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协作
SEG:2023年第三季度SaaS并购和公开市场报告
SEG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SaaS并购和公开市场报告”。宏观经济前景仍然取决于通货膨胀和利率。9月份CPI同比上涨3.7%,符合经济学家3.6%的预期。环比增长0.4%,低于8月份的0.6%。不包括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在内的核心CPI在截至9月份的12个月里为4.1%,为连续第六个月降温。
美联储在第三季度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上调至7月份的5.50%。而且,在9月20日的会议上推迟了加息,理由是消费者支出疲软和就业市场降温的预期。但是,美国9月份的就业增长超出了预期(就业人数增加了33.6万人,几乎是预期的两倍),这提高了今年再次加息的可能性。
美国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具有弹性且稳定,不受通胀和利率的影响。除了井喷式的就业报告外,9月份的失业率保持在3.8%的低位。贸易逆差缩减至9.9%,为三年来最低。美国9月份出口增长1.6%,表明全球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强劲,这推动了贸易逆差的下降。
全球IT和软件支出
全球IT和企业软件的增长和支出将继续强劲增长。2021年,由于新冠肺炎推动的快速数字化,这两个行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是,2022年标志着从峰值增长的回落。
预计到2024年,这两个行业都将突破令人印象深刻的门槛,全球IT支出将首次超过5万亿美元,企业软件支出将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企业软件是增长最快的IT部门,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12.3%,2024年将增长13.1%,分别超过更广泛的IT行业(5.5%和8.6%)的增长。2021年之前的四年里,软件支出保持13%的平均增长率;疫情后随着全球企业继续采用软件,预计软件支出将以健康的速度增长。
与历史标准相比,软件行业并购交易总量保持稳定,为873笔,与最近和新冠疫情前的季度表现一致,比22年第三季度增长9%。
与历史时期相比,SaaS的并购交易活动仍然很活跃,第三季度为539笔。虽然软件并购总量已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SaaS并购数量却大幅增长,与2011年下半年和2015年上半年市场见顶之前的活动相比,平均增长了36%。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10%)促使2023年的SaaS并购交易量有望超过2022年,再创历史新高。SaaS交易预计将占所有软件交易总额的58%,仅次于2022年(59%)。
第三季度的平均EV/TTM收入倍数为5.8倍。平均市盈率与中位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位数在第三季度降至4.2倍。这种不断扩大的价差表明,大量低估值股票与足够高的估值倍数相结合,足以支撑平均水平。这种动态是由高质量资产继续获得高估值驱动的,但也因为许多公司出于种种原因,被迫以次优倍数退出。
2013年第三季度,垂直SaaS占所有SaaS并购交易的48%。医疗保健、金融服务和政府是最活跃的三个垂直行业。政府在第三季度的交易比例增加了一倍多(9.2%,22年第三季度为4.2%)。
私募股权对SaaS并购的兴趣仍然很高,占第三季度SaaS交易的大多数(60.3%)。
SRG:未来六年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将增长近三倍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和预测显示,未来六年将启用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平均容量很快将达到目前容量的两倍以上。虽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关键IT负载一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的影响为更强大的设施需求提供了额外的动力。
同时,随着单个数据中心的平均IT负载的提高,可操作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将继续稳步增长。这还导致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以提高其容量。总体结果是,所有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总容量将在未来六年内增长近三倍。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研究是基于对19家全球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心足迹和运营的分析,这些公司符合Synergy的超大规模运营商标准。其中包括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游戏领域最大的运营商。到2023年中期,这些公司在全球拥有926个主要数据中心。还有另外427个已知的未来数据中心。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组合在各个地区、自有数据中心和租赁数据中心之间不断变化,但全球数据中心的总数在过去五年翻了一番。最近的人工智能进步的影响并不是增加数据中心的数量,而是大大增加了运行这些数据中心所需的容量。在人工智能的驱动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GPU数量激增,因此相关机架和数据中心设施的功率密度也需要大幅提高。这导致超大规模运营商重新考虑他们的数据中心架构和部署计划。
Omdia:IT 在公有云服务商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
要点
Omdia最近对全球技术领导者的调研显示:IT 在公有云服务商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同时存储和服务器的支出有所下降。
想知道哪些公有云服务商让我们的受访者每年花费超过100万美元吗?
关于”是谁在负责技术支出”方面,这种喜忧参半的局面正在产生一些有趣的洞见,尤其是在云计算方面。
在花费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中,Azure在云计算领域领先。使用这一指标可以展示真正的多云战略的应用情况,因为每年超过100万美元的支出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一项重大投资,这种支出规模将被CIO和CFO所关注。调查发现,根据这一指标,Azure是最受欢迎的云提供商,有27%的受访者使用,其次是AWS,占比为26%,Oracle排名第三,占比为16%。详见图表12。
Azure和AWS的组合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具有战略意义。在融资影响方面,近16%的受访者同时使用AWS和Azure。这表明,多云状态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而是取决于具体的衡量标准。然而,Omdia认为,有16%的组织每年在AWS和Azure上的支出超过100万美元,多云已经成为战略性决策。到2024年,这一比例可能超过30%。
Omdia对 IT支出的分析提供了云计算支出增加的证据。我们的分析显示,与对服务器和存储的支出相比,云计算支出在IT预算的占比有所增加。2017年全球范围内,云计算占IT预算基础设施部分的26%,而服务器和存储占17%。到2022年,云计算的比例增加到近33%,而服务器和存储的支出略微下降至16.5%。
SRG:2023年Q2 CPaaS市场同比增长15%以上
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CPaaS市场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这种势头为通信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创造并增强了新的客户交互和体验。2023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全球CPaaS市场同比增长超过15%,Twilio保持了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Twilio一直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市场份额一直超过35%。在Vonage、Sinch、Infobip、Bandwidth和MessageBird等厂商中,排名第二的竞争非常激烈。像Vonage、Messagebird和8×8这样的公司,由于成功地专注于当地专业领域,在区域市场上拥有更强的市场份额。在亚太地区,Vonage是排名第一的CPaaS供应商,其次是Twilio和Sinch。CPaaS市场今年的收入有望达到80亿美元。
Synergy跟踪CPaaS下的两个子市场:电信API和电子邮件API。电信API包括面向API和基于使用的商业通信,如短信、语音和视频,而电子邮件API是基于API的电子邮件。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Fazil Balkaya表示:“虽然电信API的主要应用仍然是短信,但越来越多地看到语音和视频等更高价值API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市场领导者长期以来一直在利用更广泛的CPaaS产品组合来增强客户保留率,以增加API驱动的交互的数量和类型。我们正处于CPaaS市场的关键时刻,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使用和基于API的交互可以进一步证明其价值。CPaaS市场保持强劲的两位数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运行率将超过100亿美元。”
浪潮信息财报:2023年上半年浪潮信息实现营业收入247.98亿元 同比下降28.85%
大模型的这把“火”,把算力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也烧得火热。
“算力”堪称今年资本市场上的最热门概念。所谓算力,就是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输出目标结果的计算能力。大模型背后依靠的是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海量数据处理,算力就成为支撑它的底座。大模型火爆之后,算力需求也出现了指数级增长。
作为高性能计算机的一种,服务器被称为网络的“灵魂”,也是算力的承载器。借着大模型的东风,一向冷门的服务器行业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上半年,国产服务器“一哥”浪潮信息一度成为人工智能板块的“牛股”,股价从去年年底的21.46元/股一路蹿升,今年6月达到66.04元/股的高点,市值逼近千亿元大关。
但日前,浪潮信息却交出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镜的年中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7.98亿元,同比下降28.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降65.91%;扣非净利润更是只有1087.20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了98.70%。
自6月份以后,浪潮信息的股价已逐渐回落。截至9月7日午间,浪潮信息收报36.59元/股,总市值538.7亿元,较6月20日的高点缩水了约416亿元。
相比之下,提供CPU的AI算力龙头英伟达成为这波大模型浪潮中最大的赢家,赚得盆满钵盈。而浪潮信息作为英伟达在国内最大的分销商之一,在这场AI盛宴中,英伟达“吃肉”,浪潮信息为什么没有喝到相应的“汤”?
