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服务器
2022年全球网络趋势报告:网络即服务的兴起
CISCO发布了“2022年全球网络趋势报告-网络即服务(NaaS)的兴起”。2022年NaaS研究的一些主要发现:
1、挑战
如果弹性和敏捷性是问题,对许多人来说,NaaS就是答案。
应对中断(45%)和满足新业务需求(40%)被认为是2021年的首要网络挑战。
IT团队认识到NaaS的最大好处是解放 IT 团队来交付创新和业务价值(46%)。另有40%的受访者认为NaaS可以提高对中断的响应,34%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提高网络敏捷性。
2、收益
远大期望,快速获得最新技术是最大的奖励。
技术继续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企业可以采用的速度。3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持续部署最新的网络技术。
3、运营
NaaS很棒,但前提是它可以帮助网络团队满足服务水平协议(SLA)。
NaaS提供商最需要的服务是网络生命周期管理(48%)、网络弹性(42%)以及满足SLA的监控和故障排除(38%)。
4、担忧
对于放弃控制权和成本存在一些担忧。
关注范围,从NaaS能否支持看不见的新兴需求(30%)到失去安全控制(26%)。
过渡的成本和中断也排名很高(28%)。
5、角色
NaaS为IT专业人士开辟了新视野,但他们需要提高自己的水平。
超过75%的企业同意或强烈同意NaaS将为IT团队提供提升技能组合的机会。
在将他们的业务需求转化为技术策略方面,1/4的企业可能会信任他们自己的IT员工而不是系统集成商、托管服务提供商或NaaS供应商。
6、采用
有多种方式可以开始使用NaaS,其中之一就是SASE。
SASE可能是NaaS的切入点,40%的企业认为多云访问非常适合NaaS,还有34%的企业认为安全性非常适合NaaS。
49%的企业计划在更新或升级周期开始使用NaaS,34%的企业表示他们将从调整现有站点开始。
Synergy Research: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IT软硬件支出同比增长10%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2021年最终数据显示,全球在数据中心IT软硬件上的支出比2020年增长10%,这主要归功于公共云基础设施支出猛增20%,因而将全球数据中心IT软硬件支出推向历史新高。
云提供商继续大力投入于数据中心,以满足市场对其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与此同时,在2020年下降6%之后,2021年企业在内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上的支出略有反弹,增长3%。
就2021年全年市场份额而言,ODM总体上占公共云市场的最大份额,浪潮、戴尔和微软是领先的单家供应商,都拥有相似的市场份额。2021年企业基础设施的市场领导者是微软和戴尔,HPE、思科、VMware和IBM随其后。
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
(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和软件)
2021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包括云和非云硬件及软件)的总收入为1850亿美元,公共云基础设施现在占总数的47%。
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以硬件为主的几大细分市场共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市场的77%。
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云管理和网络安全则占剩余的份额。
从细分市场来看,戴尔是服务器和存储收入的整体领导者,而浪潮显然是向公共云提供商销售服务器这个领域的领导者。思科在网络细分市场占主导地位,而微软因其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应用软件领域的强大地位而名列前茅。除了这四家供应商外,市场上其他领先的供应商是 HPE、华为、VMware、联想和IBM。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说:“整个数据中心设备市场继续扩大,在经历了两年相对低迷的表现之后,2021年的整体增长率有所回升。最大的亮点是,面向公共云提供商的销售额占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这一块现在几乎占数据中心设备支出总额的一半。我们预测这些趋势在未来五年内会持续下去,云提供商销售额的年增长率将达到两位数,这有助于抵消表现略为平淡的企业市场。在服务器细分市场,面向公共云提供商的单位出货量现已远远超过面向企业的出货量,不过由于企业服务器的平均售价(ASP)比较高,这两个市场垂直领域的价值差异不那么明显。随着公共云服务器数量持续激增,这方面的差距将会拉大。”
来自:云头条
Canalys:2021年中国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74亿美元 同比增长45%
2021年是中国大陆强劲的一年,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增长45%,达到274亿美元。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33%的,达到77亿美元。Canalys 预计,到2026年中国大陆的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85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阿里云保持领先,2021年云市场排名第一,华为云和腾讯云分列第二和第三,百度AI云位居第四。2021年,四大云供应商共同占80%的市场份额,这四家云供应商都在推出战略,以抓住跨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的增长机会。
市场的客户群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互联网行业到制造、金融和零售等传统行业。提高业务弹性是数字化转型努力的关键动力,并将通过运营工作负载迁移和云原生应用程序开发不断推动云服务支出。
阿里云在2021年引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占总支出的37%。阿里巴巴在2021年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主要是受政策监管和互联网客户增长放缓的影响。但是,在主要客户的长期承诺和传统行业业务扩张的推动下,它仍然增长了30%。
华为云在2021年达到18%的市场份额,每年增长67%。快速增长拉大了华为云与腾讯云的差距,稳居市场第二。
第三大提供商腾讯云占16%的市场份额,增长了55%。腾讯云2021年整体增长平稳,多板块多元化增长。
第四大供应商百度AI云占9%的市场份额,增长55%。由于其业务主要集中在在线营销和人工智能上,百度在去年受到政府法规的影响小于腾讯和阿里巴巴。
2021年全球SaaS IPO不完整启示录
(From: BVP)
2022 年开年对 SaaS 并不友好,二级市场杀跌其实从三个月前就开始了,以业内公认的 BVP Nasdaq Emerging Cloud Index 为参考,EMCloud 指数在近三个月下跌了 31.3%,跑输大盘。
但是,这并不影响过去的 2021 年是 SaaS IPO 史上最成功的一年。
如 Meritech Capital 所说,“2021 was the best year ever for SaaS companies going public(2021 年是 SaaS 公司上市最成功的一年,没有之一)”。一共有 27 家公司登陆公开市场,比以往都多,共筹集超过 150 亿美金,上市时合计市值超过 2,250 亿美金。
根据我收集的非公开市场数据,去年同样是 SaaS 公司晋升独角兽的大年。一共有约 260 家公司在去年获得融资并成为独角兽,这里面有 109 家公司成为 20 亿美金或以上估值的超级独角兽,也创历史之最。
先按照时间轴梳理去年上市的 27 家 SaaS 公司,很多名字想必十分熟悉了。
(From: MeritechCapital)
27 家公司的基本信息与市值(截止到 1 月 30 号)如下:
(From: 公开数据整理)
结合以上公司的综合指标和 MeritechCapital 的复盘报告,有以下特点与趋势:
2021 是基础设施与开源软件起飞的元年,如果把安全算在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里,infra 及相关开发者工具引领百亿美金级公司梯队。
要享受高倍数(PS)估值,要么创造高收入,更好是拥有高增长,收入(ARR)和年同比增长中位数已经来到了至少2 亿美金和50%。
SMB 在海外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成为推动 SaaS 成长的关键客户群体,27 家公司里将近 50% 的客单在 $20K 以下,但这里面NDR 最高可超过 150%。
但是,疫情只是助推器而非发动机,SaaS 要上市仍需超 10 年等待并烧掉 2 亿美金,资金再多,须与时间为友。
如果按照行业属性(通用、行业、基础等)和客单价(对应客户规模类型)分类,还会得到以下参考:
这篇从应用软件出发,首先关注列表里的第一大类别:
Martech,营销技术。
根据 Scott Brinker 在 2020 年绘制的 Martech 地图,全球有超过 8,000 家营销技术相关公司。每一个传播渠道和营销载体的变化,都意味着蓝海机会和随之而来的惨烈竞争。
从下图来看,单点切入的公司突破天花板有相当难度。要像 Qualtrics 一样,做到 all-in-one 的平台并形成决策闭环,恐怕才能突破百亿美金大关。否则大多数会集中在 30 至 50 亿美金,往后甚至会受到来自平台级公司的挤压。
的确,每年无论上市公司还是独角兽里,Martech 公司的数量占比一定是最多的。随着疫情和数字化转型的推波助澜,更多细分领域或者同一赛道排名第二三的公司获得了上市机会。
但是,只有赛道领头羊,不仅能享受高增长,还能享受高估值(即便有泡沫)。
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赛道近年来格外热闹,2018 年 Survey Monkey 上市,目前市值约 25 亿美金。2019 年 7 月 Medallia 上市,去年 7 月被私募基金以 64 亿美金私有化退市。去年初 Qualtrics 上市,年中 Sprinklr 和 WalkMe 上市,11 月 UserTesting 成功 IPO,不一而足。
从上市后表现看,Qualtrics 当之无愧成为领头羊,关键在于摆脱了外界对于 “调查问卷” 等工具产品的刻板印象,区别于 Survey Monkey 等产品,主要特点和价值在:
连接公司各业务和组织架构,问题发现后能够自动流转对应部门,建立从反馈收集、数据治理分析、执行流程编排到落地反馈的闭环,形成企业级解决方案。
集成内外部所有渠道的客户体验和声音,包括短信、邮件、电话、in-app、社媒、即时通讯等,能帮助企业沉淀最完整的客户和员工画像。
能提供实时的反馈和分析结果,帮助业务人员在当下做出反应,例如降低客户流失、提升销售、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等。
(From: Qualtrics)
从工具到产品再到解决方案,建立 All-in-one 平台,犹如一个人的幼年、少年和成年。
Qualtrics 起步于工具,也深刻理解不应止于工具,要善用工具。
工具天然适合 SaaS 里 “Land and expand(先下单再扩张)” 的策略,然而没有兼备复杂功能和灵活配置的能力,是难以在大客户里 “expand” 的。
没有足够多高客单和大客户支撑的业务,也就无法突破收入增长的瓶颈。
截止到去年 Q4,Qualtrics 客单超过 10 万美金的客户达到 1,940 个,同比增长 45%。客单超过 100 万美金的客户也达到了 143 个,同比增加 93%。这两个同比数字均达到新高,在这之下金额留存率(NDR)也创造新高,128%。
可见 “expand” 的执行效果非常好。
(From: Qualtrics)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飞跃,管理层在最近一次财报会上这么阐述 “All-in-one 平台” 在 GTM(Go-to-market,市场策略)和大客户面前的价值:
“ if you just take a step back and look at how companies operate, you say, OK, how am I doing with my customers? How am I doing with my employees every single day? How am I doing with my products? And do they make sense for the market that I’m trying to track? And how does it show up in my brand? I mean these are the four core experiences of the business. And as we find more and more senior executives at the C level, including CEOs, engaging in making a decision to consolidate and create one platform, we’re extremely well-positioned for that just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our technology and how we built it and how we end up engaging and partnering with customers.
