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协作
SRG:2023年Q1全球云服务支出超过630亿美元 同比增长20%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球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超过630亿美元,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00多亿美元。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率为20%。虽然这一数字远低于前几年,但与上一季度的增长水平相似。第一季度的支出比第四季度增长了4%,与去年第一季度的季度环比增长率相似。
毫无疑问,当前的经济环境限制了云支出的一些增长,但尽管面临这些短期挑战,市场仍在以健康的速度扩张。在最大的云提供商中,微软和谷歌的同比增长率更为强劲,这两家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都比去年第一季度增加了一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23%和10%。与此同时,市场领导者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2-34%的区间内。这三家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65%的份额。在二级云提供商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包括甲骨文(Oracle)、雪花(Snowflake)、MongoDB、华为(Huawei)和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目前,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已经公布了第一季度的收益数据,Synergy估计,云基础设施服务(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的季度收入为637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达到237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市场的大部分,在第一季度增长了21%。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领域更为明显,前三名控制了72%的市场份额。从地理上看,云市场在全球所有地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如果以当地货币计算,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年增长率都远远超过20%。
经济压力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云计算支出,但采用云计算的基本好处继续推动市场达到更高的水平。庞大的中国云市场也已恢复增长,不过受益更多的是电信公司,而不是主要互联网公司。
Canalys:2023年Q1中国云服务支出达到77亿美元 同比增长6%
据Canalys估计,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6%,达到77亿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对云迁移的需求仍然低迷,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个位数的增长。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人工智能云保持其前四大云供应商的地位,合计占中国大陆总开支的79%,同比增长6%。2023年第一季度,IaaS占整个中国大陆云服务市场的3/4以上。
阿里云仍然是市场领导者,占中国大陆云市场的34%。虽然地位依然稳固,但其市场份额略有下降。本季度下降了2%,这是其收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这种下降可归因于混合云项目的延迟交付。尽管如此,阿里云仍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途径。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其核心产品全面降价15%至50%。
华为云成为中国大陆第二大云供应商,占20%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9%。与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华为云的市场份额增长了2%。该公司对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投资为这一增长做出了贡献,连续第三个季度超过了整体市场的增长。今年3月,华为云公布了一项1亿元人民币(145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在2023年加入其云生态系统。
腾讯云获得了17%的市场份额。继阿里云4月份降价之后,5月份腾讯云宣布下调包括网络和数据库在内的核心云产品的价格。一些产品的最大降价幅度预计将达到40%。
百度人工智能云由于内部业务调整,收入小幅下降1%,目前占8%的市场份额。3月份,百度人工智能云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0%,表明这些产品的积极影响。
Omdia:预计2027年全球边缘ICT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450亿美元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赋能力量,边缘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工业场景。尽管如此,随着这项技术逐渐成为主流,各行各业都在加以采用。在这方面,制造业仍是领先行业,但未来5年,金融服务、零售、运输和政府等行业将加快采用速度。这也意味着部署场景将从本地现场边缘解决方案(如用于制造工厂或矿山)持续转向多地点部署场景–这些场景往往会部署近边缘/远边缘解决方案,即介于企业与最近的数据中心之间的边缘–无论是由企业/云提供商拥有,还是由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安置在主机代管(colocation)设施中。
企业倾向于将边缘技术作为更广泛的转型项目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网络、云和安全服务等元素,这些元素也可能涉及其他关键技术,比如5G、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以及认知识别。这些项目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咨询与集成服务,并且往往涉及多个合作伙伴。对服务提供商来说,最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于边缘如何将多种技术结合起来,同时降低复杂性并实现长期创收。
领导者包括全球系统集成商(SI)、商业/管理咨询公司、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以及独立软件供应商(ISV)。这些提供商逐渐将边缘计算与自己的核心技术(如网络、云)结合起来。他们结合边缘技术提供针对特定垂直领域的概念、应用与管理服务,而不是提供单独的边缘产品或服务。
Omdia观点
Omdia预计,未来五年,多元化的边缘服务市场的竞争态势将逐渐发生变化。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积极扩展自己的边缘接入点和管理式边缘服务(如AWS Outposts、Azure Stack Edge)。电信运营商越来越关注咨询、集成与合规,或以行业为重点的解决方案—在其核心网络服务的基础上将新兴技术与边缘数据处理相结合,从而在这些领域与SI和咨询公司展开更多角逐。
预计电信运营商将继续在网络服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SI往往没有网络基础设施,而是越来越关注5G专网部署。同时,边缘还需要集成的网络安全服务,从而构成端到端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讲,生态将推动边缘解决方案市场的发展,这个市场可能会变得相当复杂–一些全球SI可能有能力独立完成这项工作。与此同时,大多数参与者将依赖各种合作伙伴,并有可能在他们的生态内争夺领导地位。
主要信息
到2027年,全球企业边缘服务市场规模将翻一番,达到2450亿美元。
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和电信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将增加,相应地, SI与咨询公司的份额将减少。
从本地边缘解决方案逐步转变为托管边缘解决方案的趋势不止让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受益。
各大主要垂直行业的实时分析用例将推动边缘技术的采用。
边缘位置继续从客户现场转移到存在点(PoP)。
给提供商的建议
Omdia建议服务提供商在提供边缘服务并进行市场定位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涵盖业务案例、实施以及支持的端到端方法。企业倾向于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和业务目标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将边缘作为一种技术选择。提供商必须与企业展开适宜的对话—延伸到数据处理与连接范畴之外,考虑云环境、安全、应用以及新兴技术,包括IoT、AI/ML和AR/VR。包含边缘的IT和专业服务可以以咨询、集成以及计算/存储为特色。
关注用例创收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边缘支持各种场景下的实时分析与内容交付。然而,大多数服务提供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在扩展到更多场景与行业之前,需要优先选择最相关、可盈利、可复制的用例。
在强大的合作伙伴生态中成为领导者。提供商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背景(比如以网络、云或咨询为主导)采取不同的边缘策略。由于没有任何一家提供商能够独自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与合适的生态伙伴(超大规模科技公司、电信运营商、SI、咨询公司、供应商、初创公司)合作(以及联合进入市场)是成功的关键。结合多云环境和分析工具的不同边缘解决方案可能需要多个合作伙伴。与此同时,提供商应努力领导自己的生态,而不是仅仅从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和ISV那里获得认证,因为它们并不能突显差异化。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在创新中心与生态伙伴/客户共创价值来提高自己的领导地位。
将全面管理式边缘服务视为关键增长领域。企业越来越青睐即服务模式–从资本支出转向运营支出,将部分或全部网络/云/工作负载/应用管理工作外包给可靠的服务提供商。这种方法解放了内部资源,弥合了企业的技能差距。全面管理式服务应具备先进的集成式网络安全功能,并且需要用户友好型监控工具与平台来支持企业控制自己的数据。
通过引入注目的市场进入策略展示自己的边缘能力。虽然一些提供商积极展示他们的边缘解决方案来帮助解决企业的业务/运营挑战,但其他提供商却退而求其次,将边缘作为云或网络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让它处于不太显眼的位置。如果想要在边缘领域得到重视,后一类提供商需要发起攻势,对自己的边缘服务重新进行定位–可能会在关键地点与一些市场进入伙伴联合起来,并得到创新中心的支持。
市场概况
在2023-2027年期间,全球企业边缘服务市场规模将从1162亿美元升至2454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2.8%。
边缘咨询服务是这个市场上的最大板块(2023年为39.0%),为许多边缘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它通常与更广泛的云/网战略相结合,在一些场景下也包括IoT与分析。SI和商业/管理咨询公司在这一类别中占据最大份额。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和各种供应商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如云/网主导或基于用例/行业)在这一领域寻求关键机会。通常,咨询服务从确定业务案例着手,然后为每个客户构建最合适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可以由主提供商提供端到端服务,也可以根据各个合作伙伴的能力由不同的合作伙伴负责不同的部分。
边缘存储和计算服务是整个边缘市场的关键增长动力,这是因为需要处理和存储的数据量不断增长,而且越来越多的数据转移到边缘(以前直接进入数据中心或云端)。超大规模科技公司最适合抓住这些机会,快速扩展自己的边缘计算地点与服务。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热衷于增建自己的边缘计算基础设施,旨在在与超大规模科技公司合作的同时扩大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
网络服务是端到端边缘产品的关键部分;然而,与整个网络通信市场一样,这一领域的增长比较有限。电信运营商往往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打造网络管理能力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服务,从而通过区域与行业解决方案突显差异化。
企业愈发期待网络安全服务融入边缘解决方案,并由提供商在这一领域的广泛能力提供支持–这些能力超越了边缘,涵盖网络、云和应用,提供基于AI的威胁预防等工具。尽管期望值不断提高,但这一类别的增长速度比咨询、集成和管理式边缘服务要慢。
