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代理
Synergy Research:2022年全球云收入超5000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近日,Synergy Research Group 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在公有云和基础架构市场,2022 年运营商和供应商收入达到 5440 亿美元(当前约 3.69 万亿元人民币),比 2021 年增长 21%。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 和平台即服务 (PaaS),尽管受美元走强等多重因素影响,但这些服务的年收入仍增长了 29%,总计超过 1950 亿美元。私有云托管服务、企业软件即服务 (SaaS) 和内容交付网络 (CDN) 则进一步贡献了 229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自 2021 年以来增长了约 19%。此外,公有云提供商在建设、租赁和装备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面花费了 1200 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 13%。
Synergy 表示,在公有云生态系统中,有 15 家公司的公有云相关收入占所有公有云相关收入的 60%。最受关注的是微软、亚马逊、Salesforce 和谷歌,其次是 Adobe、阿里巴巴、思科、戴尔、华为、IBM、浪潮、甲骨文、SAP 和 VMware。
在地理位置上,美国仍然是“重心”,Synergy 数据显示,2022 年,美国占全部云服务收入的 45% 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 53%。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的绝大多数领先企业是美国公司,其次是中国公司,占 2022 年云服务收入的 8% 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 16%。
Synergy 预计,未来四年,公有云生态系统的收入规模将翻一番。在此期间,预计云提供商运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将增加 50%,数据中心网络的容量将扩大 65% 以上。
自 通信世界网
云市场的三大主要玩家是?
作为云基础设施市场的早期领导者,在线零售商盈利的云平台亚马逊网络服务(AWS)仍处于领先地位。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估计,亚马逊在全球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市场份额在2022年第三季度达到34%,仍然超过了其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微软Azure和谷歌cloud的市场份额总和。
在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攀升至570亿美元,使过去12个月的行业总额达到2170亿美元。如下图所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里,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占据了云基础设施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最大的八家提供商控制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尽管全球市场增长面临两大障碍,但仍较去年增长了24%,这有力地证明了云计算的好处。”“如果汇率保持稳定,如果中国市场保持在更正常的轨道上,那么增长率的百分比将远远超过30%。”
这张图表显示了2022年第三季度领先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的全球市场份额。数据来源:Statista.com
IDC:2021年中国城轨云市场规模为1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
从早期试点进行的管理云和单专业云建设,到如今的多专业云和线网级城轨云,城轨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城轨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重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具有较长运营线路的城市均开始进行城轨云相关的建设。
然而从整体上看,相较于其他领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上云率目前仍然在较低的水平。目前有进行城轨云建设的城市主要聚焦在外部服务网和内部管理网的上云,只有少数城市尝试了生产系统上云,未来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城轨云目前仍聚焦于IaaS层的建设,PaaS层的规模云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云市场,着重分析了城轨云市场的市场环境与竞争态势,给出了整体市场,以及IaaS、PaaS、集成与服务三个子市场的市场规模与核心厂商市场份额,介绍了行业内的核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分析了整体市场环境变化。
回顾2021年的城轨云市场,我们研究发现以下特征:城轨云能力由IaaS层向PaaS层延伸
随着城轨云的建设,城轨相关数据开始具备集中化的能力,与之相应的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和智慧化应用需求开始提升。而PaaS层提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方面的能力是上层应用落地的重要基础,相应的能力打造成为竞争焦点。
云解决方案需求向智慧城轨整体解决方案演进
客户对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技术提供商能够整合云计算、大数据、AI及物联网技术,从而构建整体的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乘客服务与运营管理能力,而云解决方案提供商正积极拥抱这一期望,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
资源整合与行业生态合作深化
传统城轨信息系统开发商正积极进行基于云架构的产品研发,目前具备基础架构研发能力的厂商、平台开发能力的厂商、以及上层应用开发的厂商正积极合作打造具有更多场景能力的联合解决方案,跨界生态合作与价值共创成为趋势。
2021年城轨云市场表现:
1、整体市场
2021年,中国城轨云市场规模为12.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作为暂未成熟的新兴市场,城轨云市场的集中度较高,技术提供商的阶梯分化明显,新华三和华为两家占据了约80%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市场机会的增多,市场整体规模的扩大,其他厂商的市场份额预计会有一定提高。
2、子市场:城轨云IaaS
3、子市场:城轨云PaaS
4、子市场:城轨云集成与服务
分析师观点
IDC中国政府行业和智慧城市研究组分析师贾云轩表示,目前城轨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全面迈向智慧城轨的全新发展阶段,而城轨云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基石。我们注意到城轨云建设正在由基础设施层向平台层推进,并在之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慧化应用。在城轨云成功项目的示范效应带动下,该市场在2021年间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相关的招标规模近4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该市场会保持较高速的增长,并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IDC:2021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达67.8亿美金,同比增长20.5%
IDC(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发布的《IDC中国企业级应用管理(Enterprise Application, 以下简称为EA)SaaS市场2021年下半年跟踪报告》中显示,2021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达67.8亿美金,同比增长20.5%。 IDC预计,到2026年,中国EA SaaS市场规模将达到183.1亿美金,以22%的CAGR快速增长,引领整个SaaS市场持续稳定发展。考虑到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反复影响,对比上一轮预测,IDC降低了EA SaaS市场的未来增速。但,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企业需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标准化流程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到2023年,中国EA SaaS市场基本回温,重新恢复稳定快速增长。
从中国EA SaaS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重视平台化和数据化建设和完善:从国家政策来看,持续优化企业数字化建设并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加速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中国EA SaaS市场重要的驱动因素。企业在进行应用体系搭建时,会以平台化和数字化的思想整体统筹规划,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因此,平台化和数据化是中国EA SaaS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构建生态体系并不断向外延伸:从中国EA SaaS市场头部厂商来看,都在加快aPaaS的建设并用来作为企业的数字化底层(例如:用友的BIP战略计划,以iUAP平台为核心;金蝶的苍穹PaaS平台,助力大型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并在此平台上构建生态体系,单个领域的ISV或者是初创型的SaaS厂商,会加入到某个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企业级整体解决方案。
•垂直细分领域市场将进一步分散:随着中国公有云SaaS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人力资本管理(HCM)、销售自动化管理(SFA)和差旅与费控管理(TE)等垂直领域市场中,涌现出很多本土的初创型的SaaS厂商,并且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由于其垂直属性强,颗粒度细,也会得到企业的欢迎。
根据IDC定义,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Enterprise Application,以下简称为EA)市场包括以下四个二级市场,分别是中国客户关系管理(以下简称为CRM)SaaS市场、中国企业资源管理(以下简称为ERM)SaaS市场、中国供应链管理(以下简称为SCM)SaaS市场以及中国制造生产类相关应用SaaS市场;其中,中国CRM SaaS市场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引领中国整个企业级应用软件SaaS市场发展。其中CRM市场是目前整个EA市场中SaaS渗透率最高的市场,其市场份额占到整体EA SaaS市场的32%,未来五年会以23.1%的CAGR增长。在ERM市场中,HCM和财务市场中的差旅与费控(TE)两块市场SaaS相对比较成熟,企业对其接受程度也较高,其他模块,例如:资产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依旧以传统OP部署模式为主。
IDC中国企业级应用软件市场高级研究经理徐文婷认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数字优先的发展战略,企业需要使用数字化的工具来加快企业的管理效率,SaaS的部署模式可以帮助企业缩短上线时间,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需求。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的系统不断堆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不断产生,在数字化时代,厂商应该帮助企业以平台化的管理思维入手,实现统一的业务系统管理和数据的打通,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IDC:2022上半年中国整体云专业服务市场规模为11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为17.9%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整体云专业服务市场规模为11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17.9%。
企业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依然是推动云专业市场稳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云建设服务以16.8%的同比增速和54.7%的市场份额,占据云专业服务中的发展主体,显示出企业在“建云”、“上云”的强烈意愿;云咨询服务持续加深与云建设、云开发、云迁移服务的深度融合,以20.3%的增速高于云专业服务整体大盘,协助企业用户在战略布局和战术落地方面走出自我特色;云迁移服务作为企业存量系统上云的重要手段,市场增速为22.7%,首次在各项云专业服务中增速排名第一,这表明企业自身云化的节奏加快;以云原生技术为引领的云开发服务,作为企业具象化需求的有力补充,在云专业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增速为17.8%。
