登录→企业资质→海关通用资质。 “互联网+海关”(网址:https://online.customs.gov.cn/)→企业管理和稽查。 未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可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多证合一”渠道申请海关注册登记。 二、备案申请流程 以单一窗口为例: 登录中国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登录(https://www.singlewindow.cn/),点击“标准版应用”→“企业资质”,进入账号登录界面。 注册用户账号 点击“立即注册”。 选择“企业用户注册”。 选择“无卡用户”,录入相关信息后完成用户账号注册。 海关备案信息录入 完成企业账号注册后登录进入,点击“企业资质”,然后在“海关企业通用资质”栏目下点击“企业备案”→“备案申请”,出现备案信息表单后,以营业执照为依据,正确选填相关信息,将表单填写完整,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交。(小提示:黄底栏目为必填项。) 注意事项 (1)企业经营类别:从事货物进出口的企业选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分支机构”。 (2)行政区划:与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一致。 (3)注册海关:与企业所在地海关一致。 (4)企业英文名称、企业英文地址:企业可根据公司情况自行填写。 (5)经济区划:根据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区划”下拉框中选择企业所属经济区划。 (6)特殊贸易区域:根据企业所在地,在“特殊贸易区域”下拉框中选择企业所属特殊贸易区域。 (7)组织机构类型:请根据《组织机构类型》(GB/T 20091-2006)填写2位组织机构类型及对应名称。如:11公司,12非公司制企业法人,15企业分支机构,17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19其他企业等。 (8)经济类型:请根据《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 12402-2000)填写3位经济类型分类代码及对应的名称。如:100内资、110国有全资、150有限责任(公司)、160股份有限(公司)、200港澳台投资、330外资等。 (9)行业种类:请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选填适合本公司四级行业分类。 (10)企业类别:根据企业类别,在以下选项中选择填写: (11)上级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与上级单位关系,上级单位名称: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企业已办理报关单位备案的,其符合条件的分支机构也可以申请报关单位备案。报关单位分支机构申请报关单位备案时,必须填写以上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录入完成后,点击“保存企业基本信息,下一步”。 进入“投资人员信息”填写,首先点击“新增”。 选择“投资人员类型后”,对“出资者信息”填写,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再点击“下一步”。 其中,出资方式:001产权、010实物、100现汇等。现汇是指由国外汇入或从国外携入的外币票据,通过转账的形式,入到个人在银行的账户中。 注:当经济类型为外资,出资者信息至少添加一条信息,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选填。 如果需要申请报关人员备案,则填写此界面信息,如无需申请,则点击“下一步”。 应当在此处通过“上传附件”上传加盖公章的《报关单位备案信息表》。 完成网上提交申报 以上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申报”,当页面显示“海关入库成功,转人工审核”时,表示已成功提交申请。 三、企业获取备案证明 经所在地海关审核通过后,企业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助打印《海关报关单位备案证明》。 海关温馨提示: 企业打印备案证明之后,如需盖章,可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前往现场海关盖章。
打通全球市场的关键:揭秘Facebook代理商开户的全流程!
打通全球市场的关键:揭秘Facebook代理商开户的全流程!
在当今数字营销的世界中,Facebook已成为企业推广和品牌曝光的重要平台。然而,要在Facebook上高效开展广告投放,许多企业选择通过代理商开户,以获得更专业的支持和服务。那么,Facebook代理商开户究竟是什么?它的流程和准备工作又是怎样的?本文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并利用这一关键步骤。 一、Facebook代理商是什么 Facebook代理商是指经过Facebook官方认证的专业机构,这些代理商具备丰富的广告投放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企业高效管理Facebook广告账户并制定优化策略。代理商通常与Facebook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得最新的广告投放工具和数据分析支持,从而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广告投放服务。 通过代理商开户,企业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还能利用代理商的专业能力,最大化广告的投放效果。这对于那些缺乏社交媒体营销经验或希望专注于核心业务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二、Facebook代理商开户必要准备 在正式启动Facebook代理商开户流程之前,企业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开户过程顺利并迅速获批。 1.了解Facebook政策 企业在选择代理商开户之前,首先需要深入了解Facebook的广告政策和规定。这包括广告内容的合规性、受众定位的限制、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了解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在开户和广告投放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违规和封禁风险。 2.建立专业团队 虽然代理商会负责大部分的广告投放工作,但企业内部仍需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来与代理商进行对接。这个团队应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知识,能够与代理商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和优化广告策略。 3.申请Facebook代理商资格 如果企业希望成为Facebook代理商的一员,那么需要向Facebook官方提交申请,并经过审核获得代理商资格。这一过程需要提供公司资质、业务计划以及相关经验证明。一旦获得批准,企业即可以代理商身份为其他公司提供开户和广告投放服务。 三、Facebook代理商开户流程 一旦准备工作就绪,企业便可着手进行代理商开户流程。以下是详细的步骤解析: 1.登录Facebook Business Manager 首先,企业需要登录Facebook Business Manager(商务管理平台)。这是Facebook为企业提供的广告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集中管理广告账户、广告系列和其他商业资产。 2.创建广告账户 在Business Manager中,企业可以创建新的广告账户。这一步骤需要填写广告账户的基本信息,如账户名称、支付方式、时区等。创建广告账户后,企业便可以开始投放广告。 3.添加代理商 企业可以在广告账户中添加Facebook代理商。通过添加代理商,企业可以将广告账户的部分或全部权限授予代理商,以便其代表企业管理和投放广告。添加代理商时,企业需要输入代理商的商务管理平台ID,并选择相应的权限级别。 4.分配权限 在添加代理商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分配不同的权限给代理商。这些权限包括广告创建与管理、报告查看、账户设置等。合理分配权限可以确保代理商在高效投放广告的同时,企业仍然保有对广告账户的控制权。 5.完善账户信息 完成代理商添加和权限分配后,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广告账户的信息。这包括填写公司地址、联系方式、支付方式等细节。完善的账户信息不仅可以提高广告投放的精准度,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追踪和分析广告效果。 6.创建广告并投放 账户信息完善后,企业便可以与代理商合作,开始创建和投放广告。在这一过程中,代理商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企业制定广告策略、设计广告创意、选择投放渠道,并持续优化广告效果。