边缘集成服务也为具备技术能力的提供商提供了一个关键增长机会,这是由于需要将日益复杂的解决方案与边缘元素集成在一起,而企业自身缺乏执行这些任务的技能。集成服务通常是同一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继咨询业务之后提供的后续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管理式边缘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服务包含MEC、设备管理以及基于边缘的工作负载监控,并且可以在没有IT或网络专家在场的情况下轻松从云端使用。SI和电信运营商正在打造自己的管理服务能力,甚至超大规模科技公司也开始提供至少是非全面的管理式边缘解决方案。
Figure 1: Global enterpriseedge services forecast – 2023-27 ($ billions)
来源:Omdia
IDC:2022年下半年中国的边缘云市场规模在达到 46 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 53.5%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边缘云市场跟踪研究,2022H2》报告,中国的边缘云市场规模在 2022 年下半年达到了 4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3.5%。
其中,边缘公有云服务、边缘专属云服务和边缘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分别为 23.2 亿元、6.7 亿元和 16.1 亿元人民币。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基于边缘资源的互联网音视频分发、本地用户轻量级上云、边缘安全需求、云游戏方案探索与部署、安防监控视频存储与视图计算等。
由于服务商和客户需求的共同推动,自 2019 年起,主流服务商开始发布和完善边缘云产品体系,使得边缘云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在过去三年中,用户用量和市场规模大幅增长,成为互联网客户大规模自建流量分发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 2022 年下半年的大型活动线上直播的刺激下,客户对边缘带宽和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边缘云市场在三十亿量级上继续维持了 50% 以上的增速,成为整个云计算市场中的重要增长引擎之一。
随着边缘计算产品和服务的用量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用户对其理解和使用经验也在持续积累。这为边缘云应用场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包括音视频分发和处理场景以外的边缘云终端、边缘安全、边缘 AI 推理和边缘游戏战斗服等使用方式。这些方式已成为本地客户轻量级业务系统上云的重要选择。
自 站长之家
Canalys:2023年Q1中国大陆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77亿美元 同比增长6%
Canalys发布了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6%,达到77亿美元,占全球整体云支出的12%。
Canalys分析认为,中国企业对于上云的需求仍然低迷,整体市场连续三个季度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长。随着疫情限制的放宽,远程办公和在线会议的需求有所消退。企业对其IT预算仍持谨慎态度。存量市场的云计算消费放缓,增量市场的云计算投资有限,导致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整体增速下降。
不过,Canalys认为,随着ChatGPT引领AI浪潮,生成式AI和AI大模型备受追捧,预计将为云服务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的领先企业排名保持不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仍然是前四大云服务商。它们共占中国总支出的79%,同比增长6%。
虽然自去年以来,许多厂商对PaaS产品组合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中国的云服务市场仍然由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主导。在2023年第一季度,IaaS占整个中国云服务市场的四分之三以上。
Canalys将云基础设施服务定义为在专用托管的私有基础设施上或共享公共基础设施上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这并不包括直接的软件即服务支出,但包括为了托管和运营软件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而产生的收入。
自 TechWeb
IDC:2022下半年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3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6%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
尽管下半年宏观经济动力不足叠加早期驱动力退潮,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和力度继续推动云专业服务市场稳固发展。其中云建设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6.6%,略低于云专业服务整体增速,显示出企业底层资源建设已呈现相当规模,未来资源扩容/替换以及PaaS层建设将成为新增长点;2022年越来越多企业顶设咨询完成交付,对云咨询等落地实施咨询需求增加,但疫情扰动使得项目服务人员流动受阻,咨询项目受到挤压,本期云咨询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5.7%;存量应用系统上云以及业务跨云迁移继续促进云迁移服务市场发展,本期同比增长20.2%;云开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8.9%,深度用云成为企业数字化发展主旋律,基于平台/应用层的云原生开发改造项目不断增多,为云开发服务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市场竞争格局
近几年云原生技术和架构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服务场景的行业下沉都促使服务商优化相关组织架构、整合行业Know-How并针对云厂商产品补齐自身全栈能力。
大型服务商因拥有更多资源和服务能力使得云专业服务市场头部效应逐渐显现,本期排名前十的服务商市场份额占比上升至30.7%。其中,华为云更新Stack 8.2新版本,在提供安全可信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同时,持续为政企客户构建从咨询到管理覆盖整个端到端的服务网格;埃森哲继续执行“云优先”战略,帮助企业自顶向下梳理并重构云环境下的战略、业务和场景,陪伴企业实现上云价值;中软国际充分发挥迁移开发等能力优势,深耕金融、互联网、制造、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利用云原生技术优势加速企业实现应用现代化;中国电信不断深化云服务的行业场景特性,加强上云后的持续运营能力,为政企客户提供全场景服务落地交付能力。
2022下半年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关键厂商表现如下所示:
2022下半年,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本土服务商布局云咨询赛道:尽管头部咨询服务商在顶设咨询中仍拥有较大话语权,本土服务商凭借主场优势并通过大量云化项目自下而上打磨自身云咨询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可落地的业务流程重塑以及IT架构改造等咨询项目。此外,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也为本土服务商带来了更多机会。
资源层建设逐渐饱和,云建设向平台层倾斜:随着中大型国央企和传统行业完成云底层资源的搭建,未来云建设服务将会更多聚焦在PaaS层的打通、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建设、容器化改造、微服务框架搭建、微服务治理、DevOps等技术热点的落地。另外,企业对数据服务、AI服务的需求也促进相关数据清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与预测等项目的加速落地。
云原生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及业务重塑:随着数智化进程的深化,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微服务、容器、DevOps等云原生技术加快传统应用的现代化改造及新型云原生应用的构建。与以往集中在营销或外围系统不同,企业开始探索如何将云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对供应链、CRM、财务/人事等核心系统进行深刻变革,实现真正的数字核心,最大化发挥数字价值。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分析师陈启今表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后半程,早期跑马圈地的模式将无以为继,服务商们需不断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深耕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现有行业客户的上云需求。此外,企业全面上云后会产生新的痛点,这类痛点往往需要服务商对企业业务流程、行业场景有深刻认识,并通过陪伴式服务帮助企业将云与业务深度融合,优化上云体验,赋能企业敏捷转型,最终实现业务发展加速。
SRG:2022年超大规模资本支出和IT支出增长9%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2022 年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和企业 IT 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了 9%,而电信资本支出下降了 4%。 在这三个集团中,2022 年的基础设施支出达到 7000 亿美元,超大规模运营商现在占总额的 29%,高于 2016 年的 13%。在此期间,企业的份额一直徘徊在 29% 左右,而 电信公司的份额从 58% 下降到 42%。自 2016 年以来,超大规模资本支出平均每年增长 20%,而企业 IT 支出平均增长 6%,电信资本支出持平。总体而言,自 2016 年以来支出平均每年增长 6%。
数据涵盖电信公司和超大规模运营商的总资本支出,主要集中在网络和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上。为了使数字更具可比性,对于企业而言,数据涵盖了 IT 基础设施的支出,主要是数据中心、网络和协作工具。 不包括企业在通信和 IT 服务、设备和商业软件上的支出。超大规模运营商指19 家公司符合超大规模标准的运营商,其中最大的支出者是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苹果、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电信公司包括固定和移动业务,最大的支出者是中国移动、德国电信、Verizon、ATT、NTT 和中国电信。2022 年的数字基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实际数据加上 Synergy 对第四季度的预测。
超大规模运营商在总支出中的份额在过去几年中持续稳步上升,因为云和其他数字服务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更高的支出水平。由于收入缺乏有意义的增长,电信支出仍然严重受限。在经历了 2019 年和 2020 年的疲软期后,企业支出在过去两年中也有所反弹。
IDC:2022年中国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的市场规模达17.3亿美元 同比增长17.3%
IDC最新发布的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了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虚拟化软件市场、云系统软件市场和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的规模分别达到了6.9亿美元、6.7亿美元和3.8亿美元。
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上全球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因素,对于整体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一些项目被延期或者取消,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一些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持观望态度,在开支上更加谨慎。但是随着疫情的影响不断减弱,各个行业的发展恢复正常,国家促经济增长,大力发展数字产业的政策的陆续发布,市场的活力也在恢复。IDC预计,软件定义计算市场的增长会在未来两年逐渐恢复,并有所反弹。IDC预测,中国软件定义市场在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9.0%,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4亿美元。
IDC定义的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市场(Software-Defined Compute)主要包括虚拟化软件、云系统软件(以OpenStack和CloudStack为代表的对抽象化的服务器资源进行编排和控制,构建成云基础架构的软件)和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包括容器引擎、编排系统以及注册表等)三个子市场,它们构建起了支撑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的软件定义计算平台,是构建云计算平台不可缺少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架构软件。