AI“牛股”吃不到大模型红利
浪潮信息属于浪潮集团旗下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通用服务器、边缘服务器、AI服务器和存储等。浪潮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除了浪潮信息之外,还有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两家,但从营收规模上来看,2000年登陆A股的浪潮信息是浪潮集团的核心。
或许很多人不熟悉浪潮,但大多数人都享受过浪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根据中银证券研报,百度、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均是浪潮信息的重要客户。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大众熟悉的春晚抢红包、“双十一”促销活动、春运抢票等多项承载巨大流量的业务背后,都离不开浪潮服务器的支撑。
在国内该领域,浪潮信息也号称“服务器行业的华为”,市场地位首屈一指。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报告,浪潮信息的服务器以10.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和戴尔、HPE等国际知名厂商,同属全球服务器第一阵营。
服务器及部件业务是浪潮信息绝对的核心业务。从2020年至2022年,这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但在大模型狂飙、各企业“算力为王”的口号喊了半年之后,在这波市场的狂欢中,浪潮信息的上半年业绩表现就显得有些落寞了。
今年上半年,浪潮信息的服务器及部件业务实现营收244.9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了98.80%,营业额同比下降了29.03%。在毛利率方面,该部分业务的毛利率为 11.30%,同比下降 0.80%。
从今年第一季度起,浪潮信息业绩就出现下滑。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同比下降45.59%;归母净利润为2.10亿元,同比下降37.04%。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3.97亿元,比第一季度实现增长,但同比下降12.3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81.4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6亿元,是自2017年来,浪潮信息首次在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上出现亏损。
对于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之间出现的较大差异,浪潮信息在财报中并没有作出解释。但财报也显示,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一项达到了约3.16亿元。
实际上,在此之前,浪潮信息的净利润增速已在逐步放缓。从2020年至2022年,浪潮信息分别实现营收630.38亿元、670亿元和695.2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6亿元、20.03亿元和20.8亿元,同比增长57.90%、36.57%和3.88%。
在人工智能浪潮汹涌而来时,即使是服务器龙头浪潮信息,也不得不面临时代的转折。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时,浪潮信息主要给互联网公司等大客户提供传统的通用X86服务器等产品,成为服务器龙头厂商。2020年,在全球X86服务器销售额市占率上,浪潮达到了9.6%,仅次于戴尔和HPE。
但近年来,互联网厂商的业务进行了调整;同时,大模型崛起,人工智能对计算机的性能、能耗等方面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搭载CPU的传统通用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在这时就显得不够用了。传统服务器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渐缩水。
根据IDC的报告,2020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为350万台,市场规模为2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0%,浪潮的市场份额占到了37%;其中通用X86服务器占了大头,市场规模为208.23亿美元。到了2021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250.9亿美元,但增速已下降到12.7%;同时其预计,之后行业每年的增速将保持在12%左右。
尤其是在今年,根据分析机构TrendForce 预计,该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环比减少了15.9%,预计全年整机出货量将相比去年减少2.85%。
在行业变化发生时,浪潮信息的营收情况也产生了波动。今年6月,浪潮信息发布了业绩下滑的风险提示,其中也将“受通用服务器客户需求节奏变化”,列为影响因素之一。
不过,AI大模型的发展也为服务器行业提供了结构性的机会,打开了另一扇窗。以GPU取代CPU成为整机最核心运算单元的AI服务器,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AI服务器,价格飞涨。据报道,有企业透露,其去年6月购买的AI服务器,不到一年间价格涨了近20倍。
根据IDC统计,2021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规模为5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9亿美元。
浪潮信息早已在AI服务器领域进行了布局。目前,浪潮信息在售的AI服务器产品10余款,在研6款,分为人工智能训练服务器、人工智能推理服务器、元宇宙服务器等类型,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大型推荐系统等。
根据IDC的报告,2021全年,浪潮信息AI服务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2.4%。浪潮信息未透露其AI服务器的具体营收比重,但也曾表示,其“AI服务器的整体业务占比在上升”。
在通用服务器市场衰退的情况下,浪潮信息自然是希望AI服务器越卖越好。但正如浪潮在财报中所说,行业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集中度是较高的。浪潮信息的核心元器件命脉,卡在了上游提供商手中。
AI服务器的核心元器件是GPU。据了解,浪潮信息生产的AI服务器,也几乎都是跟英伟达合作的。而众所周知,英伟达的GPU芯片供应紧缺,已成为各界都在关注的话题。
对于上半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在今年7月发布业绩预告时,浪潮信息也解释称,其服务器产品营收“受到了全球GPU及相关专用芯片供应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在本次半年报中,公司也再次强调,目前国内服务器行业原材料以进口为主,如果供应发生重大变化,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民生证券在研报中也认为,浪潮信息业绩承压,一方面是其下游客户对于通用服务器采购的支出也在承受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了芯片供应紧张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AI服务器量价齐飞,但GPU却供应紧张,客户需求难以转化成产品;另一方面,传统服务器需求下滑,浪潮信息的业绩,也就难免遭受掣肘。
服务器老大,赚钱也不容易
浪潮几十年的发展史,也是国内风起云涌的IT产业的一个缩影。
浪潮集团从一家文具厂起家,1983年,随着PC产业兴起,后来被称为“国产服务器之父”的孙丕恕进入公司,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代0520系列微型计算机。1989年,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公司又把业务中心放到了服务器上。
2013年,浪潮信息研发成功国内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天梭K1”,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也是在这一年,国产服务器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第一次反超了国际厂商,浪潮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厂商之一,居功甚伟。
尽管已经坐上了国产服务器领域的头把交椅,但浪潮信息在资本市场上,此前却一直相对低调,并没有过多地得到追捧。细究起来,服务器行业尽管出货量大,市场规模较大,但服务器厂商,在IT产业内,相对话语权却是比较低的。
浪潮信息作为行业的中游厂商,其服务器产品对上游芯片供应商有着高度依赖。公司2019年年报中显示,英特尔和英伟达分别是其排名前两大供应商,仅英特尔一家厂商当时在浪潮采购额中占比就超过了37%。
自2020年之后,浪潮信息就不再公布其主要供应商信息,而是用“供应商1”“供应商2”等代替。同时,其也在降低主要供应商的采购额比例。2022年,公司“供应商1”的采购金额就由上一年的169.42亿元降至76.92亿元,占比14.17%。但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总金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比例,仍然有47.83%,占了将近一半。
在下游,浪潮信息也主要依赖大客户。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23.75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为32.18%,甚至超过了2021年的22.81%,集中程度更高了。
在产业链里,浪潮信息这样处于制造组装环节的企业,无异于扮演着两头“受压”的角色,两端议价能力都受到了限制。业界认为,这或许是其利润率不高的原因——2022年,浪潮信息服务器及部件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1.07%,这一数据在2021年是11.44%,已连续三年下滑;而公司近年来的净利润率也一直在2%-3%之间。
做的是组装的苦力活儿,赚的是辛苦钱。这和大众认知里浪潮信息“高科技企业”的定位之间,也形成了反差。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早年间,浪潮信息通过让渡利润,给大客户们提供算力支持,也换取到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这一策略下,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红利期内,公司的日子,过得也相当滋润。