2022上半年,云专业服务市场发展
呈现稳扎稳打的发展特点:
云咨询服务进入“细化落地”的高峰期:随着“十四五”规划的不断展开,2022年上半年,企业云咨询需求不断释放,权威机构的云咨询方案可复制性更强,传统头部云咨询服务商在企业顶设方面依然优势明显,本土云服务商通过大量的实战项目不停打磨自身云咨询能力,更多追求实践的“细化”咨询项目受到企业青睐。
云原生开发重点向平台层倾斜:云厂商和云服务商在平台层发力明显,产品、方案和服务不断迭代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大数据、AI等敏捷需求。在数据迁移、数据治理和应用创新的过程中,云原生开发占比增加明显,有力推动了企业数据平台层升级进程。
云专业服务发展呈现行业化差异:疫情小范围反复和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不同行业的云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以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场景需求驱动的金融、能源、制造、交通、医疗等行业,云化市场份额发展迅速,成为引领整体云专业服务的发展的热点行业。
跨云迁移需求持续增加:随着企业“上云”“用云”理念日趋成熟,云系统体量的不断扩大,企业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提出更加细化的管理、性能、兼容性和社区性等新要求。按照业务功能进行云底座架构再梳理,并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甚至是社区云、行业云、专属云之间进行云迁移,已经成为企业优化自身资源、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
云专业服务市场份额持续向头部云专业服务商聚集,前十大服务商的市场份额占比总和从2021年上半年的27.6%上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8.5%。华为云以十大军团为依托,在保留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市场可行性;埃森哲厚积薄发,在能源等传统优势行业持续发力,带动整体云专业服务的快速发展;IBM在业务拆分的影响下依然在企业顶设等方面取得良好战绩;中软国际充分发挥云原生开发能力优势,构建“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在“东数西算”、“双碳”等领域不断创新,并重点加强自身云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能力。
IDC认为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拥抱“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抓手之一,“应用现代化”的概念和“自主可控”的发展趋势促使企业在“上云”、“用云”、“用好云”的道路上不断深耕,实现云产业和生态的整体升级。云咨询、云建设、云开发、云迁移和云管理的深度融合,使企业根据自身特色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可实践、可落地的云化方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深水区”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Gartner:2023年全球公共云支出达到5918亿美元 同比增长20.7%
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到2023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增长20.7%,达到5918亿美元,高于2022年的4,903亿美元。
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Sid Nag表示:“当前的通胀压力和宏观经济状况对云计算支出产生了推拉效应。云计算将继续成为安全和创新的堡垒,凭借其敏捷、弹性和可扩展的特性,在不确定时期支持增长。但是企业的支出有限。如果整体IT预算缩减,云计算支出可能会减少,因为云计算仍然是IT支出和预算增长的最大部分。”
预计2023年,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最终用户支出增长最快,达到29.8%。
Sid Nag 说:“云迁移并没有停止,随着企业以最小化风险和优化成本加速IT现代化计划,IaaS自然会继续增长。将业务迁移到云上还可以通过在认购期限内延长现金支出来减少资本支出,这在现金对维持业务至关重要的环境中是一个关键的好处。”
Gartner预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将受到通胀的最显著的影响,原因是人员配置挑战和对利润保护的关注。但是,这两个分支仍将持续增长。Gartner预测到2023年,PaaS和SaaS的增长率分别为23.2%和16.8%。
Sid Nag 说:“开发现代SaaS应用程序需要更高的工资和更熟练的员工。为控制成本而减少招聘的企业将面临挑战。但由于PaaS可以为SaaS应用程序提供更高效和自动化的代码生成,因此PaaS的使用率也将随之提高。”
Nag补充说:“尽管有增长、盈利能力和竞争压力,但通过永久云使用,云支出将继续下去。一旦应用程序和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它们通常就会留在那里,而订阅模式确保了在整个合同期限内,甚至很有可能远远超过合同期限。对这些供应商来说,云支出就像一份年金——一份持续赠送的礼物。”
IDC:2022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4.3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4.3亿美元。作为深度分布式改造和基础设施算力升级的主战场,金融云在整体大环境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速增长,本期同比增长29.3%。
本次金融云市场研究覆盖了为金融行业提供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础设施,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
IDC研究发现,目前金融云市场呈现出以下特征:
分布式改造进入核心系统赛道:随着分布式改造逐步深化,头部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的分布式下移已不止停留在路径探索阶段,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新分布式系统上线已经屡见不鲜。一方面,基于高并发的分布式核心系统已经有实际上线案例可供业内参考;另一方面,以云原生研发为基础的核心系统分布式重构和增量开发也初见成果。围绕着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产生的咨询、建设、研发、测试、迁移和上线等多维度的赛道已经展开,并与当前“数仓一体”、“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自主可控”等一系列热点有机结合,成为金融云未来发展热点领域之一。
平台层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随着解决方案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的平台层需求明显增加。一方面平台层向上衔接多个业务系统,为应用层持续赋能,并协助企业进行资产整合和决策制定;另一方面平台层下探基础设施,与基层软硬件进行跨层互动,提升管理和运营效率。22年上半年,多家云厂商和服务商积极调整发展重心,将平台层的市场拓展作为发力重点进行了新一轮战略布局。
市场解析
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
2022年上半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23.3亿美金,同比增长27.1%。其中,公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33.3%,增速与21年上半年增速相比有所回落;私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13.2亿美元,同比增速22.8%,发展速度趋于稳定。私有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依然高于公有云,但比重略有降低,显示出金融行业对公有云的接受度在逐渐升高。IDC认为,在云基础设施发展较成熟的当前阶段,软硬件产品适配已经基本完成,多种架构并存的情况将在未来长期存在。政策导向的产品底座选型和基础算力的软硬升级换代将成为影响未来基础设施市场份额变化的主要因素。
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
2022年上半年,金融云解放方案整体市场规模为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4.8亿美元,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为6.3亿美元。本期金融云解决方案较往期增速放缓,但30%以上同比增速依然在各行业云分支中表现亮眼。金融云解决方案增速再次超过基础设施增速,除了公有云增速回落的原因以外,解决方案市场在近年的不断积累迭代下也开始加速发力,金融云注重解决方案深耕的时代已经来临。
本期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增速为44.9%,是增速最快的子赛道。头部云厂商以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完备的交付能力为基础,在平台赛道稳定发挥,并取得优异表现。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智能云、京东云合计占据81.2%的市场份额,竞争优势明显。分布式数据库、数仓、AI中台、Devops以及各种场景化云平台等热点在金融机构中持续发酵,逐步转化为落地项目并进行长期投入。云原生和容器生态环境不断扩大,有效弥补了平台层产品标准化与客户需求定制化之间的需求差异,进一步促进平台解决方案市场的加速发展。
本期金融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增速为27.2%,市场份额较为分散。传统云服务商以对金融应用系统的多年深耕和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为抓手,积极推进云应用的战略转型,在应用解决方案赛道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分布式新核心系统在银行、保险、互金和证券等子类市场已经进入布局落地阶段,信贷系统、风控、客户运营、智能客服、AI场景应用等相关热点的推陈出新也对应用解决方案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IDC认为
2022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监管机构规范政策逐步细化,引领金融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向上积极落地。三年的疫情管控已经深刻改变了市场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理念,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放开,新一轮的金融信息系统建设高峰正向我们走来。多元化融合、全栈式协作将成为未来金融云市场发展主流,头部金融机构的成功案例将以整体输出或者模块拆解的方式深刻影响下游金融用户,同时促进各个阶层用户的不断创新。金融云作为云计算的先驱力量,逆势上扬,将继续引领行业云发展的新增长。
SRG:2022年Q2过去四个季度全球托管总收入达47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第二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六家领先的托管提供商占全球市场的37%。由于中国运营商几乎控制了其国内市场,中国运营商市场份额达到13%,剩下50%的市场是众多中小型数据中心运营商。
该市场由Equinix、Digital Realty和NTT主宰,这些公司及其各种合资企业目前占所有托管收入的30%。紧随其后的是CyrusOne、DigitalBridge公司集团和KDDI。中国最大的运营商是中国电信、GDS和VNET。
在下一层托管提供商中,增长率最高的包括STACK Infrastructure、Mapletree、Chindata、Iron Mountain、Switch和H5数据中心。按国家划分,美国和中国几乎占世界市场的一半。紧随其后的是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和印度,这些国家加起来占24%。增长率最高的市场是中国、巴西、印度和新加坡。
过去四个季度,全球托管总收入总计470亿美元。除去最近汇率变动的影响,基础市场继续以两位数的增长率扩张。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表示:“托管市场继续以健康的速度增长,这是由于大型云和互联网公司需要更多的数据中心容量,以及企业将越来越多的IT基础设施迁移到非本地数据中心。鉴于租赁的长期性,我们自信地预测,未来几年将持续强劲增长。竞争格局是由少数正在建立全球足迹的公司和大量国家或地区专家组成的。Equinix、Digital Realty和NTT通过有机增长和一些积极的并购活动的结合,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但它们并不是唯一的焦点。较小的数据中心公司也可以通过专注于特定国家或地理区域而实现增长。”
神州云科发布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为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底座”增添助力
2022年12月21日,“架构颠覆,标准引领,持续交付”——神州云科冬季发布会线上盛大召开!