市场格局
华为在三个子市场均有相应的产品提供,并且在新兴的容器市场成长迅速。除了政府,其近几年在金融和电力能源行业也有不错的表现,因此在2022年成为该市场收入最多的厂商;VMware的优势领域还是集中在虚拟化软件市场,其在一些高科技行业获得新的机会;新华三、浪潮和阿里巴巴(按照定义只计入阿里云专有云产品计算模块的收入)帮助政府和大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建立智慧政府,数字产业和现代化企业。除了保持在政府行业的影响力,他们也在深入更多行业,积极拓展新的行业客户,在金融、交通、制造、教育等行业收获了大项目。
在软件定义计算的三个子市场中,竞争格局稍有区别:
虚拟化软件市场
虚拟化市场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这两年虽然受到了云系统软件和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发展的冲击,但是仍然因为其成熟性和稳定性,易运维和普遍性而拥有广泛的市场。IDC认为,虚拟化软件在未来几年并不会被云系统和容器软件取代,但是会通过升级和优化来更好地支持云系统和容器技术,承载现代化应用。VMware作为虚拟化市场的领导者在市场中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影响力,因此仍然在该市场占据36.8%的份额,位列第一,但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少。其后分别是华为、新华三、浪潮和云宏。
云系统软件市场
收入排名前五的均为国内厂商,分别是华为、新华三、浪潮、阿里巴巴和腾讯。相对于前几年政府和企业的云建设处于构建大规模基础设施时期的高速增长,该市场的增长进入中速增长的云建设中期。但是更多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云平台的扩容,政务云建设进入更下沉的城市或者区县,行业云的发展,异构计算的兴起等等,都会是促进该市场增长的新动力。
容器基础架构软件市场
在该市场收入排名前五的厂商中有三家是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厂商(计入的主要是其软件收入,非公有云收入,因为公有云上容器服务本身基本都是免费的),分别是华为、阿里巴巴和腾讯。此外,IBM/红帽由于在该市场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和丰富的产品组合,其收入在该市场位列第三。博云作为起步较早,行业经验也比较丰富的创新型厂商,在金融领域有着不错的客户积累,其收入在该市场位列第五。
IDC预计,在2023年中国软件定义计算市场会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其市场的驱动因素有如下几点:
从宏观政策来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于2023年出台,这是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数字化相关的规划,突出了数字技术的价值,将成为所有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最高行动纲领,促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总体规划外,还更多关于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规划在各个行业领域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资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和国资央企云体系和大数据体系建设等。
从政府和企业的具体实践来看,基础设施向云转型和业务向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从上云到深入用云和用好云,云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的需求,云上新业务以及企业IT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都推动了云和软件定义计算市场的增长。
私有云/专有云在中国市场仍然有很高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有严格监管需求的行业和企业。行业云成为近期的热点,不论从国家政策推动角度,还是企业发展数字业务的角度,行业云都成为关注和投入的重点。这无疑会为软件定义计算市场带来新机会。
容器软件市场在近几年高速增长,并且未来五年仍然会保持30%的复合增长率。混合云/多云的趋势、适合部署在容器上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场景的拓展、整个云原生生态的快速发展,以及云平台的建设从基础架构阶段进入平台建设阶段等需求都将是这个市场增长的巨大动力。我们发现云原生技术逐渐成为批量计算的主流选择,从视频处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HPC等领域延伸到基因工程、自动驾驶、EDA、工业制造、渲染、气象等领域。
客户对于异构计算云平台的需求。云平台基础架构的发展越来越来越多样化,厂商的软件定义计算产品也在兼容各种不同的芯片和架构,以满足不同业务和场景的需求。
虽然2022年因为内外环境的影响,软件定义计算市场的发展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中国经济的恢复以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展开,会为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基础架构和云平台建设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软件定义计算市场的增长尚有潜力。
多云与AI时代 红帽开放混合云推进创新与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开源和企业IT解决方案领域的翘楚,红帽一直以稳健、安全、对企业级开发友好的形象受到开发者的青睐。以2018年IBM收购红帽为起点,红帽在五年时间内完成突飞猛进的成长路径。
技术领域风云变幻,从多云时代到AI时代,红帽如何助力客户创新发展,这是摆在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及其团队面前的新挑战。
在2023红帽全球峰会之后,曹衡康及团队近日在北京与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峰会亮点以及2023红帽大中华区发展策略。
(红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曹衡康)
始终处于创新的最前沿
从开源急先锋,到稳健安全的企业级IT服务商,近几年红帽完成了角色蜕变。红帽基因里的激进、创新是否有所减缓?面对LIKE.TG的提问,红帽团队给到的回答是,红帽始终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
曹衡康回顾过去十年经历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到今天的多云以及AI、大模型等,红帽始终以创新者的角色立于潮头。
特别在AI领域,红帽如何帮助AI?曹衡康这次没有选择自己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请教了Chatgpt。Chatgpt认为,红帽在人工智能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它的开发工具和框架,提供开发者灵活、可定制、高效开发环境,加速AI的技术发展。
容器化部署。因为红帽OpenShift平台提供AI,部署、管理更加强大。通过AI的模型计划和实现可移植性等等,更有效率。
数据管理更极致。红帽的技术可以有效去采集、情理非结构化数据,提供各个数据系统整合能力。
安全和可信度。在AI环境当中提供隐私保护、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红帽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高级总监王慧慧认为,红帽的创新性是围绕客户需求展开的。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现在很多红帽产品,在原来OpenShift平台上加入了DevOps、AI、DataOps等等。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有一个平稳的基础架构,也希望应用人员在同一个生产环境以及开发环境打通的环境里,科技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要有局限。
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企业在创新方面面临了哪些挑战。曹衡康及团队统计目前很多企业创新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归纳为7点:
技能最大化,怎么能够最快的缩短他跟员工的技能差距。
复杂性增加。因为目前的这些需求、业务场景、世界变化,前一阵子疫情,三年好不容易开放了,还有世界老化。太多的一些挑战,造成我们的复杂性增加。
缩短时间交付更多。交付时间要求越来越快,以前开发都是几个月,现在几周就要开发出来。用户对交付的要求很大。
应对巨大的需求。
解决边缘动态的环境。现在很多设备都希望在设备上进行边缘计算,比如说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能够发生,必须要在汽车上面,在地台方面有一些小的计算能力,很快可以判断前面有没有人,有没有事故,会不会偏离轨道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边缘。
软件安全与弹性。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软件出来,安全绝对是最重要的。不管是被hack,还是被侵入等等。
未来可持续性计划。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怎么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为人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这些问题,曹衡康表示这是红帽的CEO这几年不断去想的事情,通过红帽的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解决之道是拥抱开源。当代主流IT技术均基于开源,拥抱开源已成为共识。为什么开源在竞争中胜出,因为首先符合自然选择的决策模式最佳主意胜出。其次,“自由”是创新的基石。再次1500万开发者,无法匹敌的规模效应。
混合云和AI时代的创新
红帽认为,在混合云和AI时代,应用开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全面实现关键需求,包括:
简化应用开发、构建多云应用、自动化管理混合云、安全供应链和运行环境、扩展运行平台和工作负载。
在不久前2023红帽全球峰会上,AI/ML、IT自动化、供应链安全、开发效率等新技术成为亮点。
基于开放混合云的企业级AI和MLOps平台OpenShiftAI助力企业对生成式AI的采用。
基于红帽OpenShift和红帽OpenShiftDataScience的成熟功能构建和扩展,红帽OpenShiftAI为IT运营主管、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用于训练、服务、监控和管理AI/ML模型和应用的生命周期:
为IT运营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基于开源技术的一致的、可扩展的标准化基础,提供一致性、易用性和云端至边缘部署选项
为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提供专业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捕获可人工智能的创新
用于AI/ML实验跟踪和自动化ML工作流的部署管道,可帮助数据科学家和智能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更快地迭代机器学习项目,并将自动化构建到应用程序部署和更新中
支持watsonx.ai的生成式AI服务
在提及2023红帽大中华区发展策略时,曹衡康表示将从品牌、社区与生态、产品/行业/区域、协同扩展四个方面入手,开放混合云,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NAS普及风暴来临,极空间私有云“惠民机”发布
极空间自2020年进入私有云市场以来,专注于满足个人与家庭的存储产品需求,3年来不断持续迭代软件服务和硬件设备,保持着每年推陈出新的进程,已稳居国内私有云行业领先地位。今日,极空间私有云在618大促前夕又带来两款极具突破性的NAS产品——Q2C和Z2Pro。
Q2C是极空间首款突破千元的“惠民机“,标签定义为“价格更亲民,功能不缩水”,在价格掀起私有云普及风暴的同时,也传承了极空间一贯优秀的使用体验。Z2Pro更是号称“全能小王子”,在千元价位提供了闪速2.5G网卡、超高速SSD、超高清HDMI、超静音等越级功能,实力全开,打破以往NAS的高价壁垒,加速私有云的普及,旨在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可以享受数字存储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硬件越级加持,功能、静音、寿命再升级