打造全国“总部经济”高地,浙江提出加大对总部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力争四年后总部数量增加20%!
打造全国“总部经济”高地,浙江提出加大对总部的金融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力争四年后总部数量增加20%!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资源优势吸引各类企业(机构)总部入驻而形成的集群布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出现的一种高端产业组织形态。从长远看,总部经济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均能释放充足的能量。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一直是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总部经济理念在国内迅速兴起,并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总部经济作为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积极规划和建设总部经济,以谋求企业、产业和城市、区域的共同发展。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受到各大城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视。近两年,围绕发展总部经济,长三角各地频频发力,例如上海去年11月发布修订后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实施“总部增能行动”。今年,江苏的南京、苏州等也相继出台相关行动计划或办法,明确奖励举措。 中国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力总部经济,也重磅出台了最新顶层设计。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在官网发布《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修订版)》(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7年,浙江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总部数量累计增长20%。该《意见》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万联网了解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基础好、潜力大,但跨国公司、央企等总部招引工作基础较为薄弱,需重点加大政策支持,故此次《意见》更加突出跨国、民营、央企三个重点。如《意见》将总部企业细化为跨国企业型、跨国机构型、民营企业型、民营机构型、央企企业型和央企机构型等六类,进一步突出浙江总部经济发展特点,补齐短板弱项。如民营企业型总部,指的是上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外拥有2个(含)以上分公司或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若在杭州市、宁波市之外的地区设立的总部,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标准则按70%执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设区市的积极性。 引导总部经济助力浙江产业集聚度提升,成为本次《意见》中的一大亮点。总部经济具有资源集聚、行业话语权和人才集聚的鲜明特色。根据《意见》,浙江将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315”科技创新体系等主攻方向,引导具有产业链话语权和显著带动作用的总部向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省级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着力提升总部经济承载能力。 除了产业集聚,《意见》还制定了人才保障、审批服务、用地用房支持、创新支持、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出入境便利化、“走出去”服务等9条政策支持。 如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加大对总部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总部的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和信用类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发行公司债、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债,改善负债结构,增强对外投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用好用足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政策,提升总部资源统筹能力。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总部对接资本市场能力,加大培育力度,推动总部上市挂牌。支持总部申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鼓励总部与境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发起设立符合产业规划方向的行业性投资基金。 全文内容如下: 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修订版) 为进一步扶持、培育我省各类总部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引进省外境外总部落户浙江,促进我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以集聚、培育和引进总部为抓手,坚持内生外引并重,按照“留住一批、培育一批、引进一批”的要求,努力打造全国总部经济发展高地,力争到2027年,我省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总部数量累计增长20%,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定义与分类 (一)本意见中所称总部,总体分为企业型总部和机构型总部。企业型总部指,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对其在省外境外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拥有控制权或行使管理权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机构型总部指,由省外境外企业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对其在省外境外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提供管理决策、资金管理、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研发、培训等服务,履行区域性或功能性管理职能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按经济类型具体分为6类:跨国企业型总部、跨国机构型总部、民营企业型总部、民营机构型总部、央企企业型总部和央企机构型总部。 1.跨国企业型总部指,由境外企业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在一个(含)以上国家区域或两个(含)以上省级区域内履行投资、管理职能,对其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拥有控制权或行使管理权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2.跨国机构型总部指,由境外企业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在一个(含)以上国家区域或两个(含)以上省级区域内对其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提供管理决策、资金管理、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研发、培训等服务,履行区域性或功能性管理职能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3.民营企业型总部指,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在一个(含)以上国家区域或两个(含)以上省级区域内履行投资、管理职能,对其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拥有控制权或行使管理权,以民营经济类型为主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4.