为了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和实现信创IT基础设施的突破,帮助客户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交付和网络安全的高要求,满足客户在双轨(信创非信创)环境中,实现基于双活或多云多活的应用可持续性,神州云科站在应用可持续性的战略高度,提出“1521”的战略性思路,希望通过一个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ual Track Maximum Availability Architecture,简称DTMAA),五大引擎,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两大大系列产品,以及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助力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弯道超车。
《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重磅发布
艾瑞咨询联手神州云科、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通明智云,将于12月23日在业界首次发布《数字时代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和验证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应用可持续性架构应该从架构本身着手:只有整体架构和关键节点稳定了,各模块才能实现敏捷、灵活组装。而只有各模块实现敏捷了,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双活、灾备,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之间的对接和迁移,非信创设备和信创设备之间的对接和迁移,才会在业务侧无感知的情况下,轻松完成。应用可持续架构具体特征包括:双活双轨,多协议对接,与现代技术栈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可观测,动态可扩展负载,主动韧性,可多种方式对接与集成等。
架构颠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是数字化时代关键技术
自主创新的加速, 给客户的应用国产化历程带来了极大的可持续性挑战。应用可持续性是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业务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和应用可持续性相关联, 尤其在极端情况下, 客户的应用都需要保持持续服务,包含突发压力, 安全隐患, 迭代过程, 灾害等状况下, 都能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
据调查显示,中国52%的客户都选择可持续性第一的情况下, 能够将传统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统一, 实现兼容和协同, 将会是最佳的可持续性服务。
神州云科副总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副院长吴静涛表示,“一方面如何保证信创产品的稳定性,弥合性能与企业应用要求的差距;一方面,面对合规、风险和创新的挑战, 云原生如何实现可信开源与跨域协同。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
通过架构的革新,神州云科首次在业界提出了双轨超高可用架构(DTMAA)。所谓DTMAA,是神州云科为满足企业面临自主创新IT基础重构所推出的全新架构, 架构在双活数据中心的分区调度基础上,添加每个数据中心内信创域和非信创域的分域调度,来实现分区分域协同的多活双轨超高可用。帮助客户在新架构下,提升应用可持续性,解决性能瓶颈,提升稳定性,在服务异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实时灰度调度的方式,切换流量,保留应用故障现场环境,便于后续的排错与根因定位。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5大引擎”的核心价值
数据中心架构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分解为现有架构的非信创区和信创区的两个业务区域,在每个数据中心分为信创区和非信创区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跨区跨域协同方法,神州云科通过5大引擎实现多层次的应用可持续性最佳实践。
双轨超高可用架构五大引擎
高可用调度引擎:助力信创业务验证,消除隐患;动态调整信创业务比例,风险可控;助力信创业务应急逃生;助力现代应用敏捷联动。
安全服务编排引擎:助力实现信创安全架构创新,提高攻防对抗能力。
信创高可用引擎:联网协同,智能调度。
现代应用高可用引擎:可信开源 安全可控。
大数据引擎:助力业务可观测性。
神州云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晓东指出,“五大引擎是双轨建设的核心灵魂。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的技术优势是实现了对于信创高可用引擎和高可用调度引擎的智能协议级互联互通。高可用引擎可以通过信创高可用引擎快速地感知到信创业务的状态,它会从信创高可用引擎中汲取必须要判断的信息,作为对业务质量的综合判断。”
持续交付,云科容翼+云科通明湖优势特性解读
为了更好的适配双轨超高可用架构,神州云科发布了全新的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同时云科通明湖信创系列产品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云科容翼系列产品具有超高性能、超高安全、低碳节能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容翼系列
超高性能
更强的FPGA加速芯片和最新 CPU,4-7层处理性能提升2倍,SSL性能提升2倍;
全新容翼OS操作系统,基于容器平台底座,满足微时代应用极速扩展;
现代数据中心接口设计。
超高安全
硬件检测和缓解100多种类型的攻击向量、拒绝服务(DoS)和DDoS攻击、SYN泛洪等;
业界领先的SSL加密能力高达200k SSL TPS,极大增强了ECC处理的卸载能力;
高可用性使关键应用程序保持运行,增强的性能可处理流量峰值,阻止攻击者绕过安全协议。
超低能耗
全系列1U,绿色低碳,低能耗、低辐射,8.9%的典型功耗,50%的空间利用率。
云科通明湖系列产品具有超高可信、超高可靠、统一纳管的三大优势特性。
云科通明湖系列
超高可信
采用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硬件平台,已完成与国内主流的5大硬件平台:龙芯、飞腾、兆芯、海光、鲲鹏的适配工作,且都已获得了这些国产芯片硬件平台互认证明;
100%自主研发软件;
参与制定信创标准。
超高可靠
支持双机热备、多主集群、等价集群、会话同步等功能,实现亚秒级切换,确保客户的应用系统达到999%的可用性
统一纳管
支持云科通明湖系列、云科容翼系列、F5系列、NGINX等多类应用交付网关接入统一管理;
接入设备可以统一可观测,所以设备的监控状态和性能指标统一可视化仪表盘展示;
支持配置批量下发,包含批量升级、备份、集群高可用等配置下发;
统一 告警,有统一的日志告警平台,包含监控检查、审计日志、访问日志、错误日志、安全日志和系统日志以及告警中心。
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经理杜名欣表示,“神州云科应用交付产品解决方案,无论是数据中心下移的架构创新,向分布式多云发展,还是信创领域深耕,都可以为客户提供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最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供一致性的服务体验。”
标准引领,全新定义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
面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信创需求,神州云科提出通过一套《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性测试指南》标准来满足双轨环境下应用交付产品的选型需要。
神州云科产品技术总监白文胜表示,“基于20多个金融信创客户案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涵盖银行负债、资产和中间件等业务区域系统,总结出一套实操性强,操作过程详细,且增加了新的云原生测试场景的完整金融信创应用可持续测试指南,为金融客户带来产品选型的便利性和易用性,促进金融行业信创的快速发展。”
结语
综上,神州云科打出的这套“组合拳”,通过多层次、多解决方案的组合,首先在架构层面实现分布式服务和容错逻辑;其次,通过丰富的产品功能特性和新的验证测试标准,为客户数字化进程中提供应用可持续性保障,并为客户夯实信创IT基础设施的“底座”增添助力。
Salesforce财报:2022财年Q3 Salesforce营收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同比下降55%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云计算公司Salesforce公布了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2023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财季的总营收为7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19%。其中,订阅和支持业务营收为72.33 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专业服务和其他业务营收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25%。
2023财年第三财季,该公司的净利润为2.1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4.68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55%。
如果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计算,每股摊薄收益为0.21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47美元;如果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摊薄后的每股收益为1.40美元。
该公司预计,2023财年第四财季,其营收将达到79.32亿美元到80.32亿美元,同比增长8%到10%;2023财年全年,该公司营收将达到309亿美元到31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17%。