随着5G和智能生活方式的普及,个人和家庭迎来了数据大爆发的时代,数字资产已经成为人们最宝贵的财富,照片、视频、文档等数据的存储和整理,已经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迫切需求。极空间私有云也因此应运而生,它是放在家里的超级大网盘,是私人数据大管家,是私享在线娱乐网站,更是24小时可以随时访问、不用随身携带的超级移动硬盘,它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一个更简单、更好用、更安全、更强大的数字存储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的Q2C和Z2Pro均为两盘位机型,外观小巧精致,使用高品质一体化注塑机身,可立可卧的造型更利于无缝融入现代化家居环境。此外两款新品均采用悬浮式硬盘支架,数字化建模全新重构风路,全弹性软链接,直通式强对流掣风散热引擎V2.0,进一步减少震动、降低噪音和设备温度。极空间私有云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安睡无忧更静谧的使用体验,同时大大提升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Q2C和Z2Pro均采用瑞芯微Rockchip RK3568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基于ARM架构的私有云产品里,性能指标首屈一指。Q2C体积更小巧,主打“够用、好用”,更大限度降低购买门槛的同时,软件功能并未缩水,依旧提供了极空间口碑优异的软件功能和使用体验,力争让更多普通消费者更容易享受到私有云这一极大提升生活便利度和乐趣的“数字存储神器”。Z2Pro则更突出“全能”特性,虽然定位于千元机,但越级提供了2.5G网卡,网络传输速度全面飙升,让机械硬盘的传输再无瓶颈;NVME协议SSD的加持,小身材大能量,在提供1000MB/S的超高速体验同时,带来了绝对的静音,让用户彻底告别机械硬盘读写时烦人的“哒哒”声,生活、工作甚至睡眠都再不被打扰;HDMI2.0端口则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支持4K60hz超高清输出,轻松播放蓝光4K影视作品,主流的H264、H265等诸多视频格式更是统统不在话下,配合极空间多年口碑一贯出众的“极影视”、“极音乐”等功能,给用户带来近乎完美的视听体验,影音爱好者实在不容错过。
(硬件配置图)
软件不断更新,体验持续领先
软件功能和体验,一直是极空间领先行业的制胜武器。过去1年中,极空间在软件上增加了支持docker、文件收集、宝宝相册、高级搜索、备份中心、极阅读、极音乐等重大升级,为极空间用户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使用体验深受用户好评。此次新品发布的同时,也将同步带来众多软件升级:更好的“极影视”,更精美的全新详情页,更贴心的演员聚合搜索,帮你快速找到心仪的影视剧;远程访问,不仅可以在没有公网IP情况下远程管理极空间docker镜像,还支持管理同局域网内的其它设备,满足用户多设备的统一整合管理需要;增加硬盘碎片分析整理功能,极大提升机械硬盘的访问速度;全终端杜比视界带来Top级的影音体验;全新在线字幕搜索服务让你轻松驾驭外语原版影视剧;极音乐升级支持歌曲歌单歌手搜索,您的私人音乐库信手拈来;极阅读和极漫画提供媲美专业在线画册和阅读软件的功能;支持本地离线账号服务,用户可以脱离极空间服务器更自由的管理自己的数据;文档同步功能增加查看文档版本的功能,保护文档更安全,找回版本更方便;文档浏览优化,支持的格式更多更稳定,andriod支持DWG格式文案浏览,TV支持各种文档格式预览,即将实现分享给用户的文档无需下载即可直接打开浏览;原生下载服务升级,提供更多专业设置和更高的稳定性……高达几十项软件功能服务均免费提供给极空间的新老用户,真可谓是超值。在保持手机端和PC端界面功能更一致操作更简单清晰的同时,功能和易用性均有显著提升,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打造一台新手小白也能随心操控的私有云产品。
大招频出,创新从未停止
据悉,随着本次新机型的发布,极空间也即将带来几项突破性的重磅软件功能。极空间将成为全球首家支持Apple TV的私有云产品,其客户端已经开始抢鲜测试,更美轮美奂的界面,更轻易自主搭建家庭私人影院,更便捷实现自动追剧,甚至在行业里创新性的提供了对杜比视界和杜比环绕声的支持,震撼的高保真视听体验,进一步满足追求精致生活和影音品质人群的高端需要。极空间在扮演好私有云的本职角色之外,甚至可以充当一部高品质的蓝光播放机。同时,专门为极空间私有云做出优化,具有更强安全性和使用便利度的虚拟机功能,也即将揭开面纱。这些软件和体验的升级,无不贯彻着极空间私有云以用户为本,重实际体验的产品策略,不断创新和突破,也改变了大众对NAS仅能存储文件的固有认知,真正实现数据的智能管理。
首席带货推荐官罗永浩直播助力,极空间618出大招
据悉,自嘲(可能是)中国第一代网红的罗永浩也高度认同极空间的产品理念和品质体验,鼎力推荐极空间私有云产品,并将在“交个朋友”抖音直播间进行全面讲解和推广,看得出来极空间最近可谓大动作不断,铆足劲奋战618。今年战绩到底如何,的确值得关注。
新品破千元,NAS普及风暴势不可挡
在NAS未进入大众视野之前,普遍的认知在于其复杂的操作要求和相对昂贵的价格。极空间在竖起“更易用、更好用、更安全、更强大”这样极具颠覆性的私有云普及大旗的同时,实实在在显著提升了其易用性,拉低了使用私有云的技术操作门槛,此次推出的两款千元机,更大幅度加速了NAS进入普通家庭的进程,掀起NAS行业普及风暴,让更多普通消费者可以亲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毫无疑问,在互联网逐渐向产业领域覆盖的大背景下,未来数字化将实现全场景覆盖,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都将产生一系列改变。而私有云市场也即将进入爆发期,极空间在脱颖而出的背后离不开多层面的努力。极空间拥有一只百余人的精英团队,其中工程师占比超过65%,并且公司持续高额投入技术研发事业。在用户服务上,极空间建立了专业的客服团队,不仅延续“整机质保2年”的超规格服务方案,还坚持“一对一”客服解决用户使用上的问题。企业始终不忘初心,持续保持软件功能和体验感的领先性、独创性。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并推进着私有云行业大步前行。
预售即将开启 极空间私有云超额补贴实力宠粉
5月23日晚8点,Q2C、Z2Pro两款新品将在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开启预售。Q2C官方售价999元,首发预售价格899元;Z2Pro官方售价1699元,首发预售价格1499元。伴随晒单豪礼、多种大额优惠券和定金膨胀等多种超值惊喜,配合购机6期白条免息特惠,可谓实力宠粉。届时将有更多极空间商品参与618大促,值得期待!
IDC:2022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46.3亿美元 同比增长18.6%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4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人民币市场规模达到322.8亿,同比增长28.6%。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增速受到汇率影响较大。排除汇率影响,本期金融云市场增速比上半年微降,但市场发展热度不减。
本次金融云市场研究范围覆盖了为金融行业提供的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基础设施,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
IDC研究发现,目前金融云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核心系统下移逐步深化
随着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的持续深化,以及云原生在核心系统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已经呈现由点及面的发展趋势。国有六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不同领域加深对关键性系统的分布式改造,城商行和农信银行不断跟进当前先进的改造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迭代,保险和证券机构在结合云厂商技术底座基础上积极进行全栈式技术储备和方案适配,金融核心系统改造进入百花齐放的技术攻坚阶段。
传统ISV服务商与云厂商市场角色两级分化
随着金融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金融云服务商和云厂商陆续将发展战略重点转向解决方案,金融云平台层和应用层需求得到快速释放。传统ISV服务商以业务场景、研发经验为切入点,切身考虑金融用户实际需求,不断打磨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在数据库、大数据、AI、云安全等领域加强与云厂商的互动和合作,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金融云厂商以多维度产品为抓手,在产品研发与适配领域加强投入,重视与ISV服务商的深度合作,为金融云解决方案的发展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
市场分析
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2下半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31.4亿美元,美元同比增长13.2%;人民币市场规模21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其中,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10.8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9.4%,增速与21年下半年相比明显回落;企业自建专属云(私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20.7亿美元,美元同比增速10.3%,即使排除汇率影响,同比增速依然在20%以下,增速明显放缓。受到疫情和整体云计算大环境的影响,金融云基础设施建设在产品供货、项目实施、服务节奏和收款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此外,政策导向也是影响金融云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2年下半年,金融云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为14.8亿美元,美元同比增长31.7%。其中,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6.6亿美元,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8.2亿美元,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占比继续升高。本期金融云解决方案增速明显超过基础设施增速,除去疫情对下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影响更大以外,金融机构对解决方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是重要驱动因素。
平台层解决方案市场分析
本期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美金同比增速为42.7%,增速在所有子市场中排名第一。排名前五云厂商以总和80.4%的市场份额在此赛道继续占据绝对优势,但发力方向出现分化:阿里巴巴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将云原生理念与金融业务场景有机结合,以金融关键系统分布式改造作为平台层切入重点,并以此带动基础设施和应用层的市场拓展;华为以基础设施+平台+解决方案的形式对金融机构需求进行全栈式方案适配,在数据库、数仓等方面发展迅速;腾讯作为平台层产品资深研发和开拓者,以核心分布式数据库和专有云方案为依托,获得头部金融机构的认可;百度智能云以AI作为战略重心,注重平台层与应用层的需求互动,并努力探索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相结合的全栈式实践经验;京东云积极探索金融场景与电商、供应链、征信等领域的跨界结合,有效带动平台层市场营收的快速发展。此外,在应用层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ISV金融云服务商,也在平台层加强投入,在云原生、数据处理、数据安全等领域与头部云厂商形成竞争和合作并举的局面,为平台层市场格局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分析
本期金融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美金同比增速为24.0%,发展速度较为稳定。排名前五的云服务商市场份额总和为27.0%,市场集中度同比略有下降。中科软科技、宇信科技、恒生电子分别凭借在保险、银行、证券细分市场中的行业领先优势,在市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和并列第四;百度智能云在市场营销、智能客服、业务智能化场景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本次应用解决方案市场排名上升至第三;南天信息在全面拥抱银行业务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市场营收的云化比例,市场排名与恒生电子并列第四。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2022年作为金融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市场发展重点完成了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转换。尽管在市场营收金额上,解决方案仍不及基础设施,但解决方案在金融云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力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核心系统改造、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平台、智慧营销、智能客服、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平台等市场热点均集中在解决方案领域,各个金融机构的云解决方案的落地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基础设施的产品选型、供货渠道、运维服务和云池运营等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金融云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全栈式深度适配、端到端标准化映射和金融级云原生将成为未来金融云市场的发展重点,引领金融云市场下个阶段的快速增长。