民营机构型总部指,在浙江省内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在一个(含)以上国家区域或两个(含)以上省级区域内对其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提供管理决策、资金管理、采购、销售、物流、结算、研发、培训等服务,履行区域性或功能性管理职能,以民营经济类型为主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5.央企企业型总部(简称“央企总部”)指,在浙江省内注册,由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6.央企机构型总部指,由央企总部在浙江省内注册,在两个(含)以上省级区域内对其投资设立的若干企业机构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履行区域性或功能性管理职能的独立法人企业组织。 三、认定标准与分工 (二)符合定义要求,未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或已移出严重失信名单)且满足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认定: 1.跨国企业型总部: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不低于50%,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3亿美元,服务业领域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2亿美元;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美元;申报企业管理或被授权管理的境内外独立法人企业不少于3家(其中至少有1家注册地在浙江省以外地区);或申报企业管理或被授权管理的境内外独立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不少于6家(其中至少有1家注册地在浙江省以外地区)。管理或被授权管理的所有独立法人企业均正常纳税,所有分支机构均有持续业务贡献。 2.跨国机构型总部: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股不低于50%,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2亿美元,服务业领域母公司资产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美元;申报企业管理或被授权管理及服务的境内外独立法人企业及分支机构数不少于3家(其中至少有1家注册地在浙江省外地区),被管理或服务的所有独立法人企业均正常纳税,所有分支机构均有持续业务贡献。 3.民营企业型总部:上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外拥有2个(含)以上分公司或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 4.民营机构型总部:上年末资产总额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上年度营业收入(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在浙江省外拥有2个(含)以上分公司或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 在杭州市、宁波市之外的地区设立的总部,本项条款中母公司资产总额、注册资本、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标准按70%执行。 (三)对符合第(一)项中央企总部、央企机构型总部要求的可直接予以认定。 (四)对入围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雄鹰行动”,且符合第(一)项的总部(以《财富》、全国工商联和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一期发布结果为准)可直接予以认定。 (五)省商务厅负责跨国企业型总部、跨国机构型总部认定管理工作;省经信厅负责民营企业型总部、民营机构型总部认定管理工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央企总部、央企机构型总部对接、引进和认定管理工作;各地可结合工作实际明确责任单位。 (六)总部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省商务厅、省经信厅应结合实际分别细化明确所负责总部的认定流程,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企业申报提供便利。 四、政策支持 (七)人才保障。各地要营造有利于总部发展的人才环境,积极组织人力资源机构对接服务总部,提高有效的市场化人才服务水平,为总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在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 (八)审批服务。要通过“最多评一次”改革、推广“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等模式优化总部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强化水、电、气、热、通信等公共设施支持力度,完善水电气网(宽带)联合报装机制,积极推进外线工程联合审批、限时办理,完善电力不间断供给保障措施。 (九)产业集聚。各地要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315”科技创新体系等主攻方向,结合本地产业基础,突出特色优势,打造产业链协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培育产业创新平台,积极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引导具有产业链话语权和显著带动作用的总部向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省级新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等高能级产业平台集聚,着力提升总部经济承载能力。 (十)用地用房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经济建设项目向省发展改革委申报,争取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省重大产业项目库项目,按规定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有关规定,探索实施创新型产业用地供地,依法依规加大对高科技、高成长性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好的总部用地支持,拓展总部经济发展新空间。对购置、租用办公场地的总部,各地依法依规给予购置、租房、装修补助。 (十一)创新支持。对总部承担国家、省各类科技研发项目,参与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重大项目的,各地依法依规给予相关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总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 (十二)金融支持。加大对总部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总部的金融综合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和信用类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发行公司债、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和企业债,改善负债结构,增强对外投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总部用好用足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政策,提升总部资源统筹能力。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总部对接资本市场能力,加大培育力度,推动总部上市挂牌。支持总部申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鼓励总部与境内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作,发起设立符合产业规划方向的行业性投资基金。 (十三)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集成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快保护”能力建设,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完善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合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总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十四)出入境便利化。符合条件的总部中国籍人员可以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对因商务需要赴国外境外的,有关部门可提供出境便利。