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服务器
SRG:2022年Q2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已超过800个
LIKE.TG原创编译
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第二季度末增加到 800 多个。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美国占数据中心容量的 53%。虽然美国占总产能的一半以上,但其余部分在中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分布相对平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1/3的产能仅位于一个州——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更确切地说是北弗吉尼亚,被称为世界互联网之都。所谓的数据中心巷周围有大量基础设施,以劳登县、威廉王子县和费尔法克斯县为中心。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阿什本、斯特林、马纳萨斯和尚蒂伊等城镇周围。亚马逊的大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位于北弗吉尼亚州,微软、Facebook、谷歌、字节跳动和其他公司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市场仍然相对孤立,但拥有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中国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在欧洲,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主要国家市场是爱尔兰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定位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方面一直备受青睐。
该研究基于对全球 19 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心足迹的分析,其中包括 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游戏领域的最大运营商。拥有最广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足迹的公司是领先的云提供商——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每家都拥有超过 130 个数据中心,其中主要地区(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至少有 25 个。从数据中心容量来看,领先的公司是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阿里巴巴和腾讯。
SRG:2022年第二季度欧洲云市场达到104 亿欧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欧洲云市场现在的规模是 2017 年初的五倍多,到 2022 年第二季度达到 104 亿欧元(109 亿美元)。同期,欧洲服务提供商的云收入增长了 167%,但他们的市场份额从 27% 下降到 13%,因为其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整体云市场。
欧洲市场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这三大全球领先的云提供商现在占该市场的 72%,并且它们的份额继续稳步上升。
在欧洲云提供商中,SAP 和德国电信是领头羊,各占欧洲市场的 2%。紧随其后的是 OVHcloud、意大利电信、Orange 以及一长串国家和地区参与者。欧洲市场还有一些较小的美国和亚洲云提供商,但是它们正在稳步失去份额。
过去四个季度,欧洲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 IaaS、PaaS 和托管私有云服务)总计超过 270 亿欧元,比前四个季度增长 41%。 IaaS 和 PaaS 服务占市场的 80% 以上,并且它们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小的托管或托管私有云部分更快。数据库、物联网和分析服务的 PaaS 增长最快。
Synergy Research Group 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 “云市场是一场规模游戏,有抱负的领导者必须投入巨额资金,对投资和盈利有长远眼光,必须保持专注的决心才能成功,并且必须始终如一地实现卓越运营。没有任何欧洲公司能够接近这套标准,结果是6家领导者都是美国公司。随着美国云提供商继续在欧洲进行每个季度超过 40 亿欧元的资本支出计划,这对于任何希望认真挑战其市场领导地位的公司来说都是一座不可能攀登的山峰。因此,欧洲云供应商大多选择为有特定需求的本地客户群提供服务,有时是美国大型云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其中一些欧洲云提供商将继续增长,但就欧洲整体市场份额而言,它们不太可能大有作为。”
Canalys:2022年Q2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73亿美元 同比增长11%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1%,达到73亿美元,占全球云总支出的12%。与全球云服务市场33%的高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首次跌破20%。 COVID-19 在中国的死灰复燃是一个主要因素。
Canalys预测,随着6月一线城市的商业活动开始恢复,中国云市场将在下半年重拾动力。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AI云在中国云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前四大供应商占中国总支出的 79%,但与过去几个季度相比,这四家供应商的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与云就绪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 IT 支出要少得多,因此采用云计算的潜力仍然很大。在中国,仍有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客户正在寻找迁移到云的方法,尤其是中小企业。
阿里云仍然是中国云服务市场的领导者,2022 年第二季度增长了约 10%,占 34%。其市场份额较上一季度大幅下降约 2%,但它希望再次获得动力,为此推出了一个新的合作伙伴计划,以扩大其服务生态系统并转向对合作伙伴更加友好的模式。阿里云本季度继续在海外扩张计划中表现出色,在德国、泰国和沙特阿拉伯三个国家推出了四个数据中心。它还宣布与泰国国家电信和沙特电信公司合作。
华为云年增长率为 11%,占市场份额的 19%,是 2022 年第二季度的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华为云计划专注于提高中国所有上下游行业的云采用率。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一揽子通用解决方案,它将开始在一些选定的垂直领域——工业、政府、公用事业、采矿和教育——采取行动,这些垂直领域历来数字化程度较低,但采用云计算的倾向很高。华为云还宣布,将把海外业务作为新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为寻求海外机会的中国企业提供云服务。
腾讯云在2022年第二季度占中国云市场的17%。它不太重视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更重视盈利能力。6月,腾讯云宣布QQ、微信等内部业务全部上云,降低了内部IT成本。
百度人工智能云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9%,同比增长25%。
SRG:30个大城市占全球零售和托管收入的68%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仅30个城市就占全球零售和批发托管收入的68%。
按2021年第二季度的收入排名,前五个大城市是华盛顿特区/弗吉尼亚北部、上海、北京、东京和伦敦,它们合计占全球市场的26%。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已经取代纽约进入前五名,而东京的排名则有所下滑。在这五个地区,北京和上海的增长率是迄今为止最高的。
接下来的25个大城市占另外42%的市场份额。这些排名前30的大城市包括北美14个、亚太地区10个、欧洲、中东和非洲5个以及拉丁美洲1个。
全球三大托管服务提供商是 Equinix、Digital Realty 和 NTT。Equinix 的全球足迹尤其引人注目,它在前30大城市中的18个的零售托管市场领先。
在批发行业,Digital Realty 在10个大城市处于领先地位,NTT在另外7个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在前30大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托管运营商包括@Tokyo、中国电信、中国联通、Chindata、CoreSite、Flexential、GDS、Iron Mountain、NEXTDC、QTS 和 Switch。
在过去的30个季度,全球托管市场排名前30的大城市的份额一直保持在66-68%左右。虽然它们因其作为经济中心的地位而自然而然地吸引数据中心投资,但也有人推动建设更多的边缘站点。这两种相反的趋势使整个市场的主要城市份额保持相对稳定。在排名前30的大城市中,托管增长率最高的城市(以当地货币衡量)是波特兰、北京、孟买、首尔、上海、圣保罗和大阪,去年增长都超过15%。
东芝硬盘:MAMR目前比HAMR更成熟可靠 30TB后开始考虑技术迁移
作为中国规模较大数字化成果展示窗口,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上,老牌国际IT企业东芝硬盘也亮相其中。作为全球三大硬盘厂商之一,东芝硬盘低调发展,深耕中国市场。其带来了哪些新的技术产品,让LIKE.TG产生好奇。
在展会现场,与DOIT谢老师一道,LIKE.TG有幸与东芝电子元件 ( 上海 ) 有限公司存储产品市场部总监王泽铠进行了深入沟通。
携五款全系列产品参加福州数字中国展会
王泽铠介绍称,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东芝硬盘带了五款产品。主推的是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以及监控硬盘。在消费级产品展示区有外接式硬盘,以及针对NAS适配的硬盘。
除了东芝硬盘本身参展外,也携手合作伙伴深信服、海康威视、融科联创三家厂商进行联合展示。海康威视主要是视频监控存储解决方案,与融科联创联合展示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与深信服联合展示云计算解决方案。
此次参展数字中国峰会,东芝企业级容量型硬盘、企业级效能型硬盘、监控级硬盘、NAS 硬盘、个人存储等全系列产品悉数亮相。
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
东芝于1967年开发第一款硬盘,当时的14寸硬盘体积巨大,到2022年东芝硬盘已经度过55个年头。机械硬盘行业随着时间的迁移,只剩下了三大硬盘厂商。东芝硬盘是三家品牌厂商里唯一一家亚洲硬盘供应商。
东芝硬盘的发展,从供应东芝笔记本内置硬盘出发,再以笔记本硬盘为支点,面向全球主要PC品牌。2009年东芝硬盘收购了富士通企业级硬盘部门,是2.5寸企业级效能硬盘,从此开始了东芝企业级硬盘的发展历程。2011年收购日立台式机硬盘部门,继承了3.5寸硬盘的制造技术,从此开始推出3.5寸企业级硬盘,至今已拥有全系列硬盘产品线。
王泽铠表示,虽然东芝企业级硬盘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可以对标竞争对手一样的产品上市时间。
中国市场有巨大潜力,虽然东芝大容量机械硬盘此前的需求以北美的客户为主,但中国过去几年对存储需求是几何级的增长。相信在中国东数西算策略背景下,东芝硬盘在中国有更好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助力中国实现数字中国的宏大愿景。”王泽铠如是说。
中国供应链更为成熟 乐于投资中国市场
东芝在一九七几年就开始进入中国,默默耕耘中国市场。相对来说知名度没有那么高,但日本厂商有自己的坚持,希望做好自己的产品。东芝乐于投资中国的发展。