(如果退一步来看公司是如何运营的,OK,首先,我们是如何对待客户的?其次,我是如何对待公司员工的?接着,公司的产品表现得如何?产品是否符合我想服务的市场或人群的需求?产品定位是如何在公司品牌里体现的?这些是公司生意最核心的体验。我们发现,越来越多 C 级别的管理者包括 CEO,开始自上而下来要求整合成一个平台(来理解这些表现)。Qualtrics 在这时候正好符合了他们的预期,得益于我们的技术架构、打造产品的理念还有跟客户沟通合作的方式。)”
同样,享受到数字化红利的 Squarespace 在去年 5 月上市,2003 年以个人建站工具起步,与 Wix(市值 49 亿美金)、WordPress 并驾齐驱。而随着 Shopify(市值 827 亿美金)、BigCommerce(市值 18 亿美金)和 VTEX(市值 15 亿美金)等提供专业电商建站的公司陆续上市,这个赛道已异常拥挤。
即便 ARR 达到 7 亿美金,增速有 31%,2019 年通过一系列并购进入电商建站领域却只能在这波红利中分到一杯羹。根据招股书,电商业务收入仅占 26%,约 2 亿美金。同时,只有 2000 美元的客单价,是去年所有上市公司里最低的,从数字层面上依旧没摆脱小微用户以及 “工具” 的形象。管理层也承认,目前仅有不到 1% 的客户来自企业。
面对来自各方向激烈的竞争,能够紧紧抓住疫情对电商和数字化的推动并成功上市,Squarespace 值得借鉴的地方便是——健康地挣钱。
作为工具型产品,如果 PMF 成立,理论上是不用借助融资就能有正向现金流的,甚至盈利。
(From: Squarespace S-1)
从上图招股书可以看到,2019 和 2020 年连续两年,公司都实现了 10% 和 2% 的净利率,这在 SaaS 公司里很少见。但只有这样,作为大红利下的后入场者,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借助资本锦上添花。同时又有稳定的现金流作为护城河,抵御竞争冲击。
同样把 “Land and expand” 发挥到极致,并成为去年 IPO 公司里估值最高的也值得一番深究,那就是:
UiPath。
作为一家2005 年成立的业务仅有 36% 在美国的欧洲公司,才是时间的 “老友”。
无论在物理世界还是数字世界,“机器换人” 对客户是非常谨慎的决定,只有在尝到 ROI 甜头后才能逐步规模化采用。
SaaS 模式下,这也天然适合 “Land and expand” 战略——让少部分人先 “爽” 起来,再扩展更多场景、使用量和用户群。
UiPath 把 “Land and expand” 在企业里渗透的“飞轮效应”阐述得非常清晰:
大多数客户会为了全面落实自动化而成立 “卓越中心(Center of Exxcellence, CoE)”,UiPath 通常会帮助 CoE 创建第一个自动化流程(机器人)。
CoE 把第一个机器人交付给这个场景的用户即员工使用。
员工体验了机器人带来的效率提升后(并不是替代,只是辅助),他们希望拥有更多。这里有两种方式:
他们会向 CoE 提出需求,让他们创建更多机器人。
员工自己学习 UiPath Studio 的低代码 / 无代码工具,自主开发。
员工向 CoE 提交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成为场景模板,供其他团队复用,完成自下而上的推广,启动飞轮效应。
因此 “expand” 便体现在更多机器人(License 授权)、更多子产品的销售和更多使用量(如果采用云服务)。
因此,看似需要自上而下决策且高客单的企业解决方案,大部分时候是通过一个 “机器人” 自下而上完成延展的。
截止到去年 Q3,超过 $10 万客单的客户数为 1,363 个,超过 $100 万客单的客户数为 135 个,这两个数字是 2018 年的 4 倍和 6 倍多。
管理层经常说到,无论起初客户规模多大,一般都从一个场景开始,逐步扩张到几十和一百个机器人,第一步 “land” 的客单在 $15K 到 $20K,到后面平均客单可以达到 $85K。
这个现象在客户的 ARR 生命周期上体现得更加直观。
去年 Q2Top 25 客户的整体采购量(ARR LTV)是最开始的233 倍,Top 50 客户的采购量是最开始的90 倍,Top 100 的则是62 倍,这 100 个客户便在前面提到的客单超过 100 万美金的大客户里。而他们最开始都是从几万甚至几千美金开始的。
反向看,2015 年所有客户的 ARR 为 40 万美金,到 2021 年拓展到 2270 万美金,增长了 57 倍。
(From: UiPath S-1)
下图是几个典型行业客户的例子,在医药和公共领域,都在一到两年内 ARR 提升了 30 到 60 倍。
(From: UiPath S-1)
另外一个角度便是熟知的 NDR(净收入留存),在如今 ARR 已经超过八亿美金的时候,依旧能超过 140%,仅排在声网和 Snowflake 后面,比大受疫情推动下的 Twilio 还高。
最后还反映在 ARR 增速上,2020 年和 2019 年 ARR 分别为 5.8 亿和 3.5 亿美金,同比增长 65%,增速里 70% 是由老客户的增购贡献的。
虽然成立于 2005 年,公司真正聚焦 RPA 并改名为 “UiPath” 是 2013 年,给我的第二个启发是公司的“顺势而为”。
2015 年,安永罗马尼亚办公室接触到 RPA,并很快关注到这家刚完成种子轮的初创公司,随即主动展开合作。跟安永合作后不久,公司便与 GE 签订了超过 30 万美金的大单,并很快意识到合作伙伴的价值。
跟渠道伙伴紧密合作是公司的第二大战略,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以更专业和完整的方案向客户交付解决方案,同时打开全球市场。
这个 “借力” 方式让 UiPath 仅花了两年时间,成为了历史上最快实现 ARR 由 100 万美金到 1 亿美金的软件公司。
(From: UiPath S-1)
最漂亮的融资策略也是顺势而为。
著名硅谷风投基金 Accel 惊讶地发现这家总部远在欧洲的公司,竟已被许多美国各行业的巨头客户关注,于是迅速敲定了 2017 年的 A 轮融资。这笔关键的融资迅速帮助公司扩大了销售队伍,加速产品迭代,2018 年客户数直接翻了 6 倍。
在一次财报会上管理层提到了 “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如前面所述,之所以 Top 100 客户的使用量能翻 62 倍,Top 50 客户使用量翻了 90 倍,这个现象就是当 “expand” 发生在 “跨场景” 和“跨部门”的时候,而帮助实现逃逸速度的关键有两个——
不断与 AI 结合的 “技术”和超过 4,900 个的 “渠道伙伴”。
去年看到许多关于 PLG(产品驱动增长)的讨论,最终回归到对如何真正做收入与增长的本质思考。
PLG 更多是对 “land” 的一个延展,然而要突破一亿美金 ARR 甚至更高收入,如何持续 “expand” 才是关键,是成为百亿美金公司的必经之路。
大到 Salesforce、Snowflake,小到 UiPath、Qualtrics 都提供了不同参考,如何从客户整体运营角度去做产品设计,如何尽早联合渠道伙伴指定解决方案,如何做好客户成功提升留存与续费等等。
这些问题我并不认为是公司在具备规模收入后才开始考虑的,否则 UiPath 在短短两年 ARR 暴增到一亿美金的过程中一定无法保证交付质量和客户续约。
因此,提前思考,尽早规划。
最后,对于这些头部公司来说,下一步便是将 ARR 突破十亿美金,还要保持高增长和产品竞争力。
在 BVP Cloud Index 的上市公司里,市值前十大公司无一例外都建立了除了产品和销售外最重要的壁垒——
生态系统(Ecosystem)。
(From: BVP)
这里的生态系统广义地包括渠道、合作伙伴、开发平台或应用商店等,一切能够基于自身产品为客户解决问题和提供延展服务的供应商。
如何在发展初期建立生态系统,首先是向合作伙伴提供足够激励来启动 “合作飞轮”。
Shopify 在 2009 年发布应用商店的时候,还是一个全年收入仅 200 万美金和 6,000 个付费商家的初创公司。所以商店肩负了两个重要目的:通过第三方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功能,以及通过渠道伙伴介绍更多商家客户。
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通过奖品和奖金激励第一次来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启动所谓的飞轮——越来越多开发者写应用,平台功能更完善,合作伙伴推荐来的商家也更容易留下来,商家下载更多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就能获得更多收益,他们就更有动力去拓展整个生态。
在 BVP 准备投资时,他们发现当时管理层非常坚决地认定,应该把应用商店作为一个 “成本中心” 来持续投入。
如今 85% 的商家安装至少一个第三方应用,平均一个商家安装了六个应用。同时,至少推荐一个成功客户的合作伙伴数量在 2020 年几乎比往年翻了一倍。
(From: BVP)
2020 年生态系统内所有第三方参与者获得的总收入达到 125 亿美金,是 Shopify 自身收入的四倍。不仅如此,去年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对激励计划的投入,宣布取消对在平台上获取年收入少于一百万美金的开发者的抽佣。
生态建设十二年后,投入仍在持续。
当偶然翻到 2018 年美国 SaaS IPO 公司时,有包括耳熟能详的 Elastic、Analplan、Docusign 等 14 家准上市公司。巧合的是,其中一家在上市前夕被收购,就是 Qualtrics。当年几个核心指标与 2021 年上市公司做个对比:
2018 年公司收入的中位数为 1.9 亿美金,这个数字在 2021 年也是约 1.9 亿美金;
2018 年公司成立平均时间是 14 年,去年这个数字是 10.4 年;
最后,年比年增速 2018 年中位数是 40%,去年这个数字是 54%。
后疫情时代,SaaS 在美国及全球市场的发展仍在提速。
而随着资本继续流向后面这超过一百家 20 亿美金以上的超级独角兽,更多先进的方法论和经验传递给后起之秀,SaaS 公司上市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不过,当我们看到 Salesforce 如愿在去年达成 200 亿美金收入目标,Shopify 在去年 MRR 首次突破 1 亿美金,Datadog 去年 Q4 财报亮眼到让投资人惊呼 “Rule of 40” 要进化为 “Rule of 100” 等新闻时,也要明白一件事:
上市才是更大机会和挑战的起点。
来自:我思锅我在
3年内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将超过1000个
根据数据中心行业协会 (AFCOM) 的一项研究,近 60% 的企业领袖报告称,2021 年他们开始远离公共云,转而支持托管和私人数据中心。
AFCOM 还报告称,与前几年相比,2021 年有更多公司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集成到数据中心生态系统中,以创建更智能、自主的系统。随着机架密度的增加,分布式系统、多租户和超大规模的设置也变得更加流行。
而市场调研公司 Synergy Research Group 最新发布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报告预测也显示,为了支持其不断扩张的业务运营,超大规模运营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正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目前已知有 314 个新建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数将在三年内超过 1000 个,并在此后继续快速增长。在目前已经在运营中的超规模数据中心中,美国目前占比近 40%,几乎占据了全球数量的一半。