Salesforce创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是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提供商,它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先进CRM(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自 TechWeb
SRG: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云服务支出同比增长30%
Synergy Research Group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较去年增长了30%。在过去的14个季度里,美国的同比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7-34%的区间内,因此第三季度接近这一区间的中点。
虽然全球第三季度的增长率受到了历史上坚挺的美元和严重受限的中国市场的打击,但美国市场的数据绕过了这些宏观问题,并展示了云市场潜在的、基本的实力。
美国云计算市场领导者是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合计占美国市场的76%。虽然它们的份额在逐渐增加,但至少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云提供商增长得更快,最著名的是Snowflake和MongoDB。后者通过PaaS提供云服务。甲骨文本季度的云业务增速有所提升。
大多数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已经发布了他们第三季度的收益数据,Synergy估计美国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季度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接近230亿美元,过去12个月的收入达到84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大部分,它们的增长速度比托管的私有云服务更快。值得注意的是,PaaS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显示出美国市场更发达的特点。
Synergy Research Group 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说:“考虑到目前市场面临的一些特殊情况,深入了解细节非常重要,以便更好地理解潜在趋势,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未来的市场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云市场的分析是有启发性的。美国在云服务上的支出现在正以每年1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并继续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对于如此庞大的IT市场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美国以外地区的云市场的增长率将会反弹,因为目前的一些特殊情况将会在系统中发挥作用。这有助于支撑Synergy对云计算的预测,即未来五年云计算将继续强劲增长。”
世邦魏理仕:2022上半年北美数据中心报告
世邦魏理仕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北美数据中心趋势”。2022年上半年,弗吉尼亚州北部、达拉斯、硅谷、芝加哥、凤凰城、纽约三州和亚特兰大等美国主要市场的数据中心记录已经达到453.4兆瓦(MW),是2021上半年的三倍多,其中弗吉尼亚州北部几乎占60%。
一级市场的总库存同比增长20%,达到3711兆瓦。
2022年上半年有超过1600兆瓦的发电量在建,是一年前的两倍多。
数据中心用户需求在规模和数量上持续增长。几家大公司签订了超过60兆瓦的租约,其中一些超过100兆瓦。
一级市场的整体空置率(3.8%)创历史新低。
一级市场250-500千瓦需求的平均月要价同比增长5.9%,达到每千瓦127.5美元。
市场现状
2022年上半年,一级市场的供应量增加了352.9兆瓦,增长10.5%,同比增长20%,达到627.3兆瓦。
一级市场内的施工管道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1601.5兆瓦。
北弗吉尼亚州的在建总发电量同比增长188%,达到837兆瓦,其中76%的发电量主要由超大型发电商预租。
自2017年以来,主要批发主机托管市场的平均租金首次上涨(+5.9%),达到每月127.5美元。二级市场的平均租金比2021下半年增长了2.3%,达到了133美元每千瓦/月,满足了250至500千瓦的需求。
一级市场的净吸收量同比增长近三倍,达到453.4兆瓦,主要是由超大型发电商推动的。
所有7个一级市场的空置率都比一年前有所下降。硅谷最低,仅为1.3%。
IBEF:2021年印度IT和BPM行业报告
IBEF发布了“2021年印度IT和BPM行业报告”,主要洞察包括:
对印度经济的巨大贡献
2020 年,IT行业占印度 GDP 的 8%。
到 2025 年,印度的 IT 行业预计将为印度 GDP 贡献10%。
截至 2020 财年,印度IT 行业雇佣了 430 万人。
强劲的增长机会
根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 (Nasscom) 的数据,印度 IT 行业的收入预计在 2021 财年达到 19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
根据亚马逊网络服务2021 年的一项调查,到 2025 年,印度的数字技术工人数量预计将增长 9 倍。这表明,到 2025 年,预计将有约 39 亿次数字技能培训。截至 2021 年,接受数字培训的雇员占印度劳动力总数的 12%。
出口和就业增长
印度 IT 行业的出口预计将在 2021 财年增长 1.9%,达到 1500 亿美元。
截至 2021 财年,印度的 BPM(业务流程管理) 行业目前雇佣了超过 140 万员工,而 IT 和 BPM 总共拥有超过 450 万员工。
最赚钱的投资领域
2000 年 4 月至 2021 年 6 月,印度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部门累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FDI) 741.2 亿美元。根据印度工业和内部促进部发布的数据,该行业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排名第二。
2021 财年,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在 FDI 投资中居首位,占 FDI 流入总额 (817.2 亿美元)的 44%。
加速云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这种对云服务的需求推动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投资。到 2025 年,全球投资估计每年将超过约 2000 亿美元。印度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上获得重要份额,到2025 年该国的投资预计将达到每年约50 亿美元。
Canalys:2022年Q3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631亿美元 年增长28%
近日,Canalys 发布报告称,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 631 亿美元(约 4593.6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38 亿美元(约 1004.64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 28%。
报告指出,云服务支出的年增长率首次跌破 30%。2022 年第三季度,亚马逊云科技(AWS)、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仍然是前三大供应商,占全球云支出的 63%,合计增长 33%。
Canalys 副总裁 Alex Smith 表示,头部云厂商将面临成本上升和收入增长放缓的困境,这可能导致其 2023 年的规划更加保守。考虑到能源成本的上升,预计头部云厂商会在未来将他们在欧洲的价格提高 30%。
具体来看,亚马逊云科技是 2022 年第三季度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占总支出的 32%,年增长率为 27%。
此外,微软 Azure 本季度同比增长 35%,以 22% 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谷歌云的增速再次加快,实现 48% 的增长,为其在全球云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提高至 9%。
自 IT之家
SRG:2022年Q3企业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超过570亿美元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上的支出超过570亿美元。尽管有两大逆风——历史上强劲的美元和受到严重限制的中国市场,但这一数字比去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1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4%。如果去年汇率保持不变,增长率将超过30%。
市场持续强劲增长,谷歌在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加,而亚马逊和微软的市场份额保持相对不变。与一年前相比,这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增加了至少一个百分点。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该季度的全球市场份额合计为66%,高于一年前的61%。总的来说,自2017年底以来,所有其他云提供商的收入都增长了三倍。
由于大多数主要云提供商现在已经发布了第三季度的收入数据,Synergy估计,季度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包括IaaS、PaaS和托管私有云服务)为575亿美元,近12个月的收入达到2170亿美元。公共IaaS和PaaS服务占市场的大部分,在第三季度增长了26%。主要云提供商的主导地位在公共云中更为明显,前三名控制着72%的市场。从地理上看,云市场在世界所有地区都保持强劲增长。
SRG:2022年第二季度UCaaS用户数量增长了20%
Synergy Research Group第二季度的最新数据显示,Microsoft和Zoom在UCaaS市场的份额继续增长。由于第二季度UCaaS用户基数比去年增长了20%,Microsoft和Zoom的用户基数都增长了40%。与2019年相比,现在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10%左右,当时微软的份额还很小,Zoom首次推出了服务。与此同时,市场领导者RingCentral的用户基数在第二季度增长了24%,使其能够保持约21%的市场份额。8×8、Cisco和LogMeIn的用户数量都有所增长,但市场份额保持相对平稳。Dialpad是最著名的供应商,其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体市场。