但当客户需求和市场发生变化时,想要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浪潮信息就不得不面对压力——当下AI服务器的价格上涨,但市场上芯片紧缺,也意味着采购成本的提升;同时,有能力做大模型的互联网和云计算厂商,对公司的议价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做硬件赚钱并不容易。浪潮信息也在寻求更多的破局之道。对它而言,在行业的转型期,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窗口期,做产业生态、扩大自己在AI服务器和大模型方面的优势,也是巨大的机遇所在。为此,浪潮信息也对外强调,要算力、算法协同发展,通过算力和算法的基建化、一体化,促进AI基础设施升级。
基础设施方面,在双碳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战略下,为芯片散热的液冷技术发展迅速,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浪潮信息也在践行“All in液冷”战略,旨在主要通过液冷方式降低能耗,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在智算调度系统层面,立足于自身的AI服务器阵列,浪潮信息推出开放加速服务器和人工智能业务创新平台AIStation,为多元AI芯片开发、测试和大规模部署提供开放平台,加速多元AI芯片的产品商业化落地。
在算法领域,2021年浪潮信息就推出了中文AI大模型“源1.0”,参数规模高达2457亿,并表示,通过模型API服务、领域模型、开发者社区等多种形式对外提供算法基础服务,可以更加快速地生产出专业的技能模型,在更多专业场景中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的落地运作。
今年2月,在深交所的发问下,浪潮信息曾回复称,其基于“源1.0”大模型研发了对话、问答、翻译和古文四个技能模型。
但同时,浪潮信息也承认,在“源1.0”大模型通用能力上,尤其在用户意图理解方面,其与ChatGPT还存在差距,存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落地行业应用的风险,且相关应用尚未产生实际收入,存在下游客户需求及公司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事实上,站在数字经济的风口上,随着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浪潮信息所处的服务器行业长期看来,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华西证券也认为,算力依旧是大模型时代的稀缺要素,“浪潮信息是全球服务器龙头厂商,同样也是 AI 服务器龙头厂商,因此深度受益于 AI 浪潮,期待下半年业绩的反转与爆发。”
自 市界
IDC:2022下半年中国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8.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为16.1%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中国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4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为16.1%。其中云基础设施管理子市场同比增长15.1%,云应用管理子市场同比增长17.2%。尽管下半年疫情防控依旧严峻,叠加宏观经济动力不足,但当前越来越多企业完成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验收,项目进入运营运维阶段,推动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继续稳定增长。
IDC定义下的云运维管理服务是围绕企业上云以后产生的运维、管理相关的IT服务。一般指企业云的日常运维和管理服务,包括系统监控、时间监控、性能监控、容量预警、故障管理、账单管理、工单系统、可视化服务、多云管理服务、云资源运营优化等内容,包含现场运维和远程托管运维两种模式。按照云服务形态又可划分为公有云运维管理(不包含SRE)、企业私有云运维管理和混合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
2022下半年,中国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如下:
云应用运维服务受到重视:Kubernetes、微服务、Serverless、DevOps、CI/CD等云原生技术近几年逐渐铺开,在为应用交付提供自动化、可编排的快速迭代方案同时,也提升了资源管理、服务治理等运营效率。但是,云原生技术架构也使不同应用产生错综复杂的依赖关系,带来了业务性能瓶颈难以分析、故障影响范围难以评估、系统稳定性难以保证等潜在风险。此外分布式云环境通常节点众多且分布广泛,对网络环境有较高要求,运行中常有异常发生,给日常运维带来新的风险。对此,政府和大型企业相继加大运维管理预算投入,通过云厂商和云服务商在流程管理和技术方面协同发力,依托运营平台保障云上系统的稳定运行。
云运维管理从基础运维向专业运营发展:近几年,客户的关注点从”用云”转向”用好云”,与云运营理念相配套的人才储备计划在持续进行中。这对于云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能提供基础运维服务,而且要能帮助客户实现持续的运营优化服务,如云成本优化、云安全治理、甚至能提供商务层面的运营服务。云服务商正在朝向更加专业的云运营服务商转型。
不同行业云上运维体系参差不齐:越来越多云项目进入运维管理阶段,各行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数字化运维水平。除去政务、金融、电信等已经拥有完整运营/运维能力的行业外,其他行业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的运营/运维能力则显得较为薄弱。尤其近几年制造、医疗等行业逐步将上云业务从外部服务、支持系统延伸至生产、制造、管理等核心系统。云的运维运营、优化治理已成为企业IT部门,甚至生产部门关注的重点。
2022下半年,中国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主要厂商表现如下:
竞争格局方面,尽管云运维管理市场较为分散,但头部效应不断显现。大型服务商不断优化自身云组织架构,整合资源力量并通过服务生态寻求更多市场机会,同时本土服务商深耕优势行业,打磨自有产品并提升服务水平,在整体表现、市场活跃度等方面优于国际服务商。2022下半年云运维管理服务市场竞争格局与上期不尽相同,市场份额前五名为华为、中国电信、浪潮、神州数码、中软国际,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的17.1%;同时,本期前十名共占据27.2%的市场份额。
IDC中国企业研究部分析师陈启今表示,随着数字化浪潮进入后半程,以往跑马圈地的模式不复存在,深耕现有客户、发掘新服务需求和陪伴式服务将成为未来主流。当前企业面临混合基础设施管理困难、云平台使用效率低、成本控制不如预期、应用稳定性不能保障等问题,云管理服务商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种至关重要的一环,应积极探索如何陪伴企业用好云、管好云,提升资源成本利用率和应用开发迭代效率,并最终赋能业务,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IDC:中小企业如何选择云供应商
中国中小企业IT市场仍然保持着活力,企业数量和IT支出均呈现增长态势。IDC中小企业IT支出预测显示, 2022年中国SMB企业IT 支出规模为813亿美元(含中等规模企业(500-1000人)。其中云基础设施(IaaS)的支出在未来5年将保持23%的复合增长率。
当前中小企业主要的业务挑战来自外部环境,企业的成长信心良好,目前企业将业务持续增长及提高业务敏捷性作为首要目标。中小企业通过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灵活、安全、智能的业务运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但选择合适的云供应商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决策过程,因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对云应用有不同的需求,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较难统一。当前的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企业特点可能并未能让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认知。
IDC在2023年4月完成了一项针对亚太地区(含中国)的中小企业IT采购行为调查。该调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小型企业(1-499名员工)和中等规模企业(500-999名员工)两个细分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并形成报告,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的业务和技术优先事项、业务挑战以及对技术投资的态度和投资方向。调查还重点阐述了中小企业及中等规模市场企业在云应用方面的供应商认知、供应商选择考虑要求、决策影响因素和采购渠道等内容,以帮助云供应商更好的理解中小企业的购买旅程。
中小企业的云认知途径较为局限
中小企业对云应用的认知仍然较为匮乏。与大型企业有所不同,中小企业的主要上云决策者还处在由企业主和业务线主管作为主要决策人的阶段。对于厂商的选择,他们的参与和决策力要大于技术主管和经理,尤其是在小型企业,往往是在开始考虑云应用时,才会开展云供应商的信息收集。
IDC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云厂商的认知首要渠道是与技术供应商或代理商直接交流,这种方式助于中小企业主或业务线主管快速的了解云相关知识并且促使其做出快速决策;其次是接受销售人员的拜访,可以更加快速和深入的了解产品能力和应用示例;另外,社媒公众号或订阅号作为个人较常接触的渠道,也是了解产品用例并做出性能评估的最佳渠道;最后,新闻报道和行业峰会也是获取云供商信息的重要渠道。总体来说,尽管当前云供应商使用了多种渠道(例如:官网、广告等)开展营销与宣传,但中小企业更加倾向于在有需求的情况下的产品深度认知渠道。(图1)
品牌属性对中小企业的供应商筛选影响较大
IDC调查显示,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选择和筛选云供应商时,更易受到品牌属性的影响。最受中小企业关注的5个供应商属性包括:重视研发、技术创新、安全合规、自主可控、成熟生态、值得信赖等。(图2)
价格和技术支持对中小企业的最终决策
影响最大