此外,它还是未来在建数据中心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爱尔兰、印度、西班牙、以色列、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和英国。
随着运营数据中心的安装基础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以及平均规模的增加和旧设备的扩展,这些数据中心的容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该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全球 19 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心足迹和计划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 IaaS、PaaS、SaaS、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游戏领域的最大运营商。
目前,拥有最广泛数据中心的公司主要是一些领先的云提供商,比如亚马逊、微软、谷歌和 IBM。它们拥有全球最大数据中心的 50% 以上,并计划进一步扩张。据统计,这几家公司每家都有 60 个或更多的数据中心,在北美、亚太、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拉丁美洲这四个地区中每个地区至少有三个。甲骨文 (Oracle)、阿里巴巴(Alibaba) 和腾讯 (Tencent) 也拥有非常广泛的数据中心。
数据来源:AFCOM
按数据中心容量来统计,在这一领域领先的公司则分别是亚马逊 (Amazon)、微软 (Microsoft)、谷歌和 Facebook,不过增长最快的是中国的超大规模企业,最明显的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亚马逊、微软、Facebook 和谷歌是未来新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大规模运营商的未来是光明的,两位数的年度总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云收入支撑的,云收入将以每年 20-30% 的速度增长。这进而将推动资本支出整体强劲增长,尤其是数据中心支出,”Synergy Research Group 首席分析师 John Dinsdale 分析称,“虽然我们看到地理分布、建造与租赁分布、平均数据中心规模和数据中心组件的支出组合都在继续发展,但我们预计,整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生态系统将继续快速增长。能够成功瞄准这一生态系统的公司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
事实上,从硬件到人员配备,数据中心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英特尔、AMD 和英伟达等芯片制造商在 2021 年推出了新技术。这些处理器提高了客户数据中心系统的速度、敏捷性、加速和性能。
2021 年,提高现代数据中心的机架密度也成为一个更大的挑战。它增加了电力消耗和冷却成本,以及电力故障造成的停电风险。Uptime Institute 的一份报告发现,2021 年所有数据中心断电情况的 43% 是由电力问题引起的。数据中心团队应该关注硬件设备的密度和电力使用效率 (PUE)。
全球新冠疫情加速了数据中心减少对人工干预的依赖的需求。全球的数据中心员工开始使用更智能、更自主的系统来完成简单的任务,并部署分布式环境来提高自动化能力。
随着 2021 年分布式架构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传播,数据中心需要新的工作负载、应用程序和数据交付方法。企业实施了边缘软件和扩展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包括数据驱动功能、人工智能集成和增强现实。
另外,2021 年,数据中心的人员配备是一个挑战。根据 AFCOM 的报告,90% 的数据中心员工年龄在 45 岁或以上,50% 的人在该行业工作了 10 年或以上。要继续满足数字经济和劳动力的需求,就需要在培训和新员工方面加大投入。否则,该行业将面临劳动力萎缩和更激烈的竞争。
SRG:2021年Q4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超过50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超过500亿美元,比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36%。全年总支出达到178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37%。
亚马逊继续引领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保持在32-33%。2021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年度增长仍然略高于整体市场。与此同时,微软继续保持领先,其市场份额自2017年底以来增长了近9个百分点,第四季度达到21%。谷歌和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也在继续增长,而中小型云提供商的长尾总体收入增长稳步,但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由于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已发布了第四季度的收益数据,Synergy 估计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为505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达到178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市场的大部分,第四季度增长了38%。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行业更为明显,前三名控制了71%的市场。从地理上看,云市场在全球所有地区继续实现强劲增长。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尽管已经实现了巨大的规模,但2021年的市场增长率实际上超过了2020年,这有力地证明了云服务的价值和吸引力。企业现在在云服务上的支出是数据中心支出的两倍。与此同时,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有趣。亚马逊继续大幅领先,但微软、谷歌和阿里巴巴都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微软的市场份额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增长,现在仅落后亚马逊11个百分点。”
SRG:2021年Q4亚太地区云收入达17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亚马逊(AWS)、阿里巴巴和微软是亚太地区云市场的领导者。亚马逊在五个亚太地区市场此区域中的四个处于领先地位,领先于其区域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在中国拥有强大的领先优势,并且在东亚其他地区、南亚和东南亚以及大洋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微软现在在四个子区域中排名第二,在整个亚太地区排名第三。
其他排名靠前的云提供商要么是在多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全球参与者(谷歌、NTT 和 IBM),要么是在本国市场拥有强大地位的公司。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中国接下来的8家云提供商都是本地的,腾讯、百度、中国电信、华为和中国联通并列第二。与此同时,富士通在日本占据优势地位;Naver和KT在韩国占据重要地位;而 Telstra 则在澳大利亚市场处于优势地位。亚太地区前20名云提供商还包括京东云、金山软件、甲骨文、Salesforce、光环新网和新加坡电信等。
来自云基础设施服务的亚太地区收入在第四季度达到近17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公共IaaS是该地区最大的分支市场,其次是公共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
由于数据库和面向物联网的服务增长特别强劲,公共PaaS在本季度的增长率最高。亚太地区现在占全球市场的1/3,并且继续比北美或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长得更快。尽管所有亚太地区的子区域都在强劲增长,但增长率最高的是南亚和东南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印度。中国是迄今为止该地区最大的市场。
ORCA:2021年公共云安全报告
公共云安全是一项共同的责任。虽然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云提供商必须确保其公共云平台的安全,但客户也有责任确保其在云中运行的工作负载、数据和流程的安全性。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原因有几个。任何拥有公司信用卡的人都可以跨AWS、Azure和GCP激活复杂的IaaS资产。与此同时,DevOps团队以极快的速度工作,频繁地上下扩展使用率,可能每小时数千次。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云工作负载安全取决于所有资产中安全代理的安装和维护。
主要调查结果包括:
80.7%的企业至少有一个被忽视的面向互联网的工作负载,这意味着它运行的是不受支持的操作系统,或者在180天或更长时间内未打补丁。
身份验证问题也很常见,5.3%的企业至少有一个工作负载可通过弱密码访问或密码已泄露;23.5%的企业没有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来保护其云帐户的超级管理员用户;19.3%的企业至少有一项面向互联网的资产可通过非公司凭证访问。
几乎一半的企业(43.9%)有面向互联网的工作负载,其中包含机密和凭证,这构成了横向移动的风险。
内部工作负载的安全性比一线工作负载差得多,77.2%的企业有10%或更多的内部工作负载处于被忽略的安全状态,这意味着操作系统不受支持或长时间未打补丁。
攻击者发现易受攻击的一线服务是一个薄弱环节,可以将其用作在企业内横向移动的立足点。
报告:云计算企业如何扩大到1亿美元?