UCaaS用户总数现已超过2100万,自2019年底以来翻了一番。全球市场继续由美国主导,几乎占UCaaS所有用户的3/4。虽然所有地区的增长都很强劲,但其他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初期阶段,英国和德国是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Jeremy Duke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有助于加速从本地PBX向UCaaS的过渡。这大大推动了专业UCaaS供应商的发展,RingCentral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微软在中端市场表现特别好,Zoom是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UCaaS持续繁荣,最近一个有趣的发展是所谓的BYOC的兴起。BYOC UCaaS使企业能够在协作平台内利用其现有的UCaaS或托管PBX投资,而无需剥离和替换当前部署的内容。我们预测,未来五年,UCaaS和BYOC UCaaS将实现强劲增长。”
IDC: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65.8亿美元
国际数据公司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65.8亿美元,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27.3%,PaaS市场同比增速为45.4%。从IaaS+PaaS市场来看,2022上半年同比增长30.7%,与2021上半年增速(48.7%)相比下滑18%。
2022上半年,在疫情、供应链短缺、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公有云市场压力加剧,发展态势逐渐从高增长趋于较快稳定增长:
疫情对公有云市场的刺激效应已不明显:虽然大规模核酸检测、亮码等场景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政府对公有云服务的需求,但疫情之下企业IT投资和业务创新趋于保守,而除了业务互联网化、内外部协同需求外,创新型业务是企业公有云需求持续涌现的重要驱动因素。
互联网行业对公有云市场的贡献度持续下降:一方面,互联网行业的公有云存量需求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电商、音视频对公有云的需求趋于平稳,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的需求持续减缓;另一方面,新业务驱动的规模化增量需求又比较有限,5G、IoT、AR/VR等尚未拉动公有云资源的大量消耗,元宇宙还处于概念和点状探索阶段。
非互联网行业上公有云的格局有待打开:传统政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他们正在经历的是组织、流程和业务的重塑,是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变革,这为公有云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云服务商及其生态提出了新的考验,云服务商需要在帮助企业应对变革的过程中,完成云化全生命周期需求的创造和引领。
公有云服务商寻求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一是能力补齐,不断完善分布式云、云网、云数、PaaS和SaaS等综合产品和技术能力;二是行业深耕,头部公有云服务商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行业,并通过生态补齐短板;三是业务拓新,如推进汽车云、双碳云、国资云、业务出海等,不断激发业务增长新动能。
2022上半年,IaaS市场以及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一定变化,虽然排名前五的云厂商一直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强烈攻势下,前五厂商的集中度比2021上半年略有下降。
近两年,公有云服务商纷纷加大海外投入,大力推动国内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时使用其海外云资源,在国内公有云业务竞争加剧的同时,出海业务正成为下一个竞争焦点。本期研究中,IDC对此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如果仅统计中国企业或MNC使用国内公有云资源的业务,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移动云分别占据中国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的37.2%、12.4%、11.9%、11.1%和5.0%;如果仅统计中国企业使用海外公有云资源,且计收在中国的业务,AWS占据了近3/4的市场份额(所有数据均为四舍五入)。
Share the image
Share the image
阿里云在强化数据中心、芯片、数据库、大数据和 AI 等核心技术能力构建的同时,深耕产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挖掘和落地,并不断扩大海内外区域的覆盖以及全方位生态能力的建设;华为云持续深耕行业数字化转型,在保持金融、政府等传统行业优势的同时,不断在游戏、电商、汽车等领域发力,并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腾讯云更加聚焦PaaS和SaaS产品的研发,推进自身可持续化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数实融合。
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保持高增长和高投入态势。天翼云在持续强化云底座产品技术创新和丰富度的同时,加速实现产数业务、生态能力与云能力的全面融合;中国移动持续提升算网能力和产品能力,深入行业,持续加大视频云、安全云、监控云、园区云等场景的深耕;中国联通打造安全数智的“联通云”,并以专属定制、经济实用、多云协同的云服务为目标,持续打造产业数字赋能解决方案。
此外,也有其它云服务商在本期实现了相对较快的增长。AWS持续领航云服务商出海业务的同时加快中国市场拓展,在北京区域推出免费套餐,涵盖了亚马逊云科技计算、存储、数据库、分析、AI/ML以及物联网等共39项重点服务;百度智能云持续深化“云智一体、深入产业”的战略,打造适合AI的云底座,加深AI与产业的融合。浪潮云通过深耕IoT、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大数据等场景驱动了不少能源、交通和服务等行业企业上云。京东云以数智供应链和混合多云为战略驱动,助力行业龙头和大型国央企构建产业云。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刘丽辉表示:虽然疫情反复以及互联网客户对公有云的需求进入疲软状态制约了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增长,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为公有云市场带了新的机遇与活力,更多传统行业、国央企积极推动相关项目落地,他们往往更加关注对业务的实际推动作用、对质量和效能的提升作用、对行业和产业的带动作用,因此公有云服务商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和产品性价比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服务生态的建设,满足更多行业化场景化的需求,持续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
SRG:预计2022年将完成310笔数据中心并购交易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完成了140笔以数据中心为导向的并购交易,总价值为300亿美元,另有170亿美元的未决交易已达成协议,但尚未正式完成,其中大部分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因此,2022年可能会达到去年创纪录的并购活动水平。2021年完成了216笔并购交易,总价值超过490亿美元,比2020年(340亿美元)增长了42%。2020年本身就是创纪录的一年。
该行业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最近私人资金的涌入。2015-2018年期间,私募股权买家占交易价值的42%。2019-2021年,随着并购活动的整体水平不断增长,私募股权在总交易价值中的份额增至65%,而2022年前三个季度私募股权的交易份额已增长至88%以上。
今年的亮点是投资公司KKR和Global investment Partners以150亿美元收购CyrusOne,以及以110亿美元收购Switch by DigitalBridge。2021年的亮点是以约100亿美元收购CoreSite和QTS。这些交易是该行业有史以来价值最高的四笔收购。所有四家被收购的公司均跻身全球托管运营商排名前15位,而它们在美国市场排第三至第六,仅次于Equinix和Digital Realty。在这四笔创纪录的交易之前,最大的数据中心并购交易是Digital Realty以84亿美元收购Interxion,Digital-Ralty以76亿美元收购DuPont Fabros,Equinix以38亿美元收购Telecity,Equinix以36亿美元收购了Verizon的数据中心,中国江苏沙钢集团收购了Global Switch。三年来的交易额最终超过80亿美元。除了这些大型交易外,一些最著名的系列收购方还包括Equinix、Digital Realty、EQT、DigicalBridge/Vantage、CyrusOne、GDS、GI Partners、Keppel、Macquarie、Mapletree和NTT。
SRG:2022年Q2本地和云协作支出同比增长8%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第二季度新数据显示,本地和云协作方面的支出比 2021 年增长了 8%,现在每季度接近 150 亿美元。内部部署继续稳步下降,现在仅占总支出的 20%,低于两年前的 30%。虽然托管和云服务的支出持续增长,但目前正在推动市场的是一小部分高增长服务。这些服务包括 UCaaS、CCaaS 和 CPaaS,它们与去年相比都增长了 17%以上,现在季度支出超过 70 亿美元。
基于全球第二季度的收入,微软是整体协作分支的领导者,并且凭借广泛的协作产品和服务组合继续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思科是整体排名第二的供应商,但其市场份额面临来自微软和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压力。最大的挑战者是 Zoom,在过去四年的超高增长率的推动下,它现在是排名第三的供应商。 Twilio 是第四大供应商,现在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因为它主导着迅速崛起的 CPaaS 市场。Twilio 的 CPaaS 收入现已达到每年 25 亿美元。其他增长率特别高的主要供应商包括 RingCentral、NICE、Five9 和 Sinch。
