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协作
亚马逊云科技顾凡:现代化应用,是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作者: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顾凡
“新冠疫情让一切‘长期规划’不再有效”——这个说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在不少人眼里,更为明智的做法是放弃对“确定性”的探索,并且接受“不确定性”是唯一的“确定”。
“长期规划”真的无效了吗?对此我更倾向持有保留意见。自从人类步入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可确定的未来”在很多时候确实已成为奢侈品,就如同新冠疫情绝不会是最后一只黑天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长期规划”无效了。相反,现在企业的“长期规划”正在回归更为基础与核心的业务本质,即如何在变革常态中,保持业务竞争力与创新活力,让企业具备应对变化的韧性。
事实上,即使在去年商业活动最举步维艰的那段时间,我们仍能看到许多身姿灵活的企业,快速适应了新的环境,甚至发掘出新的增长机遇。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这些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去适应可能与过去迥异的业务需求。我们很快得到了答案——从去年开始,“现代化应用”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这意味着,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现代化应用的敏捷性、通用性及扩容能力等优势,成为企业立足长期发展的“必选项”。当你不知道变化从何而来,也无法制定如同说明书一样按部就班的发展计划,此时构建与业务相匹配,且更为敏捷的现代化应用架构,就成了面对不确定性的最优解。
虽然有时候我们会用微服务、容器化、Serverless这类技术名词去描述现代化应用,但必须强调的是,现代化应用以及实现过程并不是技术和产品的机械化堆砌。企业对现代化应用的向往并非是因为技术先进,而是为了适应业务需求、助力业务拓展,以便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机会,或是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现代化应用: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虽然现代化应用的价值来自一个长周期内对企业业务支持的“总量”,但基于与众多用户的沟通,我们发现,现代化应用也同样是他们立足当下的现实需求。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有的用户会希望更少关注基础设施管理而专注于业务本身;有用户说希望软件架构从反映企业组织架构转变为反映业务逻辑;还有用户希望开发团队花费宝贵精力所编写的每一行代码都符合业务逻辑……
总结起来,企业用户需要现代化应用的核心理由之一,就是从设计、构建到管理都与业务紧密相关。现代化应用一定是仅仅围绕业务核心,正所谓“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至于业务如何从现代化应用中受益,相信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在亚马逊云科技眼中,现代化应用的基本特征,或者说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敏捷性,快速开发、快速应用,并且能够敏捷迭代;第二是可扩展性,例如可扩展到数百万量级的用户,确保足够的弹性以保障业务拓展;第三是全球可用,这对于正在“出海”的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第四是毫秒级响应能力,并能够处理PB甚至EB级别的数据。
今天,无论是提供给用户的现代化应用服务,还是自己作为一家公司走过的现代化应用历程,我们所有迭代与创新都来自用户及亚马逊自身的业务需求。这些宝贵经验,是亚马逊云科技15年持续引领现代化应用的重要基石,正如亚马逊CEO Andy Jassy所说:经验没有压缩算法。我们所有的探索都不白费,每一步都是踏实积累。
1995年亚马逊创立伊始,所有的逻辑只在一个单体应用里,也只有一个数据库。随着业务的拓展,到了2001年,亚马逊进入了面向服务架构(SOA)阶段,比如商品、订单、服务等模块都在那个时期形成。此后,亚马逊进入到了更多的领域,产品迭代和客户体验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已经按照SOA拆分出来的模块,自己又会变成超大的单体。所以2002年开始到2006年,亚马逊正式启动了微服务化架构。
为了支持新的应用架构方法,亚马逊打破职能层级,将开发团队重组为多个小型的自治团队,规模小到每个团队只能吃完两个披萨。我们让每个“双比萨团队”集中开发一个特定的产品、服务或功能集,给他们授权,让他们成为产品负责人,可以快速对所负责的产品做出决策。从那时起,亚马逊不只是从技术,而是包括从组织架构、管理策略,建立了一整套微服务体系,团队自己可以开发运营和迭代。
亚马逊在构建高度可扩展基础设施方面的成功,带来了新的核心能力拓展,这才有了亚马逊云科技在2006年成立。到2020年,亚马逊已经有超过10万个微服务,从起初每年部署几十个功能,到现在可以每年部署几百万个功能。
过去15年里,我们一直在现代化应用领域持续投入与创新。与亚马逊云科技“同龄”的Amazon Simple Queue Service (Amazon SQS),至今仍被许多客户采用。2012年我们推出了键/值和文档数据库Amazon DynamoDB,这个可以随着应用扩展而几乎无限扩展的无服务器数据库,目前每天可以处理超过10万亿个请求,在Amazon Prime Day期间一度达到了每秒8920万次的峰值。
2014年推出的Serverless计算服务Amazon Lambda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如果说我们90%的创新是基于客户提出的具体需求,那么Amazon Lambda就属于剩下的10%,是我们根据客户“只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此后,我们又推出了适用于容器的Serverless服务Amazon Fargate,和高性能关系数据库Amazon Aurora ——包括后来发布的可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扩展至支持几十万个数据处理事务的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V2,从而把客户希望从基础设施管理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业务的目标做到新的极致。
什么时机、选择何种实现路径,仍由业务“做主”
企业的现代化应用转型,是否有一些可遵循的脉络?基于过往的服务全球数十万客户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了三个可选路径,分别是:平移(Replatform)、重构(Refactor)和构建共享服务平台(Shared Services Platform) 。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路径将共同组成一个现代化应用架构的完整生命周期。因此,企业用户在进行现代化应用转型时并非只取其一或遵守固定的顺序。在什么时机、什么需求场景,选择哪种路径,最终是要由企业特点和业务需求来做主。
“平移”,通常是企业上云的第一步,即利用容器把本地数据中心的应用迁移到云上,快速实现现代化应用的架构、交付模式和运营模式。对用户来说,平移的主要目的是把核心应用快速上云,利用云的弹性特点简化基础设施运营和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在本地使用了Oracle或者SQL Server,就可以快速将数据先搬到云上托管起来,暂时无需考虑数据拆分。容器化是平移的利器,在这一路径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今天云上托管的容器有80%都运行在亚马逊云上,因为我们在容器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带给用户更灵活的选择。而“重构”,是通过微服务拆分、数据重构以实现应用基于业务逻辑的重构,从而获取数据驱动下的“敏捷”和创新力。重构过程中,微服务化是最重要的方法——把业务逻辑和数据通过API向其它团队公开,创建一个高度解耦的架构。微服务的开发团队可以独立迭代、发布应用,极大提升创新速度,同时最小化故障发生时的爆炸半径。
重构阶段往往是利用新技术的最佳时机。比如,在此阶段企业可以优先考虑使用Serverless,让“企业写的每行代码都是应用逻辑”这一愿景成为现实。而在亚马逊云科技,Serverless并不仅仅是无服务器计算Lambda,而是提供给用户一整套Serverless服务,来帮助用户去开发基于无服务器的端到端的核心应用。
从三年前开始,Comcast旗下的领先视频广告技术公司FreeWheel开始将多个本地数据中心逐步迁移到亚马逊云科技全球的基础设施。FreeWheel通过采用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容器编排服务,实现了在现有架构不变情况下的应用迁移,使系统获得了资源弹性;使用Amazon Lambda无服务器计算构建高度可用的微服务,为各种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使得系统更加易于开发和部署。一系列云上创新的举措,让FreeWheel能够在奥运会、超级碗、世界杯等10多个全球收视率最高的赛事活动期间成功地支持所服务的顶级媒体,顺利应对了2秒内激增100倍的超大流量,获得了运维效率的巨大提高,节省了超过50%的资源使用成本。
“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则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应用的规模化部署。当企业的微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可能会面临没有“专门针对微服务应用快速部署”运营平台的挑战。构建共享服务平台,就是让企业利用共享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自动化的运营能力,加速现代化应用开发的规模化,帮助用户专注于产品开发,提高生产力。
如何既能让每个微服务团队敏捷高效,又能让他们的代码部署管理更有一致性?亚马逊云科技在去年发布的Amazon Proton,是第一个针对容器和无服务器应用程序部署的完全托管服务。借助Amazon Proton,运营平台团队可以提供统一管理的无服务器和容器的模板,使成百上千的应用开发团队不必自己管理和维护这些基础架构,从而只需专注于业务逻辑代码的开发。。
企业只需按任意顺序达成五个元素
无论企业如何实践以上三个路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构建“有效”的现代化应用,使其能够真实有效地提升企业未来的敏捷性和创新速度。为此,企业需要做到:让自身的现代化应用按任意顺序去达成五个元素,其中既包括设计和构建方式,也包括管理模式的转型。
首先是架构微服务化。微服务颠覆了单体应用臃肿、添加改进功能复杂等顽疾,应用程序由独立组件组成,每个组件作为一个服务运行,实现一个特定业务功能,按照需求进行灵活更新、部署和扩展。在当下,微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化应用“灵魂”般的存在。
第二是数据库专门化。应用现代化之后,数据和应用也可以解耦了。数据库和微服务形成一一映射,可以带来多个好处:微服务数据量增长时只需变动所对应的数据库,获得更好的扩展性;可避免单体数据库故障影响整个应用,容错性更强;微服务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库,灵活度更高。
第三是自动化的软件交付通道。当单个团队独立交付软件,尤其是在手动交付时,彼此的协调性和质量一致性就成为挑战。对此,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标准化和自动化双管齐下。首先,将软件交付流程定义为最佳实践模板,各个团队都用模板配置基础设施资源,确保正确起步;其次,通过自动发布通道,包括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 (CI/CD),可以快速测试和发布大量代码,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
第四是基础设施无服务器化。当我们说“无服务器”时,我们指的是那些不需要基础设施供应和扩展,具有内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并使用付费价值计费模型的服务。无服务器能够让团队从那些与业务没有直接相关性的基础设施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创造更有价值的用户体验和创新产品。
最后是安全特性集成化。在现代化应用中,安全功能内置于每个组件,随版本变化自动测试和部署。这也意味着,安全不再只是安全团队的责任,而是深入集成到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工程、运营和合规团队都要发挥作用。
写在最后
以上,是亚马逊云科技对于现代化应用的一些观点及经验总结。我认为现在与大家深入探讨现代化应用恰逢其时——企业对基础设施敏捷性和弹性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连续11年被Gartner评为领导者的云服务供应商,亚马逊云科技所带来的一整套现代化应用构建方案及方法论,也的确值得被关注和思考。因为所有的这些探讨,都是基于无数实践的检验并被证明有效。
现代化应用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一旅途中,亚马逊云科技也期待聆听所有客户的需求,并利用我们在云服务领域卓越的广度、深度和创新速度,为每个客户构建可支持未来长期业务创新的现代化应用架构。
ILSR:2021年亚马逊平台费用收入大涨至1210亿美元 超AWS成公司最大现金牛
一项新研究表明,亚马逊从其市场平台抽取的佣金和其他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 AWS,这个亚马逊的最大现金牛。该报告称,亚马逊对有效参与其商店的费用快速增长,占据到公司总营收的 34%,已经成为亚马逊的主要收入来源。不过亚马逊对该报告的结论提出异议。
由 Institute for Local Self-Reliance 发布的《Amazon’s Toll Road》报告,主要提出了 2 个重要观点。ILSR 的研究人员说,2021 年,亚马逊将以费用和广告支付的形式从卖家那里带来约 1210亿美元的收入,约占这些卖家总收入的 34%。根据报告,这是 2019 年估计的 600 亿美元的两倍,当时是卖家收入的 31%。
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本人试图反驳这种说法,他告诉国会,从卖家到亚马逊的钱越来越多是一种错觉,因为更多的卖家选择为附加服务付费,比如在关键词搜索上更好的位置,以及使用亚马逊自己的运输和仓库基础设施。
在给 TechCrunch 的一份声明中,亚马逊称 ILSR 的报告“不准确”,称其“将亚马逊的销售费用与我们的可选附加服务混为一谈”,并称其销售费用与其他在线零售商相比具有竞争力–当然,该报告确实结合了这些数字。
但正如其作者斯泰西-米切尔所指出的,由于亚马逊给使用附加服务的卖家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好处,附加服务已经从可选变成了必须。过去几年的报告显示,普通产品搜索上的广告和赞助列表的数量急剧增加。而且,亚马逊给使用”由亚马逊提供服务”的卖家以分数奖励,这对产品是否在列表中获得某些令人垂涎的位置有很大帮助。而这还没有考虑复制成功产品的黑幕。