Bessemer发布了报告“扩大到1亿美元”,分析了云企业年度收入如何增长到1亿美元。
1、ARR(Annual recurring revenue,年度经常性收入)是风向标。不断增长的ARR是每个云公司的重要指标。ARR在1-10万美元之间的公司的平均增长率接近200%,超过100万美元的公司的平均增长率降至60%。增长耐力衡量的是云公司的年增长率。在私有云行业,年增长率70%往往是可预测的。强大的总保留率和净保留率有助于保持强劲的增长率。
2、以巨大的优势取胜。优化成本和开支是构建一个成功的云公司的关键。在云计算行业,毛利率衡量公司向客户交付软件的效率。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毛利率平均为65-70%。虽然COG主要是可变成本,但企业应当从运营费用中获得杠杆作用:研发(RD)、销售与营销(SM)和一般管理(GA)。通过100万美元ARR的运公司的这些费用平均分别占收入的35%、50%和20%。随着支出的减少,云公司越来越接近自由现金流(FCF),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云公司的平均 FCF达到 -35%。
3、了解自己的价值。在过去10年,ARR介于1-10万美元之间的云计算公司融资的平均定价是ARR的30倍;ARR超过10万美元以上则降至15倍。2020/2021年间,平均倍数已增至20倍,顶级私有云公司的定价更高达34倍。
4、规划下一个里程碑。使用适当的基准来规划公司的进度,并将其包含在下一个董事会或筹款计划中。
5、公开上市。在关注公开市场之前,制定目标——在1-2年内实现1亿美元以上的GAAP和FCF盈亏平衡。
JAMF:2021年云安全报告
2020年,许多企业被迫将其业务实践转变为完全远程模式,同时保持生产力水平。因此,IT政策也在不断进行修订,才能容纳更多的设备、更庞大的网络和更多的应用程序。
无国界企业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Gartner在2020年3月对首席财务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的受访者打算将一些员工永久转移到远程工作模式。
因此,我们看到良好的安全实践在我们眼前发生了变化,现在它需要满足新的标准。最成功的IT运营侧重于在用户离开办公桌时也能为其提供支持。
关键行业专家认为,SASE(安全访问服务边缘)将是创新型公司摆脱传统技术的关键架构模型,因为SASE将网络和安全功能融合并整合到统一的云本地服务中。
主要数据
2020年,52%的企业的远程设备上发生过恶意软件事件,高于2019年的37%,增长41%。
2020年,在受到移动恶意软件攻击的设备中有37%在受到攻击后继续访问公司电子邮件,11%继续访问云存储。
2020年,28%的企业定期使用具有已知安全漏洞的操作系统。
与大流行前相比,在办公时间内访问不适当内容的流量显著增长。
在周末的高峰期,安卓设备安装易受攻击应用程序的可能性是iOS设备的5.3倍,网络钓鱼攻击的频率比平日峰值高6%。
2020年,每周有4%的用户连接到高风险热点,而2019年为7%;
15%的企业至少有一台设备上的应用程序仍在使用已泄露密码,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11%。
Gartner:2022年全球IT支出将达到4.5万亿美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IT支出预计将达到4.5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5.1%。
尽管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潜在影响,但经济复苏对数字市场繁荣抱有很高期望,这将继续推动技术投资。
Gartner杰出研究副总裁John-David Lovelock表示:“2022年是CIO回归的一年。他们现在能够超越过去两年的关键短期项目,专注于长期。同时,员工技能差距、工资上涨和人才争夺战将促使首席信息官更多地依赖咨询公司和托管服务公司来实施数字化战略。”
Gartner 预测,包括咨询和托管服务在内的 IT 服务行业预计将在 2022年实现1.3万亿美元的收入,比2021 年增长7.9%。具体而言,商业和技术咨询支出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10%。
到2025年,企业将增加对外部顾问的依赖,因为变革的紧迫性和加速步伐将扩大企业的数字业务雄心与其内部资源和能力之间的差距。
Lovelock补充说:“这对云计算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实现数字化雄心和支持混合工作的关键要素。Gartner预计,绝大多数大型企业将在未来几年使用外部顾问来制定云战略。”
2020 年,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云计算首次超过非云,部分原因是冠状病毒大流行。到2025年,Gartner预计它将是非云市场规模的两倍。随着企业专注于将其软件堆栈升级为软件即服务 (SaaS) 以支持灵活性和敏捷性,云计算几乎占 2022 年企业软件支出增长的11%。
ISG:2021年人力资源HR技术和服务趋势报告
根据今年的调查结果,人力资源正在加速向云迁移。
这种从大流行中加速转向云的行为说明了企业需要优先考虑员工体验、对虚拟劳动力的支持,以及更灵活的模型来满足业务需求。
在迁移到 HR 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在 IT 和 HR 方面实现了成本节约,而且还获得了可衡量的业务价值。
未能将其人力资本管理(HCM)实施视为真正转型的企业实现业务目标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花时间协调和优化其流程的企业报告他们的人力资源技术在提高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果。
企业采用新兴技术(如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速度较慢,并且对其在人力资源运营中的有效性认识有限。 近7/10的企业预计,到 2022 年,超过 20% 的员工将在家办公(WFH),最普遍的观点是 20-40% 的员工将在家办公。
外包和混合外包交付模式已成为跨人力资源职能的主要服务交付模式。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包作为主要或混合交付模式的使用有所增加,这表明外包和共享服务的强劲增长。
不同规模的企业通过外包实现不同的影响。较小的企业(少于10000 名员工)报告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较大的企业(拥有超过 50000 名员工)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最大的进步。
企业在数据和分析方面取得了进展,对数据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呈现数据和洞察力、快速将其交付给企业并使用它们来推动产生业务影响的行动对于许多人来说仍然是挑战。
德勤咨询:2022年科技趋势报告
德勤发布了“2022年科技趋势报告”,分析了2022年的主要科技趋势:
数据共享变得更容易。许多新技术有望简化企业内部和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同时保护隐私。作为增长趋势的一部分,企业正在从敏感数据中释放更多价值,同时利用大量外部数据。这打开了一个新的数据驱动领域,与生态系统或价值链中的其他人共享安全数据的能力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
云垂直。围绕数字化转型的重心已从满足与行业无关的IT 需求转变为满足每个部门甚至子部门的独特战略和运营需求。SaaS 供应商正在与全球系统集成商和客户合作,提供模块化、特定于垂直行业的业务服务和加速器,这些可以轻松实现差异化。
区块链:为业务做好准备。流行的加密货币和非同质化代币 (NFT) 吸引了媒体头条和公众的想象力,但这些以及其他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已经在企业中掀起波澜。
IT,颠覆你自己:大规模自动化。面对不断攀升的技术复杂性以及对稳定性和可用性的更高期望,一些 CIO 正在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他们的 IT 组织。从手动管理迁移到自动化,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复杂系统并通过提高可用性和弹性来改善客户体验
网络人工智能:真正的防御。安全团队可能很快就会被庞大的数量、复杂性和检测网络攻击的难度所淹没。企业攻击呈指数级增长。随着 AI 被整个企业采用,它还可以用来对抗攻击。
技术栈物理化。随着“智能设备”的爆炸式增长和物理任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IT 的职权范围再次扩大,超越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CIO 现在必须考虑如何加入、管理、维护和保护无数关键业务的物理资产。
来自未来的田野笔记。一个大胆的、技术先进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准确辨别这个未来是什么样子。
Grayscale Research:Web3.0虚拟云经济报告
加密云经济是下一个新兴市场投资前沿,元宇宙(Metaverse)处于Web3.0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元宇宙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体验式的3D虚拟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实时社交,形成一个持久的、用户拥有的、跨越数字和物理世界的互联网经济。
在过去30年,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我们与网络的互动方式也随之发展。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线社区的三个关键时代为:
Web 1.0,Netscape 在线连接我们
Web 2.0,Facebook将我们连接到在线社区
Web 3.0,分散式网络将我们连接到一个虚拟世界
我们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字活动上,尤其是年轻一代。如今,我们生活的1/3(每天约8小时)是花在看电视、玩游戏或社交媒体上。随着我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些数字世界体验上,我们也将更多的钱花在这些数字领域,以建立我们在这些在线社区中的社会地位。
我们的社交生活和游戏正在融合,并创造了一个大型、快速增长的虚拟商品消费经济。据估计,虚拟游戏世界的收入可能会从2020年的约180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约4000亿美元。游戏开发商货币化的持续转变是这一增长趋势的关键动力。玩家越来越多地从付费玩高级游戏转向免费游戏,开发者通过向玩家出售游戏中的物品来提高游戏性或在虚拟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Web3.0开放加密元宇宙网络,通过消除Web2.0平台对这些虚拟世界施加的资本控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新范式允许用户将其数字资产作为代币(NFT)在游戏中与他人进行交易,并将其带到其他数字体验中,创造一个全新的自由互联网市场经济。
IDC FutureScape: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十大预测
IDC即将发布的《IDC FutureScape:全球云计算2022年预测-中国启示》报告将分别阐述每项预测的含义,分析其对IT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顺应这些技术和市场趋势发展的建议,可为云服务商制定业务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IDC FutureScape 2022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十大预测如下,涵盖了从云基础设施到应用、数据以及云运营和持续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
预测一
应用现代化
到2024年,大多数遗留应用将实现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投资,55%的应用将使用云服务来扩展功能或替换低效代码。
预测二
专属云
到2025年,根据性能、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40%的组织将会采用部署在企业本地或服务商处的专属云服务。
预测三
云灾备
到2025年,50%的组织将其数据保护系统迁移到云,并以云为中心,实现中心和边缘数据的统一管理和治理。
预测四
多云数据治理
为了保证分布式数据的一致性,2024年将会有50%的组织采用多云数据治理工具,使用统一的数据获取、迁移,安全和保护策略。
预测五
无处不在的应用部署
到2025年,30%的组织将使用云托管服务商提供的应用实现任何地点部署以及运行的一致性。
预测六
低代码平台
到2023年,40%的新应用将基于无代码/低代码平台进行开发,当前该比例是15%。
预测七
云运营优化
到2024年,50%使用云服务的组织将建立专门的FinOps功能用于自动化监测和优化云资源,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预测八
边缘云
到2026年,50%的CIO将需要云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安全的云边协同解决方案保证数据采集的性能和一致性。
预测九
云的可持续性
到2025年,65%的组织将使用软件工具和云基础设施使跨工作负载到数据中心的可持续效率提升25%。
预测十
高性能计算
到2025年,65%的组织将使用软件工具和云基础设施使跨工作负载到数据中心的可持续效率提升25%。
IDC FutureScapes对技术、市场及生态系统的分析解读能帮助CIO更好地了解未来趋势以及IT组织对企业的影响。该报告还着手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为CIO指点迷津,并提出可依循、可执行的建议。IDC每年都会有一系列将在未来若干年影响企业走向的关键性外部驱动因素。FutureScape根据这些驱动因素提出十项预测、分析IT企业受到的影响,并针对未来五年给出相关建议。
SlashData:2021年开发者报告
SlashData发布了“2021年开发者报告”。目前,JavaScript是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在全球有近1650万开发人员使用它。自2020年初流行度超过Java以来,Python一直是仅次于JavaScript的第二语言,拥有1130万用户。在过去24个月里,Rust的增长速度比其他任何语言都快。Kotlin一直被视为编程语言中的新星。
5G和物联网革命的核心开发者
大中华区82%的开发人员对5G技术、学习或使用5G技术感兴趣。
北美和南美的5G开发人员次之。
AR/VR、工业物联网和消费电子是开发者参与5G发展最快的领域,1/6的开发者正在研究5G技术。
什么会让程序员离职?