Synergy Research Group 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 Jeremy Duke 表示:“大流行的影响为协作带来了巨大的新市场机会,尤其是在视频会议服务和设备方面,迅速推动了原本需要十年才能实现的变革。随着新技术和服务的出现,提高了办公室、远程和混合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生产力,协作市场将继续快速发展。”
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成为硬指标
近几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增速是61%,在所有类型的产业里增速最高。《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仅有41%的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率)在1.4以下,“东数西算”的相关工程,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其PUE,要求东部地区不超过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
面对如此严格的PUE限制,液冷等技术正成为众多新建数据中心的选择。单志广介绍,数据中心高能耗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算力基础设施,液体冷却、清洁能源、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技术应加大推广利用力度。而中国的液冷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效率比传统的风冷提高1000到3000倍,所以说液冷是未来发展趋势。
算力普惠服务需要统一标准
让算力像水、电资源一样随取随用,使算力服务成为一种公共服务,是61年前“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的预测。
当前各行业应用对算力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显著,这就需要“东数西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通用化、多元化的算力选择。同时,政府投资建设“东数西算”公共基础设施时,也应考虑其通用性和兼容性,以促进技术、数据、业务的最大化利用和流通,促进算力普惠服务。
这就给算力网的标准化和调度服务提出了诸多挑战。张云泉表示,数字文明时代要求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充沛,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智能化数字空间”中有随地接入、随时访问算力的需求,而算力若像电力一样方便取用,关键需要统一标准和实现智能化调度,构建“算力插座”,这需要底层硬件的通用性和软件栈的打通,包括中科曙光在内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解决算力接入、调度、智能化匹配等难题。
传统企业突破数据库瓶颈新契机: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云原生数据库创新
在2022上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库中国市场指南报告(Market Guide for DBMS, China)中,Gartner发现中国数据库行业将加速增长并逐步向云端迁移,未来四年,中国数据库行业向公有云迁移的速度将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行业观点认为,2022年数据库从技术方向上看,以分布式、云原生、多模异构、HTAP、AI自治、安全为代表的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积极拥抱云计算,中国企业走出了更加快速的步伐。然而云计算架构优势的发挥,传统数据库瓶颈凸显。更多的传统企业也在徘徊在新抉择的十字路口。
在近期一场主题为“云原生数据库 企业转型新基建” 的亚马逊云科技传统行业数据库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相比互联网等云原生的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由于行业的特定应用需求以及历史遗留数据等原因,面临的数据挑战也更为艰巨。主要包括五点:无法快速扩展;高成本;迭代速度慢;无法支撑全球业务扩展;功能/性能瓶颈。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 陈晓建 来源:LIKE.TG )
云原生数据库比拼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
业界认为承载规模、弹性能力、极致性价比,成为新阶段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陈晓建表示,云原生数据库能够助力企业更快地扩展业务、专注于创新,并加快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云原生数据库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云计算解决了开源数据库在易用性、可靠性、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问题,相比传统商业数据库,降低了高昂的成本。通过云上托管的数据库服务,客户可以用开源数据库实现媲美商业数据库的性能,而成本通常只有商业数据库的几分之一。
专门构建的托管数据库,为企业工作负载,尤其是现代化应用架构下的微服务提供极致性能,不同的问题由专门的数据库来解决。
基于云端海量资源池的云数据库可以根据企业工作负载需求快速弹性扩展,无服务器的数据库将这一特性发挥到极致。
云原生数据库可以利用云端的其他服务,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大数据、AI/ML,通过深度集成,将各种能力融会贯通。
企业可以按用量付费,无需预置资源。
托管数据库服务使客户可以集中精力在高价值的应用开发上,并借助全球数据库配合全球业务扩展。
亚马逊云科技数据库产品线丰富,包括云原生数据库Amazon DynamoDB,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RDS、Amazon Aurora,众多NoSQL数据库Amazon DocumentDB、Amazon ElastiCache、Amazon MemoryDB、Amazon Neptune、Amazon Timestream、Amazon Quantum Ledger Database等,同时还有很多具有Serverless功能的数据库,如Amazon Aurora serverless、 Amazon DynamoDB、 Amazon Timestream、 Amazon Keyspaces和Amazon QLDB等都支持Serverless无服务器功能。
亚马逊云科技云原生数据赋能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
在沟通会上,陈晓建就汽车、制造、金融等传统行业来具体阐述亚马逊云科技云数据库赋能的作用和价值。
汽车行业面临海量多样化数据的挑战,同时当前缺乏有效手段来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针对汽车行业的数据多样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专用场景的数据库:比如针对车联网的时序数据处理、企业内部系统的结构化数据处理、建立知识图谱的图数据库以及加速访问的缓存数据处理。
亚马逊云科技的Serverless架构可以很好地处理汽车产生的大量数据,并提供可伸缩的资源管理能力来对海量数据进入管理、读写等操作,同时无需人工干涉,可自动伸缩计算和存储资源。Amazon Neptune + ML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洞察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价值,来指导后续的业务方向。
数据是驱动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制造业存在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巨大、数据来源复杂、大量使用商业数据库,带来了高昂成本等问题。
亚马逊云科技通过提供专门构建的数据库应对大量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的行业数据。提供数据库的数据分层存储功能,来处理海量的冷暖数据,可以给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图数据库Amazon Neptune和ML可以建立各个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通过ML洞察出数据的真正价值。应用程序迁移服务,利用Babelfish for Amazon Aurora PostgreSQL,帮助客户把传统数据库平滑地迁移上云原生数据库。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是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路径完全依靠企业自己实现已越来越困难。亚马逊云科技主要从四点着手。
1.金融企业需要保证金融数据安全,需要安全的存储和传输,以支撑全球业务的连续性。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云原生数据库的全球数据库方案,既可以提供跨区域的灾难恢复,又可以保证业务数据被全球用户快速地访问到,对业务遍布全球的金融企业是一个有效的方案。
2.面对各种不同的业务,金融企业能收集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构建的数据库满足了对多种类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需求。
3.传统风控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运用人工信审,数据多来自央行征信。而在普惠金融大环境下,个人与企业资金需求特性差异较大,传统风控审批效率不高、人工处理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亚马逊云科技Amazon Neptune +ML可以对金融机构的历史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消费,医院,出行等)进行很好地整合,有效挖掘金融用户的数据价值,实现风控的智能化。