亚马逊没有回应这样的说法,即卖家今天在广告和投放上的花费是2016年的4-5倍,促成了收入的巨大增长。该公司只是说有一系列的广告类型和流程,而且它是”卖家帮助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好方法”。它否认在搜索结果中偏向于FBA用户,尽管如上面的链接所示,它似乎是通过间接手段来做到这一点。
自 cnbeta
IDC:Salesforce经济影响报告
IDC发布了“Salesforce经济影响报告”。云软件的增长几乎没有受到新冠大流行的影响,2020年全球增长了22%,而内部部署软件的增长降至零。今年,云交付软件将占软件市场的43%,到2026年将占61%。
云计算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IDC预测,云相关技术将占今年IT数字转型支出的27%,到2026年将增长到37%。7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企业有正式的数字转型战略,51%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对该战略“非常重要”。
IDC预测,Salesforce及其生态系统的云服务将为客户创造新的收入。到2026年全世界的收入将达到1.56万亿美元。这一收入将创造930万个新工作岗位,包括380万个直接工作岗位和550万个间接工作岗位。
IDC预测,近2/3的直接工作需要职业技能,对特定数字技能的需求将从今年的23%增长到2026年的37%。
现在,支持Salesforce的公司生态系统是Salesforce自身的5倍,到2026年将增长到6倍以上。2026年的生态系统收入预计将是2020年的3.5倍,挑战将是人才。
接受调查的Salesforce客户报告说,企业在云计算方面的投资分配如下:30%用于面向客户的活动,25%用于运营,23%用于提高生产力,22%用于支持创新和产品开发。
在接受调查时,Salesforce客户表示,公司云服务的两大好处是支持更多的农村/郊区劳动力(47%)和增加品牌价值(42%)。
云计算依赖于高效的超规模数据中心,也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事实上,39%的Salesforce客户将其云服务视为支持可持续性工作的最大好处。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C2实例
Amazon EC2 C7g实例由新的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
Amazon EC2 Trn1实例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在Amazon EC2中为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
Amazon EC2 Im4gn/Is4gen/I4i实例配备新的Amazon Nitro SSDs,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北京——2021年12月1日,在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宣布推出三款由自研芯片支持的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实例,帮助客户显著提升在Amazon EC2上运行的工作负载的性能、成本和能源效率。新C7g 实例由Amazon Graviton3 处理器支持,与由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 C6g 实例相比,性能提高25%。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新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训练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基于自研Amazon Nitro SSDs(固态驱动器)的新存储优化型Im4gn/Is4gen/I4i实例为在Amazon EC2上运行的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这些基于亚马逊云科技自研芯片的新Amazon EC2实例的发布,将帮助客户支持其关键业务应用程序。
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EC2副总裁David Brown表示:“我们对自研芯片的持续投入升级,已经让客户在当今一些关键工作负载中获得了巨大的性价比优势。客户希望我们在每一代新的EC2实例上不断突破边界。亚马逊云科技的持续创新让客户有机会使用这些全新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实例运行其重要的工作负载,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C7g实例由新的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与由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C6g实例相比,性能提高多达25%
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计算实例自2020年推出以来,被众多客户如DirecTV、Discovery、Epic Games、Formula 1、Honeycomb.io、Intuit、Lyft、MercardoLibre、NextRoll、Nielsen、SmugMug、Snap、Splunk和Sprinklr等在生产中使用并已经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和成本节省。基于Graviton2的系列实例共有12种,包括通用型、计算优化型、内存优化型、存储优化型、突发性能型和加速计算型实例,让客户拥有云上至深至广的计算选择,并兼顾性价比和能效。随着客户在云中开展更多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如高性能计算(HPC)、游戏和机器学习推理,相应的计算、存储、内存和网络需求也随之增长,客户需要寻求更佳的性价比和能效来运行这些工作负载。
由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支持的C7g实例与由 Graviton2 处理器支持的当前一代 C6g 实例相比,可将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性能提高多达25%。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与Graviton2相比,为科学计算、机器学习和媒体编码工作负载提供高达2倍的浮点运算性能,为加密工作负载速度提升高达2倍,为机器学习工作负载提供高达3倍的性能。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能效也更高,在相同性能下,与同类型EC2实例对比,可节省高达60%的能源消耗。C7g实例是云中第一个采用最新DDR5内存的实例,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相比,它提高了50%的内存带宽,从而提高了科学计算等内存密集型应用的性能。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相比,C7g实例的网络带宽也高出20%。C7g 实例支持 Elastic Fabric Adapter (EFA),允许应用程序直接与网络接口卡通信,提供更低且更一致的延迟,提高需要大规模并行处理(如 HPC 和视频编码)的应用程序的性能。C7g实例现已提供预览版。欲了解更多C7g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c7g。
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训练绝大多数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最佳性价比,及最快的训练速度
越来越多客户正在构建、训练和部署机器学习模型,支持能够重塑其业务和客户体验的应用程序。为了确保提高准确性,这些机器学习模型必须构建在越来越多的训练数据上,导致其训练成本越来越高。这可能会限制客户能够部署的机器学习模型数量。亚马逊云科技为机器学习提供至深至广的计算服务选择,包括采用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的EC2 P4d实例和采用Habana Labs Gaudi 加速器的 EC2 DL1 实例。但是,即使拥有当今最快的加速实例,训练持续变大的机器学习模型仍然是非常昂贵和耗时的。
由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为在Amazon EC2中进行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最佳性价比以及最快的训练速度,与P4d实例相比,通过Trn1实例训练深度学习模型的成本降低多达40%。Trn1实例提供800Gbps EFA网络带宽(比最新基于GPU的EC2实例高两倍),并与Amazon FSx for Lustre高性能存储集成,让客户可以启动具有EC2 UltraClusters功能的Trn1实例。通过EC2 UltraClusters,开发人员可以将机器学习训练扩展到一万多个与 PB 级网络互连的 Trainium 加速器,让客户按需访问超算级性能,即便是最大型和最复杂的模型,训练时间也可以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Trn1实例现已提供预览版。欲了解更多Trn1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trn1。
采用全新Amazon Nitro SSDs的Im4gn/Is4gen/I4i实例可为I/O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最佳存储性能
如今,客户将I3/I3en存储优化型实例用于需要直接访问本地存储数据集的应用程序,比如横向扩展的事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如MySOL和PostgreSQL),NoSQL数据库(如Cassandra、MongoDB、Redis等),大数据(如Hadoop)和数据分析工作负载(如Spark、Hive、Presto等)。I3/I3en实例以低成本提供非易失性内存标准(NVMe) SSD支持的实例存储,针对低延迟、高 I/O 性能和吞吐量进行了优化。客户喜欢I3/I3en实例提供的快速事务处理能力,但随着其工作负载的不断升级——在更大规模的数据集上处理更复杂的事务,他们需要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计算性能和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Im4gn/Is4gen/I4i实例旨在通过架构最大限度提高I/O密集型工作负载的存储性能。通过自研的 Amazon Nitro SSDs ,Im4gn/Is4gen/I4i实例提供高达 30 TB 的 NVMe 存储,与上一代I3实例相比,I/O 延迟降低了 60%,延迟可变性降低了 75%,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应用程序性能。Amazon Nitro SSDs通过优化存储堆栈、虚拟化管理程序和硬件与Amazon Nitro 系统紧密集成。与使用商用SSD相比,亚马逊云科技同时管理Amazon Nitro SSDs的硬件和固件,使SSD更新交付速度更快,让客户可以从改进的功能中获益。Im4gn 实例(现已可用)采用 Amazon Graviton2 处理器,与 I3 实例相比,性价比提高多达 40%,每 TB存储成本降低多达 44%。Is4gen 实例(现已可用)也采用 AmazonGraviton2 处理器,与 I3en 实例相比,每 TB 存储成本降低多达 15%,计算性能提高多达 48%。开始使用Im4gn/Is4gn实例,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i4g。I4i实例(即将可用)采用英特尔第三代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与当前一代 I3 实例相比,计算性能提高多达 55%。欲了解更多Im4gn/Is4gen/I4i实例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ec2/instance-types/i4i。
SAP HANA是世界领先的内存数据库,是SAP业务技术平台的基础。SAP HANA数据库与分析总裁Irfan Khan表示:“过去十年中,SAP HANA帮助客户管理他们最关键的事务和分析工作负载。亚马逊云科技在基于ARM的Amazon Graviton处理器的持续投入与创新,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带来诸多可能,为我们的企业客户和SAP HANA云支持的SAP云分析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带来了显著的运营效率和性能提升。”
Twitter承载着当前正在发生和人们正在讨论的事情。Twitter平台主管Nick Tornow表示:“Twitter正在进行一个为期多年的项目,利用基于Amazon Graviton处理器的Amazon EC2实例来提供Twitter时间线。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我们测试了新的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C7g实例。在一系列可以代表Twitter工作负载性能的基准测试中,我们发现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C7g实例与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C6g实例相比,可将性能提高20%-80%,同时还将尾部延迟减少多达35%。我们非常高兴并期待利用基于Amazon Graviton3处理器的实例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一级方程式(F1)赛车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赛车比赛,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年度体育赛事。“基于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的C6g实例已经为我们的一些CFD(计算流体仿真力学)工作负载提供了最佳性价比。现在,我们发现在同样的模拟中,基于Graviton3的 C7g实例比基于Graviton2的 C6g实例快40%。”一级方程式管理首席技术官Pat Symonds表示:“我们很高兴EFA将在这种实例类型中标配。基于Graviton3的实例在性价比方面的优越表现,我们期待它成为运行所有CFD工作负载的最佳选择。”
Epic Games创立于1991年,是Fortnite、Unreal、Gears of War、Shadow Complex和Infinity Blade系列游戏的创造者。Epic的Unreal Engine技术为PC、主机、手机、AR、VR和Web带来了高保真、交互式的体验。Epic Games高级工程总监Mark Imbriaco表示:“当我们展望未来,为玩家构建更加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时,我们很高兴使用基于Amazon Gravtion3处理器的EC2实例。我们的测试表明,它们甚至适用于要求最严苛、延迟敏感度最高的工作负载,同时提供卓越的性价比,提升了《堡垒之夜》和任何基于虚拟引擎创造的游戏体验。”