中小企业的每一笔投入都希望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在最终采购阶段,有吸引力的价格和灵活、透明的计费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他们往往需要对比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包和定价,尤其是小型企业对营销活动带来的低价更加关注。另外,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内部资源来处理所有技术问题,在购买前后的相关技术支持服务,是影响中小企业最终决策的重要因素。(图3)
采购渠道正在变得多样化和生态化
中小企业对云的采购渠道偏好因规模、预算、行业、业务需求和技术专长而存在差异。通过直接与云提供商合作采购,可以使他们降低或避免任何第三方费用的成本,并在预算可控范围内更好的协商价格。通过官网或应用程序直接下单,是小型企业主要的采购渠道,云厂商提供的简洁的产品介绍和促销活动,将会快速且有效的推动这类中小企业的采购。云代理商/增值经销商被中小企业列为首选的三大渠道之一,通常选择该渠道类型的公司寻求额外的服务和支持,包括安装、配置和持续的技术支持。代理商或var还可以为这些公司提供关于云采用和利用的最佳实践的培训计划和指导,以便能够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解决方案,这些服务/解决方案可以包括云迁移、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和托管服务等。(图4)
IDC: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17%
IDC近日发布了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系列研究,包含《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2:云运营与服务》、《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2:公有云基础设施》、《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2022:专属云基础设施》三本报告,聚焦于政务云的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公有云IaaS、以及云的运营与服务三个市场,重点分析了政务云市场的建设现状与市场环境,并提供了细分市场的厂商市场份额。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IDC研究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政府整体市场达1,235 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巨大。在“十四五”及数字政府相关政策的驱动下,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6 年将超过 2,000 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为 12%。基础架构层投资目前占整体市场投资的47%,其中政务云在基础架构投资占比达到73%。
政务云市场情况
2022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500.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17%,与此前预测较为接近。其中,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达34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为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政务云服务运营市场为5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从增速上看,政务云整体市场增长主要由政务公有云拉动,政务专属云与政务云运营服务两个市场的增速均低于预期。
市场格局
政务云市场预测,2022-2027
基于新的市场情况,IDC调整了2022至2027年的政务云整体市场预测。整体市场5年复合增长率为16.14%,相较于此前于预测,复合增长率下降2.9个百分点,整体市场规模达到千亿规模的时间点由2025年推迟至2027年。从细分领域来看,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由于基数较大导致增长较为疲软,公有云基础设施和云运营与服务市场的增长较为平稳。
给技术提供商的建议
关注政府财政情况和资金投入
受疫情冲击以及土地市场低迷的影响,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财政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有可能制约政府信息化投资增长,另一方面对项目的集成服务商可能有一定的垫资和责任兜底要求。技术提供商应评估项目周期与回款延期风险,同时对于处于规划阶段的项目,可探讨财政资金直接支持以外,如专项债等其他投融资渠道开展项目的可行性。
关注政务云安全体系建设
从基础计算环境到云端应用的开发部署模式正处于快速发展演进的态势,特别是云原生技术在政府领域正逐步拓展应用引入各类新型安全风险,“安全边界”的定义方式正在随着系统技术架构的演进发生变化,为客户提供全栈式安全产品与服务,满足重点行关键领域的业务安全需求应成为云服务提供商关切的重点问题和首要任务。
关注运维与服务能力提升
由于政府越来越青睐通过购买“专属云服务”的形式购买长期的政务云,与之配套的政务云服务运营能力成为构建政务云全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政府对基于场景的政务云服务方面有较强的诉求,这需要政务云的服务运营团队具有贴近客户场景深入认知,以满足客户的长期需求;另一方面,帮助政府机构规划建设云资源、利用云资源,降低政府机构使用云资源时候的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提升管理效率,为进一步提升数据整合能力、挖掘应用场景的原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政务云服务商可以通过建立合理规模的本地化运维团队,以及提高智能化运维水平两种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IDC中国政府行业分析师贾云轩表示,尽管面临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以及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紧张局面,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依然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部分原因是日趋主流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降低了资金周转压力,以及存量信息化工程所受负面影响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政务云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同比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其中政务专属云和政务云运营与服务市场所受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而政务公有云相对较高的增速除了体现了疫情相关需求以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财政压力下政府云资源采购模式的转变。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云服务商应更多的聚焦于基于客户业务的服务能力提升,通过提供更丰富以及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组合打造行业护城河。
IDC: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规模达1,29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7%
市场概况
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数据中心市场的主要客户群体——互联网客户(含云计算厂商)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一是随着公有云IaaS市场增速的放缓,云计算服务商需求放缓;二是互联网客户除字节等仍处于快速发展的企业需求在持续增长以外,其他互联网客户需求仍随宏观经济的修复在缓慢回升。
机柜总体供给规模仍在快速增长:受前两年“新基建”政策影响,仍有大批量机柜在2022年投产,2022年一线城市对于数据中心的建设指标审批趋严,预计未来会有好转,但受“东数西算”的影响,一线城市向周边辐射范围增加,数据中心服务商加快向一线城市周边布局,机柜供给仍在快速增长。
华北(北京)地区及其他地区机柜供给增长相对较快:北京互联网企业及央国企总部较多,对于数据中心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好,北京市内数据中心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北京市内数据中心指标审批趋严的情况下,服务商开始加速向廊坊及张家口布局;受“东数西算”影响,数据中心服务商提前在西部地区进行布局,三大运营商重点布局在蒙、贵,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重点在川渝等经济较好的地区加速布局。
市场仍存结构性亮点:一是在一线城市能耗指标审批趋严的形势下,主要数据中心服务商过往在一线城市的完善布局为其提供了较深的竞争护城河;二是各地政策引导低质量老旧数据中心出清,主要数据中心服务商通过资本并购、老旧数据中心改造将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三是客户上架功率提升,单客户价值不断增强。
市场格局
整体市场
2022年,三大运营商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占比60.2%,但第三方服务商份额持续增加,份额占比从2021年的39.3%增长至2022年的39.8%。三大运营商虽然在持续加大算力投资,但是在内部策略上,更多的开始通过考核把IDC业务向云计算牵引。第三方服务商的优势在不断增强,一是具备一线城市稀缺资源的区位优势;二是随着客户需求向高功率密度机柜进阶,第三方服务商的高质量机柜资源更符合客户需求;三是随着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加快,第三方服务商凭借专业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可以更快、更灵活的响应客户需求。
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