在疫情和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有些外资把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等。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东芝硬盘菲律宾工厂因疫情关了半年,出货量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考虑到当供应链风险发生时,如何去服务好中国的客户,经过两年多的筹划,中国东莞第一条企业级容量型硬盘的产线即将完成扩建。未来东芝硬盘把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做好之后,随着中国客户的需求增长,将继续扩展硬盘产线。
针对细分市场如安防市场。王泽铠认为,中国安防市场近几年是一个爆发式增长。目前市场有瓶颈期,出现部分饱和。东芝硬盘和重要的合作伙伴,挖掘市场的需求新的增长点,针对硬盘市场的AI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适配,通过定制化的产品,继续打开安防市场并取得进一步增长。
MAMR技术较HAMR更为成熟稳定 30TB之后做技术迁移
为满足用户需求,东芝硬盘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 能够让数据存储的成本、可靠性、面密度等方面进步明显 , 通过微波能量辅助提高碟片密度 , 提高硬盘容量 , 同时能够在硬件兼容性上实现现有系统即插即用。
新的技术包括东芝氦气硬盘以及针对磁头和碟片进行技术的升级创新。目前东芝主要是应用创新磁能量控制-微波辅助磁记录(FC-MAMR)技术。
王泽铠介绍道,市场上未来有望成型的技术有两种: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和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在技术路线上,HAMR技术是MAMR技术潜力的两倍。东芝研究两种技术都有十几年时间。HAMR技术在可靠性方面,还是有一些缺陷。这些缺陷需要时间去克服。东芝硬盘先选择微波辅助磁记录技术(MAMR)。
东芝的技术策略是先以MAMR技术为主,继续研发HAMR技术的成熟可靠的提升。MAMR技术目前是出到第二代,相信MAMR技术未来还有一定的潜力达到30TB容量。30TB之后就会考虑HAMR技术的成熟度,做MAMR技术向HAMR技术的迁移,往40TB以上的容量努力。预计完成的时间是2025年-2026年。
IDC:2021年中国人力资本管理HCM SaaS市场规模达4.9亿美元 同比增长39.1%
2021年中国人力资本管理(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以下简称为HCM)SaaS市场规模达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1%,高于中国SaaS整体市场增速。IDC预计,到2026年,中国HCM 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26.3亿美元,以40%的CAGR快速增长,引领整个SaaS市场快速发展。
从中国HCM SaaS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HCM SaaS市场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优先持续深化HR一体化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经济的不断深化,数据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提升;HR一体化解决方案倾向于在同一个系统中完成所有的模块(例如:组织、人事、薪酬、考勤、培训、招聘、绩效等),这样在同一个系统中方便企业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一体化HR解决方案更加符合大型企业的需求。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垂直领域会愈加活跃:随着中国HCM SaaS 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逐渐火热,垂直领域涌现出很多本土初创级的SaaS厂商,例如:在劳动力管理、招聘、培训等领域,他们更倾向于用系统集成的方式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其在单个领域专业性强,颗粒度细,也会成为客户的首选。
以人为本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后疫情时代,在灵活用户,以及非接触式办公的FOW(未来工作)的模式下,员工的体验成为衡量企业是否能给吸引以及留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提高员工体验成为HCM技术厂商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IDC的定义,HCM市场分为员工绩效管理、招聘/人才收购、Core HR、劳动力管理、学习管理以及薪酬管理六个子市场,从近几年各个子市场的市场份额来看,员工绩效管理和招聘/人才收购这两个市场份额最高,核心人力(Core-HR)市场份额有所增加,但客户群体依旧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从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头部厂商专注于“人才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以北森、SAP SuccessFactors 为代表,其客户群体主要针对于中大型企业,以aPaaS平台为底座,为企业提供完善的HR功能模块。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ERP厂商,随着ERP云化战略的不断加深,也开始注重向HCM SaaS领域加大投资。例如:用友以收购为主,收购大易来补充产品线。金蝶也在2022年推出面向大型企业的HCM SaaS产品。此阵营的厂商具备一定的客户基础,与其ERP产品一同捆绑打包出售是其主要的竞争力。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高级研究经理徐文婷认为:随着数字化经济的不断深化,数字化优先持续深化HR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为HCM SaaS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疫情对经济的反复冲击,企业需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人才管理水平;人工成本不断增加,HCM SaaS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流程标准化从而降低成本投入。智能化在HCM模块中会不断深化,会从招聘、绩效向核心HR应用等模块不断深化。
SRG: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企业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547亿美元 同比增长29%
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47亿美元(3689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
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AWS以34%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的全球领导者。微软Azure的云市场份额为21%,谷歌云则以10%的份额在该市场排名第三。
继三巨头之后,第二季度全球其他最大的云市场份额领导者包括如下:阿里云获得5%的份额,IBM和Kyndryl获得4%的份额,Salesforce获得3%的份额,腾讯获得3%的份额,Oracle获得2%的市场份额。
AWS、谷歌云和微软的财务收益
全球三大云提供商最近先后发布了季度财报,以下内容对各家销售额、增长率、营业利润进行了大比较。
本周,全球三大云提供商各自发布了季度财报,为我们了解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云业务的表现有多好提供了机会。
此外,Synergy Research Group近日还发布了新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市场份额数据,其中AWS、微软Azure和谷歌一路领跑。事实上,这三大云巨头现在共占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总额约65%的份额,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47亿美元。
AWS、Azure和谷歌云陷入了一场长期的较量,纷纷斥巨资新建数据中心、收购公司、加大网络安全布局力度和全球扩张,以期成为云市场的霸主。
在季度财务收益方面,三家公司均公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季度业绩。
对于谷歌和AWS来说,这是两家公司的2022年第二财季。对于微软来说,这是该公司的2022年第四财季。
虽然亚马逊公布了其AWS销售额,谷歌公布了谷歌云收入,但微软并未披露Azure收入的具体金额。
然而,微软确实提供了Azure收入增长百分比以及微软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这个部门的销售额数据,该部门包括用于托管应用程序的Azure公共云、SQL Server、Windows Server和企业服务。微软将其整体云销售额称为“微软云”,不过这个宽泛的术语并未披露其详细信息。
AWS报告销售额为197.4亿美元,与2021年第二季度的148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33%;营业利润为57.2 亿美元,同比增长36%。
谷歌云总销售额为62.8亿美元,与2021年第二季度的46.3亿美元相比同比增长35%;净亏损8.58亿美元,比2021年第二季度亏损5.91亿美元高出了45%。
微软智能云部门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8%,而2021年第四季度为218亿美元。微软表示,Azure及其他云服务的销售额同比猛增40%。营业利润为8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而去年同期为77.9亿美元。微软没有披露微软云的营业利润。
亚马逊云科技:智能分层、专门构建多样存储、统一数据保护解决存储难点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业务的基础存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数据量成几何级倍增,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成本、敏捷性、数据多样性、安全与合规等难点问题。
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专门针对存储召开了一次行业沟通会,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强大的存储服务阵容,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全面覆盖对象存储、块存储、文件存储、备份、容灾、以及数据传输与边缘处理。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
据悉,亚马逊云科技仅在2021年就发布了130多项存储新服务和功能特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应对数据爆涨带来的三大挑战:
通过智能分层解决成本与敏捷性的矛盾
针对不同企业的应用场景,开发专门的云存储服务满足不同应用的数据存储需求
通过一站式备份软件解决云端数据备份要求
智能分层极大降低成本
陈晓建将数据类型分为热、温、冷、冻四个层次。热数据如交易系统里的交易数据,toC系统里面的用户日志,这些数据需要被频繁访问;温数据像一些企业的业务数据,包括网站的数据,这些数据有可能需要按周、月的频率访问,不像热数据一样访问得这么频繁;冷数据像手机相册数据,企业的其他数据,这些数据平时的访问频率可能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会访问一次,作为归档数据,一旦存储之后它的访问频率并不是很高;冻数据一旦写入之后访问频率非常低,但是由于合法合规的要求,这些数据必须要能够进行持久化的存储,比如说医疗影像的数据,国家规定这些数据必须存放30年,任何时候要用都可以及时拿出来。从业务特点来讲,这些数据本身对于存储读写性要求并不很高,但是要求数据的持久性,而且数据的量非常大,所以用户对于数据整个存储成本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亚马逊云科技8级存储层级满足热、温、冷、冻等不同的访问层级,应对企业业务不同的数据访问频次,兼顾性能和数据保存成本。