Honeycomb开发了一个可视化平台,让工程团队可以可视化、分析和改善云应用程序的质量和性能。“我们很高兴能够基于Amazon Graviton3的预览实例测试我们的高吞吐遥感摄取工作负载。”honeycomb.io首席开发者布道师Liz Fong-Jones表示:“在处理相同工作负载的情况下,我们运行的C7g实例比C6g少30%,延迟降低了30%。我们期待在Amazon Graviton3的C7g实例正式可用后尽快投入到我们的生产环境中。”
Meta AI专注于将人们与其关心的事物联系起来,提供有意义且安全的体验,推进机器学习并指导开放研究。Meta AI PyTorch工程高级总监Lin Qiao表示:“PyTorch开发人员不断创新,以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性,并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这些模型的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这让训练它们变得更加困难,成本更高。我们的PyTorch团队一直在与Amazon Neuron团队合作,为易用性和性能设定了一个高标准,确保在PyTorch中为Trainium等加速器提供原生支持。这其中包括研究集体计算原语,以及为扩展性能和分布式训练设置适当的基础。我们期待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将Trainium与PyTorch原生产品(如eager mode和dynamic shapes)进行更多集成。”
Anthropic构建了可靠、可解释和可操控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将有机会为商业和公共利益创造价值。Anthropic联合创始人Tom Brown表示:“我们的研究兴趣横跨多个领域,包括自然语言、人工反馈、缩放定律、强化学习、代码生成和可解释性。我们成功的一个关键是利用现代基础设施,让我们可以启动超大高性能深度学习加速器的集群。 我们期待使用Amazon Trainium芯片支持的Trn1实例,因为它们具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可以扩展到上万个节点,还有更高的网络带宽,这将让我们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更快地迭代。”
Splunk是领先的数据平台提供商,旨在调查、监控、分析和处理任何规模的数据。Splunk云平台和基础设施副总裁Brad Murphy表示:“我们运行基于C/C++的工作负载来索引和搜索事件数据。我们的工作负载受CPU限制,并受益于高容量和低延迟的SSD存储。在评估由Amazon Graviton2支持的新Im4gn/Is4gen实例时,我们观察到,与当前使用的I3/I3en实例相比,搜索运行时间减少了50%。Im4gn和Is4gen实例成为运行我们存储密集型工作负载的绝佳选择,性价比显著提升且TCO更低。”
Sprinklr通过 30 多个数字化渠道帮助全球大型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使用为企业构建的先进、复杂的人工智能引擎来创建洞察力驱动的策略,创造更优秀的客户体验。“我们在由Amazon Graviton2处理器支持的Amazon EC2 Im4gn/Is4gen实例上对基于Java的搜索工作负载进行了基准测试。与较大的I3en实例相比,较小的 Is4gen 实例就能提供相似的性能,这意味着有机会显著降低TCO。” Sprinklr工程副总裁Abhay Bansal表示:“我们在将工作负载从I3实例迁移到Im4gn实例时,还发现查询延迟显著降低,多达50%,性价比提升40%。迁移到基于Amazon Graviton2的实例很容易,完成基准测试需要两周时间。我们对已有的经验感到非常满意,并期待基于Im4gn和Is4gen实例在生产环境中运行这些工作负载。”
Redis Enterprise通过帮助软件团队为实时世界创建高性能数据层,为全球超过8000个组织提供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和服务。Redi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Yiftach Shoolma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全新低延迟Amazon Nitro SSDs的Amazon EC2 I4i实例提供比上一代实例更快的交易速度。我们预计I4i实例更强的存储性能和更快的网络和处理器速度将为我们那些基于I4i实例使用Redis-on-Flash的客户带来显著改善,获得更具吸引力的TCO。”
IDC:2021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26.5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26.5亿美元。在逐步消除疫情影响之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与IT建设进程重归正轨,金融云市场增速逐步回升,本期同比增长达40.2%。其中,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增速分别达到38.3%和44.8%。
本次金融云市场研究覆盖了为金融行业提供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础设施,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
IDC研究发现,目前金融云市场呈现出以下内容:
金融云建设进入“深水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关键业务系统分布式改造正逐步纳入头部金融机构IT建设规划,从新增系统全量上云,到存量系统逐步迁移;从业务系统云原生改造,到数据库、数仓更迭,金融云的内涵与价值正逐步扩大和提升。
创新形态基础设施成为可选项:在多租户公有云基础设施和客户自建的私有云基础设施之外,金融行业云、金融专属云、金融团体云等基础设施逐步成为行业用户的可行选项;IDC预计,在支持政策与管理办法正式落地之后,相关方案可能成为中小金融机构上云的重要甚至是主要途径。
市场解析:
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1上半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18.3亿美元,其中,公有云与私有云基础设施市场增速分别达到54.0%与28.5%。IDC认为,中国金融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仍未结束,头部金融机构多采用“自研方案+云计算服务商方案”同步推进策略,加快私有云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保险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对使用公有云态度相对开放,加快完善基于公有云的互联网渠道和营销等系统,推动整个公有云基础设施稳步增长。
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1上半年,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8.2亿美元,其中平台与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分别达到3.3亿美元和4.9亿美元,金融云服务商的项目交付能力恢复正常,解决方案市场增速大幅回升,重新超过基础设施市场增速。经过近3年探索,云服务商与垂直行业IT服务商的业务边界与生态价值基本明确,过去一一绑定、互相导流的合作模式可能难以长期存续,在21年新一轮合作协议签订的浪潮之下,一个更加开放、灵活、多元的金融云生态已初现雏形。
本期,金融云平台市场增速超过50%,除数据、智能、开放三大主题热度不减外,云原生方案接受程度亦不断能提高。IDC观察到,头部金融机构开发中心普遍部署了容器化技术栈,虽然当前应用规模有限,但增量系统多采用云原生方式完成开发部署。
2021上半年,金融云应用市场延续“存量系统升级上云”增长主题,中科软科技、宇信科技、中电金信、南天信息、恒生电子等仍然是应用市场的核心玩家,除传统应用系统的重构拆分和微服务改造外,产业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货币、智能投研等增量解决方案正在成为21年新的追逐热点。另外,云服务商凭借AI与大数据技术优势,加快布局新型应用,数字员工、营销、新一代风控、智能信贷、数字化运营等正在成为云服务商在应用市场的突破口。
IDC中国行业云服务研究经理魏云峰表示,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金融科技三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作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一,金融云已被银行、保险、互联网金融、证券及其他投资机构广泛接受,并成为其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金融机构逐步建立起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运行的IT基础设施,并探索部署符合互联网业务特征的各类云计算解决方案,为“深水区”探索奠定基础。
IDC: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运营服务市场规模为129.8亿元人民币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运营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运营服务市场规模为12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从细分市场来看,“十四五规划”正式进入落地加速实施阶段推动云代运营市场增长,云代运营服务从传统政府行业向大型传统行业头部企业、医疗、交通、工业等行业拓展,整体市场增速在30.6%,市场占比为73.1%。云运维服务市场平稳之中蕴含更强劲的增长后劲,一方面,第三方云管理服务商经历疫情的洗礼后,进入平稳阶段;另外一方面,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上云后云运维服务需求增长,市场增速为24.3%,占比为26.9%
云代运营服务市场集中度高,但随着竞争日渐激烈,新进入的玩家逐渐瓜分市场份额;云运维服务市场相对分散,但是随着云运维服务需求的加深,市场前十大服务商市场份额将逐渐趋于集中。
2021上半年,中国主要云运营商市场份额解析:
中国电信在政府行业上云上继续“深耕细作”,为政务云下沉提供属地服务的同时,兼顾政务云民生、行业以及治理等应用的拓展;浪潮持续巩固推进电子政务业务发展,加快平台型产品研发,打造了“1+4+2+N”的产品方案体系;曙光继续推动以城市云脑为核心的城市云解决方案,形成面向多场景的大数据治理解决方案;京东依托电商基因的云能力,为政府、金融、交通、制造业、医疗等多个行业打造上云以及云的持续运营解决方案,赋能业务创新和发展;中国移动继续加速渗透云代运营市场,抓住政务云深化发展契机的同时,在金融、医疗、教育、农商上也有强势突破;中国联通凭借“场景化解决方案”在政府以及政企上云市场持续发力,提供上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同时,更侧重上云后运营服务的深化。
2021上半年,中国云运营服务整体市场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泛政府行业上云深化发展对云代运营服务需求增加:政务云持续渗透发展,资源层建设加速下沉到属地的同时,应用层上惠民、兴业、治理等应用林立使得政务云发展亟需精细化运作,并对服务商的综合云运营能力提出挑战;“互联网+医疗健康”向纵深发展,医疗机构上云稳步开展,私立医院、二级及乡镇医院也会选用云代运营模式加速推动上云进程。
云代运营市场机遇增多但是竞争愈发激烈:“十四五规划”的加速落地为泛政府行业上云指明方向,更是有力刺激云运营市场发展的“强心针”。但是泛政府行业上云项目的加速释放也激发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云资源层建设阶段的相对固定的市场格局正在被新进入市场的玩家打破,而各家的竞争点也已经从资源层建设的“跑马圈地”过渡到应用层搭建、大数据使用以及上云后的持续运营服务的提供。
云运维服务需求增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发展带来云底层资源的迅速扩张以及数字化应用的激增,业务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要求同时推动了云底层资源层以及应用层运维服务的需求;另外更多新技术,诸如:大数据、云原生、AI等在企业落地开花,不仅增加对云运维的需求,更是增加运维的难度。
如何提升运维效率成为关注焦点:如何在满足运维需求增长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成为服务商关注的焦点。远程运维、自动化运维、智能运维平台产品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被更多服务商采用,在提升运维效率的同时,减少运维人员增加而带来的利润下降的风险。另外,数字孪生运维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成为运维新模式,为云运维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经理王澄玥表示:“2021上半年,在整个政策面向好的积极推动下,云运营服务市场顺风而行、活力发展。泛政府行业上云的广度、深度的持续深化,推动云代运营市场多元化发展。以资源层建设为上云拓展中心逐渐转变成以应用层延伸、云上精细化运作以及上云后持续运营等上云后发能力为上云重心。云运营服务商在提供上云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同时,更要注重上云后运维能力的加强以及云的持续运营的能力建设,保证企业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赋能企业业务创新和加速。”
2021re:Invent全球大会圆满落幕 亚马逊云科技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本文来源:LIKE.TG 作者:Ralf
全球最重磅的云计算大会,2021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已圆满落幕。re:Invent大会是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功能和服务的顶级行业会议,今年更是迎来十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re:Invent,中文意为重塑,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以来坚持的“精神内核”。
作为Andy Jassy和新CEO Adam Selipsky 交接后的第一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用诸多新服务和新功能旗帜鲜明地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盛赞云上先锋客户为“探路者”,他说,“这些客户都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通过上云做出改变。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自己和所在的行业。他们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有时候,我们跟客户共同努力推动的这些工作很艰难,但我们喜欢挑战。我们把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回过头看,每一个这样的机构都是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探路者。”
Adam 认为,探路者具有三个特征: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