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Top 5服务商市场份额占比从2021年的45.0%增长至2022年的48.8%。在数据中心能耗指标趋严的情况下,云计算及大客户在核心城市及周边地区自建趋势减弱。主要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通过资本并购、老旧数据中心改造将进一步提升市场集中度。同时,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从硬件(包括自身的建筑结构、能源系统等)到软件(包括智能运维、智能化能耗优化等)进行了更多的技术储备,市场的准入门槛在逐步提升。
万国数据在运营数据中心依然保持较高的签约率和计费率;世纪互联单机柜价值及Top 20客户贡献度持续增加;秦淮数据和润泽科技分别受益于字节跳动和运营商的快速扩张,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宝信软件在上海以外区域加速布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普洛斯,近两年依托资本优势,在数据中心领域加速布局,机柜供给和营收规模快速增长。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杨洋表示,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亿元人民币。中短期来看,由疫情、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消退,供给结构的失衡将逐步得到改善。中长期来看,新型算力需求不断为市场添加增长动力,叠加低质量产能出清、核心区域价格持续提升、客户需求向高功率密度机构进发,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在未来有望迎来又一轮爆发。
Omdia:ICP数据中心网络推动400G / 800G光模块采用量攀升
要点
面向ICP数据中心销售的可插拔光收发器市场表现强劲,预计其规模到2028年将超120亿美元。从2024年开始,400G将在销量和收入方面占主导地位,并且在整个预测期间将延续这一趋势。ICP数据中心开始在有需要的地方部署一些800G,到2025年将达到近100万台设备,到2028年将超过800万台–五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200%。
面向ICP数据中心销售的有源光缆市场也表现强劲,预计其规模到2028年将逼近30亿美元,六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8%。
面向ICP数据中心销售的直连铜电缆市场继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固有的低成本和低功耗特性。到2028年,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美元,六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
Omdia观点
前五大OC供应商继续主导整个数据通信市场以及ICP数据中心OC市场。
北美和中国将继续瓜分ICP 数据中心 OC 市场,因为大多数数据中心(以及供应商)都在这两个地区。
中国的ICP数据中心似乎已经克服了美国技术禁令问题,开始部署一些400G产品。
未来几年,能否提供新型、高速收发器(400G 及以上)将决定厂商的胜负。
800G及更高速率的线性驱动收发器似乎前景光明–几家供应商在OFC 2023大会上展示了早期的原型机。
思科和博通已经成为共封装光学(CPO)开发领域的领导者,但该市场何时才能开始成为ICP数据中心的主流仍有待观察。目前只有 Meta 和微软两家 ICP 数据中心在积极采用这种技术。
建议
ICP数据中心内的光器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了解他们的独特需求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旭创科技(InnoLight)似乎牢牢控制着这一市场,但美国公司可能会凭借数据速率更高的新技术与之抗衡–至少在北美是这样。
与主要ICP保持密切联系很重要。拥有谷歌作为早期投资者的InnoLight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这是该公司市场份额上升的关键先决条件。最近(从202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21年),华工正源(HG Genuine) 与一家大型ICP数据中心展开同样的合作,实现了同样的增长。
所有ICP都在研究是否或何时需要从可插拔收发器转向近封装光学 (NPO)或CPO。所有顶级OC供应商都必须考虑开发这项技术并支持其生态。将CPO/NPO推向市场需要与交换机制造商和ICP数据中心合作。博通和思科目前处于开发最前沿。
要想在400G时代及以后取得胜利,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技术/工艺:
具有竞争力的平均售价和具有竞争力的每比特成本(与之前的解决方案相比)。
不超出功率预算,这是业界长期面临的挑战。
面向CPO的硅光子技术。
线性驱动可插拔模块。
长距离设备相干技术竞争分析
市场展望
Omdia 预计,到 2028 年可插拔光收发器市场规模将超 120 亿美元,几乎是当前的三倍。
Omdia预计,到2025年100G设备将从ICP数据中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00G、400G和800G设备。
预计直到2025年, 200G将略有增长;但伴随800G发力,200G将有所下降。
我们已经在2023年看到了一些涉及800G可插拔设备的小型部署。这些部署将在2024年有所增加,并在2025年成为主流—届时预计安装量接近100万台设备。根据一些大型ICP数据中心的反馈,Omdia上调了对800G可插拔收发器的预测。目前预计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7%。
直至2028年,400G仍将在销量和收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从2026年开始,800G将急剧增长。
就400G而言,预计销量六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收入六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
就800G而言,预计销量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00%,收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7%。
预计800G最畅销的型号是DR8,然后过渡到DR4。
在 800G 市场上,线性驱动技术的应用率预计将接近 50%。
来自:Omdia
Counterpoint:2023年全球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7.8%
根据Counterpoint的最新研究,2023年全球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预计将同比增长7.8%。与2022年相比,更高的债务成本、企业支出削减和云收入增长放缓正在影响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支出。
估计,到2023年云计算总资本支出中约有35%用于IT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而2022年这一比例为32%。
到2023年,微软和亚马逊(AWS)将占总资本支出的45%。美国超大规模企业将占全球总资本支出的91.9%。
由于经济疲软,云计算收入增长放缓,加上美国禁令导致收购最新的英伟达人工智能GPU芯片出现困难,中国超大规模企业减少了支出。英伟达一直向中国厂商供应的A100/H100旗舰芯片的缩小版A800可能也在禁令范围之内,这将进一步减少中国超大规模厂商获得人工智能芯片的机会。
根据Counterpoint的估计,微软将在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设施上投入最多,其13.3%的资本支出将用于人工智能;其次是谷歌,约占其资本支出的6.8%。微软已经宣布将人工智能集成到其现有的产品套件中。
AI基础设施可能比传统的通用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贵10 -30倍。
尽管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占比更大,但由于总体资本支出较低,这一比例明显低于美国同行。
Canalys:2023年Q2全球云服务支出达到7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增长16%,达到724亿美元。这一增长率与上一季度(19%)相比有所下降。2023年第二季度,前三大供应商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合计增长20%,占总支出的65%,低于第一季度的22%。虽然AWS和微软的增长都有所放缓,但谷歌云的增长率与上一季度相比保持稳定,为31%。
美元走强对超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正在减弱。
在当前的业务环境中,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云供应商必须确保大量新客户和工作负载的涌入,以推动收入增长。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正在引入新的云工作负载,并将推动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为云增长创造新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季度,AWS和微软都推出了新的面向人工智能的合作伙伴计划,认识到与合作伙伴合作以推动客户使用其人工智能产品的重要性。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在2023年第二季度继续引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占总支出的30%,同比增长12%。自去年同期以来,AWS的增长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面对收入增长放缓,AWS正在积极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微软Azure在年增长率达到26%之后占据了26%的市场份额,在2023年第二季度成为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预计业务表现将保持稳定,因为其云订单储备增长19%,在2023年第二季度达到2240亿美元。
谷歌云在2023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1%,占9%的市场份额,是前三大超大规模云计算提供商中增长最强劲的。谷歌延长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折旧期限的做法帮助控制了运营成本,提振了谷歌云的盈利能力。谷歌云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将继续为其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持。