非常直观的例子,一份数据在2006年的时候如果需要100块钱存储,到今天只需要花15块钱,16年间,整个存储成本降低了大约7倍。
2021年12月份的时候,亚马逊云科技宣布将全球九大可用区域的两个主要产品价格降低了31%,一个是Amazon S3 Standard In Frequent Access,一个是Amazon S3 One Zone In Frequent Access,降低用户存储成本是亚马逊云科技非常重视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2018年就推出了Amazon S3智能分层功能,面向未知访问模式的海量数据。Amazon S3可以自动在不同层级的存储之间移动数据,实现至多68%的成本节省。Amazon S3智能分层已经涵盖了Amazon S3家族的几乎所有存储类别,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存储与使用。客户可以将Amazon S3智能分层作为默认的存储层级,用以构建包括数据湖、机器学习等各种云端应用。
在Amazon S3之后亚马逊云快捷把智能分层功能拓展到了共享文件存储Amazon EFS,引用两个维度,第一个是单可用区和多可用区的维度,第二个是热数据和温数据的差别维度,从这两个维度亚马逊云科技将EFS分为四种层级,用户不需要关心数据放在这四种里的哪一种,只需把工作交给EFS智能分层。
更直观的例子是,文件系统符合二八原则,20%的数据属于频繁访问的数据,80%的数据属于非频繁访问的数据。如果按照智能分层把两类数据智能分开,按照非频繁访问层成本是频繁访问层的1/10计算,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智能分层可以为用户节省最多72%的成本。
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满足需求多样性
如何满足客户不同的业务的需求,亚马逊的的对策是专门构建不同的云存储服务。
陈晓建将产品大量数据的应用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之为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第二类是传统的云端企业应用。针对云原生的现代化应用,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FS和Amazon S3能够很好的解决云原生业务的需求。
企业应用诞生在公有云之前,存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应用。主要包括四类:
第一类是Windows为主的应用,底层服务要完全满足Windows的环境,包括ACL文件访问控制权限,包括Active Directory兼容。
第二是高性能计算,不可能通过单个节点完成,一定是多节点协同的,数据是共享的。真正在跑的高性能集群往往是几百个节点甚至几千个节点共享一份数据,首先第一个需要共享的存储,第二个由于这份数据要被几百个、几千个节点同时访问,所以对整个存储的性能和吞吐率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是基于各类多种多样的企业应用,这些应用要上云必须完美的兼容和支持好之前提供的功能。
第四是大数据的环境,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支持,包括像ZFS,需要具备高吞吐、低延时的技术。
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了一个场景化应用FSx家族,X意味着多种文件存储类型,专门为企业不同业务需求构建。
FSx家族历史数年进行了迭代升级。
2018年11月推出Amazon FSx for Windows File Server完美支持 Windows Server工作负载。
2021年11月发布全新一代Amazon FSx for Lustre面向HPC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帮助客户快速完成高性能计算,如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自动驾驶模拟仿真,半导体设计等任务。
2021年11月发布Amazon FSx for OpenZFS面向大数据分析Linux工作负载。针对那些以往把数据放在ZFS或者其它Linux文件服务器、而不希望改变架构的云迁移客户。通过它,可以让ZFS或其他基于Linux的文件服务器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时不需要改变应用和管理数据的方式,提供高达1百万IOPS ,而延迟仅有几百微秒,非常适合运行像机器学习和音视频实时处理这类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
2021年9月发布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方便企业业务无缝迁移上云。使客户能够在亚马逊云科技上启动、运行和扩展全面托管的NetApp ONTAP文件存储服务,无需修改其应用、工具、流程或工作流,即可将其在NAS设备上运行的应用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FSx for NetApp ONTAP让客户可使用其已经熟悉的NAS工作流来部署、管理应用和数据,同时尽享亚马逊云科技带来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及与亚马逊云科技其它服务之间的无缝集成。
一站式备份服务解决云端数据备份需求
在统一数据保护上,数据备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很多系统都是使用起来非常复杂第二,怎么保证安全合法合规的要求,第三,由于做备份一定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如何解决?亚马逊云科技的解决之道是Amazon Backup,这是一个云上的一站式备份服务。
Amazon Backup 一站式备份服务支持15种以上的数据源备份,包括全部的存储服务(块、文件、对象),以及各类数据库,计算和存储网关。可以一站式保护Amazon S3、Amazon EBS、Amazon EFS、Amazon FSx、Amazon Storage Gateway、Amazon DocumentDB、Amazon RDS、Amazon Neptune、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EC2、VMware Cloud on Amazon的数据,有效解决三大挑战:
提供图形化管理控制台,提供基于策略的备份解决方案,简化备份管理;
通过集中式的备份监控和日志,以及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服务,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合规;
通过数据冷热分层来降低成本。
同时,在安全性上,为关键数据提供可靠保护:
所有的备份数据都支持KMS加密;
备份恢复操作权限和数据访问权限都可以通过IAM细颗粒度授权。
利用Amazon Backup的集中数据备份,以及备份库锁定功能,可以有效的防止勒索病毒的攻击,生产数据备份到备份库,设置备份库锁定功能,病毒或者恶意操作都无法改变或者删除备份库中的数据。
备份库支持冷热分层。近期的备份数据存储在热备份库里,一周或者一个月后的数据可以基于策略自动迁移到冷备份库,按冷备份库的价格为热备份库的20%。
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亚马逊云科技存储服务已经成为IT行业的“水”和“电”,让各行各业的业务都能从存储服务中获得价值。陈晓建表示,“我相信还有很多新的功能等着我们开发,为用户进行赋能,我们希望能够在以后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价值。”
工信部:2022年中国5G基站数达185.4万个 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
2022中国算力大会透露到,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其中,云计算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IDC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截至2022年6月底,5G基站数达到185.4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户,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光纤用户数突破6100万户,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近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 EFLOPS(每秒15000京次浮点运算次数),位于全球第2。存储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存储总容量达800EB(1EB=1024PB),全国先进存储使用占比约14%,对数据存储性能要求较高的一线城市先进存储占比最高17%。
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超过150 EFlops。
SRG:2022年Q2企业云服务支出接近55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接近550亿美元。尽管货币市场动荡且美元大幅走强,但仍比去年增长了29%。如果汇率保持不变,增长率将高出约6个百分点。随着云服务支出的持续增长,亚马逊的全球市场份额增长了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近34%。谷歌在本季度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了显著上升。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本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为65%,高于一年前的61%。总体而言,自2018年初以来,所有其他云提供商的收入增长了150%以上,尽管它们的整体市场份额已从49%暴跌至35%,因为它们的增长率仍远低于市场领导者。
由于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现已发布了第二季度的收益数据,Synergy 估计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 IaaS、PaaS 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为547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达到2050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市场的大部分,第二季度增长了31%。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领域更为明显,前三名控制着72%的市场。从地理上看,云市场在全球所有地区继续强劲增长。
IDC:2021下半年中国整体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2%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专属云服务市场(2021 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 下半年,中国整体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为 13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7.2%。从细分市场来看,以购买服务轻资产上云的方式已经逐渐从传统政府行业向大型传统行业头部企业、医疗、交通、工业等行业拓展,专属托管云服务整体市场增速在 26.1%;专属云即服务从 2021 年开始才逐渐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各大云厂商纷纷推动相关产品的商用和客户端场景落地,积极加码专属云即服务市场的布局,目前专属云即服务市场仍然属于新兴市场,仅占整体专属云服务市场收入的 1%。