许多程序员知道自己的价值,1/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离开目前的雇主。
大约1/4的开发人员可能会受到远程工作的诱惑。
7/10的东欧开发人员最关心的是加薪,这也能导致他们更换雇主。
大中华区的开发人员最有可能选择“软”福利。
在拥有16年或以上经验的开发人员中约1/6表示没有什么能让他们离职。
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工作流程
只有1/10的DS/ML开发人员端到端参与DS/ML工作流。
数据探索和分析、模型开发和可视化构成DS/ML项目的基础。
针对为第三方平台构建应用程序和扩展的开发人员
68%为第三方生态系统构建应用程序开发者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
43%的第三方生态系统开发人员正在为浏览器创建应用程序和扩展,使其成为最有针对性的平台。
在过去两年,第三方生态系统开发人员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趣增长了16%。
第三方生态系统构建应用程序的专业开发人员中有17%将目标对准了其他专业人员。
游戏开发中使用的技术
在过去六个月,通过云部署游戏的开发者比例上升了10%。
在将代码部署到云端的专业游戏开发人员中有43%使用多/混合策略。
AWS:在云计算中使用第三方数据实用指南
数字化转型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灵活,但越来越多的公司正转向第三方数据集,以创造新的独特优势。Gartner指出:“提供用户访问内部和外部数据的精心策划的企业将比不提供的实现更高的业务价值。”
但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首先克服其对共享数据的固有怀疑,并识别和发现可信的数据源。但是,为第三方数据找到可靠来源只是挑战的一部分。这些数据还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可以广泛访问,以构建用户希望的有价值的、更深入的见解。企业还需要实现关键的业务成果。这种细微差别使业务决策者对IT投资和能力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反过来也使IT在支持业务决策方面的作用发生了改变。这既是一项技术挑战,也是一项文化挑战,但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AWS在报告中探讨了一系列构建第三方数据战略和克服常见挑战的方法:
实现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法律部门一起开发连接分析、业务需求、IT和业务团队的数据生态系统,同时平衡速度和准确性以实现更好的决策。
客户洞察:了解和支持最有价值的客户,并识别甚至预测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在供应链中启动适当的支点。
安全:管理权限和控制以及了解云如何降低影子IT的风险。
高效的数据采购和授权:建立有效的第三方数据战略,消除与查找、许可和交付数据集相关的摩擦。C-suite越来越多地参与数据现代化路线图的决策,找到弥合技术能力和业务成果之间差距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极空间携新品Z2S/新Z4再爆NAS热潮 袁斌强调私有云核心是功能应用软件服务
文:Ralf 来源:LIKE.TG
一家成立两年的公司,发布产品仅一年,在今年双十一迅速进入网络存储品类行业第三,增长速度爆棚。12月15日,这家行业黑马极空间再次携新品点爆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私有云市场。
此次极空间带来的新品是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私有云Z2S,以及满足企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同时全面升级软件系统以及带来全新的极空间亲情APP应用等。
一年前,极空间发布了Z4、Z2,潮酷的外观,易用的系统,受到行业的青睐。一年的时间,极空间收获了双十一800万销售额、行业第三、2万多名忠实用户、产品用户在线率75%、开机率95% 等诸多成绩。
成绩的背后,却是创业公司历练的坎坷。在去年发布会后,科技行业面临了芯片危机、疫情导致工厂停工等。极空间团队的工程师甚至亲自到生产一线,进行装配工作,为的是保证有限的产能。直到2021年4月,才实现了产品量产出货,而有些芯片成本翻了近30多倍。
笃定普通用户的NAS私有云市场
一年之后再度出现在媒体面前,极空间CEO袁斌一如即往地笃定NAS私有云市场。在极空间创立之前,NAS私有云产品仅限于专业IT技术用户,市场的用户基数仅在500万左右。而极空间的商业模式是向更大的市场——即企业办公应用市场及个人家庭存储市场。这一市场的目标用户在5000万左右。
在袁斌看来,一些行业的先行者将NAS私有云市场越做越窄,让普通用户有着技术门槛。如何做一款能够简单易用的NAS私有云产品,这是极空间团队创立的根本。
袁斌一直强调极空间是一家软件公司。但其硬件能力也不可小觑。在NAS行业能够挑战软硬件一体,本身就是过硬技术的证明。在创业之前,袁斌团队曾负责过数亿用户市场,极空间现在的产品架构和系统架构,都是为了百万千万级的并发做的储备。
在过去一年,极空间ZOS迭代了50个新版本,几乎是每周一次迭代。推出40+新功能,覆盖苹果、安卓手机、电视机、windows和苹果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以及浏览器 7个终端全终端,APP版本更新400+次。这是典型互联网大厂才拥有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也令传统NAS同行汗颜。
硬件升级更新 应用功能与软件服务更为亮点
互联网基因深深烙印在这个初创团队的身上。NAS私有云市场如何做大,如何让普通用户接受并易用,这是袁斌团队一直深究的问题。
极空间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极空间的产品逻辑与传统NAS差别很大,传统的NAS被大厂垄断,产品普遍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CPU等硬件更新缓慢,市场缺乏针对用户需求的改善和创新动力。因此,极空间从入局之初就聚焦在软件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上面。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介绍说,科技,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带来便利。
此次极空间的一个重大的应用是已经进入公测的极空间亲情APP。
为了方便父辈操作,随时看到儿孙辈的照片、听到喜欢的音乐、随时观看属于他们年代的电影,极空间为父母长辈定制研发了极空间亲情App。陶建良介绍称,考虑到老年群体对精细操作的能力下降,多变的滑动、繁杂的搜索筛选等存在不便,极空间定制了简化内容模块,标注清晰明朗,没有繁琐的跳转设置,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让不懂网络,不会智能设备的老年用户也能轻松使用,融入数字时代。例如子女整理好孙辈的图片视频以及父母喜欢的音乐电影后,另一端的父母打开App即可直接观看使用,进而为老年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简单化的私有云服务。
Z2S/新Z4同时亮相,性能怪兽全面升级
作为专业私有云品牌,极空间针对用户的存储需求,产品覆盖不同盘位,不但配置高,使用也很方便;一台NAS,安心备份,让你的数据存储变得简单,从个人家庭到企业,按需选择即可。袁斌表示,极空间更看重私有云产品的软件系统创新和用户体验,但硬件性能同样非常出众。
袁斌介绍称,Z2S延续上一代家庭私有云体积小巧、颜色丰富的工业设计,备受女性用户喜爱的同时,在性能上更展现出跨越式提升。Z2S搭载4核的ARM CPU,2G/4G超大运行内存,与此前的Z2相比,Z2S的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90%,视频、图片转码速度提升150%、BT/PT下载速度提升120%、AI图像识别速度提升150%。这样的配置轻松足以满足6口之家日常所需,可谓老少皆宜。在视频服务上,极空间新增HDMI接口,支持hdmi2.0A,支持4K 60p的输出,满足用户各类观影需求。
在使用体验上,极空间对更安静的追求永无止尽,创新风扇控制算法,给用户无感静音体验。此外,在外部漆面、电源按钮以及前盖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深耕优化,经过无数次的防摔试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新Z4采用全航空级5052铝合金外壳,不仅具备优秀的可加工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高,更有优秀的辅助散热能力,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共振及噪音。多曲面的工业设计风格科技感十足,价格昂贵的汽车级冲压工艺带来极致的轻量化和一体化,保证了坚固的整体结构。
新Z4采用Intel J4125处理器,4GB/8GB超大运存,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10G传输速度的M2 接口SSD闪存,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存取速度。4个硬盘位,最大支持单盘20TB,兼容2.5寸与3.5寸,支持机械硬盘也支持SSD,主打高端数码玩家和小微企业用户市场。
新Z4独特的硬盘支架免工具安装设计,让用户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装卸硬盘,不断精进产品内部品质,加强散热,配合超大静音液压轴承风扇和智能温控算法,让温度与噪音达到良好平衡。活动组件连接大量使用静音弹性硅胶做接触隔离,保证整机内没有刚性接触点,大幅度降低设备的运行噪音和震动。
随着新一代Z系列的发布以及极空间亲情APP的上线,从破局跨向超越的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当晚20点,Z2S/Z4将在官网和京东极空间自营旗舰店开启预售。毫无疑问,极空间展现出的易用、隐私、安全、强大以及国潮等特点,不仅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初衷。当定义“潮流”的用户走向台前,我们看到,私有云中的“新国货”极空间,正与“Z世代”的存储需求与应用痛点重合,以软件服务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正引领私有云行业迈向新一轮产业升级。
未来融资将投入功能打造和企业级服务研发
去年极空间就传出有融资的进展,袁斌坦言极空间一直有融资,但数额并不太大,所以没进行公开披露。未来有重大消息会和媒体及时沟通。
对于融资的投入方向,袁斌表示将会扩大团队规模打造更新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企业级市场中的企业办公应用服务。目前团队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基础软件研发。同时,也会加大销售渠道的搭建,包括线下和海外电商。
在生态合作方面,极空间这一年来有了很大的成长。袁斌介绍称“这一年时间做了非常多的合作,不光是产业链,还有销售渠道。产业链方面包括硬件,也包括芯片厂商,包括X86的企业也都在沟通中,大的代工厂做了一些调整。像应用方面,像和金山、和迅雷等的合作。销售层面,像希捷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都非常正常的推进中。销售方面,我们也建立起数百家代理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货,是产能的问题。在这一年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供应链上。”
面对行业热炒的元宇宙概念,袁斌表示有些反感概念的炒作,但元宇宙要实现所描述的场景,其基础是数据传输能力。“元宇宙需要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很强的,解决它的问题只有一个,是边缘化,一个元宇宙的场景可能就是几十个G上百个G,现在玩一点真实点的VR游戏,随便一个场景通过网络传输不可能的,因为物理极限放在那儿了,万兆光纤普及化还非常遥远。对所有的元宇宙概念,对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而极空间这样的产品是最适合与它匹配的,要是炒概念,我们挺合适的,但我不喜欢炒概念。“
如旋风一般,极空间在一年时间将沉闷的NAS私有云市场掀起了一轮轮的热潮。憨实的工程师文化,坚定的服务普通用户的信念,让酷炫的极空间产品赢得用户、市场以及投资人的认可。而更大的爆点,或许就在新的一年。
SRG:2021年微软企业客户收入120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对2021年IT市场的详细审查确定了13家顶级供应商,这些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销售技术产生了超过250亿美元的年收入。微软以1200亿美元的企业客户年收入大幅领先,其次是IBM、亚马逊、华为和思科。在年收入增长方面,亚马逊网络服务以36%的增长率领先,其次是Salesforce和微软,他们的收入增长均超过20%。其他领导者都没有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地缘政治问题和技术供应限制的影响,华为来自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客户的收入下降了9%。
总的来说,2021年13家供应商从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客户那里获得了6130亿美元的收入,增长了10%。该分析基于Synergy针对一系列企业IT市场的详细季度跟踪数据。2021年全年的收入数字代表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实际数据和第四季度活动水平的预测。较大的市场细分包括云基础设施服务、协作、企业软件/SaaS、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和企业IT服务。增长率最高的细分市场是云基础设施服务、SaaS、托管和云协作以及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IDC:2021年上半年中国AI云服务市场市场规模达2.8亿美元