IDC: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云市场份额
纵观我国城轨云建设,从起步较早的管理云、单专业云,一路发展到如今的多专业云和线网城轨云。由于新技术层出不穷,城轨云也在不断发展。2021年出现了真正的城轨云项目线网级云平台,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大量的线网级应用在城轨云底座上运行。2022年,许多城市展开了线网级智慧城轨建设,如:西安、青岛、昆明、济南、绍兴、宁波、徐州、厦门等。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正在构建智慧城轨,城轨云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更多创新业务的诞生,比如智慧车站、智慧运维,智慧乘客服务,使得业务更加灵活,服务更加智能,依托云架构的微服务和模块化服务,带来新的架构变革。基于城轨云架构的智慧城轨创新应用,为地铁安全、乘客服务、智慧运维、精准调度等提供基础条件。同时云原生技术落地城轨云初露端倪,微服务、容器、低码开发等云原生技术开始在智慧运维、智慧车站等一些创新场景使用,提升了生产效率。
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云市场份额,2022》报告,报告显示,2022 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云整体市场规模为1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3%,较往年增速有所放缓。细分子市场中,城轨云IaaS层投入占比较大,PaaS和SaaS层的投入较往年有所增加。
从市场格局来看,城轨云市场的集中度较高,技术提供商的阶梯分化明显。城轨云技术提供商主要为云基础设施厂商,新华三和华为占据了约75%的市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烽火、北京城建智控在城轨云整体市场表现优秀。集成服务子市场以北京城建智控和烽火并列市场份额第一。随着智慧城轨建设,未来智慧化场景逐步增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厂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该市场。
2022年城轨云整体市场表现
2022年城轨云子市场表现
IDC为城轨云技术提供商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PaaS层和SaaS层的能力:目前城轨云更多是在IaaS层,如何加强PaaS层和SaaS层的能力,以及实现不同业务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出更多对企业管理、乘客服务、资源开发、运营运维有突破性的场景和应用,是城轨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城轨云市场未来的一个主要机会点。
城轨大数据平台成为城轨云建设标配:随着城轨云的发展,城轨生产、管理数据开始实现大集中,部分地铁公司开始搭建数字平台,而以数字平台为核心,实现城轨业务智慧化,使能业务创新,提升运营效率开始逐渐成为各地铁公司的共识。如何通过数据服务打通城轨各部门数据实现实时共享,以统筹建设的智慧城轨底座支撑业务高效决策和科学治理,是城轨领域ICT设备供应商后续需要重点投入的机会点。
关注绿色城轨发展:2022年是我国绿色城轨发展的元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编制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同时深圳、青岛、宁波、南京等城市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
IDC中国政府行业和智慧城市研究组研究经理金子惠表示,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保持高位运行,但增速有所放缓。城轨云建设正造朝着智慧城轨的方向转变,对既有设备的智慧化改造、智慧乘客服务、智慧安检、智慧车站等细分市场将催生大量的新需求。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成为新的发展重点,预计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带动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SRG:2023年Q2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接近650亿美元
SRG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接近650亿美元,比去年第二季度增加了100亿美元。这是云市场自2022年以来连续第三个季度增长100亿美元。第二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为18%,低于上一季度的19%和2022年第四季度的20%。第二季度的支出比第一季度增长了3%,与去年第二季度的环比增长率相似。
当前的经济环境抑制了云计算支出的一些增长,但尽管存在这些短期挑战,云计算市场仍在以健康的速度扩张。在最大的云提供商中,谷歌和微软的同比增长更为强劲,这两家公司的全球市场份额都比去年第二季度增加了一个百分点。第二季度他们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22%和11%。与此同时,市场领导者亚马逊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2%-34%的区间内,尽管已经接近该区间的底部。这三家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的65%。在二级云提供商中,同比增长率最高的包括甲骨文、Snowflake、MongoDB、VMware、华为和中国电信。
随着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已经公布了第二季度的收益数据,SRG估计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为648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达到247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大部分,第二季度增长了19%。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领域更为明显,前三名控制了72%的市场份额。从地理上看,云市场在全球所有地区继续强劲增长。如果以当地货币计算,亚太地区的增长最为强劲,其中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的年增长率都远远超过20%。
SEG:2023年第二季度SaaS报告
SEG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 SaaS报告”。随着通胀在2023年第二季度末明显降温,整个市场的前景有所改善,这引发了人们对可能放松加息的乐观情绪。6月份暂停了加息,但美联储官员表示,今年可能需要进一步加息以抑制通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
市场情绪的改善,加上业界对人工智能的兴奋,促成了B2B SaaS股票上半年的强劲表现。今年至今,SEG SaaS指数的股价中位数增长了19.1%。SEG SaaS指数的EV/TTM收入倍数中值继续从22年第四季度的低点反弹,达到6倍,比上一季度的5.8倍略有改善。
2023年第二季度SaaS并购总结
最近几个季度,软件行业的并购交易总量势头强劲,在第二季度达到897笔交易,比第一季度(855笔交易)增长了5%。
与历史时期相比,SaaS的并购交易活跃度仍然很高(2023年第二季度为538笔)。尽管2023年第二季度的交易量比上一季度下降了5%,但SaaS并购的年度总额仍是过去十年中第二高的。5月份有192笔并购交易,是近10个月SaaS月度交易量第二高的月份。
2023年第二季度的平均EV/TTM收入倍数为5.6倍。
2023年第二季度,垂直SaaS占所有并购交易的46%。金融服务跃升至垂直行业的榜首,占所有SaaS交易的18.9%。
私募股权对SaaS并购的兴趣仍然很高,占2023年第二季度交易的大多数(61.3%)。私募基金支持的战略投资占交易的52.4%,私募基金平台投资占8.9%。
CSA:2023年SaaS安全调查报告
CSA发布了“2023年SaaS安全调查报告”。
SaaS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
55%的受访企业报告说他们在过去两年中经历过此类事件,另有12%的组织不确定。这些发现强调,企业开始认识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即常见的内部部署类型的攻击,如勒索软件、恶意软件和数据泄露,也可能发生在他们的云SaaS环境中。
当前的SaaS安全策略和方法还远远不够
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8%)的企业估计他们目前的SaaS安全解决方案只覆盖了SaaS应用程序的50%或更少。越来越明显的是,手工审计和casb不足以保护公司免受SaaS安全事件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在确保SaaS应用程序安全方面的传播
随着SaaS应用程序的所有权分散到所有不同部门,ciso和安全管理人员正在从控制者转变为管理者。一致性、沟通和协作是确保组织SaaS堆栈安全的关键。
组织如何为整个SaaS安全生态系统优先考虑策略和流程
SaaS安全继续适应SaaS生态系统中不断扩大的广泛关注点,包括SaaS错误配置、SaaS到SaaS访问、设备到SaaS风险管理、身份和访问治理以及身份威胁检测和响应(ITDR)。企业将强大的策略、过程和能力放在适当的位置,这些都是保护不同领域所必需的。
对SaaS和SaaS安全资源的投资正在急剧增加
66%的企业增加了对应用程序的投资,71%的企业增加了对SaaS安全工具的投资。调查显示,SaaS安全态势管理(SSPM)解决方案的采用率大幅增长,从2022年的17%增长到2023年的44%。这可以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即SSPMs覆盖了其他方法和策略无法覆盖的领域,在整个SaaS安全生态系统中针对各种安全风险提供了更全面的保护。
IDC:2022年中国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规模1.0亿美元 同比增长18.4%