2021 下半年,中国主要专属云服务商市场份额解析:
中国电信市场份额第一,并打造了 “云 – 网 – 边 – 端 – 数 – 智 – 安 – 用”全栈云产品能力,在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同事,更将进场服务能力下沉到市,深耕属地服务;浪潮在市场份额上紧追其后,不断完善数字政府产品体系,发布 “浪潮政府数字化转型能力矩阵” 加深政府管理智慧化发展;曙光市场份额第三,持续推动以城市云脑为核心的城市云解决方案,并打造面向多场景的大数据治理解决方案;京东与中国移动市场份额并列第四,京东持续扩展城市云的部署与底座建设的同时,更重视云与产业的结合,并在交通、制造业、医疗等多个行业打造专属云服务解决方案;中国移动继续高速渗透专属云服务市场,在深化发展政务云的同时,帮助更多中小企业、机构通过专属云加速上云进程;中国联通凭借 “场景化解决方案” 帮助政府、政企以及中小企业快速上云。另外,作为专属云服务市场的新进玩家,中国电子云以其专有云产品 CECSTACK 等核心云产品,在政府、金融、能源、工业等领域有强势的突破。
2021 下半年,中国专属云服务整体市场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专属托管云服务市场深化上云服务:政务云持续深化发展带动专属托管云服务市场稳健发展。一方面,政务云建设向纵深发展,深入向区、县扩展资源层建设,加强属地资源服务能力;另一方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等一系列惠民、兴业、治理的应用林立,不仅提升对资源层的运营服务的需求,更是对政务云整体的精细化运作、上云后期的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上云服务、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整体云解决方案对业务创新的推动有更高的要求。
更多行业用户加深对专属托管云服务需求:以购买 “服务” 的方式,通过付订阅费用,“以租代建”的方式上云不仅是传统政府行业选择上云的方式之一,其低成本、上云快、轻资产、重安全的特征更成为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传统行业头部企业上云的重要选择,并且在医疗、交通、工业等行业加速拓展。
专属云即服务成为云市场的 “新宠”:作为一个新兴的上云形态,专属云即服务市场逐渐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作为公有云的延伸形态,其低时延、高数据安全、即插即用以及公有云的消费体验等成为了客户关注的焦点。目前各大云厂商纷纷推动相关产品的商用和客户端场景落地,AWS outpost 在服务企业出海的同时,也加快推动国内的合作和落地;阿里云云盒、华为 IES 以及腾讯 CDC 探索更多使用场景,积极加码专属云即服务市场的布局。
分析师观点
IDC 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王澄玥表示:“2021 下半年,更多机构加速对云以及相关服务需求,推动专属云服务市场稳健发展。政府行业持续深化和精细化对云的需求,以及更多传统行业逐渐开始接受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轻资产加速上云为托管专属云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动能。专属云即服务市场虽然在中国属于新兴市场,但是无论企业选择哪种轻资产的方式上云,都对后续上云全生命周期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专属云服务商在帮助企业上云后更要注重帮企业用好云,保证企业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赋能业务创新和加速。”
IDC:2021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市场规模为33.7亿元 同比增长53.8%
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1》,报告针对2021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的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玩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33.7亿元人民币,相比2020年实现53.8%的快速增长。市场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电商行业、互联网音视频业务、政府行业政策驱动上云、抗疫公共服务、交通行业、媒体行业,其次来自金融、制造、零售和教育行业。
本次研究主要追踪大数据平台公有云市场,即以公有云形式提供支持数据分析的大数据管理、集成软件,包括分布式大数据平台、核心组件以及数据集成工具,不包括私有化部署的大数据软件,也不包括云上数据分析、商业智能以及AI软件。
随着数字经济引发新一轮市场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水平以及数据就绪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用户对于产品个性化、服务实时响应的需求也日益明显。海量、实时、高并发数据处理需求已经从互联网行业扩展到传统行业。这些需求的扩展将推动互联网领域积累的大数据能力在传统行业中落地。
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市场规模为3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3.8%。该市场格局相对比较集中,其中阿里云占比位居市场第一,亚马逊云科技和华为云分列市场第二和第三位,腾讯云排名第四。前四大厂商共占据81.7%的市场份额。剩余市场份额由百度智能云、微软Azure、京东云等构成。随着数据量明显增长以及厂商对业务实时性要求提高,从数据管理到数据应用,企业对数据分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2021年主要的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如下图所示:
从用户端来看,互联网行业细分领域如电商行业的促销活动、直播带货,音视频行业的交互式、沉浸式、高清化体验,均带动了市场增长;传统行业如政府行业政策驱动上云以及间歇爆发的疫情防控需求、交通行业的精细化运营管理以及安全监控需求、媒体行业的融媒体趋势等,也驱动了市场增长。对于金融、制造、医疗类倾向于私有化部署的行业,也在部分场景中采用公有云服务。从市场端来看,厂商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加强大数据分析产品组合,也带动了市场增长。
IDC认为,在大数据领域,公有云服务相比私有化部署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扩展性、更低的开发运维门槛,更能够适应今天行业用户对于大数据存储计算的需求。随着数据平台、数据湖、数据仓库的建设,组织的数据可能分散在不同的位置,在选择云服务厂商时需要关注其多云数据管理能力、数据迁移的便捷性、数据存储与使用的安全合规、计算存储资源的整体性价比。
分析师观点
IDC 中国新兴科技研究组高级分析师李浩然表示:“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对于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弹性可扩展的要求已经从互联网行业扩展到传统行业。云服务厂商凭借其大量的客户实践能够帮助传统行业用户快速获得大数据能力,加之政企全面深度上云的大势所趋,驱动了大数据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发展。”
A轮融资后布局高端市场,极空间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齐亮相
自以“破局者”进入私有云市场以来,极空间在NAS领域表现出了极强的进取精神与增长潜力,凭借持续迭代的软件服务和推陈出新的硬核新品,将NAS产品从复杂的技术极客专属玩具变成普通消费者也可以轻松上手的家庭数码产品,让更多有存储、备份、影音等需求的用户可以便捷的享受极空间带来的良好体验。
2022年8月8日,极空间以“突破”为主题发布两款硬核新品,作为A轮融资后的首次新品发布,除了备受关注的软件系统功能服务和融资后的产品布局,主打家居生活方向的全新产品序列Q2和性能更加强悍、扩展性更丰富、满足更多使用需求的Z4S更是NAS行业关注的焦点。新品的背后,既是极空间突破高端市场的决心,也是完善品类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努力。
传统NAS厂商如同挤牙膏般的新品迭代节奏让业内生出“天下苦私有云已久”的感触,极空间入局以来,以每年50个软件版本迭代、2款以上硬件推新的节奏持续突破,在配置、系统、服务以及用户体验上完成全面超越。此次发布的全新产品系列Q2定位“生活美学演绎家”,超mini紧凑外观,铝合金外壳并拥有多彩配色,更易于融入现代生活家居。更重要的是,行业突破性领先引入内置WiFi+蓝牙模块,让私有云的使用摆脱网线束缚,尽享自由,体积小巧紧凑,多项全局超静音设计,搭配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另一款重磅级产品Z4S更是堪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结合,搭载行业领先的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配置SSD超高速存储池,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全面提升的炸裂性能足以满足专业玩家需求。
两款新品于8月8日晚8点,在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首发并同时开启预售。
押注私有云赛道,收获多方认可
2020年,极空间押注私有赛道,首次推出旗舰机型Z4以及面向普通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精灵Z2。凭借创新性的软件服务和优秀的产品性能,迅速获取了用户口碑,在私有云市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也成为不少用户的个人网盘、超大移动硬盘、私人娱乐影院以及强悍的生产力工具。
在当时,私有云市场尚处于“爆发前夜”,因各类智能终端普及带来的数据存储需求不断显现,传统NAS厂商在产品配置和用户体验上迟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存储设备更是存在各类短板,硬盘丢失、损坏,或是网盘密码泄露都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个人与家庭对数据资产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如何满足因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管理和应用需求,成为极空间切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用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使得极空间成为NAS领域的一匹黑马。
基于这些痛点与需求,极空间私有云可以完美解决很多刚需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保障,极空间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在以Z4和Z2打开市场后,极空间又在2021年底推出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升级版私有云Z2S,以及满足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不断完善品类的同时,极空间改变了行业硬件更新慢、软件迭代少的现状,以每年2款以上的速度推陈出新,不断优化软件系统,更随着极空间亲情APP横空出世,全新迭代的极空间ZOS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以往存储设备操作复杂、使用困难的局面。无论是存储、备份,还是应用管理都让用户得心应手,多款免费应用程序完整涵盖备份、安全、生活、实用工具、多媒体等多个种类,能满足个人、家庭甚至小微企业的多种需求,不断提供丰富功能与体验优化,效率与性能也在持续提升。