TrendForce:预计2023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将下修至1383.5万台 同比减少2.85%
近日消息,据 TrendForce 集邦微信号发布的研究报告,由于四大 CSP(云端服务供应商) 陆续下调采购量,Dell 及 HPE 等 OEM 也在 2~4 月期间下调全年出货量预估,同比分别减少 15% 及 12%,加上国际形势及经济因素影响,服务器需求展望不佳。报告预估,今年全球服务器整机出货量将因此再下修至 1,383.5 万台,同比减少 2.85%。
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上半年服务器市况并不乐观,第一季受淡季效应与终端库存修正影响,服务器出货量环比减少 15.9%;第二季由于过往产业旺季并未如期发生,环比增长预估仅 9.23%。此外,除了 OEM 调降出货量以及供应链库存持续调整等持续影响服务器出货量之外,ESG 议题使 CSP 延长服务器使用年限,进而降低采购量,同时顺应企业控制资本支出,OEM 提高旧平台的支援年限,也是影响市况的原因之一。”
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与此同时,今年市场热议的 ChatBOT 确实将带动 AI 服务器出货量,包含 Microsoft、Google 等云端服务商都积极投入,报告预估 2023 年 AI 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将逾 10%。不过,由于目前 AI 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出货比例仍不及 1 成,故尚无法反转整体服务器疲弱态势。”
TrendForce 集邦咨询表示,“整体而言,今年服务器市场是否能翻转需观察库存去化速度,依据目前进度来看,短则今年下半年;长则至 2024 上半年。同时,库存去化进度也将影响新平台的导入时程,并降低原厂 DDR5 转产及降价意愿,依目前市况预测,仍不排除全年服务器出货量会持续下修。”
自 IT之家
IDC:预计2023年中国PCaaS坐席数将达到1170万 同比增长8.7%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于PC设备的需求量和多样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PCaaS由于能将企业转至 “轻资产”模式,降低企业IT成本,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该模式不断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预计2023年中国PCaaS坐席数将达到1,170万,同比增长8.7%。
中国PCaaS市场未来三年将持续增长,中小企业成为主要带动力
IDC定义 PCaaS 指将PC硬件设备,软件,相关服务整合成一个需要定期付费的订单。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以租赁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模式为主。PCaaS的模式能够改善固定资产模式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上的运营压力并且可以增大企业PC产品使用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的性能需求,同时能够按需提供一些IT支持。因此,企业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对这样的模式更感兴趣。IDC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PC租赁市场当中93.5%的租赁需求来自于中小企业市场。
随着政策的开放,以及AI等技术不断发展,企业对于租赁的需求也将有所提升,IDC预计,未来三年中国PCaaS的市场需求将保持增长,而中小企业市场也将持续成为主要拉力。
PCaaS市场笔记本需求快速提升
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随时随地办公需求的提升,PC商用市场不论租赁还是采购,都对笔记本需求有所提升。IDC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PCaaS市场中,41.5%的PCaaS设备采购(含二手)需求为笔记本需求,预计在2023年笔记本需求将同比提升19.8%。
前五大行业占据超过60% PCaaS使用需求
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场前五大行业占据了PCaaS市场超过60%的需求量。中国的PCaaS市场当中,以个人消费服务行业的需求量最高,占21.7%的市场份额,其中以餐饮、酒店、中介服务等细分市场的低端PC使用需求为主;专业服务的需求量占13.8%排名第二,其中如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开发等也会带动相关高端PC需求。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陈舒歆认为,中国的PCaaS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南方城市对租赁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但仍有大量的企业和地区对于相关模式没有一定的了解。未来随着中国市场对于这类 “轻资产” 模式认知的提升以及企业对PC需求多样化的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将会产生变化,PCaaS需求量将持续增长;随着行业变化和产业升级,PCaaS市场的PC产品性能需求和服务内容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服务商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德勤:美国未来云调查报告
德勤发布了“美国未来云调查报告”。调查发现,90% 的受访者同意或完全同意:云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分析等其他技术相结合,可作为其数字战略的“力量倍增器”。总体而言,受访者认为云通过一系列关键措施为企业带来积极成果,包括降低业务和监管风险(83%),建立新产品/服务净收入(80%),扩展新市场(74%),为支持环境问题提供更好的可持续性(72%)等等。
此外,作为分析的一部分,德勤根据如何回答与战略和创新相关的问题将企业分为四类:领导者(29%)、推动者(22%)、中庸者(35%)和希望者(14%)。调查发现这些类别的企业存在明显差异,但所有都显示出了一些关键趋势:
云压倒性地推动了积极成果,但战略、技术和创新差距仍然存在;
领先的企业使用云作为力量倍增器来最大化投资价值;
云计算带来了可观的战略价值,但有目的的投资带来了更大的战略创新成果。
创新差距
德勤的分析显示,企业陈述的业务优先事项与他们所说的在这些行业取得创新成功的表现之间平均存在 14.5 个百分点的差距。 根据德勤的调查,受访者最重要的三个业务战略目标是提高效率和敏捷性;开发新的想法、方法,以及降低或优化成本。
然而,调查结果表明,这三个优先领域不一定是大多数企业取得成功创新成果的原因。
Perkinscoie:2022年新兴技术报告
Perkinscoie发布了”2022年新兴技术趋势”。技术,以及新技术的创新,越来越多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报告审视了 10 项新兴和新生技术的一些关键发展、趋势和影响,这些技术不仅颠覆了现在的市场,而且还在影响和塑造未来。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量子计算
云计算和分布式基础设施
数字媒体与娱乐
绿色科技
健康科技与医疗科技
移动无线技术
隐私与安全
零售与电子商务
机器人与自动系统
航天科技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由于技术的扩散和演变以及转型,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并促进了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虽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些颠覆仍在继续。
疫情加速变革步伐
COVID-19 和随后的应对措施加快了创新技术的转型和采用。由于大流行造成或加剧了威胁个人健康和生计的挑战,科技公司开始发明更好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现在和未来的问题。
先进技术的融合将继续推动增长
随着先进技术的扩展和发展,它们也在融合。曾经被认为是独立的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相互结合并促进增长和经济发展。这包括对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创建。新技术旨在使企业更安全、更有保障,同时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
理解对工业、社会和法律的影响
创新技术也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包括法律和监管要求,需要远见和准备。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在帮助我们发展经济,同时也在重塑社会和环境。
IDC:2022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增长至877亿美元
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用于云部署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产品支出同比增长16.3%,达到241亿美元,包括专用和共享IT环境。云基础设施支出继续超过非云,尽管后者在第四季度也有强劲增长,同比增长9.4%,达到187亿美元。全年,云基础设施增长19.4%,至877亿美元;非云基础设施增长13.6%,至667亿美元。市场继续受益于高需求、价格上涨以及基础设施供应链的改善。
第四季度,用于共享云基础设施的支出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022年全年,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总计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IDC预计,共享云基础设施的需求将持续强劲。到2023年,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将超过非云基础设施。专用云基础设施分支在第四季度同比增长11.5%,至72亿美元,2022年增长18.0%,至262亿美元。在整个专用云基础设施中有45.5%部署在客户办公场所。
IDC预测,到2023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将比2022年增长6.9%,达到937亿美元,与2022年19.4%的年增长率相比大幅下降。非云基础设施预计将下降10.3%,至598亿美元。共享云基础设施预计将同比增长7.5%,全年达到661亿美元;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预计将增长5.4%,全年达到276亿美元。低迷的增长预测反映了市场将面临重大宏观经济逆风和需求抑制,由于现代化的驱动、关注运营成本,以及数字消费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云保持积极,非云支出将会收缩。
IDC跟踪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商,以及这些服务提供商购买了多少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包括云和非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包括云服务提供商、数字服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和托管服务提供商。第四季度,服务提供商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花费了24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6.0%。这一支出占总市场的56.3%。非服务提供者(如企业、政府等)支出增幅较低,同比增长9.7%。2022年,服务提供商支出8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0%,占全年计算和存储总支出的56.9%。与此同时,非服务提供商支出增长15.4%,达到664亿美元。IDC预计,2023年服务提供商的计算和存储支出将达到923亿美元,同比增长5.1%。
从地理上看,除受俄乌战争影响的中欧和东欧(CEE)外,所有地区在第四季度的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都有所增长。中东欧支出同比下降54.0%。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MEA)、西欧和美国的同比增幅最大,分别为38.6%、38.0%、25.5%和21.8%。
2022年,中东欧地区支出下降39.7%;中东地区增长最多,为41.0%;所有其他地区都增长了10-30%。2023年,除中东欧和MEA外,所有地区的云基础设施支出预计都将增长,中国预计将增长19.8%。其他地区的年增长率预计将在0-10%之间。
从长期来看,IDC预测, 2022-2027年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10.5%,到2027年将达到1443亿美元,占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支出总额的67.6%。共享云基础设施将占云总量的71.7%,年复合增长率为11.0%,到2027年将达到1035亿美元。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将以9.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407亿美元。非云基础设施的支出将以0.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69亿美元。服务提供商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预计将以10.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1413亿美元。