十五年前,亚马逊云科技缔造了云计算概念,彼时IT和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局限。不仅贵,还反应慢、不灵活,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意识到必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重塑企业IT。
从2006年的Amazon S3开始,IT应用的基础服务,存储、计算、数据库不断丰富。亚马逊云科技走过的15年历程 也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缩影。
目前,S3现在存储了超过100万亿个对象,EC2每天启用超过6000万个新实例。包括S3和EC2,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了200大类服务,覆盖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混合云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服务和卫星数据服务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对于本次大会贯穿始终的探路者主题,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他们不被规则所限,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深入洞察,开放视野;还有一类探路者,他们不断赋能他人。我们周围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无论是科研人员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挽救生命,还是为身处黑暗的人带去光明; 无论是寻找新的手段打破物理边界,还是通过云进行独特的创新,探路源源不断。”
技术升级创新不断
本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为业界带来大量重磅创新服务和产品技术更新,包括发布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和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构建数字孪生的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和帮助汽车厂商构建车联网平台的Amazon IoT FleetWise。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新一代的自研ARM芯片Graviton3性能有显著提升。针对通用的工作负载,Graviton3比Graviton2的性能提升25%,而专门针对高性能计算里的科学类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这样的负载会做更极致的优化。针对科学类的计算负载,Graviton3的浮点运算性能比Graviton2提升高达2倍;像加密相关的工作负载产生密钥加密、解密,这部分性能比Graviton2会提升2倍,针对机器学习负载可以提升高达3倍。Graviton3实例可以减少多达60%的能源消耗。
新推出的Amazon Private 5G,让企业可以轻松部署和扩展5G专网,按需配置。Amazon Private 5G将企业搭建5G专网的时间从数月降低到几天。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控制台点击几下,就可以指定想要建立移动专网的位置,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网络容量。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交付、维护、建立5G专网和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小型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软件,以及用户身份模块(SIM卡)。Amazon Private 5G可以自动设置和部署网络,并按需根据额外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容。
传统工业云化加速
在亚马逊云科技一系列新服务和新功能中,针对传统工业的Amazon IoT TwinMaker和Amazon IoT FleetWise格外引人关注。
就在re:Invent大会前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发展的分项目标,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亚马逊云科技布局物联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包括工业互联网里的绿色产线的维护、产线的质量监控等,在数字孪生完全构建之前,已经逐步在实现应用的实体里面。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表示,“在产线上怎么自动化地去发现良品率的变化,包括Amazon Monitron在产线里面可以直接去用,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温度等,通过自动的建模去提早的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不用等到灾难发生,而是可以提早去换部件或者加点机油解决潜在问题。”
周舸认为工业互联的场景在加速。但很多中小型的工厂缺乏技术能力。“Amazon IoT TwinMaker做数字孪生的核心,就是让那些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自己去构建或者去雇佣非常专业的构建的公司,帮他们搭建数字孪生,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我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对于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制造。数据的收集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Amazon IoT FleetWise,让汽车制造商更轻松、经济地收集、管理车辆数据,同时几乎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为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该功能也允许开发人员选择需要上传的数据,还可以根据天气条件、位置或汽车类型等参数来制定上传数据的时间规则。当数据进入云端后,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将数据应用于车辆的远程诊断程序,分析车队的健康状况,帮助汽车制造商预防潜在的召回或安全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改进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等技术。
高盛携手亚马逊云科技为金融服务机构打造全新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
高盛金融云集成了亚马逊云科技公有云的所有优势,包括行业领先的安全性、服务和可靠的全球基础设施,以及高盛长达150年的金融市场专业经验
北京——2021年12月1日 在刚刚召开的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峰会上,高盛(Goldman Sachs)宣布与亚马逊云科技共同推出面向金融机构的全新云上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高盛金融数据云(Financial Cloud for Data)。此次合作重新定义了客户在云端发现、组织和分析数据的方式,使客户获得及时洞察并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这些机构的客户将从高盛数十年应对数据管理和分析挑战的经验中获益。
数据和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金融服务行业的转型,但投资公司的开发人员仍在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定制各种工具,用以大规模管理、解释和分析金融数据。许多现有的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都基于传统技术拼凑组成,难以满足现代投资实践对时延和规模的要求。因此,投资公司可能正在将他们的工程和技术能力用于管理无差别的基础设施和数据整理,而不是按照他们期望的速度为客户进行创新。
高盛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将大幅减少投资公司开发和维护基础数据集成技术的需求,并降低进入全球市场高级定量分析的门槛。高盛将帮助机构客户缩短金融类应用程序的上市时间,通过优化资源来专注于投资组合回报,并加快创新速度。高盛金融数据云的用户将以更简化、更安全的方式访问高盛提供的一流的金融数据。
高盛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表示:“高盛始终致力于打造相关技术以服务最为复杂的金融机构。今天,我们正在重新定义金融服务云的未来,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为客户构建金融解决方案。我们很高兴看到金融服务和云计算领域的两家领先企业联手,提供无与伦比的云上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这彻底改变了行业中客户从不断增长的信息财富中获取价值的方式。”
高盛金融数据云是面向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机构客户的云原生金融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可以显著增强高盛的前台分析工具功能,例如高盛领先的时间序列分析工具 PlotTool Pro 和Python 工具包 GS Quant。通过高盛金融数据云与Amazon Data Exchange的集成,客户可以安全地将他们的专有数据与高盛定制的金融市场数据,包括精选的第三方数据产品无缝地整合。Amazon Data Exchange是一项可以在云端轻松查找、订阅和使用第三方数据的服务。然后,数据将在由高盛安全管理的时间序列数据库和分析引擎中可用,该引擎能够实时存储和整合数百种不同资产的逐笔财务数据。因此,开发人员现在可以更轻松地使用最新的量化技术,一致地、大规模地分析各种金融数据集,从而缩短将金融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高盛金融数据云的组件可以与 Amazon FinSpace 兼容,这项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可以轻松组合和分析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例如来自数据仓库或数据湖的位置数据。
亚马逊云科技首席执行官Adam Selipsky表示:“借助高盛金融数据云,我们为更多金融服务机构降低了准入门槛,使他们可以利用云端先进的、近乎实时的分析服务。高盛的数据和一个多世纪的金融服务专业经验与亚马逊云科技可靠性、安全性和行业专长相结合,将重新构造金融服务技术,并把以开发人员为中心、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提供给所有企业。”
威灵顿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投资服务和科技负责人Justin Stephan表示:“大规模访问高质量的数据对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投资回报至关重要。 我们与众多来自不同行业的领导者合作来输出这些能力,多年来亚马逊云科技和高盛一直是我们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相信,将高盛的市场覆盖和专长与亚马逊云科技的创新和速度相结合的产品,可以进一步增强数据获取、管理和分析能力,从而改善投资产出。”
Millennium 首席信息官 Vlad Torgovnik 表示:“我们一直与高盛密切合作,为我们的投资专业人员开发先进的数据和分析解决方案,加快新战略的市场落地。高盛与亚马逊云科技之间的新合作,将使我们能够在隐私保护和安全的环境中,从我们的独家数据中获得独特的见解,同时可以利用云技术的规模和创新速度。”
MSCI分析技术负责人Jorge Mina表示:“MSCI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通过与高盛的合作,我们的共同客户将从MSCI 强大的数据和内容,以及高盛的分析和交易工作流程中受益。无论客户身处何地,我们始终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与高盛和亚马逊云科技的合作,我们将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开启云端高级投资组合分析的全新可能性。”
客户可通过高盛开发人员控制台或亚马逊云科技 Marketplace申请预览高盛金融数据云。获取预览权限,请访问//developer.gs.com/discover/
关于亚马逊云科技
超过15年以来,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一直以技术创新、服务丰富、应用广泛而享誉业界。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不断扩展其服务组合以支持几乎云上任意工作负载,目前提供超过200项全功能的服务,涵盖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方面;基础设施遍及25个地理区域的81个可用区(AZ),并已公布计划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新西兰、西班牙、瑞士和阿联酋新建9个区域、27个可用区。全球数百万客户,包括发展迅速的初创公司、大型企业和领先的政府机构,都信赖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服务支撑其基础设施,提高敏捷性,降低成本。要了解更多关于亚马逊云科技的信息,请访问:aws.amazon.com。
关于高盛
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 )是一家领先的全球金融机构,为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个人在内的庞大而多元化的客户群提供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和消费者银行业务等广泛的金融服务。高盛成立于 1869 年,总部位于纽约,并在全球所有主要金融中心设有办事处。
Gartner:2022年印度云服务支出达到73亿美元 同比增长29.6%
根据Gartner最近的预测,印度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73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29.6%。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表示:“自全球新冠爆发以来,公共云服务的采用速度加快。新冠大流行是印度企业实现公共云真正价值的转折点。在印度,政策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公共云增长的一个重要贡献者。例如,最近推出的公共云政府计划和印度2022云愿景将证明中小型企业或处于早期采用的企业从这项技术中获益。”