毫无疑问,数据的爆发性增长带来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脱颖而出的背后离不开极空间在多个层面的努力与成功。今年618期间,极空间全网下单销售额破2800万元,稳居行业前三名,可谓成绩斐然。同样是不久前,极空间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挑战者创投的巨额投入将极大助力极空间私有云在新产品技术研发、产品升级迭代、拓展新业务以及加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布局。
在产品、资本、市场以及用户口碑等方面获得成功的同时,极空间不忘初心启动了“整机质保2年”的升级方案,这既是对创业初期就对极空间予以支持的老用户的致谢和回馈,也是对新用户更好的服务承诺。正如极空间创始人袁斌所言,极空间虽然是初创品牌,但只有心怀用户,才能走的更远,敢于承诺远高于行业标准的质保标准,更是源自对极空间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
产品力MAX持续突破,两款硬核新品开启预售
本次发布的Q2,并非大家猜测的Z2S升级款,而是极空间私有云推出的全新序列产品。全新外观设计,融入更多家居生活理念,拥有超mini紧凑外形、多彩配色、金属外壳,悬浮式硬盘托架设计等全局超静音优化,更是让“繁忙运转”的存储世界回归宁静,用精美的产品诠释科技时代下智能家庭生活的美、静、小,千兆有线网口配合双频Wi-Fi的设计不仅信号强劲,还突破了网线束缚,让私有云的使用更自由,更易融入现代化家具的使用环境。
另一款重磅新品Z4S同样是颜值与实力并存,可称野兽性能与工业美学的突破结合。它沿用科技范儿十足的外观设计风格,突破性搭载Intel奔腾N6005处理器,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结合行业领先的超高速存储池等功能,支持eSATA、双M.2高速接口、HDMI等多种扩展方式,进一步拓展了用户的使用场景,相比前代Z4,图片处理效率提升50%,视频转码提升100%、整体访问流畅度提升超过30%,给专业玩家带来更炸裂使用的体验。
8月8日晚8点,极空间官网和极空间京东自营旗舰店将同步新品发布,并开启预售。伴随全新系列Q2与性能旗舰Z4S的发布,极空间已经具备4个系列7款产品,配合高效迭代的软件系统,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
IDC:2021年中国BaaS市场规模1 .88亿美元 同比增长92.6%
2021年中国BaaS市场实现1 .88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的高位增速下仍有提升,增速达到92.6%。这得益于政策的不断深化,新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对底层建设的反哺,以及技术推动的功能模块厚增带来的更广阔的市场边界。同时,技术提供商的新势力凸显,市场竞争格局也出现变化。
2021年,区块链整体市场不断扩大,其中BaaS市场的发展阶段与竞争结构也在快速演变。
发展阶段:中国产业区块链发展体现为企业先做通用平台再做垂直应用的模式,大型通用平台建设阶段已经走向中后期,需求牵引并反哺通用平台的业务趋势开始体现。从BaaS服务的行业应用角度看,服务于政府行业的BaaS平台在全行业的占比超过40%;金融机构部署区块链能够获得更为清晰的ROI,BaaS收入在全行业占比达到20%;相比之下,制造业、零售批发、交通、能源行业在BaaS本身的建设需求稍显缺乏,2021年后产业政策的出台为垂直应用项目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市场格局方面:互联网科技公司与云厂商仍然是中国BaaS市场的主要技术提供商,但整体市场的集中度有所下降,前四大玩家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67.3%下降为59.0%,更多的独立区块链技术提供商、行业公司的竞争力开始突出,抢占市场份额。
2021年中国BaaS市场厂商份额概况如下图所示(注:由于数字四舍五入的原因,数字可能存在微小误差):
2021年,中国BaaS市场增速仍保持在高位,上层垂直应用持续带动底层BaaS市场的活力。如何维持并进一步拓展BaaS市场整体规模、在新势力不断凸显的竞争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IDC提出以下重点关注方向供技术供应商参考:
关注交付效率与ROI,经济增速减缓压力下更需要关注ISV的能力:在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数字政府投资不断深入等发展背景下,ISV企业开始通过结合新兴技术拓展项目机会。对于BaaS技术提供商而言,在市场需求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局面下,尽快撬动ISV的能力实现项目数量的拓展,将是未来短期实现增长的途径。这其中,投入标准化插件能力建设、拓宽品牌影响力、在多场景进行渗透,为更大范围的合作与生态建设尽快打好基础。
用标准产品激发新的增长曲线:企业在争取政府、金融、企业定制化项目的同时,需要考虑未来三到五年的产品规划并制定可行的第二增长曲线。BaaS公有云及一体机产品的交付形式更加标准,能够通过激发个人开发者或企业试用而带动中长尾客户业务拓展。当前BaaS市场公有云、一体机产品的建设阶段和收入增长情况相对缓慢,企业应对这两项产品投入更多研发或营销资源。
体量较小的BaaS技术提供商:2021年,小型区块链技术提供商的收入水平开始显现,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多生机。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型区块链技术提供商主要收入来源于单纯的区块链底层基建与数量有限的定制化项目,该模式下的业务增长需要依靠更多的人力成本。在大厂区块链技术实力、市场认知已经相对固定的阶段,小厂商需要更加关注垂直化的区块链应用服务,打造溯源链、物流链、版权链等专项区块链业务。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区块链市场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中国BaaS市场在政策加持、传统应用领域深度布局的推动下保持了高速增长。2021年,Web3、NFT等领域热度不断攀升,在关注传统领域的同时,企业需要更多地探索新型场景需求、撬动可信身份及跨链等标准化插件能力、发力一体机及公有云等产品方向,以此进一步凸显区块链在资产可信流转的效能,同时为业务找到可持续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云安全联盟:2022年SaaS安全调查报告
1、SaaS配置错误导致安全事件
由于 SaaS 错误配置,至少有43%的企业处理了一个或多个安全事件。这个数字可能高达63%,因为很大一部分人不确定他们的企业是否因 SaaS 错误配置而经历过安全事件。17%的企业因配置错误而发生安全事件。
2、SaaS配置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可见性和太多部门可以访问
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两个相关问题:太多部门可以访问 SaaS 安全设置(35%)以及缺乏对 SaaS 安全设置更改的可见性(34%)。
3、对业务关键型 SaaS 应用程序的投资超过 SaaS 安全工具和人员
在过去一年,81%的企业增加了对业务关键型 SaaS 应用程序的投资,但报告增加对 SaaS 安全性工具(73%)和员工(55%)投资的企业较少。这一变化意味着现有安全团队在监控 SaaS 安全方面的负担越来越大。使用自动化监控 SaaS 安全有助于减轻这种压力,但只有26%的企业使用这项技术。
4、手动检测和修复 SaaS 错误配置使企业暴露无遗
当企业手动监控和修复SaaS安全设置时,它会给安全团队带来负担,并使企业容易受到攻击。近一半企业(46%)只能每月检查一次或更少,另外5%根本不检查。大约1/4的企业在手动修复时需要一周或更长时间来解决错误配置。
5、使用 SSPM 缩短了检测和修复 SaaS 错误配置的时间
使用 SSPM 的企业可以更快地检测和修复他们的 SaaS 错误配置。大多数(78%)每周或更频繁地检查其 SaaS 安全配置。将此与未使用 SSPM 的企业进行比较:后者只有45%能够每周或更频繁地检查。在解决错误配置时,73%使用 SSPM 的企业在一天内解决了问题,81%在一周内解决了问题。不使用 SSPM 的企业进行比较中只有36%能在一天内解决错误配置,61%在一周内解决了问题。
IDC: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总收入高达40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9.0%
IDC发布的《全球公共云服务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同比猛增29.0%,总收入高达4086亿美元(2.74万亿人民币)。
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收入和同比增长:
资料来源:IDC《全球公共云服务半年度跟踪报告》,2021年下半年
这个市场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SaaS–系统基础架构软件(SaaS–SIS)以及SaaS–应用程序。
2021年支出继续呈现高度集中的势态,五大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微软、AWS、Salesforce、谷歌和SAP)的合并收入占全球总收入的近40%,同比猛增36.6%。
凭借在所有四个部署类别拥有全线产品,微软在2021年以14.4%的份额在整个公共云服务市场占据首位,收入 588.4 亿美元;AWS则以13.7%的份额紧随其后,收入 559.8 亿美元。
虽然整体公共云服务市场在2021年增长了29.0%,但支持数字优先战略的基础云服务*的收入猛增了38.5%。这凸显了企业越来越依赖这样的云创新平台:基于广泛部署的计算服务、数据/AI服务和应用程序框架服务而构建,从而推动创新。由于企业利用云来应对当前的动荡形势,并加快向数字企业转型,IDC预计基础云服务(尤其是IaaS和PaaS这两部分)的支出将继续以高于整体云市场的速度增长。
2021年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IDC《全球公共云服务半年度跟踪报告》,2021年下半年
SaaS–应用程序市场规模为1778亿美元(1.19万亿人民币):微软 193.8 亿美元(1298.1亿人民币)、Salesforce 176 亿美元(1178.9亿人民币)、SAP 80 亿美元(535.8亿人民币)、甲骨文 64 亿美元(428.6亿人民币)、谷歌 60.5 亿美元(405.2亿人民币)。
基础云服务市场规模为1326亿美元(8880.75亿人民币):亚马逊AWS 收入 530.4 亿美元(3553.3亿人民币)、微软 290.4 亿美元(1945.5亿人民币)、阿里云 80.9 亿美元(542亿人民币)、谷歌云 72.9 亿美元(488.4亿人民币)、IBM 33.2 亿美元(222.4亿人民币)。
虽然基础云服务市场和SaaS–应用程序市场都由少数几家公司称霸,但全球范围内继续有一大批公司(长尾阵营)在提供云服务。
在基础云服务市场,这些领先的公司凭借针对特定使用场景的PaaS服务或者跨云计算、数据或网络治理服务,占市场收入的近四分之三。
长尾现象在SaaS–应用程序市场来得更为明显,客户对特定业务成果的日益关注确保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支出归属五巨头之外的提供商。
IDC的全球研究集团副总裁Rick Villars说:“组织在2021年继续大力采用共享式公共云服务,力求IT投入与业务成果更加步调一致,并确保可以迅速获得数字优先企业所需的创新。在接下来几年,几家领先的云提供商将在帮助企业度过当前的动荡形势(通货膨胀、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但IT团队也将更加致力于让财务部门更注重公共云服务的可变支出模式。”
IDC云和边缘基础架构服务研究副总裁Dave McCarthy说:“过去几年已表明,在充满挑战的时期,企业越来越依赖云服务来实现运营现代化,并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随着公共云提供商提供更多的方法,将云服务扩展到本地数据中心和边缘位置,预计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这些扩展部署选项减少了迁移面临的许多障碍,并将促进下一波的云采用。”
IDC平台即服务研究主任Lara Greden说:“在数字优先的世界,注重长期竞争力的企业从业务成果的视角来评估战略性技术决策,这推动了公共云市场中快速发展壮大的生态系统。云服务提供商在坚持不懈地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和应用程序交付的整体速度,包括强调容器优先的方法和Serverless优先的方法。”