中国AI云服务市场2021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2.8亿美元,占比人工智能软件整体市场12.9%。从公有云服务占比看,相较于2020全年9.3%的占比,有所提升。从市场机会来看,中国市场新增的AI商机中,私有化部署的机会仍然显著多于公有云部署方式。
AI公有云服务市场格局:
从市场份额来看,百度智能云依托多年的AI技术积累和产业实践在AI云服务市场仍然保持领先地位。阿里云紧随其后,无论是达摩院的AI研发能力还是阿里云的商业化规模都助推了阿里云在AI市场的快速增长。华为云则优选关键基础技术以及重点应用场景来实现商业化与技术储备的齐头并进。
细分领域市场格局:
按照技术领域,IDC目前将公有云服务分为图像视频、人脸人体、智能语音、对话式AI、NLP以及机器学习平台6个细分市场。目前大部分厂商均选择不同的细分市场重点发力。
包括图像视频、人脸人体在内的计算机视觉市场:应用场景在于泛安防下的身份认证,互娱场景中的人像美颜、互动、内容审核,以及在各行各业均广泛应用的OCR。在公有云能力之外,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能媒体中的图像视频相关场景也是厂商的发力点所在。
包括智能语音、对话式AI、NLP在内的语音语义市场:应用场景在于智能客服、会议转录、机器翻译、短文本分析、语音识别等。其中对话式AI技术最为成熟,市场机会也分布在各行各业。智能语音技术成熟度次之,NLP成熟度最低,在该领域主要靠大项目来形成市场规模,同时靠碎片化场景来培育潜在市场机会。
机器学习平台市场: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技术,机器学习平台支撑了诸多尚未有成熟软件产品的应用,用户可以在平台上针对场景训练模型并部署应用。而这一市场的长期持续发展也需要依托数据科学与AI人才队伍的扩展以及数据资源的不断丰富。
回归技术本身寻求长期突破
人工智能市场已经跨越了“讲故事、概念包装”的阶段,回到理性发展轨道。尤其是以公有云厂商为代表的AI公司,开始重新重视AI科研。典型的研究攻关领域包括AI求解器、数字孪生、文档型AI、大数据分析与AI一体化、超大预训练模型,以及其他暂未公开的前沿技术。
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云服务厂商是AI市场的重要创新力量,然而AI公有云服务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主流厂商在追求商业变现的同时,也在回归技术本身寻求长期机会。着眼远期的技术探索和投资将有助于厂商抓住长远的市场机遇”。
Canalys:2021年Q3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到72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43%,达到72亿美元。阿里云继续保持中国大陆市场领先地位,华为云和腾讯云争夺第二和第三位。百度人工智能云位居第四。四大本地云服务提供商主导国内市场,占总支出的80%。但微软 Azure 和 AWS 都有意通过与当地公司的现有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而字节跳动则宣布通过其 Volcano Engine 品牌进入企业云计算市场,这将增加竞争。反过来,中国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国际数据中心扩张,尤其是在东南亚。
阿里云在 2021 年第三季度以38.3%的份额领先中国大陆市场,33.3%的年收入增长主要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零售行业的推动。华为云是第二大供应商,市场份额为17.0%,同比增长 49.1%,并专注于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与华为移动服务的进一步互操作性。腾讯位居第三,市场份额为16.6%,增长49.5%。通过赢得与大型电子商务和金融客户继续加速发展。由于互联网、媒体、金融服务、能源、制造和公共部门的客户群不断增加,百度人工智能云以8%的份额位居第四,增长64.7%。百度的智能云工业互联网项目也继续取得成功。
AWS 宣布扩大其覆盖范围。微软宣布将在 2022 年推出新数据中心,将 Azure 在中国的容量增加一倍。
凭借在中国大陆的强大影响力,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了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国际扩张。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韩国推出新的数据中心。华为云在泰国增加了新的区域,以扩大其在新加坡、香港和马来西亚的服务组合。
在年轻人口的推动下,东南亚市场也在快速数字化。阿里云将在未来三年投资10亿美元,为东南亚的初创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培养数字技能。
SRG:2021年数据中心并购交易额同比至少增长16%
CyrusOne和CoreSite将分别以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这使它们成为迄今为止数据中心行业最大的一笔交易。这些未决收购的消息传出将数据中心并购活动的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截至11月中旬,今年完成的交易总数已远远超过了去年创下的纪录。虽然今年迄今为止完成的总交易额尚未达到2020年的水平,但CoreSite收购预计将在年底前正式完成,使2021年的交易额至少比去年高出16%。
其他几笔交易达成协议但等待正式结束,2021年的最终数字可能会更高。重要的是,CyrusOne和CoreSite是美国第三和第四大数据中心运营商,排名第五和第六的QTS和Cyxtera也在今年早些时候易手。虽然CoreSite和QTS几乎完全专注于美国市场,但CyrusOne和Cyxtera都有一些实质性的国际业务。按全球收入排名,CyrusOne、Cyxtera和CoreSite均位列前十。
CoreSite正被American Tower收购,这是其进军数据中心市场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重大举措。CyrusOne正被投资公司KKR和Global Investment Partners 收购。数据中心容量需求的持续繁荣,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庞大的数据中心,并在许多最重要的美国地铁市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从而推动了高估值。
在这些公告之前,最大的数据中心并购交易是Blackstone以100亿美元收购QTS、Digital Realty以84亿美元收购Interxion、Digital Realty以76亿美元收购DuPont Fabros,以及中国江苏沙钢集团收购Global Switch(其最终价值超过80亿美元)。其他一些最著名的收购方包括Equinix、EQT、Digital Bridge(Colony)、CyrusOne、GDS、Macquarie 和Mapletree。
IDC: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美元 同比增长达到38.7%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1上半年)》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38.7%,其中视频云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增速均有回落,调整后上半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6.9%和47.6%。
与上期预测相比,IDC根据2021上半年实际情况,小幅降低了2021-2023年市场增长预期,并上调了远期预测数据。2021年,互联网音视频点播、互动娱乐直播、电商直播、新媒体点播等场景仍然是本期视频云市场的核心内容;主要客户DAU、MAU持续增长;视频内容高清化趋势日益明晰,对视频带宽、视频云存储、视频云转码等各类资源和产品提出更高需求,亦奠定了市场持续增长的基础。但短期内,视频云市场竞争加剧将不可避免,一方面头部客户入局视频云,在部分维度上与既有头部服务商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在教育行业监管政策影响下,新赛道探索短期面临更严峻挑战。
根据IDC定义,本次视频云研究覆盖了面向视频应用场景的全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础设施,视频内容分发网络(CDN),以及在视频云基础设施上部署的云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按照视频云应用场景,IDC将解决方案市场分为直播、点播、音视频通信等。
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35.5亿美元。其中,视频CDN市场规模仍略高于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基础设施市场,但差距进一步缩小。视频CDN市场中,阿里云、腾讯、华为云、金山云、百度智能云合计份额环比继续大幅提升,达到62.6%;在视频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基础设施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合计份额稳中有降,维持在75%以上。在总播放时长不断增加、内容高清化背景下,客户对视频带宽需求维持稳定增长;同时,各类视频编解码方案、算法和智能模型迭代升级,视频内容丰富程度不断提升,亦带动了视频云算力和存储资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8.2亿美元。从产品类型看,在传统直播、点播转码产品外,各类自动化/智能化视频内容生产工具、AI审核方案等正在成为视频云解决方案市场重要的增长引擎,音视频通信产品受教育行业需求下降、疫情后互动娱乐需求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本期增速放缓。竞争格局方面,五家头部公有云服务商和一家垂直行业音视频服务商基本主导解决方案市场,前六大厂商市场份额已达70.9%。
本期,腾讯云音视频发布视立方(RT-Cube)音视频终端引擎,整合直播、TRTC、IM等所有终端能力,并配套RT-ONE音视频通信网络,复用三张网络的“云、边、端”基础设施,意图为全行业提供开箱即用的音视频应用开发工具;阿里云视频云在Apsara Live、VoD、RTC、媒体处理、ICE/AI编辑部等既有产品与解决方案基础上,加码低代码开发平台,提升视频云方案在传统行业渗透率,拓展新竞争赛道;百度视频云在智能视频云3.0框架下,围绕云智一体、端到端打通、全场景覆盖等目标,持续迭代升级各条视频云基础产品,并提供视频创作分发平台、视联网感知平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视频平台开发与应用集成能力;华为视频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线上完成各类基础资源整合,强化视频云服务能力,线下加码影视、文创产业,产品侧则打造了全新音视频通信方案SparkRTC与数字内容生产线MetaStudio;金山云视频云在互动、超高清、沉浸式体验主题下,向下推出LiveNet 2.0高速边缘节点组网策略,提升对RTC支持能力并优化直播体验,线上探索创新型视频云解决方案,在VR传输、超清内容生产、深度学习编码等方向上持续升级;声网Agora继续聚焦实时互动赛道,在既有RTC产品基础上补全IM等互动能力,并探索出实时合唱、互动播客、虚拟偶像直播、MetaChat元语聊等多个创新场景。
IDC中国行业云服务研究经理魏云峰表示,短期内虽然面临竞争加剧、部分赛道增长乏力等变数,但中国视频云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中。视频云正在加速摆脱传输管道地位,体现出更丰富的内涵,极致高清、极致交互与极致沉浸的视频能力,以及融合了AI技术的全链路视频优化与处理方案,已经成为互联网视频客户提升视频质量、拓展视频形态、丰富视频玩法的必需能力,甚至是支撑未来各种元宇宙构想的重要基石。曾经,4G商业化和Covid-19为互联网视频应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动视频云市场的两次增长高潮;未来,新的元宇宙构想,以及广电传媒、零售、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客户的各种视频化探索与创新,亦可能成就视频云市场的下一次繁荣。
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迎来十周年 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等云产业未来技术悉数上新
首日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
高盛、纳斯达克、美联航、DISH等客户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正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持续创新,加速迈向现代化,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盛赞这些客户为探路者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9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1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盛大开幕。恰逢re:Invent十周年之际,亚马逊云科技再次惊艳云产业,活动首日就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为业界带来大量重磅创新服务和产品技术更新,包括发布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和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构建数字孪生的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和帮助汽车厂商构建车联网平台的Amazon IoT FleetWise。
(图: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发布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