4.很多金融机构数据库使用的是传统商业数据库,高昂的成本和缺乏快速弹性扩展能力,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多种云原生数据库和数据迁移工具来帮助金融企业快速地讲系统切换到适应现代化应用需求的基础架构上来,实现真正的数字转型。
传统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
数据处理实时化和智能化决定了传统数据库性能瓶颈问题,传统客户有很多处理大数据爆炸增长的现实需求,如何抉择是非常迫切在眉睫的问题。
面对当今数据挑战,在云上处理数据可以应对数据爆炸增长带来的数据量、数据复杂度、实时性的要求。亚马逊云科技200多个产品里,除了数据库外,还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的服务、机器学习服务,而且数据分析服务也在大量提供无服务器的模式。
传统企业怎么应对大数据爆炸增长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答案是云上迁移。重要的是企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或者迁移计划。
亚马逊云科技并不建议因为云上数据库,比如云原生Amazon DynamoDB特别好,企业就一步到位,不考虑成本状况、公司战略去制定计划。而是要分阶段来实现。
对于遗留系统非常重的客户,亚马逊云科技建议只是把遗留的数据库迁移至云上,第一步是云上托管。其中最多的就是SQL Server和Oracle,可以先通过DMS 迁移服务,迁移至云端能够提供同样性能但更低成本的像Amazon RDS Aurora开源数据库,或者云托管的商业数据库进行迁移,极大为运维工作减负。对于选择哪种定制话的路径,亚马逊云科技专业服务团队可以提供完整的符合企业现状的评估、咨询和实施支持。
针对迁移客户遇到的技术挑战,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包括Amazon DMS、Babelfish for Aurora PostgreSQL,直接可以兼容现在SQL Server的应用,搬过来就行,不用改代码。这种工具可以大大加快客户往云上迁移的速度。
同时,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等云原生企业不同,他们需要借助合作伙伴或专业团队的支持,帮助他们规划整个迁移的项目,迁移过程中帮他们做实施,比如怎么保证最小停机的迁移时间。所以方法论、工具、合作伙伴、专业咨询团队可以帮助客户把数据库从云下迁到云上来。
第二步是建议当企业在有新机会的时候,尽可能适应现代化应用的要求,以现代化应用开发范式、微服务化这样去开发,同时结合云原生数据库,比如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
最后是对于已经上云,在使用开源数据库,可以尽量考虑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的Serverless这样的运行方式,尽可能降低成本,多关注如何迭代业务,做业务应用的创新。
建议传统企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最简单的挪到托管开始,构建现代化应用,尽可能使用云原生无服务器的模式,尽可能给自己运维减负。
陈晓建最后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相信,云原生数据库是打破固有瓶颈,充分发挥公有云架构优势,释放数据创新潜力的必选项,我们也将持续推动云原生数据库服务的创新,让企业的云上数智之旅愈发得心应手,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创新挑战。”
艾瑞咨询研究总监王巍令表示:“云原生数据库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库的重要趋势之一。在调研和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尽管存在顾虑和实际困难,但是大多数也都表示愿意尝试云原生数据库。以亚马逊云科技为代表的公有云厂商,提供丰富的云原生数据库,使得企业可以安心地收数和用数,并聚焦核心业务。如果再考虑云上同时提供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服务,用数也变得简单起来。”
徐工与Oracle NetSuite结缘 夯实数字化迎接国际化2.0发展新纪元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成为硬指标
近几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增速是61%,在所有类型的产业里增速最高。《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仅有41%的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率)在1.4以下,“东数西算”的相关工程,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其PUE,要求东部地区不超过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
面对如此严格的PUE限制,液冷等技术正成为众多新建数据中心的选择。单志广介绍,数据中心高能耗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算力基础设施,液体冷却、清洁能源、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技术应加大推广利用力度。而中国的液冷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效率比传统的风冷提高1000到3000倍,所以说液冷是未来发展趋势。
算力普惠服务需要统一标准
让算力像水、电资源一样随取随用,使算力服务成为一种公共服务,是61年前“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的预测。
当前各行业应用对算力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显著,这就需要“东数西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通用化、多元化的算力选择。同时,政府投资建设“东数西算”公共基础设施时,也应考虑其通用性和兼容性,以促进技术、数据、业务的最大化利用和流通,促进算力普惠服务。
这就给算力网的标准化和调度服务提出了诸多挑战。张云泉表示,数字文明时代要求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充沛,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智能化数字空间”中有随地接入、随时访问算力的需求,而算力若像电力一样方便取用,关键需要统一标准和实现智能化调度,构建“算力插座”,这需要底层硬件的通用性和软件栈的打通,包括中科曙光在内的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解决算力接入、调度、智能化匹配等难题。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安全是云计算行业立身之本。安全圈最新的一个事件是8月28日某流行企业财务软件 0day 漏洞或被大规模勒索利用。值得注意的是,据官方公告称,此次受影响的是部分服务器私有部署的客户,而公有云客户及应用了安全策略的专属部署方式客户均安全运行。云计算的安全能力再一次被证明。
对云计算安全质疑的传统观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云计算行业在早期一直被客户追问的问题是如何保障安全。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
对于全球云计算行业的领导企业,亚马逊云科技对于云安全的理解更为深刻。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认为:“云上安全的态势时刻变化,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保持敏锐的洞察,源源不断为客户提供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安全防护。亚马逊云科技始终将安全作为最高优先级的工作,将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贯穿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企业运营当中。我们会加速安全理念、新的安全服务及功能在中国区域的落地,与中国客户一起解决云上安全和合规的棘手挑战,为他们云上业务创新保驾护航。”
每年除了re:Invent大会外,亚马逊云科技专门把安全部分单列出来,举办re:Inforce全球云安全大会。最新的前沿趋势,新的产品和技术是每年一度re:Inforce最吸引人的地方。
2022 re:Inforce前沿趋势:加密、量子计算、开源
今年re:Inforce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聚焦在加密领域。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两种密钥管理方式:静态加密功能,由亚马逊来管理和控制密钥;Amazon KMS,由用户自行管理控制密钥,同时可根据业务负载自动扩容。
同时,亚马逊云科技还提供Amazon CloudHSM专用安全模块,可帮助用户实现硬件加密。
在最前沿的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让现有加密技术不再安全,尤其是非对称加密技术,因此诞生了“抗量子计算密码学”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公布了首批后量子密码标准,四种算法胜出,亚马逊云科技是其中两种算法的作者之一。
亚马逊云科技不但参与新技术的研究与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开展新技术的落地与产品化,包括:
实现了混合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正在将后量子密码标准整合到我们的服务中。
把signal-to-noise代码库中实现TLS的代码进行了开源
已经为三种服务的 TLS 连接提供了这些量子安全算法和选项:Amazon KMS、Amazon Certificate Manager 和 Amazon Secrets Manager
与互联网的标准制定方IETF机构合作研究新的TLS技术标准
在开源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研发开源加密库LibCrypto。LibCrypto可用作开源加密库的替代品,如OpenSSL,LibCrypto针对云服务进行优化,可以在Gravition芯片上跑得更快。申请LibCrypto FIPS 认证,FIPS是NIST发布的联邦信息处理标准,许多机构仍然将FIPS视为一项信息加密处理的高标准背书。亚马逊云科技同时宣布,未来三年内将向开源安全基金会OSSF 投资1000 万美元。
亚马逊云科技另一成果是自动化推理Provable Security,为安全提供真实证明:使用数学推理所有具体值、请求、网络、代码路径。亚马逊云科技推动了可证明的安全性的发展,我们将自动化推理应用于核心服务,以确保它们的结果是数学上可证明的。