IDC:2022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49.8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2下半年》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49.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维持在同一水平,其中视频云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进一步分化,相比2021年同期,基础设施市场下降4.2%,解决方案市场增长13.3%。
特殊说明:2022下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比2021下半年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按照人民币计价,2022年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5%,其中,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分别增长3.9%和22.9%。
与上期预测相比,IDC根据2022下半年实际情况更新了全年数据,并结合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上游预测数据以及汇率变化,调整了市场增长预期及规模。本期调整后,预计2027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
回顾整个2022年,音视频头部用户盈利要求、传统行业细分赛道需求变化、音视频产品与服务出海、重大活动用量起伏、音视频技术标准演进与合作等,成为视频云市场年度关键词。
互联网行业:头部用户在盈利压力下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快自建基础设施步伐、转变产品使用方式和更严格的产品/服务目录价格管控,对市场大盘、尤其是基础设施市场增长造成重大影响。
传统行业:教育赛道K12课外培训需求与校内需求增长出现分化,广电传媒赛道云上视频生产管理需求(尤其是新媒体平台需求)持续增长;金融、医疗赛道需求持续增长;部分传统行业用户加速探索私有化音视频处理、存储、传输分发方案,并与既有IT系统、业务流程融合,以满足行业监管与安全需求。
根据IDC定义,视频云研究覆盖了面向视频应用场景的全部公有云和专属云基础设施,音视频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在视频云基础设施上部署的视频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同时,按照视频云应用场景和典型产品类型,IDC将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划分为“视频直播”、“视频点播”、“音视频通信”、“视频生产与媒资管理”(本期新增)等赛道,而音视频开发平台等产品和服务暂计入“其他”分类。
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2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39.1亿美元,其中,视频内容分发网络与视频公有云/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9.0和20.1亿美元。竞争格局方面,市场集中度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视频内容分发网络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合计份额环比小幅降低,为60.4%;视频公有云、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中国电信合计份额环比提升,为75.9%。
视频云服务商正加速升级其广泛分布的基础设施资源,包括建立更加扁平的连接与传输网络,下沉多种类型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技术栈,以满足更复杂的网络与高阶服务需求,充分挖掘分布式架构下既有IT资产价值,并应对AI需求爆发可能带来的音视频数据传输与边缘算力需求。
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2下半年,中国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0.7亿美元。竞争格局方面,五家公有云服务商、一家垂直行业音视频服务商、以及一家头部用户转型云计算服务商主导了下半年解决方案市场,上述七家服务商市场合计份额达到70%以上。其中,腾讯云音视频作为“全真互联”战略背后核心支撑能力,加快全球化布局,推出国际音视频云服务品牌Tencent Cloud Media Services,发布面向全球全行业的一站式云服务套件,并继续拓展视立方RT-Cube端侧能力,提供面向音视频通话、多人音视频等不同场景的低代码方案;阿里云视频云基于算网融合的GRTN,构建一套覆盖全场景全能力的媒体通信服务网络,并在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智能媒体服务三大核心产品全面升级之上,联动多元生态建立起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体化媒体开发服务,尤其在广电传媒、金融、在线教育方向完成深度的商业化突破;华为云视频云继续完善其“云原生媒体基础设施”,在云直播与媒体生产赛道上完成跨越式增长,基于MetaStudio构建的虚拟形象首次在大型省级电视台跨年晚会完成亮相;百度智能视频云在3.0框架下,将AI能力更广泛的融入创作分发与视联网两大产品体系,并将音视频产品整合为面向不同垂类用户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覆盖赛事直播、电商直播、内容制作、城市/交通/能源视频联网汇聚以及AI分析数据结构化等多个领域;火山引擎视频云基于内部音视频应用场景沉淀的技术和方案完成商业化输出,逐步覆盖点播、直播、图像、RTC、智能处理等应用场景,并依托独特地位在超低时延直播演进与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价值;金山云视频云完成产品与组织架构调整后,围绕边缘、创新、智能等方向持续探索音视频技术,在边缘音视频处理、FOV传输、电商直播等场景继续迭代、演进技术产品;声网以RTE产品为基础,持续提升音视频通信产品/服务的智能水平与沉浸式体验,发布凤鸣AI引擎,包含AI降噪、AI回声消除、空间音频等诸多创新技术能力,并在传统行业探索与出海方向做出持续投入。
随着传统行业应用场景与客户需求逐步成为视频云市场的“新动能”,视频云技术、产品、服务与方案体正在展示更丰富的价值。无论是在私有化体系下支持港区车辆无人驾驶、远程柜台/营业厅,亦或是在公共云上完成的内容生产与管理、商业/公共活动直播,都已成为当前视频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IDC在云直播、云点播与RTC等核心音视频产品之外,新增了“视频生产与媒资管理”类别,以更好地衡量专业、半专业、非专业toB用户对于上述产品的需求。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行业云服务研究经理魏云峰表示,“视频社会化”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为国内视频云市场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二十年前,视频通信还是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十年前,两大短视频巨头亦刚刚成立;在音视频的赛道上,从来无需怀疑软、硬件科技从业者的才华,想象力带来的海量需求才真正决定了市场的天花板。一方面,随着“视频化”不断向toB业务场景渗透,视频云产品/服务逐步成为个人生活、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AIGC出圈,“音视频+AI”体系延伸出新的定义与内涵,视频云基础设施服务、内容生产/处理服务的价值,可能被重新定义。在各类宏伟、庞大的构想之下,视频云下一站的“雏形”已在酝酿之中。
Gartner:2023年全球公共云支出达到5973 亿美元 同比增长21.7%
根据 Gartner 的最新预测,全球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4910 亿美元增长 21.7%,2023 年达到5973 亿美元。随着组织通过生成人工智能(AI)、Web3 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寻求颠覆,云计算正在推动数字业务的下一阶段。
Gartner 副总裁分析师 Sid Nag 表示:“超大规模云提供商正在推动云议程。当今的企业将云视为数字化转型的高度战略平台,随着数字服务竞争升温,这要求云提供商提供更复杂的功能。”
Nag 补充说:“例如,生成 AI 由大型语言模型(LLM)支持,这需要强大且高度可扩展的计算能力来实时处理数据。云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和平台。生成人工智能竞赛的主要参与者是超大规模计算者,这并非巧合。”
预计云市场的所有细分市场都将在 2023 年实现增长。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预计将在 2023 年实现最高的最终用户支出增长,达到 30.9%;其次是平台即服务(PaaS),增长率为 24.1%。
Gartner 预测,到 2026 年,75% 的企业将采用以云为基础的底层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模型。
虽然云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正在推动最高的支出增长,但按最终用户支出计算,SaaS 仍然是云市场中最大的分支。到 2023 年,SaaS 支出预计将增长 17.9%,达到 1970 亿美元。
Canalys:2023年Q1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6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9%,达到664亿美元。虽然云计算仍然是IT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但面对持续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客户投资继续放缓,增长率首次降至20%以下。作为整体IT预算削减的一部分,企业正在减少云支出,明确强调优化云成本,控制云浪费,提高云部署的效率。所有的云超大规模服务商都受到了不利影响,其增长率比上一季度下降了4个百分点。前三大超大规模服务提供商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的整体增长了22%(而2022年第四季度为26%),占2023年第一季度客户支出的64%。为了应对增长放缓,他们宣布裁员,并在云计算部门进行其他内部成本削减。Canalys预计,到2023年下半年,全球云服务支出将继续放缓。
据Canalys估计,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在2023年第一季度仍是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占总支出的32%,同比增长16%,首次降至20%以下。AWS宣布裁员,以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微软Azure在2023年第一季度仍然是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3%,同比增长27%。预计业务表现将保持稳定,因为其积压承诺在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到1960亿美元。在本季度,微软宣布了Azure OpenAI服务的全面可用性,使更多的客户能够在Azure上构建高性能的AI服务。
谷歌云在最近一个季度增长了30%,占据了9%的市场份额。其云业务首次实现盈利。谷歌云在上个季度宣布了延长其设备生命周期的计划,从而实现了成本效益的提高,并计划在未来几个季度优化外部采购流程,以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积极布局 Serverless将迎来爆发
Serverless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不得不关注的趋势之一。据亚马逊云科技给出的数据,全球已经有数十万客户在使用Serverless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从业务上云到采用云原生技术,再到Serverless的不断普及,云计算的价值被瞬间提升。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指出,Serverless代表了目前的技术方向,根据亚马逊云科技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个方向符合用户的诉求。"我们大量的客户希望的是鱼和熊掌都需要,既要有更低的门槛去使用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同时也希望有更低的成本,还能获得更高的安全性。Serverless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它不是万能的,但它是非常好的工具。"
PixCake
释放 Serverless 力量加速创新应对不确定性
Serverless是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技术手段。
一个典型的应用有6个组成部分“基础设施、计算、存储与数据库、消息队列和编排、API、顶层业务逻辑”。传统的、典型的IT服务,用户需要去关心从底层到上层每一块功能实际的开发。Serverless能接管底层所有物理资源的部署和管理,让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最应该关心的地方,加速应用推出时间.