2022年,全球众多企业需要努力应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干扰,导致企业将更多资源转向战略执行,以确保他们在过去、当前和未来的云投资中获得最大回报。中国公有云、私有云市场的持续发展为云工作负载安全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场景,技术提供商也在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调整,试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IDC于2023年7月正式发布了两份针对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份额研究报告,即:《中国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份额,2022:伴云而生,随云而动》(# CHC50359523)和《中国私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份额,2022:合规为根基,技术为骨干》(# CHC50930823)。报告分别针对2022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玩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
中国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
2022年市场规模1.0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市场份额详见下图:
中国私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
2022年市场规模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市场份额详见下图:
IDC认为,技术服务商应重点关注如下趋势:
云工作负载安全应具备安全闭环能力。云工作负载安全产品需要从事前资产梳理、规避风险,事中监控威胁、实时告警,事后溯源分析、知识积累等方面实现安全闭环,帮助云上租户构建坚固的终端防线。
多云、混合云工作负载安全的统一管理能力。企业希望通过单一的管理控制平台对多云、混合云环境下的所有工作负载进行统一管理,降低安全运维复杂性,提升资产管理的统一性和安全策略的一致性。
安全左移和容器安全已经成为热点,无服务器(serverless)受到关注。容器和Kubernetes的发展将带来一些独特的安全挑战,现代应用开发需要有能力在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行期间,持续保障应用安全、漏洞评估和配置检查。同时,伴随容器和serverless被大量使用,原本以代理程序为中心的插桩模式不再能适应所有的业务环境,无代理和平行容器的部署模式开始快速发展。
云工作负载安全正在融入更多安全能力,CNAPP成为重点发展方向。融合了CWPP和CSPM等综合能力的CNAPP将整合多种云安全能力,通过统一且紧密集成的安全和合规功能,提供云原生应用程序从开发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
安全服务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对于公有云上的租户,尤其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企业而言,需要借助公有云上的SaaS服务实现对云工作负载的统一安全防护,并在遭受网络威胁时由云端网络安全专家协助响应处置。对于私有云上的重点行业企业,则需要依靠自建的网络安全运营团队,或者专业网络安全厂商的服务团队进行全方位安全运营,并对重点时期或重要事件的安全保障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
IDC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研究经理赵卫京表示,由于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独特性,公有云厂商与专业安全厂商分别展现出各自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国内的头部公有云厂商仍然在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私有云市场的主要玩家则是以专业网络安全厂商为主,其在深耕各自优势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覆盖,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层面,云原生应用保护平台(CNAPP)、无代理模式、容器安全均成为厂商重点战略规划。
IDC:2022下半年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6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1%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下半年,专属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27.1%,整体市场规模达165.2亿元人民币。其中专属托管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26.0%,规模达162.4亿元人民币;专属云即服务市场同比增长152.3%,规模达2.82亿元人民币,即服务市场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对整体市场贡献有限,仅占据1.7%的份额。
市场概况
专属云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专属云服务客群范围进一步拓宽。一是从政府客户加速向企业渗透,不同于以往政府客户对于专属云的需求主要以资源需求为主,企业客户行业化应用上云改造、持续集成和运营等需求对于服务商的技术领先性提出更高要求;二是从中腰部/中长尾客群加速向头部客户渗透,随着专属云服务的单集群规模的大幅增加,客户更关注云的精细化运营,以减轻成本压力;三是专属云服务加速向市县下沉,多云管理能力成为客户的刚需。
专属云服务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分流作用继续加强
随着客户用云程度加深,自身IT运营能力愈显不足,客户云运营外包需求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合规要求的趋严,传统关键行业用户发生公有云遣返现象,专属云服务成为最优解。
非政府行业收入贡献持续增强
2022下半年,政府行业依然是专属云服务市场的主要营收来源,但份额占比已经开始下降至65.2%(去年同期66.8%)。非政府行业加速采用专属云服务,其中金融、交通、制造、医疗行业已构成专属云市场的中坚阵地;另外,能源、医疗、制造、交通保持较快增长。
市场格局
2022下半年, 专属云服务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Top 5服务商市场份额从2021H2的60.5%提升至2022H2的60.8%。
三大运营商继续主导市场变化
三大运营商在推动专属托管云的即服务化,一是投资强度增加,更多的进行资源化的预建设,以满足本地客户快速上云需求;二是基于专属云即服务产品标准化云池建设和交付,以应对客户灵活快速扩容需求。
浪潮京东云
浪潮依托资源禀赋及先发优势,继续保持市场第二的位置;京东云聚焦产业,以自身的“数智供应链”优势为切入点,依托全国各地的产业基地,顺应产业上云趋势,持续推进专属云服务的市场拓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云将“专属云服务”当作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以期在未来实现突围。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杨洋表示,“双碳”及“合规要求趋严”为专属云服务市场增添新的增长动力。已经有部分客户开始关注“碳排放”要求,尝试采用专属云服务的形式将专业的事情交给服务商,以降低“双碳”在未来对自身用云的影响;数据合规要求趋严的形势下,部分行业已经被要求使用专属基础设施,在私有云不能满足未来用云趋势的现状下,客户将越来越多的采用专属云服务以满足监管要求。叠加客户对于云运营外包需求的持续提升、专属云在千行百业的加速渗透,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仍将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IDC预计,未来五年,专属云服务市场将以年均28.5%的复合增速快速增长,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SRG:全球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已经接近900个
超大规模供应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接近900个,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它们现在占全球所有数据中心容量的37%。大约一半的超大规模容量来自自有数据中心,一半在租赁设施中。由于非超大规模托管占容量的23%,因此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仅占总容量的40%。这与五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近60%的数据中心容量位于内部部署设施中。展望未来五年,超大规模运营商将占所有容量的一半以上,而内部部署将降至30%以下。
十年前,企业每年在自己的数据中心的IT硬件和软件上的支出超过800亿美元,而在新兴的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远低于100亿美元。现在,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的支出平均每年仅增长2%,而云服务的支出则在激增,平均每年增长42%,2022年已经达到2270亿美元。随着企业从根本上重塑其IT投资,减少在自有数据中心上的支出,领先的云提供商迅速建立了庞大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全球网络。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面向消费者的数字服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增长。
此外,虽然企业在数据中心设备上的支出保持或缓慢增长,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设备已经被推到异地托管设施中。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不会很快消失,但它们的规模正日益被超大规模和托管所取代。
IDC:2022年中国大数据平台私有化部署市场华为云份额高达25.1%
权威市调机构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云凭借领先的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政企经验,位居中国大数据平台整体市场私有化部署、公有云服务双第一,而且是连续三年第一!