IDC SaaS、企业软件和全球服务部门的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Eric Newmark说:“SaaS应用程序仍然是公共云市场最大和最成熟的部分,2021年的收入现已达到了1770亿美元。新冠疫情这股顺风继续推动2021年旧系统加快升级和更新,不过公司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许多公司寻求有助于提升企业智能、改进运营效率和推动更好决策的应用程序。易于使用、易于实施和集成、简化的工作流程、数据和分析技术可访问性以及实现价值的时间,这些是推动采购决策的几个关键标准,不过重心向垂直领域倾斜也已逐步成为一个关键的优先事项。”
*注:
IDC将基础云服务定义为IaaS、PaaS以及SaaS–系统基础架构软件(SaaS–SIS)这几个细分市场,八大公共云服务提供商(AWS、微软、谷歌、阿里巴巴、IBM、腾讯、华为和Oracle)在这几个细分市场占收入的大部分。
这些服务包括以下几大服务组合:
•计算服务:虚拟化x86计算、裸机计算、块存储、加速计算、其他计算以及软件定义的计算软件。
•数据服务:数据管理系统、对象存储、文件存储和事件流处理软件。
•应用程序框架服务:以开发人员为中心的软件,用于在云端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包括生命周期管理。这些服务包括集成软件、以部署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平台以及AI生命周期软件。
•大幅促进使用的服务:通过让用户更容易采用、连接、部署、跟踪、保护和更新高价值服务,鼓励更高效/更有效地使用高价值服务的服务,包括负载均衡、DNS以及开源软件解决方案的市场和套件。
来自:云头条
IDC:2021年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规模达到2.8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IDC 认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经不可逆地融入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随着云上资产种类、数量、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其对网络攻击者的诱惑力也在不断增强,挖矿木马、加密勒索、数据泄露、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等日益猖獗。因此,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在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云工作负载安全产品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于 2022 年 7 月正式发布了针对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产品的市场份额研究报告,即:《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份额,2021:云原生与安全左移驱动技术持续创新》(# CHC48497122)。
报告中,针对 2021 年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玩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公有云、私有云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云工作负载安全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客户资源,而网络威胁的持续肆虐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进一步促使云上企业提升对安全的关注及投入,因此,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在 2021 年实现了规模和增速的双爆发,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规模达到 2.8 亿美元,相较 2020 年同比增长 57.9%。
根据 IDC 的调研,在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公有云和私有云云主机市场的主要玩家呈现出明显差异。
整体来看,由于奇安信与阿里云的营收数据相差甚微,因此 IDC 根据相关规则判定这两家厂商在 2021 年以 17.2% 的市场份额在整体排名中并列第一;青藤云安全作为专注于云工作负载安全领域的专业安全厂商,其产品部署模式以私有云为主,并在这个市场具备显著优势;
公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的代表性厂商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奇安信、百度智能云等;
私有云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的代表性厂商包括青藤云安全、奇安信、亚信安全、腾讯云、阿里云等。
2021 年,这些厂商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及行业市场的良好口碑均实现了市场营收的快速增长,促使中国云工作负载安全市场呈现进一步集中化的趋势。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IDC 认为,技术服务商应从技术与服务两方面入手,重点关注如下趋势:
多云、混合云工作负载安全的统一管理能力。由于客户需求和政策的导向,边缘云、专属云、行业云、多云部署等趋势驱动中国云计算市场走向分布。企业希望通过单一的管理控制平台对多云、混合云环境下的所有工作负载进行统一管理,降低安全运维复杂性,提升资产管理的统一性和安全策略的一致性。
安全左移和容器安全已经成为热点,serverless 受到关注。软件定义的计算环境、Kubernetes 的独特性以及基于 CI/CD 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左移,使企业需要更全面的安全解决方案。容器和 Kubernetes 的发展也将带来一些独特的安全挑战,现代应用开发需要有能力在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行期间,持续保障应用安全、漏洞评估和配置检查。
安全服务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对于公有云上的租户,尤其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自身的安全运营能力往往较弱,需要借助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 SaaS 实现对云工作负载的统一安全防护,并在遭受网络威胁时由云端网络安全专家协助响应处置。对于私有云上的重点行业企业,则需要依靠自建的网络安全运营团队,或者专业网络安全技术提供商的服务团队进行全方位安全运营,通过专业工作流程和安全工具对日常发现的网络威胁进行快速响应处置,还需要对重点时期或重要事件的安全保障需求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
分析师观点
IDC 中国网络安全市场研究经理赵卫京表示,由于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的独特性,在公有云和私有云场景下的云工作负载安全的主要玩家呈现出不同阵营,公有云厂商与专业安全厂商分别展现出各自的技术和服务优势。但随着多云、混合云越来越多的成为企业上云的选择,上述局势正在融合——多云、混合云场景下的工作负载安全统一管控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同时,云上企业对云原生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容器安全能力将成为云工作负载安全产品提供商的必备能力。
SRG: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超过530亿美元
推动了云端运算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全球企业、组织相应增加预算投资。根据调研机构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调查,今年第一季全球云端服务支出530 亿美金之中,三大云端储存服务商微软、AWS、Google Cloud 就占了65%,高于四年前全球销售额的52%。
Synergy Research Group 表示,随着越来越多客户将预算转移至微软、AWS、Google Cloud 等平台,显示这三家大型云端服务供应商将持续引领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并持续扩增其市占率。AWS 销售与行销资深副总马特· 加曼(Matt Garman) 表示,AWS15 年来在拓建资料中心及提升技术能力等方面持续投资,才能维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此外,调研公司FactSet 的分析师表示,去年微软、AWS、Google Cloud 这前三大的云端服务公司的总收入增长超过33%,预期今年的营收增长为29%。
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客户希望能整合对云端运算建设、营运的支出,在市场不稳定的情况下,更有倾向选择可靠且功能完整的大型云端服务商,以降低投资风险,让小型或专擅单一领域的云端服务供应商面临更大、甚至是关乎存亡的挑战。
这三家云端服务领导厂商,不仅在全球各地扩建资料中心,同时也在伺服器晶片开发、软体服务、和相应的技术能力上掌握一定优势。疫情以来,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越来越依赖网路服务,不仅加速了数位转型,也让企业、组织因此增加了云端运算应用的预算支出,而大型云端服务供应商凭借快速扩充资料中心、提升工具技术的能力,因此得以龚固了行业的主导地位。
然而,由于微软、AWS、Google Cloud 等三家公有云厂商已占据超过一半的云端服务市场,因此代表他们常常需要与其他云端运算、应用开发等公司竞争客户,或携手合作为客户提供服务。
云端储存服务Box 的执行长亚伦· 列维(Aaron Levie)认为,三大公有云厂商形成的规模经济将持续扩大,但也代表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力与控制。而持续成长的云端数据分析平台Snowflake 则指称,Google Cloud 试图以影响力推动其数据分析产品BigQuery 的成长,并与Snowflake 竞争客户的青睐。
SRG:2022上半年全球数据中心并购交易价值达24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完成了87笔以数据中心为导向的并购交易,总价值为240亿美元,另外还有180亿美元的未决交易已达成一致,但尚未正式关闭,其中大部分预计将在年底前关闭。加上几乎没有提前公布的常规交易,2022年的并购活动将达到去年的创纪录水平。
SRG在2021年记录了209笔交易,总价值超过480亿美元,比2020年的340亿美元增长了41%,这本身创下了纪录。
该行业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最近涌入的私人资金。在2015-2018年期间,私募股权买家占交易价值的42%。2019年至2021年,随着并购活动整体水平的膨胀,私募股权在总交易额中的占比提升至65%,而2022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占比跃升至90%以上。
今年的亮点是投资公司 KKR 和 Global Investment Partners 以150亿美元收购 CyrusOne,以及DigitalBridge即将以110亿美元收购Switch。2021年的亮点是对 CoreSite 和 QTS 的收购,每家都以约100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这些交易代表了该行业有史以来价值最高的四笔收购。所有四家被收购的公司都在全球托管运营商排名前15位,而它们在美国市场排名第三至第六,仅次于 Equinix 和 Digital Realty。在这四笔创纪录的交易之前,最大的数据中心并购交易是 Digital Realty 以84亿美元收购 Interxion、Digital Realty 以76亿美元收购 DuPont Fabros、Equinix 以38亿美元收购 Telecity、Equinix 收购 Verizon 的数据中心(36亿美元),以及中国江苏沙钢集团收购 Global Switch,最终交易价值超过80亿美元,交易时间跨度三年。
DIGITIMES Research:预计2024年AMD服务器出货量占比将升至18%