2022 re:Invent全球大会上推出的Amazon Lambda Snapstart可将Lambda函数的冷启动时间降低90%,实现10倍的快速启动性能,消除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带来的突发延时,客户不需要做任何的代码改变,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
Serverless可以消除业务不稳定起伏带来的隐性成本,轻松应对峰值、非频发的复杂工作负载;还可以消除数据管理系统按需扩展的复杂实施难题,无需考虑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比例,也不会出现节点读写状态不一致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全栈Serverless Data服务,包括六大Serverless数据库: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DynamoDB、Amazon Timestream、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和Amazon Neptune。以及全部的分析服务:交互式查询服务Amazon Athena、大数据处理服务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实时分析服务Amazon Kinesis和Amazon MSK、数据仓库服务Amazon Redshift、数据集成服务Amazon Glue、商业智能服务Amazon QuickSight以及运营分析服务Amazon OpenSearch Service。
Serverless对已有技术并不是直接替代
当LIKE.TG向亚马逊云科技相关负责人提出Serverless与容器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的融合趋势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替代。
陈晓建认为,包括虚拟机、容器等客户拥有完整的物理资源的管控,都是非常合理的。这些需求可能会跟着客户的使用场景长期存在。用户如果真的能够放心地使用Serverless,必须要能做到在绝大部分的功能和性能方面是能够达到直接使用物理资源的效果。随着亚马逊云科技产品能力的逐渐演化,等到某一天如果绝大部分的场景下都可以完全使用Serverless去达到和物理机完全一样的功能性,相信很多用户自然就会使用Serverless。目前还未使用Serverless可能是客户不习惯,但不代表客户真正的目的是要拥有自己的虚拟机,拥有容器。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认为,"在容器和Serverless之间会产生更多的融合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会认为一个会取代另外一个,我们一直尊重客户有各种选择可能性。"
亚马逊云科技还表示,Serverless和容器都是现代应用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DevOps的工作环境当中,无论是Serverless还是容器,在很多客户场景当中都大量的使用。除了像AmazonLambda Web Adapter,让用户在不改代码的情况下,让应用在Serverless、在AmazonFargate、在AmazonEC2中无缝迁移。AmazonFargate本身也是Serverless的一个服务,但AmazonFargate的管理是可以通过AmazonECS和AmazonEKS去管理的。AmazonEKS是亚马逊云科技托管的Kubernetes容器管理编排方案,所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Serverless也好,容器也好,它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从当下来讲,两者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能给客户带来很多价值的技术产品。
亚马逊云科技在Serverless和容器两方面都提供很多的服务,无论是无服务器优先策略还是开源路线自建容器,两个方向将持续演进,客户可基于自身业务需求、IT能力选择技术路线。具体来看:
Serverless和容器本质上都是对应用部署的一种管理方式,并且融合到现代应用开发的整个DevOps生命周期之中不可或缺;容器用户中,80%的客户也同时在使用Serverless,可见两者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特别是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产品线中除了Amazon Lambda以外,还有Amazon Fargate,Amazon Fargate本身的编排就是通过Amazon ECS和Amazon EKS这样的容器管理工具进行的。
无服务器优先策略(Serverless First):对于不想承担运维负担的客户,建议优先考虑无服务器技术。这种方法可以让客户集中精力处理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服务器管理、扩容和维护,以及安全和高可用等问题。
开源路线自建容器:对于需要更多定制化能力的客户,可以考虑使用开源技术自建容器,使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和场景构建解决方案。例如,Kubernete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定制化选项。
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
陈晓建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了客户使用Serverless的进阶之路,包括从迁移开始,无需代码改造、拥抱事件驱动架构,灵活应对不确定性、Serverless First,降低应用成本。
从后端服务的无服务器化重构到对于后端数据管理无服务器化迁移,亚马逊云科技均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事件驱动型的好处在于更少的依赖,有故障隔离,同时是可进化的架构。到今天为止,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有超过200组自己的产品和包括40种SaaS的服务,可以作为事件的产生者。同时还有超过30个Serverless的产品可以作为事件的消费者。结合这些产品,客户完全可以构建一个非常完善的、且符合事件驱动架构的Serverless的应用。
Serverless First就是在构建新的应用时首先考虑是否可以首选 Serverless 来实现。Serverless 应用拥有极致弹性和成本优化:相对于容器和有EC2模式,Serverless可以以更细的颗粒度来做资源的部署,提供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Serverless First思维还包括:面向应用场景选择各种所需云原生Serverless服务来设计架构,充分发挥服务之间的功能集成和协同治理优势。
陈晓建表示,“如同云计算将客户从复杂的物理基础设施中解放出来一样,亚马逊云科技进一步通过Serverless将这一过程延展到了云上的虚拟基础设施和云服务领域。我们希望客户写的每一行代码都是业务逻辑,Serverless正在让它变为现实。过去17年,我们持续推进Serverless的发展,将Serverless提供的极致弹性和自动扩展能力带给越来越多的客户。此外,亚马逊云科技大规模云服务的运营能力以及标准、安全的产品API体系,确保了我们的Serverless服务为客户提供极致的瞬间并发能力,应对极端业务激增,并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部署,把应用快速部署到全球。”
Battery:2023年第一季度云软件支出报告
企业技术购买者正在降低他们的支出预期,Battery在其第一季度云软件支出状况调查中发现,56% 的CXO在技术支出策略上变得更加保守; 6个月前的调查有51% 的受访者这么表示。 但是,买家的整体科技支出情绪仍然温和乐观。
Battery的“企业技术支出情绪指数”基于预算、支出趋势、预算前景和批准时间。在这项 2023 年第一季度的调查中,该指数在 100 分制中得分为 50.2,其中“得分超过 50 表明买家行为看涨,企业买家仍然活跃并推动新技术的采用。”
CXO 的预算计划继续令人兴奋,但是没有达到 2022 年第三季度调查中的水平。那时,54% 的受访者计划增加他们的技术支出;35% 的CXO保持他们的水平;只有 11% 的人降低技术指出水平。
高科技领导者可能正在关注围绕预算的相对乐观情绪:根据 Gartner 的数据,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72% 的公司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增长。
与此同时,在 CXO 明年优先考虑的云软件类型中,云基础设施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数据仓库。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2 年第三季度的调查中,自动化排名最低,之后进入前 5 名。
该报告还指出,几乎所有企业技术买家的企业合同批准时间已经放缓 (32%) 或保持不变 (64%)。大约 36% 的受访者从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采购,而 64% 的受访者不会这样做;近一半的受访者 (46%) 通过自下而上的议案使用超过1/5的软件购买。
2023年趋势观察:CPaaS
要点
在过去六年,提供CPaaS的供应商数量显著增加,仅在过去两年就有七家公司加入。加入云原生通信提供商(如Twilio、Nexmo、Bandwidth和Plivo)阵营的有短信聚合商、连接服务提供商、商业通信提供商和设备供应商(如Sinch、Infobip、Telesign、BICS、Azure、Mavenir)。
随着CPaaS供应商在全球铺开业务、扩大通信网络并扩张到支持客户互动的技术领域,(包括AI和客户数据平台),并购已成为一个关键趋势。自2016年以来,Twilio、爱立信(收购了Vonage)、Sinch和Infobip花费在并购上的总金额已超过180亿美元。
在过去六年,提供CPaaS的供应商数量显著增加,仅在过去两年就有七家公司加入。加入云原生通信提供商(如Twilio、Nexmo、Bandwidth和Plivo)阵营的有短信聚合商、连接服务提供商、商业通信提供商和设备供应商(如Sinch、Infobip、Telesign、BICS、Azure、Mavenir)。
随着CPaaS供应商在全球铺开业务、扩大通信网络并扩张到支持客户互动的技术领域,(包括AI和客户数据平台),并购已成为一个关键趋势。自2016年以来,Twilio、爱立信(收购了Vonage)、Sinch和Infobip花费在并购上的总金额已超过180亿美元。
主要信息
· AI将在客户互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信平台即服务(CPaaS)供应商与AI引擎和供应商合作,将AI技术集成到自己的平台,这意味着大多数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将能够获得某种形式的基于AI的客户互动能力。
· 短信作为一种客户沟通渠道将仍然具有韧性。短信是消费者用来与企业客服团队互动的第二大通信渠道。这表明,在2023年及以后,它仍将是一个关键的客户互动渠道。CPaaS供应商将需要继续提供消息传送API。
·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通讯应用与客户进行互动。通讯应用不断努力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这意味着比以往更多的在线消费者以这种方式与企业互动。2023年,更多CPaaS供应商将在API方面扩大对通讯应用的支持。
· 明智的客户数据策略脱颖而出。随着CPaaS供应商从支持通信发展到支持客户互动,从逻辑上看他们接下来将添加客户数据平台(CDP)。这些平台将帮助企业更快速有效地生成、发布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
给运营商的建议
• CPaaS供应商实现的基于AI的自动化将严重依赖电信数据网络的可靠性、功率、速度和安全性。重点关注这些网络特性,从而防止企业转向另一家能够更好支持其采用/使用AI的运营商。
•伴随P2P短信服务流量及收入减少,评估是否有机会与CPaaS供应商合作,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A2P 短信服务收入。那些没有直接与企业建立A2P 短信业务联系的运营商更应该考虑采取行动。此外,研究如何围绕RCS Business Messaging与谷歌展开合作,以此为基础在A2P消息传送生态中发挥作用(超越短信范畴)。
• 保护A2P流量及收入。从短期来看,这意味着通过识别和阻止灰色路由和垃圾邮件来保持短信通道清洁。从长远来看,应制定策略来留住A2P流量。对运营商来说,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与谷歌合作推出RCS Business Messaging。
• 就像AI一样,CPaaS供应商部署CDP的效果将严重依赖电信数据网络的可靠性、功率、速度和安全性。重点关注这些网络特性,从而降低企业流失风险。
给供应商的建议
• 评估AI技术如何集成到各层CPaaS堆栈。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内部开发AI驱动的功能,或根据需要进行投资、合作或外包。着眼于利用AI技术的创新方法,以便创造竞争优势。
• 评估如何进一步增添消息传送API的价值,从而扩大短信服务的利润。对于那些尚未拥有此类产品的CPaaS供应商来说,一种可能性是评估提供短信防火墙和收入保障平台的好处。
• 供应商应在开展业务的市场上面向相关的关键通讯应用提供API。这意味着面向Meta应用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Instagram)、iMessage、Google Messages、Viber、微信、Line以及KakaoTalk。
• 在与成熟的CDP供应商竞争时,作为CPaaS供应商要注重突显差异化。例如,能够汇总多个供应商提供的平台中的数据,或者成为连接服务、增值服务和打包应用的 “一站式商店”。
•如果CPaaS供应商无法开发或收购平台,则可以选择与成熟的CDP供应商合作。
来自:Omdia
IDC: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88.4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速15.7%,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31.8%。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下半年同比增长19.0%,与2021年下半年同比增速(42.9%)相比下滑23.9%,与2022上半年同比增速(30.6%)相比下滑11.6%,增速明显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元市场份额调研数据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2022下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明显高于2021下半年,部分中国云服务商美元同比增速下行压力更加明显。
2022下半年,持续三年的疫情深刻影响着整体IT市场环境的发展,公有云市场企业用户不稳定因素增加,上游企业预算缩减与建设周期的持续延长对公有云市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增长稳中有降。具体表现如下:
企业对公有云市场的投入放缓:
2022下半年,三年的疫情冲击对企业用户在公有云的投入上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企业认可公有云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公有云存量业务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在新增需求的决策和建设周期普遍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有云整体市场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公有云用户出现自建云资源池和能力反向输出的趋势,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更多变数和挑战。
传统行业数字化场景日趋丰富:
随着近年来企业云化程度的持续深化,企业数字化场景与行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数智化应用场景得到快速发展。智慧营销、供应链金融、应用IOT物联网、云边协同、一城一池等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走入大众视野,千行百业上云、用云场景日趋丰富。
互联网行业增长持续疲软:
随着疫情的持续,音视频、电商等互联网传统强势领域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与之关联的公有云市场增长持续疲软。随着国家产业化结构调整逐步稳定,在线教育、游戏市场有所回暖,但距离发展高峰期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游戏、电商、制造等行业的中国企业出海势头强劲,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公有云服务商发展方向分化明显:
头部云厂商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重视与各个行业线需求的深层适配,不断丰富与生态伙伴的合作维度,在降本增效和保持利润增长率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以运营商为代表的公有云服务商在IaaS资源建设上维持高增长的发展态势,在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公有云全行业的快速突破。
市场格局
在本期市场调研中,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为市场排名前五位。各大云厂商均在PaaS层加快发展节奏,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公有云大盘增速。与此同时,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前五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
阿里云深耕公有云大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教育等行业增速明显,稳定占据公有云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华为云在保持传统领先优势的同时,坚持推进全行业的解决方案交付能力,持续扩充云资源底座和升级云服务品质,协助企业用户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腾讯云进一步加强自研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在PaaS和SaaS领域积极赋能生态合作伙伴,坚定向产业互联网方向不断迈进;AWS注重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用户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不断打磨自身核心技术能力,深度赋能海内外合作伙伴。
值得关注的是,运营商公有云服务商维持了2022年上半年高速发展的增长态势,市场份额占比进一步提升。中国电信天翼云在政企、医疗、5G+云+AI等领域厚积薄发,并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大胆尝试,成功孵化“海南数据产品超市”等项目案例;中国移动不断提升自身云化影响力,打造“入网即入云”的全场景服务触达能力;中国联通加大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PaaS层相关产品的自研力度,在智慧城市、交通、教育、下沉地市场景创新等方面加速发力。
公有云出海市场分析
2022年下半年,公有云服务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继续加强国际业务布局;国际企业在成本驱动和本土合规的双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选择公有云或者混合云的方案来实现中国内陆市场的IT系统建设。AWS在中国企业出海(计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使用海外公有云IaaS资源的市场中,依然以接近八成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领先优势;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和移动云依托本土企业的良好合作历史和国内成熟的IaaS资源基础,在中国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中(包括中国企业和MNC使用国内公有云资源)中排名前五,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5.1%、14.0%、12.8%、9.9%和6.8%。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婷婷表示:虽然之前疫情的给企业用户上云用云带来一定阻碍,但是中国企业云化进程和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尤其是在2022年底疫情放开之后,公有云市场在年底冲刺的同时,也对新一年“疫情后时代”的到来充满期待。云计算在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模型、算力升级、存算分离、多地多活等领域的技术深耕和产品迭代,与企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的集中爆发相结合,必然会在未来公有云和云计算市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推动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合作升级至2.0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探索前沿技术体系创新
作为中国工程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研发的中坚力量,由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已经成为工业生物技术国家级创新科技平台。
得益于科研团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攻关,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承担了多项合成生物学、绿色生物制造等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拥有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领域比较少见地,从基础研究端到产品端再到产业转化运营端完整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2019年,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成立了生物设计中心平台实验室,并围绕生物计算设计,开始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探索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BT+IT)技术体系,以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以期能够为在健康、能源、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技术支撑。
而近期,这一合作已经将升级至2.0阶段。双方在AI、大模型甚至量子计算等一系列前沿技术合作已箭在弦上。
构建BT+IT技术体系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始于2019年的上云浪潮。当时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负责IT技术的团队规模不大,开发人员数量不多。他们既要兼顾多个应用场景,开发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需要开发好几个任务。
现实的需求让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开始尝试从基于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转向于云原生的开发模式,借助云计算,很好的提升了科研业务的效率。从2019年开始在云上已经部署了超过20个云端应用。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打通了一系列的不同的云上应用开发方式,包括纯分析类的、面向用户的工具/网站平台开发。几年来已经围绕着工业生物设计里面的不同子领域做了相当多的工作,比如说序列设计、图谱、各种分析平台开发、数据库开发等。
1.0技术合作三阶段层层递进
亚马逊云科技与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经过了四年多的合作,从最初的数字中心到现在的所有IT架构、开发理念、开发模式都以云原生的方式实现,合作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在2020年及之前,更多的是在学习云计算的一些技术,包括初步尝试在云上利用一些新的工具做构建。凭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的行业经验和亚马逊云科技的提供的很好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思路,研发人员理解了云计算在解决具体场景需求方面的能力。
第二阶段,202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陆续有10多个软件应用实现了云上部署,并尝试构建云原生现代化应用,探索出了适合生物设计中心业务模式的最佳实践。
第三阶段,从2022年到现在,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使用托管服务和创新服务进行云原生创新,加大对云计算优势的利用,如按需交付、快速扩展、弹性等,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业务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同时实现成本节约。
生物计算设计成果频出
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与亚马逊云科技携手,通过突破传统开发模式提升科研效率,在核心数据库和专业应用工具设计两大研发方向上实现技术突破,有效推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
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联合亚马逊云科技团队在计算生物学国际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上发表文章,发布了首个基于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的大肠杆菌调控代谢关系知识图谱ERMer,首次提供了全局的代谢调控图谱,并通过可视化框架实现了丰富的搜索功能,如多步查询、最短路径查询等。ERMer采用专门为高度关联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和查询设计图数据库架构,这打破了传统的低效数据检索方式,有效增强用户和图谱的人机交互,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为充分发挥知识图谱的价值,生物设计中心团队还进一步采用基于图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推理,成功实现了转录因子预测和转录因子靶点预测等功能,这将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关键调控因子和调控靶点,构建新的调控代谢网络,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另外,天津工业生物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开发得到了第一个能够在所有操作类型、任何基因组位点和跨物种上进行精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编辑序列设计的云平台AutoESD。AutoESD的开发采用了基于云端的无服务器架构,确保了高可靠性、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在几分钟内并行处理包含上千个编辑序列设计目标的数百个设计任务。
开发人员利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计算将不同的引物设计、同源臂设计等编辑序列设计模块封装打包,满足了具体功能的模块化开发要求,并方便地对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和共享;利用Amazon DynamoDB提供毫秒级的动态资源响应性能,并自动扩展所需资源以应对增加的业务需求;利用Amazon Step Functions实现可视化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编辑序列设计工作流的串联,从而实现应用的快速构建和更新,同时快速查询处理异常任务。这些Serverless服务帮助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进一步简化运维,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代码和创新,与传统开发方式相比,开发时间缩短了75%,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0%。
战略合作升级到2.0 AI、大模型等是未来重点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钦宏介绍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十年来,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积累的增加,成果产生的速度还在逐渐加快。从整个科技创新来说,研究所的创新首先要解决底层技术的创新,围绕着工业生物创制的体系的底层技术,做了很好的布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钦宏强调要借助亚马逊云科技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强大的计算平台,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认识生命、设计生命以及合成生命来提供一个更好的支撑。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主任马红武认为,如同当下AI已经升级到2.0阶段,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也准备进入到2.0模式。要把AI大模型、图数据库、知识图谱和工业生物大数据结合在一起,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并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副主任廖小平表示,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设计中心团队从去年开始布局做机器学习和推理的任务,今年上半年开始做大语言模型,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推动研发方式的转变,从而撬动研发的新范式。此外,也期望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全球科研领域辐射能力,提升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生物计算设计方面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商用与公共市场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芒表示:“亚马逊云科技为全球数千家生命科学领域客户提供云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全面加速生命科学数字化创新。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天津工业生物所一道,通过云技术和深厚的行业实践推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开拓生物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创新路径。”
Canalys:预计2023年中国云服务支出将增长12%
近日消息,Canalys 发布报告称,2022 年对于中国大陆的云计算市场来说是保守的一年,市场增长了 10%,全年总额为 303 亿美元(当前约 2087.67 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以 4% 的同比增长收尾,季度总额为 79 亿美元(当前约 544.31 亿元人民币)。报告指出,与过去几年的强劲表现相比,2022 年的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降(前三年的年增长率超过 30%)。2023 年,Canalys 预计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全年将增长 12%。Canalys 表示,2022 年中国大陆前四大云计算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 9%,占云服务客户支出总额的 79%。阿里云在 2022 年仍然排在第一位,在同比增长 7% 之后,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客户总支出占 36%。华为云以 19%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每年增长 13%,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长。腾讯云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16%。百度智能云在 2022 年占据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的 9%,并同比增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