此外,旨在与私人IT服务提供商合作建立熟练云员工队伍的计划将有助于政府加强该国公共云生态系统的努力。
尽管仍在上升,但印度最终用户明年在公共云上的支出将低于2021年的增长预测(34.6%)。印度首席信息官预计将把他们的云投资重点放在云系统基础设施服务(IaaS)上。预计2022年这一细分市场将达到24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40%。2022年,IaaS将占公共云服务总投资的32.3%。
Nag补充说:“公共云的增长继续受到希望实现IT现代化和减少资本支出的企业的推动。业务转型和IT运营对灵活性和创新的渴望也在推动公共云的增长。印度云发展的下一步将是采用云本地技术。印度首席信息官将利用容器和微服务以及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重构他们的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
Canalys:2021年Q3全球云服务支出达到494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2021年第三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仍然很高。全球支出增长35%,达到494亿美元,这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包括持续的远程工作和学习,以及各行业云应用程序的采用。支出预计比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29亿美元, 比前一季度增长了24亿美元。云服务支出仍然受到数字转型工作的影响,这些数字转型工作需要在大流行中断期间保持业务连续性。
2021年第三季度,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占云基础设施服务总支出的32%,成为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年增长率为39%。AWS最近发布了AWS for Health,它将特定行业的产品与网络安全和合规性解决方案结合起来。
Microsoft Azure 是第三季度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拥有21%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五个季度增长超过50%。微软继续专注于行业云服务定制以及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的扩展。该公司还报告称,其针对医疗保健和可持续发展的云服务套件取得了新的成功。微软一直致力于数据治理,并宣布了Azure Purview,这是一个统一的数据解决方案,旨在支持多云环境中的数据管理。
谷歌云是第三大提供商,增长54%,市场份额8%。它宣布与数据和网络安全公司建立20个扩大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以深化纵向专业知识。谷歌云还强调了其渠道合作伙伴,并在其合作伙伴计划中发布了新的激励措施。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通过合作伙伴将客户参与度提高了175%。谷歌还通过发布谷歌分布式云(Google Distributed Cloud)提升了其围绕数据主权的定位,这为客户提供了将谷歌云基础设施扩展到边缘和客户数据中心的选择。
SRG:2021年第三季度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增至700个
超大规模运营商的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在第三季度末增至700个,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以关键IT负载衡量,美国占数据中心容量的49%。虽然美国在全球产能中所占份额一直在下降,但最近的下降速度放慢,每年仅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地,占总量的15%。剩余容量分布在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13%)、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19%),以及加拿大/拉丁美洲(4%)。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而且随着平均数据中心规模的增加,这些数据中心的总容量增长得更快。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数量翻一番需要五年的时间,但容量翻一番不到四年。
该研究基于对全球19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数据中心足迹的分析,其中包括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游戏领域的最大运营商。拥有最广泛数据中心足迹的公司是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IBM。每一个的数据中心足迹都超过60个,在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及非洲和拉丁美洲四个地区中至少有三个。甲骨文、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数据中心业务也非常广泛。按数据中心容量计算,领先的公司是亚马逊、微软、谷歌和Facebook,但增长最快的是中国的超大规模企业,最显著的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
埃森哲:有数字优势的中国公司的收入增长率是同行的3.7倍
埃森哲的最新研究显示,拥有数字优势的中国公司在2019-2020年间的收入增长率是同行的3.7倍,比几年前的1.4倍有所扩大,表现优于同行。
研究称,2021年中国数字转型显著加快,16%的中国企业获得“冠军”地位,而2020年这一比例为11%。
“冠军”是指那些果断投资于推广新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公司,这些技术可以推动其业务运营的持续转型。这些冠军企业目前50%以上的收入来自过去三年实施的商业活动。
公司的数字能力得分首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4分(100分制),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数字转型过程中取得了稳步进展。此外,埃森哲的CXO Pulse调查发现,超过90%的中国高管认为他们的企业将在2021年底实现增长目标,而亚太地区的这一比例为60%,北美和欧洲分别为47%和45%。
研究还表明,对于那些在扩展数字化能力方面仍然落后的公司来说,只有不到一半对其供应链的整合和协作感到满意。此外,只有52%的企业针对新的需求推出了新产品和服务,而领先企业的这一比例为83%。
这项研究列出了七项使公司能够缩小差距并与领先企业保持同步的必要条件:
确保战略承诺:根据业务目标和战略,设想和设计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采用云并用云创新:云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可以提高敏捷性和弹性,并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鼓励大规模创新。
建立数据实力:建立并执行稳健的数据战略和数据治理,将数据资产转化为有助于推动公司差异化计划的见解。
提升整个价值链的体验:部署数字技术和互联平台以实现行业整合,推动职能、部门和公司之间的协作,提升客户体验,转变商业模式。
构建面向未来的运营:通过增强自动化和智能化运营、使用数据优化决策以及加强人机协作,实现高质量增长。
利用生态系统的力量:通过数字协作平台,利用研发、制造和营销等生态系统能力。
拥抱更广泛的价值议程:将业务目标与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相结合,为多个利益相关者带来360度的价值,并解决各种议程。
博睿数据携阿里云发布双十一电商网站用户体验报告
在新「经济模式」+新「技术」加持下,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随着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升,互联网所面临的增量空间逐步收窄,无论是巨头企业还是出场企业,新流量都已成为稀缺资源。与此同时,企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有用户体验、产品内容等方面。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市场环境不稳定,流量与体验成为互联网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具体到电商行业,伴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传统电商渠道流量红利触顶。电商企业流量竞争开始转变思路,不再依赖于行业宏观层面的用户数增加,而是更多关注视野之外的增量洼地挖掘与针对用户体验的精耕细作。电商平台吸引了用户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多领域和场景下介入用户日常生活与消费决策,用户体验价值不断凸显,用户开始要求更多元与严格的体验。
双十一作为互联网行业最早最大的购物盛宴,直播、秒杀、满减、定金,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但这些背后,用户体验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博睿数据基于阿里云ARMS云拨测产品,出品《双十一电商行业网站用户体验报告》,旨在与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共同了解面对全球化营销以及大促带来的流量浪涌,电商行业各大玩家如何应对散布在全球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海量用户,及时发现流量激增带来的用户体验与性能问题,
监测背景:
监测目标:国内及东南亚主流电商站点首页
监测时间:2021年11月10 00:00 -12日 23:59
监测工具:阿里云ARMS-云拨测,选择国内外主要省市移动、联通、电信接入Last mile节点
指标说明:
整体性能:从页面开始浏览到最后一包数据接收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
首屏用时:从输入URL开始到页面已渲染区域高度大于等于指定高度的时间差,平台默认是600像素高。
可用性:执行监测任务的客户端对目标访问的成功率,可用性=有效监测次数/总监测次数*100%
DNS查询用时:输入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所需的时间
解析错误率:解析域名发生错误数占比,解析错误数/解析域名总数*100%
报告内容-国内电商
从整体趋势上来看,国内电商平台整体性能趋势平稳。整体性能方面,大部分电商均维持在9s以内。其中整体性能最高值13.214s,主要是 由于总下载字节数、平均页面体积较大。首屏用时方面,各厂商表现优秀,均在0.5s以内,客户可以快速浏览到页面内容。可用性方面,各 厂商均在99.9%以上,行业表现优秀。
三大运营商整体可用性良好,都在99.8%以上。首屏用时在把握0.5s以下,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访问体验。
从错误总结可以看到,各电商或多或少均出现了一些错误,电商错误主机、时间比较分散,属于正常网络抖动导致。
网络方面,部分厂商时延耗时较高,平均值超过了50ms,Tracert时延与跃点数也是最高的。 大部分厂商均在30ms以内表现良好;丢包率、查询耗时、解析错误率各厂商表现良好。
各电商三大运营商表现来看,DNS查询时间普遍控制在0.02s左右,丢包率控制在0.8%以下。
报告内容-东南亚电商
从时间趋势来看,五家海外电商测试期间的性能趋势表现平稳。首屏用时方面,除了个别厂商,大部分厂商控制在1.8秒以内,为用户提供了较为顺畅的体验。可用性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99%以上。
丢包率与DNS查询用时方面,各厂商均表现良好。时延方面,大部分厂商均保持在100ms以内。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基础原则
可以看到各个厂商都在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优化。那么,其他行业该如何优化自身的产品呢?在开始优化前,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网站性能与体验问题能在用户感知之前事先发现与修复,在研发交付过程中就进行回避或修正 ,是否能有效提升产品NPS甚至营收?以及我们是否能接受在那些会深远影响用户规模以及企业营收的问题出现之后再修复?而这就是性能 与体验优化的出发点。所以,这里有几个基础原则需要在落地开始前明确:
数据驱动原则:优化策略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性能与体验数据上,确保最终用户体验以及优化收益可被量化。
尽早尽快原则:尽早发现未暴露的问题,减少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影晌。发现问题后,尽快解决主要问题,降低影响程度。
最佳收益原则:产品不同生命阶段需要平衡性能体验与产研效能,优先选择当前时期最简单、性价比最高的优化方案。
单元化原则:由于不同组件都会对性能与体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从前端到后端逐层剥离,相关组件、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确定关键优化目标。
持续优化原则:性能与体验优化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需要产品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防止性能与体验退化。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团队建设
在了解基础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组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该团队可以是实体架构团队,也可以是虚拟团队,但这其中都需要拉通不同 研发职能的同学,这其中包括:
产品运营:用户以及运营角度设计优化用户流程路线,为工程师提供用户场景解读,帮助工程师快速理解业务。
架构师:通过优化系统架构解决性能瓶颈,提升服务执行效率。
前端工程师:通过迭代前端逻辑和代码,提升前端程序执行效率。对前端性能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针对与竞品进行评测,提出针对性 竞争优化策略。
后端工程师:针对影响性能的组件、模块、接口进行持续迭代。
运维工程师:分析系统运行状况以及资源使用效率情况。对IDC、CDN以及云服务等基础资源进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高可用。
在构建出性能与体验优化团队后,可以着手实际落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监控-分析-优化」的迭代循环并在每个部分中完成多个 对应动作,从而推动优化落地。
落地性能与体验优化的流程
Step 1:通过监测全面评估自身产品及竞争对手在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与用户体验的数据表现。