新任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 Adam Selipsky首次亮相re:Invent全球大会,发表了长达两小时、干货满满的主题演讲。演讲中, Adam Selipsky首先回顾了亚马逊云科技引领云计算创新史的N个精彩里程碑。过去十五年,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 标准,并发展成影响整个 ICT 产业的创新和革命。
2006年,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 (Amazon S3)简单存储横空出世。时至今日,AmazonS3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数据存储标准之一,存储超过100万亿个对象文件。
Amazon S3推出几个月后,Amazon Elastic Cloud Compute (AmazonEC2)弹性计算问世,随即推出第一款数据库服务,从此云具备了有能力承载应用程序的所有基础元素。
如今,亚马逊云科技拥有475+不同实例类型,通用型、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存储优化型、硬件加速型……几乎适用所有工作负载。每天有超过6000万个新AmazonEC2实例启动。
亚马逊云科技现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包罗万象。
不过在Adam看来,云计算还处在非常早的时期。他援引分析师的估计,目前云上支出只占整个IT支出的5%到15%。未来将有大量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大量的创新即将在云上开展,云产业前景巨大。
Adam Selipsky列举了Netflix、NASA、NTT DOCOMO等早期亚马逊云科技的知名客户,盛赞这些云上先锋客户为探路者,他说,“这些客户都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通过上云做出改变。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企业自身和所在的行业。他们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有时候,我们与客户共同努力推动的这些工作很艰难,但我们喜欢挑战。我们把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回过头看,每一个这样的机构都是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探路者。”
在整个主题演讲中,Adam邀请了纳斯达克、美联航、3M、DISH等头部客户及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伙伴作为探路者代表同台演讲。
作为云计算应用的探路者、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的重要客户之一,纳斯达克在当天宣布和亚马逊云科技达成多年合作伙伴关系,为全球资本市场构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众所周知,实际上它的业务版图早就不止于此。它还是一个为资本市场提供技术和SaaS服务的供应商。纳斯达克宣布,将分阶段把全部业务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在2022年,纳斯达克将先把美国的一个期权交易市场上云。为了实现全面上云的目标,适应对延时的要求,纳斯达克通过Amazon Outposts建立了一个混合架构,推出了金融行业第一个专用亚马逊云科技本地区域。这一合作还将惠及纳斯达克全球的130多个企业客户,帮助这些企业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上云路径。同时,纳斯达克还将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努力,为这些企业客户提供一个快速推出产品的方法。
Adam进一步演绎道,探路者具有三个特征: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
探路者创新不息,精进不止
探路者不被规则所限,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永远在积极探索新的可能性和更优解、甚至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尽管云计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IT的效率、敏捷性、弹性,但依然可以探索新的方式,让云变得更加灵活、成本更优、延迟更低。
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引领Amazon EC2再进化。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C2实例闪亮登场: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新一代的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并宣布推出基于这一款新芯片的第一个实列Amazon EC2 C7g,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AmazonEC2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60%的能源消耗。Amazon EC2 Trn1实例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在Amazon EC2中为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Amazon EC2 Im4gn/Is4gen/I4i实例配备新的Amazon Nitro SSD,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以前很难享受到云优势的大型机用户,现在也可以轻松上云了。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了新服务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可以将大型机核心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的时间缩短2/3。客户有两个选项:可以重构大型机工作负载,将老旧应用程序转换成基于Java的现代云服务,在亚马逊云科技运行;也可以将工作负载平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只需要少量更改代码。
亚马逊云科技也不断代表客户寻找网络连接的最优解,新推出的Amazon Private 5G,让企业可以轻松部署和扩展5G专网,按需配置。Amazon Private 5G将企业搭建5G专网的时间从数月降低到几天。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控制台点击几下,就可以指定想要建立移动专网的位置,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网络容量。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交付、维护、建立5G专网和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小型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软件,以及用户身份模块(SIM卡)。Amazon Private 5G可以自动设置和部署网络,并按需根据额外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容。
在探索5G网络应用的路上,DISH无线网络公司是一个同行者。DISH正在建设美国首个开放、安全的5G智能网络。DISH首席商务官Stephen Bye表示,“选择亚马逊云科技让我们可以在云中加载和扩展我们的5G核心网络功能,他们是帮助我们向客户提供专用企业网络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平台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无线客户,同时为企业客户开启更多新的覆盖多种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我们具备支持企业5G专网的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支持各种设备和服务所需的规模、弹性和安全性,充分释放工业4.0的潜力。”
探路者独识卓见,领势而行
探路者还会深入洞察,开放视野,发现一些容易被其他人忽略的机会,并用自己的洞察来战胜挑战,创造价值。
数据是企业洞察的驱动器。亚马逊云科技在云上推出了全面的数据解决方案,从数据库、到数据分析,到人工智能,希望帮企业获得数据洞察,更好地推动业务发展,成就各行各业的探路者。
Adam在主题演讲中宣布,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新推出三种无服务器选项和一个按需选项:Amazon Redshift Serverless可在几秒钟内自动设置和扩展资源,让客户在PB级数据规模运行高性能工作负载,而无需管理数据仓库集群;Amazon Managed Streaming for Apache Kafka (Amazon MSK)Serverless可快速扩展资源,极大地简化实时数据摄取和流式传输;Amazon EMR Serverless让客户无需部署、管理和扩展底层基础设施,即可使用开源大数据框架(如 Apache Spark、Hive 和 Presto)运行分析应用程序。Amazon Kinesis On-demand是亚马逊云科技为AmazonKinesis Data Streams(一种用于捕获、处理和存储流媒体数据的无服务器服务)推出的新功能(新的容量模式),利用它可以提供每分钟GB级别的读写吞吐量,而无需进行容量规划。
正是看中亚马逊云科技卓越的产品和服务组合,美联航选定其作为首选云服务供应商,携手探索旅客体验提升之道。亚马逊云科技将全力支持美联航的数字化创新,提供机器学习、物联网 (IoT)、数据分析、数据库、计算、存储和安全等服务,助力美联航推出行业领先举措,以数字技术改变旅客出行体验。例如,用户在抵达机场前,就可以近乎实时地完成重要旅行证件的查验,让旅程更加轻松。
机器学习是数据洞察必不可少的。亚马逊云科技拥有广泛和完整的机器学习功能特性组合,从机器学习框架和基础设施、机器学习服务到开箱即用的人工智能服务。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数万客户正在使用,训练具有数十亿个参数的模型,每月进行数千亿次预测。自2017年问世以来,Amazon SageMaker已经陆续添加了150多项功能和特性,创新脚步从未停歇。
在主题演讲中,Adam又宣布了一项重要的AmazonSageMaker新功能——Amazon SageMaker Canvas,它让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能够使用可视化的点选界面,生成高准确度的机器学习预测,不需要写程序代码。
亚马逊云科技还为其数据湖服务Amazon Lake Formation增加了两个功能,Row and cell-level security for Lake Formation为湖中数据提供精确到数据行和单元格的细颗粒度访问控制,Transactions for governed tables in Lake Formation确保湖中数据的一致性,这两项功能让数据湖的搭建、治理和管理更加容易。
探路者授人以渔,赋能拓新
还有一类探路者,他们不断赋能他人。他们希望提供能力和工具,帮更多人找到前行的道路。
亚马逊云科技不仅要打造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围绕数据构建全面的产品,还着意开发专门解决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人使用云,找到解决问题和抓住机遇的途径。
这些解决方案可能是横向的,像Amazon Connect这样的服务,让客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建立并运行联络中心;也可能是针对垂直行业中的解决方案,从医疗保健到金融服务、制造、汽车等等。
在re:Invent上,高盛(Goldman Sachs)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推出了面向金融机构的全新云上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面向数据的金融云(Financial Cloud for Data),重新定义客户在云端发现数据、组织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式,使客户获得及时洞察,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双方此次合作将大幅减少投资公司开发和维护基础数据集成技术的需求,降低全球高级量化分析的进入门槛。高盛将帮助机构客户缩短金融类应用程序的上市时间,优化资源,专注于投资组合回报,加快创新速度。
亚马逊云科技还重磅推出两项IoT新服务,赋能更广泛的行业。
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更加轻松、快捷地创建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如楼宇、工厂、工业设备和生产线。数字孪生是物理系统的虚拟映射,可根据其所代表的现实世界对象的结构、状态和行为定期更新。Amazon IoT TwinMaker让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汇集来自多个来源(如设备传感器、摄像机和业务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创建一个知识图谱,对现实世界环境进行建模。客户可以通过Amazon IoT TwinMaker,使用数字孪生来构建反映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提高运营效率并减少停机时间。
Amazon IoT FleetWise解决汽车制造商数据收集、管理和上云的难题。Amazon IoT FleetWise,让汽车制造商更轻松、更经济地收集、管理汽车数据,同时几乎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为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这个功能也允许开发人员选择需要上传的数据,还可以根据天气条件、位置或汽车类型等参数来制定上传数据的时间规则。当数据进入云端后,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将数据应用于车辆的远程诊断程序,分析车队的健康状况,帮助汽车制造商预防潜在的召回或安全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改进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等技术。