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总部外籍人员,可凭相应申请材料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入境有效期不超过1年,停留期不超过180日的多次签证。对需要在我省长期工作和居留的总部外籍人员,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办理多年期工作许可及5年以内有效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总部的高级外籍管理人员可按照有关办法享受永久居留申请便利,可将其境内合法所得直接至银行办理汇出手续,也可以将境内合法所得用于境内证券市场合法投资并办理后续汇出手续。 (十五)“走出去”服务。加大“走出去”总部的信保、法律、安全、人才等支持力度,优化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审批服务。鼓励总部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开展各类跨境人民币业务。符合条件的总部,可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业务。优化海关监管模式,着力提升通关效率,为符合条件的总部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五、组织保障 (十六)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省级统筹、市县为主,实行统分结合、分类施策、分级管理。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相关总部培育、招引和支持的统筹协调,鼓励出台促进相关领域总部发展的要素保障、财政支持等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其他省级部门分工做好总部经济发展的指导服务和支持政策落实工作。 (十七)优化企业服务。建立健全总部企业服务专员制,常态化开展总部企业“三服务”活动。加强对总部的政策咨询与诉求处理服务,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创新总部服务体制机制,构建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十八)开展定期评估。建立和完善总部经济发展绩效评估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商务厅牵头对各设区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绩效定期开展评估分析。各设区市对已认定的总部实行动态评估,对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及时将情况上报原认定单位,由原认定单位取消其认定。 (十九)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二十)本意见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浙发改经合〔2020〕89号)自本意见施行之日起废止。 政策文件来源: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
打造高效营销工具:如何选择口碑好的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服务
打造高效营销工具:如何选择口碑好的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服务
在数字化时代,Facebook广告已成为企业推广品牌、拓展市场的强大工具。而选择一个口碑好的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更高的广告效果。然而,面对众多的开户代理商,如何选择才能确保效果最大化呢?本文将围绕“口碑好的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展开,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Facebook广告账户的开户是企业进行线上营销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开户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广告投放的效果和效率。因此,选择一个口碑好的代理商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首选。本文将从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的定义、开户渠道以及如何选择口碑好的代理商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是什么? 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是指企业在Facebook平台上创建一个用于广告投放的账户。这个账户将作为企业管理广告活动的中心,包含了广告系列的创建、预算的管理、受众的定向等功能。通过这个账户,企业可以在Facebook及其关联平台上展示广告,以达到品牌推广、销售转化、用户互动等目标。 对于初次接触Facebook广告的企业而言,开户过程可能略显复杂。这时,选择一家专业的代理商来协助开户,将极大地简化这一流程,确保账户设置的正确性和投放的有效性。 二、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代理商渠道 在选择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的代理商时,了解不同的渠道和评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三种主要的代理商渠道: 1. 官方合作伙伴 Facebook的官方合作伙伴通常是通过Facebook认证的代理商,这些代理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服务能力。通过这些合作伙伴开户,企业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广告权限、优先的服务支持以及更高效的投放效果。官方合作伙伴往往拥有更好的口碑和信誉,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开户服务。 2. 推荐和评价 在选择代理商时,企业可以参考其他客户的推荐和评价。这些推荐通常来自于使用过该代理商服务的客户,他们的真实体验和反馈能够为您提供宝贵的参考。通过查看代理商的客户案例和口碑,企业可以更好地判断该代理商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 3. 社交网络和行业活动 社交网络和行业活动也是寻找靠谱代理商的重要渠道。在行业活动中,企业可以直接与代理商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服务能力和业务范围。同时,通过社交网络上的口碑评价,企业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代理商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三、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代理商哪家口碑好? 在选择Facebook广告账户开户代理商时,以下几个因素是评价其口碑的重要标准: 1. 专业服务 专业的服务是代理商口碑好的核心。一个口碑好的代理商,通常具备丰富的广告投放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从开户、广告策划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服务。他们的团队通常由行业专家组成,能够为企业量身定制最佳的广告投放方案,确保广告效果最大化。 2. 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是开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好的代理商能够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开户和投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账户设置的优化,还是广告投放的调整,代理商的技术支持都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开展广告活动。 3. 数据分析 在广告投放中,数据分析是衡量广告效果的关键。口碑好的代理商通常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广告表现,并根据数据反馈进行优化调整。这种数据驱动的服务能够确保广告预算的合理使用,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4. 账户管理 一个好的代理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开户,还能够提供持续的账户管理服务。他们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广告策略,优化账户设置,确保广告投放的长期效果。通过专业的账户管理,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广告运营,节省时间和精力。
相关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