不管是自建,还是第三方工具都不可或缺。分析优化的前提是具备足够数据支撑我们进行分析与决策。通过监控工具去获取竞争对手的数据,会获得更具参考价值以及针对性优化方案。最后,在优化后持续监测去检查优化方案效果。在建立监控后,优化团队不必不急于开展优化,掌握数据定位短板是首要任务,体系化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将所有环境下的性能事件采集汇总,在数据基础上设定优化目标。确保在整个优化体系初期就建立持续、透明的性能与体验监控机制。
Step 2 通过分析来评估网页/应用/网络等部分的性能,为优化及资源投入提供依据,并针对故障以及瓶颈进行预警、报警。
定位异常及瓶颈:针对性能与体验数据,需要分析出影响性能的瓶颈位置,哪些方面需深入监测,收集并处理相关数据,以便优化方案设计。
优化方案设计:基于分析数据进行设计相关优化方案,并对所需的研发资源以及资源投入进行统筹评估。
定位异常及瓶颈与设计优化方案的投入都是围绕核心产品或者核心功能展开,力争在同业产品中性能与体验最优。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沉淀总结性能分析和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优化团队的工作效率,可以让不同产品线的研发团队都能从中受益。
Step 3 基于优化方案对网络、系统、前端、应用等不同环节、不同层进行优化。
优化方案实施:除了基于优化方案的代码以及逻辑优化外,需要针对可能的关联问题进行相关预案设计。
效果跟踪反馈:在优化方案完成后,需要利用A/B测试、拨测等不同方式,监测真实用户反馈并进行持续,以便追踪优化效果并挖掘关 联的瓶颈与异常。
产品优化永远不是一个团队的事情,因此与对应的产研团队充分沟通,充分配合是方案落地的大前提。
O’Reilly:调查发现云计算采用率继续上升
所有行业的云计算采用率仍在上升,但管理成本和监管要求仍是全球企业最关心的问题。O’Reilly的一份新报告发现,在几乎所有行业的所有受访者中,30%的人认为管理成本是他们公司正在进行的与采用公共云有关的最重要举措。
监管要求(21%)和成本(19%)是目前没有使用云计算的企业的主要挑战。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企业正在推行云优先战略,而3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企业业务已经原生建立于云服务之上,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计划在三年或更长时间内成为云原生的一份子。
虽然你可能会认为COVID-19大流行会促进云计算的采用,但事实上增长一直很稳定。90%的受访者现在说他们的组织使用云计算,而去年是88%。但是,尽管这只是一个小的增长,几乎有一半(48%)的人说他们计划在未来一年将50%或更多的应用程序迁移到云端。
O’Reilly的内容副总裁Mike Loukides说:”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认为云计算是廉价的,这在企业规模上根本不是一个现实。当你权衡将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端的成本与无法处理重载或流量激增的传统企业内部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和服务中断时,它不应该成为采用的障碍。随着假日购物季的临近,这对零售业来说将变得尤为明显”。
在其他调查结果中,亚马逊网络服务(62%)、微软Azure(48%)和Google云(33%)是最受欢迎的云解决方案,尽管大多数受访者正在使用多个云供应商。
三分之二的受访者(67%)使用公共云,而45%使用私有云,55%仍在使用传统的企业内部基础设施。
当被问及实施云计算所需的技能时,受访者的意见相当平均,基于云的安全(59%)和一般云知识(54%)是最常见的回答。
自 cnbeta
IDC: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7.5%,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8.6%,较2020年下半年(53%)有所下滑,但仍保持着全球最高增速。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大流行的当下,中国作为疫情防控的“先进生”,全国经济在2021年迎来强劲复苏,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渐归于平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愈发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云计算产业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冲击中恢复,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
云计算领域的竞争由聚焦基础设施延展为综合云平台能力竞争。云厂商除了加大在IaaS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也不断加强芯片自研能力,完善PaaS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云原生、低代码开发等),构建领先、快速完善的方案服务能力及实施交付生态,打造更综合的云平台。
政企数字化转型全面进入云时代。2021上半年,国务院提出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地方政府及监管机构纷纷发布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加速推动各行业数字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云计算业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枢纽,在此背景下,政企领域云服务存在巨大的需求和市场空间。
云原生进入黄金发展期。从用户角度看,传统行业用户逐步对外围系统、次核心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云原生化改造,云原生助力企业进行数字创新。从厂商角度看,云厂商纷纷发布自己的云原生战略,从产品、合作伙伴、标准制定、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发力,抢占先机。
行业数字化、低碳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从自身而言,云厂商通过投资创新节能技术,持续提升产品能效,促使云产业自身低碳发展。从行业赋能而言,云厂商投资电力电子技术及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数字化,把数字技术带给每个行业,支持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促进低碳发展。如智慧交通中减排二氧化碳,智慧农业中促进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在IaaS市场还是在IaaS+PaaS市场,竞争胶着,头部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都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共同占据了六成的市场份额。阿里云推进云钉一体战略, 持续落地政企数据化转型,不断提升政企用户粘性,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华为云发布了华为云Stack8.1、华为云SparkRTC等十大新服务,提出了“云云协同”战略,将华为云和华为终端云在能力和生态方面进行深度协同;腾讯云依托C2B的能力和生态多样性,在稳固互联网优势下,深耕金融、政务、智慧城市、文旅等领域,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运营商阵营云厂商在2021上半年增长迅猛,自主研发、云网一体是其关键词。位居第四的电信天翼云于2020年底形成全栈云产品体系,在2021年进一步向垂直行业和属地深化,将资源及服务团队下沉到地市,属地云业务快速增长,为天翼云打造了新增长级。移动云通过自主研发大云底座,加速构建云网一体、云边协同、云数融通、云智融合差异化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端到端全栈云服务。联通云融合内部系统云原生能力,打造对内对外统一基座,布局云边、多云、视频、物联感知等领域,打造六大场景云,加速拓展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
此外,部分厂商也进一步明确了云战略布局并呈现较快业务增长。AWS正式发布“全球优势 植根本地”中国战略,服务好使用中国区域的中国客户、使用中国区域的全球客户、使用出海服务的中国客户;百度智能云推出“云为底座、飞桨为核、生态为翼”的全新架构,其所倡导的“云智一体”理念开始加速落地;京东云基于其在电商、零售、物流、金融等产业实践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打造产业互联网,并吸引更多行业PaaS合作伙伴与其合作,走向产业用户。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研究经理诸葛兰表示,当下正处于数字化时代的开端,产业普遍在进行数字化升级,释放出巨大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云厂商在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局面。如何破局而出,在群雄环侍中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考验厂商的自身优势,更考验综合服务能力。除了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研能力、大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能力、AI技术升级,积极拓展SaaS合作生态,发展更低碳节能的技术,都将提升厂商竞争力。一个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云平台,将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SRG:2021年第三季度企业云支出超过4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7%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超过450亿美元,比2020年第三季度增长37%。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继续吸引着全球超过一半的云支出,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20%和10%。由于增长率高于整体市场,它们在全球收入中的份额继续小幅上升。尽管美国三大公司都很突出,但其他云提供商仍在继续实现云收入的强劲增长。接下来的十大云提供商实现了28%的同比收入增长,而长尾中小型云提供商增长了25%。
目前,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已经发布了第三季度的盈利数据,Synergy Research估计,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为454亿美元,连续12个月的收入达到164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市场的大部分,第三季度增长了39%。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中更为明显,前三大提供商控制着70%的市场。从地理位置上看,云市场在世界所有地区继续强劲增长。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考虑到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力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收入增长率,他们的云活动最受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很容易让人忽视一个事实,即其他云提供商在本季度创造了170亿美元的收入,这一数字比laas增长了27%。以任何标准衡量,170亿美元对许多服务提供商及其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
IDC:2021上半年中国整体云专业服务市场规模为9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7%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2021 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 上半年,中国整体云专业服务市场规模为 9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上升至 32.7%。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和云化的步伐,推动云专业服务市场加速发展。2020 年滞留项目的释放和平台层建设客户的崛起加速了云建设市场发展,同比增速为 32.2%;数字化转型顶设咨询需求在行业头部客户层出,而中小客户虽然对咨询需求强烈,但是不会单独购买咨询服务,云咨询服务增速为 29.8%;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要 “上云”,更是要将焦点放在“用云、用好云” 上,有效提振云迁移和云开发服务市场,同比增速分别为 31.2% 和 34.8%。
云专业服务市场仍然是一个较分散的市场,但是市场发展逐渐趋于集中。华为加强云原生产品的部署与推广,并在政府、政企、金融、交通、汽车等行业打造行业场景化解决方案;IBM 和埃森哲在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上更具有优势,埃森哲为不同企业制定数字化重塑的解决方案,从战略顶设咨询规划到全栈上云解决方案,并提供上云后期持续运营服务,赋能企业长久发展;中软国际巩固自身云迁移和云开发的优势,并在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落地上有所突破;中国电信加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技术,并构建 “云网数智安” 一体化服务能力,为政府、交通、医疗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2021 上半年,云专业服务市场加速发展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转型顶设规划咨询增多:更多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根据对 “十四五规划” 的进一步解读,将以云为基座的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在后疫情时代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更多数字化转型的顶设咨询以数据流梳理为抓手,以业务流程重塑以及 IT 架构改造为目标,为企业创造数字时代新的竞争力。
云原生开发、改造服务逐渐升温:为了提升和优化 IT 架构性能,实现降本增效,基于 “容器云平台 + 微服务框架” 的开发与改造需求增长提速。为了充分发挥出容器云平台的高效能,不少企业开始对业务逻辑重新梳理,并将前台、后台的软件代码重新做云原生改造、开发。但是目前企业仍然是选择在一些改动起来后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可控的应用去进行云原生改造和开发。