DIGITIMES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AMD驱动的服务器出货量份额将在2023年和2024年持续上升,而Arm驱动的服务在2024年达到2020年的三倍。据DIGITIMES报道,由于AMD平台成功渗透到云数据中心行业和HPC服务器市场,2024年AMD驱动的服务器将占整体服务器出货量的近18%,高于2020年的10.1%和2023年的16.3%。
报道称,云数据中心运营商的计算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的虚拟CPU(vCPU)。而AMD的处理器拥有大量内核,与竞争对手的同级别处理器相比,可以提供更多面向vCPU的服务。这使得AMD的平台对运营商更具吸引力。
来自上游供应链的消息人士还预计,微软和谷歌等数据中心运营商将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对基于AMD CPU产品的采用。此外,AMD收购赛灵思的计划也将有利于CPU制造商在边缘服务器应用中整合CPU和FPGA。
基于Arm CPU驱动的服务器预计将在2024年占有接近10%的出货量份额,比2020年的3%大幅上升。其中,亚马逊和英伟达是这类服务器的主要采购者。
报道指出,亚马逊是最热衷于部署基于Arm服务器的数据中心运营商。除了EC2公共云服务外,亚马逊还针对边缘服务器应用推出了基于Arm的Outposts混合云系统,以扩大其企业云服务业务。
此外,英伟达将发布基于Arm的Grace系列服务器CPU,集成了GPU和DPU,以瞄准云HPC和AI服务器市场。该产品线预计将在2024年后大幅提升基于Arm的服务器CPU的出货量份额。
自 集微网
IDC:2021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50.4亿美元 同比增长32.7%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1下半年)》报告显示,2021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5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视频云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增速均有回落,调整后下半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2.1%和35.4%。
与上期预测相比,IDC根据2021下半年实际情况更新了全年数据,并结合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上游预测数据更新,小幅降低2023-2024年市场增长预期,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到364亿美元。回顾2021全年,互联网头部客户视频云用量加速分化,在盈利压力下,部分综合视频平台通过技术和商业手段减少了带宽和云计算资源租用支出,对视频云市场大盘增长造成消极影响,但短视频平台、互动娱乐直播平台伴随着DAU、MAU等指标的快速攀升,继续大幅增加视频云用量;传统行业中,在线教育受“双减”等政策影响,视频云支出大幅下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课外素质教育等需求短期内尚无法弥补K12用量缺口,但金融、医疗等行业客户正在探索并加大视频云用量,同时,部分客户开始在私有环境下尝试视频云方案,亦对未来市场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根据IDC定义,本次视频云研究覆盖了面向视频应用场景的全部公有云和专属云基础设施,视频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在视频云基础设施上部署的视频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同时,按照视频云应用场景,IDC将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划分为“视频直播”、“视频点播”、“音视频通信”等赛道(音视频开发平台、媒体处理工具等产品和服务暂计入“其他”分类)。
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1下半年,中国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41.0亿美元。其中,视频内容分发网络市场规模仍略高于视频公有云/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互联网视频总播放时长继续增加、以及视频高清化,推动带宽与存储需求持续增长,但编解码效率提升和大客户自建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服务商基础设施资源消耗。
竞争格局方面,市场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视频CDN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百度智能云合计份额环比小幅降低,达到59.2%;视频公有云、专属云基础设施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合计份额环比微升,达到76.3%。
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1下半年,中国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9.5亿美元。其中,直播与点播转码、视频渲染和RTC仍然是解决方案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但视频开发平台、内容生产工具、智能化识别/分析/审核服务等创新功能展示出更强大的增长潜力。视频云客户需求已经完成分化并逐步定型,在视频领域耕耘多年的头部客户更看重服务商的单项技术指标,而处于视频化转型中的潜在客户更青睐能力全面、功能丰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降低开发投入、缩短上线周期,而大型活动主办方在满足核心技术指标后,则更看重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稳定性。
竞争格局方面,五家头部公有云服务商和一家垂直行业音视频服务商继续主导解决方案市场,前六大厂商市场份额环比微降,维持在70.6%。本期,主要服务商均延续了上半年的策略打法,继续整合与优化基础设施资源、更新视频云产品技术栈,并加快探索音视频创新应用场景。腾讯云音视频在三网合一底层资源与视立方RT-Cube基础上,依托全栈服务能力和快直播实现海外业务快速上量;阿里云视频云发力智能媒体服务、实时音视频通信、超低延时直播三大方向,其Cloud ME全息音视频交互产品将沉浸式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百度视频云在智能视频云3.0框架下,依托创作分发与视联网两大平台体系,成功突破广电传媒、金融、城市、交通、零售等多个传统行业客户;华为视频云重构三层媒体基础设施,发布了SparkRTC媒体网络、图形/空间媒体引擎、通信协作/数字资产管理/智能生产媒体平台;金山云视频云加快产品与技术方案调整,向下加强边缘网络与服务能力建设,发布KENC,向上继续探索创新型视频云解决方案,强化沉浸与交互体验;声网继续完善其RTE产品矩阵,探索出面向音视频互动的AI编解码、空间音频等能力,并在元宇宙概念下发布了元直播、元语聊、元K歌等多个创新方案。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行业云服务研究经理魏云峰表示,随着互联网视频平台用户用量逐步接近人口极限,以及更严格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不断落地,视频云的价值和潜力正在被重新审视,整个市场或正处于产品与服务变革的十字路口。将视频云原子能力作为通用产品/服务向传统行业渗透,“脱虚向实”;还是重仓、甚至全仓“元宇宙”,抢先探索、布局各类创新技术与方案,押注虚拟世界的下一场东风,成为摆在中国视频云服务商、尤其是中小服务商面前的必选题,不同的选项将对其未来产品演进路线、乃至基础设施布局产生深远影响。过往三年,中国视频云服务商与互联网视频平台紧密合作,见证了中国视频云市场的第二次增长高潮;放眼视频云的下半场,除了互联网视频高清化需求下可观的带宽与云计算资源消耗,中国视频平台出海和新“虚实之争”也为市场带来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IDC:2021年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6,420万美金 同比增长41.6%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众多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云计算作为其中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云上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最终用户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秉承维护用户云上安全为宗旨,以其方便、快捷、高效、专业的优势开始被众多用户选择,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期。
IDC定义下的托管安全服务市场是安全服务提供商通过安全运营中心(SOCs)进行全天候远程管理或监控的IT安全服务。其中,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是依托公有云为客户提供的托管式服务,该服务要求最终用户的基础设施部署在公有云上。根据IDC统计,2021年,中国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5.5亿美元,同比增长61.2%,近两年该市场更是实现了规模的翻倍增长。其中,远程托管和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以其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受到了众多云上租户和中小用户的认可,市场发展迅速。
在此背景下,IDC于2022年6月正式发布《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份额,2021:责任共担,共筑云安全》研究报告(CHC48499222),该报告针对2021年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玩家、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研究。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的市场规模为6,420万美金(约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实现了市场的高速增长。其中,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华为云等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和安恒信息等网络安全技术服务提供商为该市场的主要玩家,上述厂商以其云原生、云上安全等优势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2021年各厂商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具体市场份额详见下图:
根据IDC调研,目前公有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处于高速发展态势,最终用户对于云上托管安全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托管安全服务提供商应重点关注以下趋势:
服务内容丰富化、多样化、精细化:传统设备能力托管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托管安全服务的需求已经成为业内广泛共识。未来,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如威胁检测与响应、威胁狩猎等高级威胁预测和分析处理能力将成为服务提供商能力差异化的重要表现。除此之外,针对云上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托管能力的增加也将成为大趋势。
混合托管需求进一步增加:对于拥有复杂IT基础设施环境的用户来说,混合托管将成为解决其不同IT基础设施安全建设问题的更好方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云地结合”两种场景的混合托管模式将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在提升不同环境下安全建设水平的基础上降本增效。