客户如何在加密方面获得主动和先机,亚马逊云科技在 re:Inforce给出了相应建议:
a)万事皆需加密:加密是良好数据保护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b)禁止公开访问权限,这对于Amazon S3服务尤其重要
c)启用多因素认证(MFA), Amazon MFA是为访问云提供额外安全的最简单和最好的方法之一
新产品新技术亮相2022 re:Inforce
在此次re:Inforce上,Amazon IAM、Amazon EKS、Amazon GuardDuty 、Amazon Config等新产品、新技术相继亮相。
1、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 通过该服务,客户可为其本地服务器、容器和应用程序等工作负载设置临时凭证,客户在云上和本地的工作负载中使用相同的访问控件、部署管道和测试流程,将Amazon IAM对工作负载的管理能力扩展至客户的云环境之外,不但降低了运维成本和复杂度,还进一步提高了客户工作负载的安全性。
2、推出Amazon Detective for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Amazon EKS),将Amazon Detective覆盖的数据源扩展至Amazon EKS,可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分析和调查在Amazon EKS集群上的Kubernetes 潜在的安全问题或可疑活动,并找出根本原因,客户以此可以快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安全性。
3、推出Amazon GuardDuty Malware Protection, 可帮助客户检测运行在其云环境中的的恶意软件。
该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扩展了Amazon GuardDuty的威胁检测范围。Amazon GuardDuty可扫描多种文件系统,包括Windows和Linux 文件、 PDF文件、归档文件、二进制文件、安装文件、邮件等,在扫描过程中,不会对云中相关资源的性能造成影响。
Amazon Security Hub 和Amazon GuardDuty 之间的集成提升了集中化和单一管理的客户体验,让客户可以轻松地查找可能遇到的任何安全问题。使用该集成功能了解客户组织的整体安全状态,轻松搜索、过滤、分类、调查存在的任何安全发现,并采取行动。
Amazon GuardDuty拥有专业合作伙伴提供恶意软件检测方案,还提供修复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
4.Amazon Config新增合规性分数功能,帮助客户跟踪资源合规性。该新功能是Amazon Config的一项增强功能,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客户相关资源的合规程度,方便客户逐步对照并解决合规问题。
中国市场: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
在亚马逊云科技看来,中国客户有着自己独特的安全合规要求和环境,随着深入到客户当中,发现众多的问题集中在隐私保护、数据跨境和云上安全建设,亚马逊云科技希望能帮助客户解决云上安全合规最棘手的问题。
在回答LIKE.TG关于亚马逊云科技如何看中国市场轰轰烈烈的隐私计算趋势的问题。陈晓建表示,隐私计算是目前非常热的一个技术课题,在中国有非常多行业的领导者,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产品化的工作。亚马逊云科技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包括研发了Amazon Nitro Enclaves这样的产品,它本身就是在EC2的计算实例里面提供的隔离的计算环境,它的工作就是为了实现可靠隐私计算。
举个例子来说,Amazon Nitro Enclaves把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行业的敏感信息,比如医疗保健的数据、金融的数据等等放在里面,Amazon Nitro Enclaves是亚马逊云科技实现的特殊的技术,可以形成CPU和内存的隔离,从而保证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本身的代码和数据是可以得到保护的,从而实现隐私计算的能力。这个能力在亚马逊云科技整个产品层面已经是存在了很多年,它们对于中国客户来说同样适用,同样可以实现用户所需要的隐私计算的功能。
据陈晓建介绍,除了通用的隐私计算之外,亚马逊云科技也在做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隐私计算的工作。
亚马逊云科技在云安全上的两重角色:技术和产业化引领者
亚马逊云科技在安全技术方面的精耕细作。例如后量子的密钥交换技术,这个能力从目前来说还不是每个客户都需要去采用的技术,比如像TLS,亚马逊云科技参与到这个技术后面新的标准的颁布和整个工程化产品化的工作中来。这些工作是亚马逊云科技持续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陈晓建表示,亚马逊云科技的角色有两个:“第一,我们是技术引领者。第二,我们是产业化的引领者。亚马逊云科技在这两个层面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整个后量子密钥交换技术来看,确实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去做的。这是第二个层面,就是我们在安全的技术层面深耕细作,能够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在用户需求层面发挥出来,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安全防护方面,亚马逊云科技一直认为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护的措施。所以亚马逊云科技秉承着像洋葱模型这样的方式。“比如我们今天所发布的这些特性,怎么能够把用户原先在公有云上面的身份控制的能力扩展到私有云。1. Amazon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Amazon IAM) Roles Anywhere能够帮用户实现各种场景下持久化统一的用户身份管理策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降低复杂性,提升效果,也能够加强安全的可靠性。“陈晓建如是说。
计世资讯首席分析师任伟巍认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安全和合规是上云和用云的基石。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构建云安全战略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需要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要以安全为出发点构建云上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安全融入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生命周期和运营中,在研发团队设置安全守护者角色以及增设应用安全审查流程,从人和数据两个角度设计更严谨的安全,并提倡构建多层次的纵深防护,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安全规范的保障。”
SVB:2022年HaaS(硬件即服务)报告
硬件公司正在改进他们的方法。在SVB,我们见证了硬件即服务(HaaS)的出现,这是一种公司用来在一个包中提供硬件、软件、维护和其他服务的模型,按月收费。
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高硬件行业对技术的期望。硬件,如工业机器人,现在只是整体产品的一部分,为实时监控、预测诊断和人工智能分析等附加服务提供平台。HaaS公司正在通过更适合其客户的商业模式来应对这些挑战。HaaS模型无需大量的前期资本支出,而是将其转变为更容易作为运营费用的经常性付款。对于HaaS公司来说,这提供了更可预测的收入和更具粘性的客户关系。
硬件投资者青睐经常性收入的销售模式。2021 年,美国风险投资对 HaaS 公司的总投资达到 104亿美元,同比增长 89%。其中,22亿美元投资流向了早期HaaS 公司。2022 年,HaaS 种子轮融资的中位交易规模为 680 万美元,比 2021 年增长了51%,是传统硬件公司投资规模(300万美元)的两倍多。然而,最近的宏观经济逆风正在阻碍投资活动,2022 年HaaS 交易的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 随着市场进入持续低迷的状态,HaaS 公司可能会转向其他融资类型,例如债务。
经常性收入模式正在蔓延到前沿技术的各个领域,从绘制工作地点的建筑机器人和漫游办公楼的安全机器人再到从公海收集数据的自主无人机。 HaaS公司正在通过使用其物理资产来构建大型数据集和创建附加服务来创造附加价值。通过为客户带来更深入和更广泛的见解,HaaS公司正在提高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最终推动更高的利润。
Kroll:2022年全球软件行业报告
在连续六个季度加速活动之后,交易额和交易量在2021年第四季度达到创纪录水平。2022年第一季度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季度。交易数量继续加速并创下709笔的季度记录,但总交易价值相对于2021年显著下降。大宗交易(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额急剧下降约50%,从980亿美元降至470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SPAC交易活动也显著下降。2022年第一季度强劲的中端市场活动凸显了对软件作为增长行业的持续信心以及专注于软件的PE买家的持续兴趣。
但是,包括持续通胀在内的宏观不利因素导致货币政策收紧,信贷市场出现重大动荡。近期盈利能力有限或为负的公开交易的高增长使SaaS股票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因为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幅度更大,平均估值回到或在某些情况下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同时,中端市场对优质软件资产的需求和竞争强度反映在第一季度的并购交易倍数上,该倍数与2021年的水平基本一致,PE交易为6.3倍,战略交易为7.6倍。
由于第二季度继续经历公开市场的波动,Kroll预计大宗交易将继续放缓,但中型交易活动水平将持续。在估值方面,虽然第一季度未看到对私营公司估值的影响,但预计上市公司和交易倍数的趋势将在2022年剩余时间内趋同。这是由于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的衍生影响,私募股权收购者在估值方面变得更加自律,战略买家更有选择性地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