市场提升对大数据相关应用开发需求:“上云、用数” 在各行业落地开花,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大数据相关应用服务,诸如数据中台的建立,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加速落地,目前数据清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及预测依然是企业热衷探索的话题。
云的持续运营服务成为企业关注重点:企业客户除了需要对底层云资源进行精细化运营,提升对上层业务支持力度的同时,降低总 IT 成本,更需要服务商利用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提升终端客户体验的同时,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亚马逊云科技加速数据库服务在中国区域落地
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在中国区域正式可用,直接在Amazon Aurora上运行Microsoft SQL Server应用
北京——2021年11月24日,亚马逊云科技宣布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北京与宁夏)推出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客户无需或只需很少的代码更改,便可直接在Amazon Aurora PostgreSQL上运行 Microsoft SQL Server应用。这是亚马逊云科技在数据库迁移服务方面,在现有的数据库架构转换、数据迁移服务之上,进一步提供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帮助客户加速向云上数据库的平滑迁移。亚马逊云科技现已推出十多种数据库服务,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而专门构建,为客户提供兼具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及成本效益的专用数据库服务,支撑客户现代化应用的快速部署及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不断加速数据库相关服务在中国区域的落地,2021年至今已经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合作新发布60多个数据库相关服务与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现代化应用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这对底层支撑的数据库的功能、性能、扩展性、成本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服务作为实现应用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开发者需要选择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来支撑微服务,应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企业数据基础设施现代化。通过采用微服务、配合专门构建的数据库,企业可以摆脱传统单一的数据库在性能、功能、扩展性等方面的桎梏,有效提高创新速度,并且降低成本。”
目前,全球数十万客户正在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相关服务与功能,获得了更高的性能、扩展性、可用性以及更优的成本效益。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专库专用”,覆盖八大数据库类型,提供极致性能
亚马逊云科技目前提供十多种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服务,支持关系、键值、文档、内存、图、时间序列、宽列和分类账八大数据类型。其中专为云平台打造的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是目前亚马逊云科技历史上用户数量增速最快的云服务。Amazon Aurora既具有传统商业数据库的高性能和可用性,又具有开源数据库的简单性和成本效益。Amazon Aurora与MySQL及PostgreSQL全面兼容,吞吐量是标准MySQL的5倍、标准PostgreSQL的3倍,成本却只有传统商业级数据的十分之一。Amazon Aurora提供可跨3 个可用区(AZ)复制 6 个数据副本及AZ+1的高可用性。
键/值数据库服务Amazon DynamoDB ,专为海量数据、超大型工作负载而生,可以为世界级超大规模的应用程序提供支持。利用Amazon DynamoDB可以构建吞吐量和存储空间几乎无限的应用程序,在任意规模环境中提供一致的个位数毫秒响应时间,极其适合游戏、广告技术、移动互联以及其它需要任何规模的低延迟数据访问的应用程序。目前,亚马逊全球多个高流量网站和系统均采用Amazon DynamoDB作为数据库,在此前的亚马逊电商Prime Day 期间进行了数万亿次 API 调用,达到每秒 8,920 万次请求的峰值。
开创Serverless数据库,实现数据库的弹性伸缩
为进一步简化客户在创建、维护和扩展数据库方面的工作,实现高扩展性及自动伸缩容量,亚马逊云科技从2012年开始就陆续推出了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 Serverless、Amazon Timestream(时间序列数据库服务)、Amazon Keyspaces(兼容Apache Cassandra 的托管数据库服务)和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 (Amazon QLDB)(全托管的分类账数据库)等多种具有Serverless特性的数据库服务。其中,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已从V1版进化到V2版,Aurora Serverless V2可以在几分之一秒内将数据库工作负载从数百个事务扩展到数十万个事务,与按照峰值负载配置容量的成本相比,最多可节省 90% 的数据库成本。
专为全球分布式应用系统而设计,助力客户全球业务部署
基于亚马逊云科技遍及25个地理区域的81个可用区(AZ)全球基础设施,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个可支持全球分布式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功能,包括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Amazon DynamoDB Global Tables、Amazon ElastiCache for Redis Global Datastore、Amazon DocumentDBGlobal Clusters。其中,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集群可跨越多个地理区域,跨区域数据复制延迟通常不超过1 秒;在发生区域级业务系统中断时,通常不超过1 分钟可实现跨区域灾难恢复,最大限度确保客户全球业务的连续性,还可以贴近各地终端用户,降低访问延迟,提高客户体验。
赋能数据库开发者,使用数据库查询语句就能进行机器学习操作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服务与其AI/ML深度集成,推出Amazon Aurora ML、Amazon Neptune ML等特性,数据库开发者无需具备机器学习专业知识,只需使用熟悉的数据库语言,即可进行机器学习操作。其中,今年8月,亚马逊云科技通过与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的紧密合作,在中国区域推出Amazon Neptune ML。它借助由Deep Graph Library(DGL,面向图神经网络以及图机器学习的全新框架)和Amazon SageMaker 驱动的图神经网络(GNN),能在几小时内对图数据库中的数十亿关系进行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可在知识图谱、欺诈检测或产品推荐等应用程序中发挥重大作用,通过所需的数十亿个节点/边所蕴含的关联关系进行推断。
提供灵活的数据库迁移方式,帮助客户平滑迁移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5万个数据库通过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迁移服务迁移至亚马逊云科技。亚马逊云科技提供多种创新的迁移服务帮忙客户迁移数据库,包括Amazon Schema Conversion Tool可转换数据库架构,Amazon Database Migration Service可迁移数据,新发布的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则可帮助客户迁移SQL Server应用程序。Babelfish for PostgreSQL源代码现已在Github开源。客户还可以通过亚马逊云科技Database Freedom项目,了解如何从传统商业数据迁移至云数据库。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构建了强大的合作伙伴网络,通过合作伙伴网络成员服务帮助客户平滑迁移。伊克罗德(eCloudrover) 信息科技是亚马逊云科技核心级咨询合作伙伴,并获得亚马逊云科技7项能力认证。数据库迁移服务是伊克罗德重点业务之一。此前曾帮助某知名游戏公司顺利完成从MySQL集群迁移至Amazon Aurora,将播放延迟保持在35毫秒以内,并获得高于MySQL数据库5倍的效能,并且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对多种客户行为数据进行处理,使其总体成本降低了约40%。
众多中国客户采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服务
在中国,华米科技、九州通、嘉谊互娱、虎牙直播等各行业客户,正在使用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相关服务。虎牙直播是一家以游戏直播为核心业务的技术驱动型内容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国内知名游戏直播平台虎牙直播、风靡东南亚和南美的游戏直播平台NimoTV等,前者月活跃用户突破1.78亿,后者月活用户达到3,000万。在巩固扩大业务市场、提升海内外各地用户体验过程中,虎牙使用Amazon Aurora替换传统MySQL实现数倍性能提升,通过Amazon DynamoDB自动扩容、轻松应对10倍以上推送流量突增,利用Amazon ElastiCache for Redis 实现内存数据全球化,并使用Amazon Neptune 标定直播欺诈行为。
SRG:2021年Q2全球CPaaS市场增长40%
Synergy Research Group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CPaaS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增长。这一势头为通信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创造和增强了新的客户互动和体验。2021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显示,全球CPaaS市场增长超过40%,而Twilio保持其市场份额主宰地位。过去18个季度CPaaS市场增长七倍。
尽管Twilio是全球CPaaS市场领先者,但Vonage、Sinch、bandwidth、MessageBird和8×8等供应商在区域市场上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这是因为他们成功地专注于本地市场。在亚太地区,Vonage是排名第一的CPaaS供应商,其次是Twilio和Sinch。
CPaaS市场有望在2021年超过50亿美元,四大地区都将实现强劲增长。2021年第二季度,亚太地区的同比增长速度最快,超过55%。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Fazil Balkaya表示:“如今,CPaaS的主要应用是基于消费者SMS,提供移动设备和新兴云服务之间的事务连接。我们相信,该技术将增强业务通信和复杂的客户服务应用程序。到202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40亿美元。我们相信,我们正处于CPaaS发展的开端,因为复杂的客户参与和先进的通信将成为未来通信工具的关键组成部分。”
SRG:2021年Q2亚太地区托管提供商排名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的托管市场仍然分散,导致众多托管提供商在主要国家市场的领先地位排名中脱颖而出。根据第二季度的托管收入,整个地区的领导者是NTT和Equinix。它们拥有最强大的泛地区影响力,因为这两家公司在至少四个主要亚太国家都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该地区排名第三至第五的公司都是几乎完全专注于本国市场的中国公司,中国电信、GDS和21Vianet。虽然这些公司受益于其国内市场的巨大规模,但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市场具有强大特色的其他成熟托管提供商包括KDDI Telehouse、STT GDC、Global Switch、Digital Realty和Keppel。在多国市场有着积极增长计划的相对较新的供应商包括AirTrunk、Princeton Digital Group 和 Chindata。
领导力排名的多样性反映了亚太地区市场的结构。中国和日本拥有庞大的托管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但这两个国家占地区收入的比例不到60%。该地区下一个最大的市场是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香港。除了这些亚太地区前六大市场之外,韩国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增长非常强劲。相对于其他地区,亚太地区目前的规模仅次于北美,但远远领先于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亚太地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主要地区。未来五年内,其增长速度将继续遥遥领先。2022年,亚太地区将超越北美,成为最大的区域托管市场。
SRG:2021上半年超大规模运营商资本支出增长30%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电信公司的资本支出水平再次持平,而超大规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增长了30%。与此同时,企业IT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略有恢复,增长了6%。
这些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长期趋势,表明电信公司资本支出在过去六年基本保持不变,而超大规模运营商支出几乎增长了三倍,企业IT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了23%。在三大集团中,上半年基础设施支出超过3000亿美元,超大规模运营商目前占总支出的27%,而2016年上半年仅为13%。在这6年期间,企业占总支出的比例徘徊在30%左右,而电信公司的份额则从56%降至44%。