2022年,华为云在中国大数据平台私有化部署市场上份额高达25.1%,超过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
在中国大数据公有云服务市场,华为云的增长速度也高达53.1%,遥遥领先。
目前,基于华为云Stack平台本地化部署的FusionInsight智能数据湖方案,已服务全球超过3500家客户,累计交付超过40万个节点,最大单集群商用规模超过1万,最大集群数据量超过700PB。
华为已在大数据领域持续投入14年,先后提出了“湖仓一体”、“批流一体”、“数智融合”等多个行业领先的创新架构及理念。
中国工商银行采用华为云FusionInsight,建设了全行统一的数据湖,当前单体最大数据湖超过2000节点,支撑超过300款行内大数据应用,日均承载批量计算作业数超过30万。
交通银行引入华为云FusionInsight,建设完整、统一、清洁的“数据底座”,通过上线全链路实时数据湖,报送效率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至2小时,2022年,荣获亚洲银行家“最佳大数据应用奖”。
三峡集团通过华为云FusionInsight,构建了统一的实时数据湖,支撑厂站经营、设备检修、电力生产等11大业务的实时业务数据分析。
自 快科技
Cybersecurity Insiders:2023年云安全报告
报告强调了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多云环境,带来了关键的网络安全问题、事件和趋势。尽管云计算越来越成熟,但95%的安全专业人员仍然担心公共云安全,强调迫切需要教育、培训和解决方案,以跟上复杂的多云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步伐。
网络安全专业人员面临的一个持续挑战是缺乏合格的安全人员(43%)。由于72%的受访者使用两个或更多的云提供商,导致复杂性和攻击面的增加,以及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防止错误配置、保护云应用和实现法规遵从等首要安全优先事项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通过网络安全培训和认证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解决方案。
基于云的安全性的障碍主要与人员和流程相关,而不是与技术相关。缺乏网络安全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培训(53%)仍然是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预算挑战(44%)和数据隐私问题(38%)。合格网络安全人才的持续短缺也是加快云采用的最大障碍(37%),其次是法律和监管合规问题(30%)以及数据安全和泄漏风险(29%)。
鉴于这些挑战,大多数企业(83%)承认他们的团队需要额外的云安全培训和认证,以便更好地在云环境中运行。报告强调了解决安全问题和投资于网络安全培训和认证的重要性,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并确保安全可靠的云生态系统。
IDC:2022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达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IDC(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发布的《2022年下半年中国企业级应用SaaS市场跟踪报告》中显示,2022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达41.6亿美元,同比增长26.6%。IDC预计,到2027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169亿美元,以32.4%的CAGR快速增长,引领整个SaaS市场持续稳定发展。2022年全年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各行业发展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国EA SaaS市场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增速不如预期。但是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2023-2025年这几年中国EA SaaS市场会迎来一定的增长。
从中国EA SaaS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EA SaaS市场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台化、数字化和生态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企业需要数字化的平台来整合资源最终指导决策,技术厂商也在不断的加大研发力量来打造平台和生态体系,例如:用友的YonBIP平台,金蝶的苍穹平台等。
低代码平台持续火热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随着数字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形态也在日新月异,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低代码平台会持续火热,也会成为企业级应用SaaS市场未来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会持续渗透到企业应用的各个领域。2023年,ChatGPT是最热的话题,很多企业级应用技术厂商也纷纷加强与人工智能平台的合作,未来企业级的各个应用都会逐渐演变成智能化的应用。需要提醒的是,在企业级应用领域,不要盲目的跟风,还是要以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为主。
IDC定义下的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包括了四个大的二级市场,并且每个二级市场中又包括不同的子市场(共包含19个子市场)。每个子市场中竞争格局都不太一样,所以企业级应用市场比较分散。四大二级市场分别是:中国客户关系管理(CRM)SaaS市场、中国企业资源管理(ERM)SaaS市场、中国供应链管理(SCM)SaaS市场以及中国制造生产类相关应用SaaS市场。
从市场的份额来看,2022年ERM SaaS市场占比最高,占整体EA SaaS市场的一半,其中像HCM SaaS、费控管理SaaS、项目管理SaaS等应用增速较快,并且HCM SaaS市场格局已经拉开。其次是CRM SaaS市场,在这其中以SFA SaaS(销售自动化)为主,未来会在营销类应用的SaaS,像CDP,营销自动化等市场迎来快速的发展。在SCM和制造生产类应用市场目前依旧以传统部署模式为主。
IDC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高级研究经理徐文婷认为,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和数字化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处于快速迭代的商业环境中,未来会围绕着核心的数字化平台,不断延伸出面向各个用户角色和场景的新型应用,并且不断与核心的企业级应用系统相集成。人工智能、RPA、低代码等技术会持续发热,来适应企业业务的创新和发展的需求。
Gartner:2022年全球IaaS市场达到1203亿美元 同比增长近30%
根据Gartner的数据,全球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市场在2022年增长了29.7%,达到1203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928亿美元。2022年,亚马逊在IaaS市场上保持了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是微软、阿里巴巴、谷歌和华为。
2022年,前五大IaaS提供商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亚马逊以481亿美元的收入和40%的市场份额继续引领全球IaaS市场。
微软以21.5%的份额位居第二,到2022年IaaS公共云收入将超过250亿美元。微软的软件优先战略继续支持其IaaS的增长,因为客户需要更多的云容量来支持自动化、高级分析和数字工作功能。
阿里巴巴集团以7.7%的市场份额再次位居第三,但同比增幅仅为2.4%。虽然阿里巴巴继续主宰中国的IaaS市场,但其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潜力有限,导致其增长放缓,促使其最近决定将其阿里云业务分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在五大IaaS供应商中,谷歌的增长率最高,在2022年增长了41%,收入超过90亿美元。谷歌增加了对主权云的投资,并扩大了销售和营销合作伙伴计划,这有助于扩大其客户群,并推动额外的IaaS收入。
华为以4.4%的市场份额和52亿美元的收入跻身前五大IaaS供应商之列。自2020年更加关注云计算以来,华为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IaaS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
IDC:2023年Q1云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近15%
根据IDC的跟踪,用于云部署的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产品,包括专用和共享IT环境,在2023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4.9%,达到215亿美元。云基础设施支出继续超过非云部门,后者在2013年第一季度下降0.9%,达到138亿美元。云基础设施部门的单位需求下降了11.4%,但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了29.7%。
本季度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达到1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专用云基础设施部门在2013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1.5%,达到58亿美元。在整个专用云基础设施中有44.5%部署在客户端。
IDC预测,2023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将比2022年增长7.3%,达到964亿美元,比之前预测的6.9%略有改善。非云基础设施预计将下降6.3%,达到604亿美元。共享云基础设施预计将同比增长8.4%,全年达到680亿美元;而专用云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增长4.8%,全年达到284亿美元。
IDC跟踪了各种类型的服务提供商,以及这些服务提供商购买了多少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和非云计算基础设施。2023年第一季度,服务提供商整体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为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东欧地区的支出同比下降27.1%,中国下降20.4%,加拿大下降4.9%。拉丁美洲、美国、中东和非洲(MEA)、日本和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APeJC)的增长率最高,分别为39.2%、34.3%、33.5%、17.1%和16.4%。西欧同比增长7.4%。
IDC预测,从长期来看,在2022-2027年的预测期内,云基础设施的支出将以11.2%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1530亿美元,占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总支出的69.0%。
Canalys:到2025年全球云市场将增长至450亿美元
在阿里巴巴、亚马逊网络服务、微软、谷歌和 Salesforce 等超大规模云供应商的引领下,云市场作为技术市场的途径正在加速发展,这些供应商正在向该行业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开发资金。
Canalys 首席分析师Jay McBain表示:“通往市场的路径火热,任何渠道领导者都不能忽视。在大流行的前三个月,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过去十年,而且一直在保持增长。一些活跃在市场上的软件供应商,尤其是网络安全供应商,公开报告称通过该渠道实现了高达 600% 的同比增长。”
此外,越来越多的价值十亿美元超大规模企业现在通过企业云消费信用报告客户承诺,这不仅仅涵盖软件。
大型云市场已将费用从 20% 以上降低到 3%,使供应商能够在交易中为多合作伙伴提供资金。
私募股权正在向 AppDirect、Mirakl、Vendasta 和 CloudBlue 等市场开发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以打造跨越不同买家、行业、地域、客户群、产品领域和商业模式的数百个利基市场。
Canalys 首席分析师 Alastair Edwards 表示:“到 2025 年,近1/3的市场采购将通过渠道合作伙伴代表其最终客户完成。这种进入市场的途径的兴起对经销商和二级分销都构成了威胁。但随着通过市场消费更复杂的技术,最终客户也转向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以帮助他们发现、采购和管理市场购买。超大规模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渠道合作伙伴的价值,允许他们为最终客户创建定制的供应商报价,并支持渠道利润在其市场中的流动。Hyperscalers 的云市场正在成为全球 IT 分销中不断增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