云上托管安全的新模式、新场景:根据IDC调研,勒索事件的不断频发使得全球托管安全服务与保险相结合的落地实践不断增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未来,“云托管+保险”的新模式将加快在中国的落地,从而帮助用户进一步降低风险,进行成本对冲,最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托管服务模式。除此之外,场景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是安全领域各产品和服务均需要重点关注的。近几年,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场景下的安全建设和云托管模式还需进一步不断探索。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分析师王一汀表示,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云计算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云上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重视。与此同时,托管安全服务以其高效、便捷、专业的优势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作为两大新兴热点市场的结合,云托管安全服务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未来,在合规和市场的两大推动力下,对于基础设施全部署在公有云环境的客户来说,合规化、工具化、多样化、精细化、流程化、智能化、体验化将成为其重点需求方向。除此之外,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也将配合私有云、混合云的发展,以多样托管的模式帮助用户共筑云安全。
SRG: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公共云收入达1260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在主要的公共云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运营商和供应商的收入达到1260亿美元,比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6%。增幅最大的是IaaS 和 PaaS。第一季度来自这些服务的收入增长了36%,达到并超过440亿美元。
在其他主要服务领域,托管私有云服务、企业 SaaS 和 CDN 服务收入增加了540亿美元,比去年平均增长21%。为了支持这些和其他数字服务,公共云提供商花费280亿美元建设、租赁和装备他们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0%。
在整个公共云生态系统中,最突出的公司是微软、亚马逊、Salesforce 和谷歌。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 Adobe、阿里巴巴、思科、戴尔、Digital Realty、IBM、浪潮、甲骨文、SAP 和 VMware。这些公司合计占所有公共云相关收入的60%。
虽然云市场在世界所有地区都在强劲增长,但美国仍然是重心。在第一季度,该地区占所有云服务收入的44%,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51%。在所有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中,绝大多数领先企业是美国公司,其余大部分是中国公司。中国占第一季度所有云服务收入的8%,占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15%。
Synergy Research Group 分析师首席运营官 John Dinsdale 表示:“公共云相关市场通常以每年15%-40%的速度增长,其中 PaaS 和 IaaS 处于领先地位。”
Canalys:2022年Q1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 73 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 21%,2022 年第一季度达到 73 亿美元,比 2021 年第一季度增加 13 亿美元,占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的 13%。尽管支出低于预期,但中国仍然是领先的市场。随着中国新基建计划加快部署,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云服务提供商仍在为其基础设施服务捕捉新机遇。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领导者保持不变,排名前四位的云服务供应商分别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AI云。四大供应商受益于云使用的扩大,占中国总支出的79%,同比增长19%。
阿里云在2022年第一季度继续领跑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占总支出的36.7%,同比增长12%。阿里云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领导者,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其海外扩张正在按计划进行,阿里巴巴宣布其在韩国的数据中心于2022年3月30日正式运营。
华为云是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增长11%,市场份额为18%。自去年推出“云到云协同”战略以来,通过与华为终端业务(PC、智能手机、IoT)的生态整合,获得了100多家合作企业。
第三大供应商腾讯云占15.7%的市场份额。腾讯云本季度收入较上季度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内部业务重组和增长战略的变化。新的重点将是有意识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优先签订自主研发产品占比较高的订单,提高云产品的采用率。
第四大供应商百度AI云增长43%,市场份额为8.4%。 凭借云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差异化优势,加上对业务的持续大量投资,本季度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SaaS安全调查:7个主要发现
2022年SaaS安全调查报告与CSA合作,研究了当今企业中CISO和安全专业人员眼中的SaaS安全状态。该报告收集了340名CSA成员的匿名回复,不仅考察了SaaS安全中不断增长的风险,还考察了不同组织目前如何努力确保自身安全。
人口统计学
大多数受访者(71%)位于美洲,另有17%来自亚洲,13%来自欧洲、中东和非洲。在这些参与者中,49%的人会影响决策过程,而39%的人会自行运行决策过程。这项调查调查了来自不同行业的组织,如电信(25%)、金融(22%)和政府(9%)。
虽然这项调查有很多收获,但这些是我们的前七名。
1: SaaS配置错误导致安全事件
自2019年以来,SaaS错误配置已成为各组织最为关注的问题,至少有43%的组织报告说,他们已经处理过一次或多次由SaaS错误配置引起的安全事件。然而,由于许多其他组织表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经历过安全事件,因此与SaaS配置错误相关的事件的数量可能是as high as 63%。与IaaS错误配置导致的17%的安全事件相比,这些数字是惊人的。
2: 缺乏可见性和太多具有访问权限的部门被报告为SaaS错误配置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些SaaS错误配置的确切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但调查对象将其缩小到两个主要原因–;有太多的部门可以访问SaaS安全设置(35%),对SaaS安全设置的更改缺乏可见性(34%)。这是两个相关的问题,考虑到在采用SaaS应用程序时缺乏可见性被认为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并且平均而言,组织有多个部门可以访问安全设置,这两个问题都不令人惊讶。缺乏可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太多的部门可以访问安全设置,而其中许多部门没有适当的培训,也没有专注于安全。
图2:SaaS配置错误的主要原因
3: 对业务关键型SaaS应用程序的投资超过了SaaS安全工具和人员
众所周知,企业正在采用更多的应用程序–;仅在过去一年,8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增加了对业务关键型SaaS应用程序的投资。另一方面,用于SaaS安全的安全工具投资(73%)和人员投资(55%)较低。这种不协调意味着现有安全团队在监控SaaS安全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
图3:公司在SaaS应用程序、安全工具和员工方面的投资
4: 对SaaS错误配置的手动检测和修复使组织暴露于风险之中
46%的手动监控其SaaS安全的组织每月只进行一次或更少的检查,而5%的组织根本不进行检查。在发现错误配置后,安全团队需要额外的时间来解决它。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组织需要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来解决手动修复时的错误配置。这种漫长的时间安排使组织很容易受到攻击。
图4:公司手动检查其SaaS错误配置的频率
图5:公司手动修复SaaS错误配置需要多长时间
5: 使用SSPM可以缩短检测和纠正SaaS错误配置的时间
发现的另一面是,实施SSPM的组织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检测和纠正其SaaS错误配置。这些组织中的大多数(78%)利用SSPM每周检查一次或更多的SaaS安全配置。当涉及到解决错误配置时,81%使用SSPM的组织能够在一天到一周内解决它。
图6:SaaS安全配置检查的频率
图7:修复SaaS错误配置的时间长度
单击此处安排15分钟演示Adaptive Shield SSPM如何帮助您
6: 第三方应用程序访问是首要问题
第三方应用程序,也称为无代码或低代码平台,可以提高生产力,实现混合工作,在构建和扩展公司的工作流程方面至关重要。然而,许多用户快速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而不考虑这些应用程序请求的权限。一旦被接受,授予这些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权限和后续访问权限可能是无害的,或与可执行文件一样恶意。如果不了解SaaS到SaaS供应链,员工就会连接到组织的关键业务应用程序,安全团队对许多潜在威胁视而不见。随着组织继续采用SaaS应用程序,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可见性,尤其是第三方应用程序对核心SaaS堆栈的访问(56%)。
图8:公司在采用SaaS应用程序时最关心的问题
提前规划和实施SSPM
尽管这一类别在两年前被引入市场,但它正在迅速成熟。在评估四种云安全解决方案时,SSPM的平均评分为“有些熟悉”此外,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在使用SSPM或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实施SSPM。
图9:当前使用或计划使用SSPM的公司
结论
《2022年SaaS安全调查报告》深入了解了企业如何使用和保护其SaaS应用程序。毫无疑问,随着公司继续采用更多业务关键型SaaS应用程序,风险也越来越大。要正面面对这一挑战,公司应开始通过两种最佳做法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首先是使安全团队能够全面了解所有SaaS应用程序安全设置,包括第三方应用程序访问和用户权限,这反过来又允许各部门保持其访问权限,而不会有做出不当更改的风险,从而使组织易受攻击。
其次,公司应该利用自动化工具,如SSPM,持续监控并快速纠正SaaS安全错误配置。这些自动化工具使安全团队能够近实时地识别和修复问题,减少组织易受攻击的总时间,或防止问题一起发生。
这两项更改都为其安全团队提供了支持,同时不会阻止各部门继续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