2021年上半年的总支出为307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9%,自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6%。数据涵盖电信公司和超大规模运营商的总资本支出,主要集中在网络和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上。
为了使数字更具可比性,对于企业而言,它涵盖了IT基础设施支出,主要是数据中心、网络和协作工具,但不包括企业在通信和IT服务、设备和业务软件方面的支出。超大规模运营商包括19家符合标准的公司,其中上半年支出最多的是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苹果、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电信运营商包括固定业务和移动业务,上半年支出最多的是中国移动、德国电信、NTT、Verizon、ATT、沃达丰和Orange。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三大行业的支出模式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对比。电信运营商仍然处于一个低增长或无增长的世界,其资本支出反映了这一点。虽然人们对5G寄予厚望,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在相对固定的预算范围内改变投资组合,而不是大幅增加电信公司的总体支出。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太可能发生太大变化。与此同时,超大规模运营商的收入目前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就要求他们以类似的速度增加支出。”
SRG:2021年Q2欧洲云市场规模达到73亿欧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自2017年初以来,欧洲云市场增长了近四倍,2021年第二季度达到73亿欧元(88亿美元)。同一时期,欧洲服务提供商的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但其市场份额已从27%下降到16%以下。
市场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这三家领先的全球云服务提供商目前占69%的市场份额,其份额持续稳步上升。在欧洲云提供商中,德国电信占欧洲市场2%,其次是OVHcloud、SAP、Orange和一长串国家和地区参与者。来自较小的美国和亚洲云提供商的份额正在稳步下降。
过去四个季度,欧洲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总计超过260亿欧元,比前四个季度增长27%。IaaS和PaaS服务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而且它们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较小的托管或私有云行业。一些增长最快的应用是PaaS,包括数据库、物联网和分析服务。
Synergy Research Group 首席分析师 John Dinsdale 表示:“欧洲云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暗暗感到满意,因为他们在四年内的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虽然他们错过了主流公共云服务的更高增长机会,但一些提供商已经为自己开辟了可持续的地位,成为国家冠军或强大的利基参与者。几乎不可能想象当前的市场动态在未来五年内会发生多大变化。这是一场规模游戏,美国三大云提供商在过去四个季度就在欧洲投入了超过140亿欧元的资本支出,其中大部分用于持续升级和扩展其超规模区域网络数据中心。”
ISV云上创新迎来新机遇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合作伙伴重塑创新能力
作为数字化生态的重要一环,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开发商)支撑着各个行业客户的转型发展。进入云计算时代,客户的需求变化也深刻影响着ISV的变革。
上云、迁移、开发云原生产品、SaaS化、业务特性定制化、业务出海等让ISV面临从技术到业务的诸多挑战。
在云计算领导厂商亚马逊云科技看来,ISV是自身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他们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满足来自于各行各业、各种规模的客户在各个应用场景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也在不断推进合作伙伴网络建设,通过能力认证、支持计划、解决方案和市场拓展等全方位赋能一起来助力包括ISV、SI、咨询类合作伙伴的成长。
从技术层面,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国际客户及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沈涛认为,“通过亚马逊云科技的现代化应用开发和服务,帮助我们云原生的ISV合作伙伴在云上能更快地开发和部署他的现代化的应用,这是我们跟很多ISV合作伙伴最重要的结合点。”
从产业层面来看,如何利用与ISV一道,通过云计算帮助客户提高服务、增加产能、提升现代化管理效率,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企业级业务及行业市场拓展部总经理凌琦以制造业为例,总结亚马逊云科技对客户及ISV的四个优势:
首先,云计算服务平台能提供很好的工具帮助诸如产品化设计制造工程,无需客户自建,节省成本和精力。
其次,制造业客户需要管理优化和现代化。在MES、供应链、ERP上,客户可以大量使用云化的技术,快速升级敏捷化的管理。
再次,制造业产业链未来的趋势在工业互联网,从网络化的管理和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的管理,从工厂延伸到上下游,亚马逊科技的服务能把上下游结合起来,让制造企业从单独企业变革为网络化的制造企业,上下游协作。
最后,亚马逊云科技领先的技术对客户服务和产品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
在合作伙伴网络的基础上,亚马逊云科如何帮助ISV合作伙伴进行云上创新,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利用数字创新的方法实践,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找到创新的爆点,重塑创新的能力。
第二,利用亚马逊云科技丰富的创新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各种各样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最优秀的云上解决方案。
第三,亚马逊云科技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被合作伙伴充分地使用,放在自己的应用软件中间,从而帮客户更好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帮助SaaS的合作伙伴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停地优化成本结构,从而使得客户获得最大的好处、最大的收益。
第四,亚马逊云科技有非常好的创新方法论和创新的基础。
在不久前,亚马逊云科技ISV云转型媒体圆桌论坛上,索贝数码副总裁杨琛、AdTiming CTO张文涛、互道信息创始人兼CEO王华、中新软件运营总监李淼针对自身企业向云业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包括灵活性、弹性、交付服务的敏捷性、成本运维的控制,性能、质量等展开了讨论。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监周舸认为,这些都是现代化的应用开发里遇到的典型问题。
在传统的IT架构模式上,ISV很多的精力都花在基础的繁杂的运维上,甚至有极端案例,大概只有20%的精力真正花在了应用本身,80%的精力都花在繁杂的IT应用的事务上。周舸表示,越来越多的ISV转型之后,大量的使用现代化应用技术如容器、无服务器架构等,这是大势所趋。
除了给ISV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撑外,亚马逊云科技也为ISV与SI提供合作的能力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方式是SaaS能力的认证,帮助SI培养合作伙伴,帮助ISV提升开发能力。
汪湧表示,现在很多的创新源自跨边界的融合。“可以用ISV和SI的叠加,也可以用ISV向SI的渗透,以及SI向ISV的渗透共同服务好客户。从亚马逊云科技来讲,我们从技术的认证,从能力的认证,从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间的融合的方式方法,业务模式上都得到了认证。”
SRG:2021年Q2大型数据中心总数达到659个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超大规模提供商运营的大型数据中心总数在第二季度末增至659个,自2016年年中以来增加了一倍多。
就地理位置而言,美国和中国仍然占据了主要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一半以上。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它们加起来占总数的25%。在超规模运营商中,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合计占数据中心一半以上,但就过去四个季度的数据中心增长率而言,有三家中国公司脱颖而出,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考虑到新的数据中心和现有设施的更新,第二季度支出最大的是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其次是Facebook、苹果、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
该研究基于全球19家主要云和互联网服务公司的数据中心足迹的分析,其中包括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游戏领域的最大运营商。拥有最广泛数据中心的公司是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微软、谷歌和IBM。每一家都有60个或更多的数据中心,覆盖北美、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和拉丁美洲四个地区中至少三个。甲骨文、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数据中心业务也非常广泛。其他公司的数据中心往往主要集中在美国(苹果、Facebook、Twitter、eBay)或中国(百度、京东)。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超规模数据中心的增长几乎是直线型的,在过去三年,每个季度平均有16个新数据中心上线。在新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超规模运营商也在扩大现有设施的容量,并定期剥离和更换已达到其运营寿命的服务器硬件。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对数据中心的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季度投资。美国五大超规模运营商仍在数据中心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的超级规模正在迅速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三年,超级规模几乎从零开始,但现在在数据中心支出方面排名第七,远远领先于许多行业巨头。”
IDC:2021年第二季度云基础设施计算和存储设施支出168亿美元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2021 年第二季度,云基础设施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产品支出同比下降 2.4%,降至168亿美元。这是在6个季度的同比增长之后出现的首次下降,最显着的是与2020年第二季度的 39.1% 的年增长率相比,当时世界刚刚进入大流行,第一波企业和国家关闭导致高峰在云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2021 年第二季度非云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3.4%,增至 134 亿美元,从 2020 年第二季度的下降(-7.2%)中恢复过来。
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达到 119 亿美元,同比下降 6.1%,较第一季度 增长17%。2020 年第二季度异常强劲增长之后,公共云服务提供商的需求区域疲软,在大流行的头几个月支出增长了 55.5%。IDC 预计共享云基础设施需求将持续强劲,到 2022 年共享云基础设施支出将超过非云基础设施。
2021年第二季度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 7.8%,达到49亿美元。
尽管第二季度表现疲软,IDC 预测 2021 年云基础设施支出将增长 12%,达到743亿美元。非云基础设施在两年下滑后预计将增长2.7%,达到589亿美元。全年共享云基础设施预计将同比增长11.1%,达到514亿美元。预计全年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将增长14.1%,达到228亿美元。
第二季度服务提供商作为一个整体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花费了 171 亿美元,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3.6%,占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市场总额的56.5%。IDC 预计,到 2021 年服务提供商的计算和存储支出将达到7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在区域层面来看,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变化喜忧参半:亚太区域、拉丁美洲、加拿大、中欧和东欧的支出有所增加。2021 年第二季度,加拿大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最强劲,为 25.6%;而西欧的降幅最大,为-8.8%。与 2020 年相比,预计全年所有地区的云基础设施支出都将增加。
在公司层面来看,主要供应商的云基础设施收入表现参差不齐,Dell Technologies、HPE / H3C (a) 和联想销售额增加,而Inspur 和华为经历了下滑。
长期来看,IDC 预计计算和存储云基础设施支出在 2020-2025的复合年增长率 (CAGR) 为 12.4%,到 2025 年达到 1188 亿美元。共享云基础设施将占69.9%,复合年增长率为 12.4%。专用云基础设施支出将以 12.3%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非云基础设施支出在2025 年达到 577 亿美元。服务提供商在计算和存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预计将以 11.2%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5 年将达到 1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