极空间Z系列再添新品 “亲情版”私有云解决行业痛点颠覆NAS体验
时隔一年,曾经的破局者将下一阶段的目标定为“超越+”。
2021年12月15日,极空间在北京召开主题名为“超越+”的新品发布会,并推出面向个人及家庭用户的私有云Z2S,以及满足企高级用户和小微企业应用的新Z4,两款新品在延续Z系列国潮风格与硬核性能的同时,其软件系统上的变化更引人关注;尤其是极空间亲情APP的推出,被业内视为私有云行业开启老年人数字化生活之路的典范。
面对传统NAS厂商如同挤牙膏般的新品迭代节奏,极空间将创新力拉满,Z2S与新Z4可以说在硬件配置、软件系统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完成了全面“超越”,新Z4采用Intel J4125处理器4GB/8GB超大内存,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10G传输速度的M2 接口SSD缓存,最大支持单盘20TB,堪称4盘位私有云里的性能怪兽;Z2S采用双盘位产品,4核ARM处理器,2G/4G内存,与上一代相比,CPU 提升50%、GPU提升 90%,综合性能大幅提升。其中,Z2S 2G内存版售价为1399、4G内存版售价为1599元;Z2S 8T套装(搭配两块4T酷狼硬盘)2G内存版售价为2999 、4G内存版售价为3199。新Z4加量不加价,4G内存版售价2599元,8G内存版售价2799元。
“超越+”不仅体现在产品性能与用户体验,伴随这两款Z系列新品的推出和极空间亲情APP的上线,极空间也完成了私有云领域的全品类与差异化的布局。极空间创始人、CEO袁斌表示,去年此时我们发布了全新的极空间私有云Z2和Z4,过去的365天极空间都在变化和成长,经历了支持赞扬、批评抱怨甚至还有攻击和谩骂,也有来自友商的监督和鞭策,也收获了无数用户的宝贵意见。
过去365天,ZOS系统迭代了50个版本,上线了超过40个功能,针对苹果、安卓手机、电视机、windows和苹果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以及浏览器 7个终端,迭代了超过400个APP版本。袁斌强调,极空间研发团队真正做到了每周更新,持续迭代升级都是为了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过去一年,极空间经历了疫情冲击、芯片暴涨以及产业链重构等诸多事件,过了4个月才做到稳定出货。即便如此,首次参与“双11”就突破800万销售额,位居网络存储品类三甲;私有云全网好评率TOP1,在京东、天猫等多个电商私有云销量位居榜首,销售额增速行业TOP1,喜提私有云领域“三冠王”!在业内看来,极空间私有云已经从“成长最快的私有云品牌”成长为“一线私有云品牌”,其中软件系统带来的用户体验功不可没。
私有云赛道规模提升,数据存储需求迎来井喷
在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下 ,数据存储需求不止在企业办公领域爆发,个人与家庭同样面临数据激增带来的存储困扰。一方面,照片、邮件、视频、文档等数据的存储已经成为个人与家庭的刚需,家庭数据资产已成为真正的有价值资产,需要安全、可靠、易用的存储方案。另一方面,传统存储设备已经难以满当下用户对数据资产的存储和备份,硬盘丢失、损坏,或是网盘密码泄露都将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损失。
更重要的是,元宇宙和NFT等新兴领域对数据量化存储与NFT资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现阶段硬盘、网盘、云盘、U盘等存储设备难以满足的,为了方便存储和取用,搭建高私密性、稳定性的私有云成为全新的数据存储载体。得益于技术方案成熟与政策利好,全球私有云市场进入快速上升周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极空间在2020年推出了旗舰机型Z4,以及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小精灵Z2。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和软件服务,迅速获取了用户口碑,在私有云市场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也成为不少用户的超大移动硬盘、私人娱乐影院以及强悍的生产力工具。在极空间20000 名用户中,在线率达到75% ,开几率高达95% ,APP使用率高达96%,甚至在PC客户端使用率和TV端用户使用率都分别达到70%和42%,小程序的使用率也有20%。袁斌强调,用户对不同终端的使用粘度非常高,极空间已经成为不少用户的娱乐工具和生产力工具,满足不同场景化的存储和应用需求。
看似小众的极空间私有云在走进广阔的消费市场后,展现出了极致的用户认知度与市场活跃度。过去一年,有关用户反馈和建议超过7000条,超过50000+的用户在论坛、贴吧、头条、知乎等各类平台展开讨论和分享。口碑营销、复购成为极空间的标签,甚至有用户找上门来主动代理。
从破局到超越,Z系列聚焦软件系统
破局之后,就是超越!今天,当袁斌重新站在发布会的中心,带来了他对私有云行业和极空间的全新思考。私有云是不是用户的刚需?极空间追求的用户体验能不能征服用户?极空间的团队能不能做出一个真正让用户喜欢的好产品?袁斌从高端企业服务、企业应用、个人家庭应用做了深度的分析与解读。
在他看来,无论是企业办公存储还是个人家庭存储,极空间家庭私有云可以完美解决很多刚需用户的痛点和难点。以硬核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保障,极空间在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近10年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同时提供针对这些存储内容的软件应用服务。
对用户而言,极空间是24小时可以随时访问,不用随身携带的超大移动硬盘;也是可以解放手机空间存储百万张照片的超大内存“手机”,还是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数据更安全的网盘,让全家全公司都享受VIP级的存储服务。同时,极空间还是用户的在线娱乐网站,下载的电影、美剧、音乐、小说,网盘分享的文件视频,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袁斌强调,在这些场景下,用户关注的不仅仅是存储需求,而是软件的应用和体验部分。同时,软件系统的体验和应用决定了私有云所面对的市场规模,基于对软件系统和用户体验的重视,极空间开辟出私有云的新蓝海。
聚焦软件系统和用户体验,满足全场景存储需求
极空间的产品逻辑与传统NAS差别很大,传统的NAS被大厂垄断,产品普遍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CPU等硬件更新缓慢,市场缺乏针对用户需求的改善和创新动力。因此,极空间从入局之初就聚焦在软件系统服务和用户体验上面。极空间产品负责人陶建良介绍说,科技,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带来便利。
全新迭代的极空间ZOS操作系统,完全颠覆了以往存储设备操作复杂,使用困难的局面。无论是存储、备份,还是权限管理都让用户得心应手,多款免费应用程序涵盖备份、安全、生活、实用工具、多媒体等多个种类,能满足个人、家庭甚至小微企业的多种需求。陶建良表示,极空间坚持每周迭代,持续丰富功能与体验优化,效率与性能也在持续提升。
极空间私有云不仅拥有本地存储设备隐私性好、数据安全度高、高速访问、容量空间大的优势,还具有和公有云盘一样随时随地访问、分享便利的优点。这次迭代,增加了用户最关注的“硬盘搬家”功能,可以在不损失数据的情况下完成更换硬盘。比如替换某块即将损坏的硬盘,或是用一块大容量硬盘替换小容量硬盘。硬盘搬家会一次性搬移所有账号的数据,即使盘位插满了也能方便的无损扩容,这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保证了数据安全,而且操作简单。
对个人和家庭用户而言,极空间可以提供海量手机照片自动备份,智能相册自动分类,具备人像识别、场景分类等多种整理方式,还可以控制家庭相册成员和设定成员的操作权限。强大的云盘同步功能,让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的学习视频、课程资料,随时拿给孩子观看使用。
首创“长辈款”私有云,打开差异化市场
现阶段,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信部也表示鼓励智能设备提供“老人模式”“长辈模式”,帮助老人赶上科技列车。
陶建良表示,互联网的大部分产品,对老人并不友好,很多软件操作起来并不方便。为了方便父辈操作,随时看到儿孙辈的照片、听到喜欢的音乐、随时观看属于他们年代的电影,极空间为父母长辈定制研发了极空间亲情App。陶建良介绍称,考虑到老年群体对精细操作的能力下降,多变的滑动、繁杂的搜索筛选等存在不便,我们定制了简化内容模块,标注清晰明朗,没有繁琐的跳转设置,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让不懂网络,不会智能设备的老年用户也能轻松使用,融入数字时代。例如子女整理好孙辈的图片视频以及父母喜欢的音乐电影后,另一端的父母打开App即可直接观看使用,进而为老年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简单化的私有云服务。
在影视娱乐服务方面,极空间持续引领行业,极影视功能自推出以来就好评不断。极影视从迅雷、PT下载开始优化,到ISO封装、BDMV原盘、本地NFO支持,再到源码/转码输出,最终在手机电脑电视等解码播放,提供了的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完美支持 ISO,BDMV,MKV 等原盘4K蓝光影视文件,支持数百种视频格式播放,完善的字幕功能支持内嵌、外挂,还可以智能匹配,几乎可以取代专业蓝光播放机。在音乐方面也有新的变化,多端同步歌单、源码播放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此外行业抢先推出的阅读服务也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同时,极空间还是提升个人及小团队生产力的重要工具。对个人而言,极空间化身办公神器,自动备份数据、文档同步、隐私保险箱不在话下,并自研超大文件的远程点对点传输技术——闪电传,安全性、效率均大幅提升。作为中小企业的网盘,极空间支持分组分团队管理成员,同时设置成员权限便于管理;还可以映射成网络硬盘,便于协同办公,回收站防止误删等实用的各类功能。以文档同步为例,极空间支持多端文档在线编辑,方便记事本的分类、标记、搜索、删除版本保留,满足更加复杂的同步需求和特殊场景下的文件损失。陶建良表示,极空间是全过程用户参与的研发模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系统都会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持续迭代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极空间还发布了新的功能——docker,正如创始人袁斌所言,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简而言之,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让用户有机会实现更多的可能性。
Z2S/新Z4同时亮相,性能怪兽全面升级
作为专业私有云品牌,极空间针对用户的存储需求,产品覆盖不同盘位,不但配置高,使用也很方便;一台NAS,安心备份,让你的数据存储变得简单,从个人家庭到企业,按需选择即可。袁斌表示,极空间更看重私有云产品的软件系统创新和用户体验,但硬件性能同样非常出众。
袁斌介绍称,Z2S延续上一代家庭私有云体积小巧、颜色丰富的工业设计,备受女性用户喜爱的同时,在性能上更展现出跨越式提升。Z2S搭载4核的ARM CPU,2G/4G超大运行内存,与此前的Z2相比,Z2S的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90%,视频、图片转码速度提升150%、BT/PT下载速度提升120%、AI图像识别速度提升150%。这样的配置轻松足以满足6口之家日常所需,可谓老少皆宜。在视频服务上,极空间新增HDMI接口,支持hdmi2.0A,支持4K 60p的输出,满足用户各类观影需求。
在使用体验上,极空间对更安静的追求永无止尽,创新风扇控制算法,给用户无感静音体验。此外,在外部漆面、电源按钮以及前盖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深耕优化,经过无数次的防摔试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新Z4采用全航空级5052铝合金外壳,不仅具备优秀的可加工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高,更有优秀的辅助散热能力,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共振及噪音。多曲面的工业设计风格科技感十足,价格昂贵的汽车级冲压工艺带来极致的轻量化和一体化,保证了坚固的整体结构。
新Z4采用Intel J4125处理器,4GB/8GB超大运存,配备双2.5G网卡并支持链路聚合为5G,10G传输速度的M2 接口SSD闪存,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存取速度。4个硬盘位,最大支持单盘20TB,兼容2.5寸与3.5寸,支持机械硬盘也支持SSD,主打高端数码玩家和小微企业用户市场。
新Z4独特的硬盘支架免工具安装设计,让用户不需要任何工具就可以装卸硬盘,不断精进产品内部品质,加强散热,配合超大静音液压轴承风扇和智能温控算法,让温度与噪音达到良好平衡。活动组件连接大量使用静音弹性硅胶做接触隔离,保证整机内没有刚性接触点,大幅度降低设备的运行噪音和震动。
随着新一代Z系列的发布以及极空间亲情APP的上线,从破局跨向超越的极空间,正以高频而硬核的创新改变沉闷的私有云行业。当晚20点,Z2S/Z4将在官网和京东极空间自营旗舰店开启预售。毫无疑问,极空间展现出的易用、隐私、安全、强大以及国潮等特点,不仅引领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初衷。当定义“潮流”的用户走向台前,我们看到,私有云中的“新国货”极空间,正与“Z世代”的存储需求与应用痛点重合,以软件服务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科技保存美好生活”的理念正引领私有云行业迈向新一轮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