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F:2020年中国云原生调查

LIKE.TG 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马来西亚,是首家汇集全球互联网产品,提供一站式软件产品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品牌。唯一官方网站:www.like.tg
CNCF定期进行社区研究,更好地了解开源技术和云原生技术的应用情况。 CNCF会定期对社区进行调查,以更好地了解开源和云原生技术的采用。我们第四次使用中文进行了“云原生调查中国”,以深入了解中国云原生采用的速度。
本次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完成,调查对象439人中91%来自亚洲。该调查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进行,来自439名受访者中的91%来自亚洲。
中国云原生调查的主要摘录:
- 容器持续迅猛增长。68%的机构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容器,比去年增长了39%,据称2年前增长240%。容器继续急剧增长。68%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容器,比去年增加39%,比两年前增加240%。
- Kubernetes已经无处不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的比例已从去年的72%增长到了82%。Kubernetes变得无处不在。Kubernetes在生产中的使用已从去年的72%增加到82%。
- 公有云重回榜首,46%的调查对象都使用公有云,比去年的36%高,但比2018年的51%低。46%的受访者使用公共云,高于去年的36%,但低于2018年的51%。
- 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30%调查对象生产使用自动化发布周期,73%运行CI / CD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正在提高。30%使用自动发布周期,而73%使用生产中的CI / CD管道。
- 可观察性工具被广泛使用。95%的单位使用监控工具,94%使用日志,85%使用分布式追踪。可观察性工具被广泛使用。95%的组织使用监视工具,94%的使用日志记录,86%的使用分布式跟踪。
容器
容器使用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今年容器使用在所有应用类别中都有增长,包括测试,概念验证(POC),开发和生产。目前,94%的调查对象至少在一个阶段使用容器。在使用容器的调查对象中,68%在生产中使用,比上年增长39%。自我们2018年开始对中国社区进行调查起,生产阶段使用容器的比例已经增长了240%。容器的使用不断增加戏剧性的。今年,它在所有类别中都有所增加:测试,概念验证(POC),开发和生产。现在有94%的受访者至少在一个阶段使用容器。在使用容器的人中,有68%的人将其用于生产,比去年增加了39%。自2018年我们开始对中国社区进行调查以来,生产中使用的容器数量已增加了240%。
测试环境中使用容器的单位比例去年,已经增长了150%,意味着开发和生产中容器的使用将会持续增长。开发阶段使用容器的单位已经从去年的34%跃升至72%,POC阶段的容器用户也已由21%增长到60%。与在测试环境中使用容器的组织相比,去年也增长了150%,这意味着容器在开发和生产中的增长将一直持续。在开发中使用容器的组织数量已从去年的34%跃升至72%,POC从21%跃升至60%。
各单位容器使用的数量也在增加。去年,31%的调查对象称其所在单位使用的容器数量不足50个。这种情况今年发生了变化,31%的人称其单位的容器使用量已经超过了5,000个。总体约有一半(48%)的单位使用1,000个或更多容器。组织还运行着更多的容器。去年,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使用的容器少于50个。今年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有31%的人表示他们的组织使用了5,000多个。总体而言,近一半(48%)的组织正在运行1,000个或更多的容器。
在用户寻求部署过程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时,CI / CD成为仅次于复杂性的第二大问题在容器方面,将复杂性列为连续三年使用和部署容器的首要挑战。接下来是CI / CD,因为组织希望为其部署增加更多的自动化。
Kubernetes
82%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和上一次调查的72%有所提高。Kubernetes已成为中国事实上的容器协调器,其中82%组织在生产中使用它。与上次调查的72%相比有所增加。
各单位使用Kubernetes的数量增加的数量同时增加。调查对象最容易选择的选择2-5个Kubernetes生产增长,今年和去年35%的用户都选择了2-5个的生产利用率。使用50个以上容器的单位数量也有增长,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1%,比2018年增长了320%。组织还使用了更多的Kubernetes集群。在2至5个Kubernetes生产集群中,调查受访者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今年和去年的选择率为35%。使用50多个集装箱的集装箱数量有所增长,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1%,比2018年增长320%。
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
在使用Kubernetes的单位中,84%使用命名空间分隔应用程序,比2019年的71%增加了。58%使用分隔分配,比2019年的42%增加了。26%仅使用标签,数量与去年持平在使用Kubernetes的组织中,有84%的受访者使用名称空间来分隔应用程序,高于2019年的71%.58%的人使用单独的集群,高于2019年的42%.26%的人仅使用标签,与去年持平。
有多个团队的机构中,80%使用命名空间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比去年的68%有所增加。60%使用分配份额,比去年的46%有所增加;还有22%仅用标签,在拥有多个团队的组织中,有80%的人使用命名空间来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而去年这一比例为68%。60%的人使用单独的群集,高于46%; 22%的人仅使用标签,低于25%。
打包
打包Kubernetes的方法,成为64%的用户选择,比去年的54%有所增长。Helm再次是最受欢迎的Kubernetes打包方法,其包装率为64%,高于去年的54%。
Kubernetes环境Kubernetes环境
在本地容器开发期间,37%的调查对象称他们愿意选择Docker Kubernetes。与去年排名,这一数字比去年的42%有所下降。云供应商管理的Kubernetes成为28%调查对象的选择,比去年的14%有增长,且超过了去年排名第二的Minikube,今年选择Minikube的用户占21%,排名第三。在本地容器开发过程中,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Docker Kubernetes作为目标。这比去年的42%有所下降。云提供商管理的Kubernetes位居第二,从去年的14%上升到28%。它超过了去年的第二名Minikube,现在以21%排名第三。
工作负载自动伸缩
在计划伸缩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用户中,69%期望自动伸缩无状态应用,比去年的54%有所增长; 35%计划伸缩任务/采取处理,比去年的26%有增长; 34%计划自动伸缩对于计划扩展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人员,有69%计划自动扩展无状态应用程序,高于去年的54%;有35%计划扩展任务/队列处理,高于去年的26%, 34%的人计划自动缩放有状态的应用程序,而之前这一比例为23%。
在没有使用Kubernetes自动伸缩功能的用户中,31%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解决方案,28%使用第三方解决方案。在上一次调查中,28%的用户不希望自动伸缩任何工作,但可以越越在未使用Kubernetes自动缩放功能的用户中,有31%的人构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28%的人使用了第三方解决方案。在上一次调查中,有28%的人不愿对任何作品进行自动缩放,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这一比例下降到了13%。
云和代码
各单位提交代码更加频繁。 43%的调查对象称其所在单位一天数次提交代码,比去年的35%有增加0.31%一周数次提交代码,比去年的43%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将近3/4的单位现在至少每周都要几次提交代码。组织在代码中更经常检查。43%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组织每天要多次检查代码。这比去年的35%有所增加。31%的人每周要签入几次代码,比去年的43%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现在将近四分之三的组织每周至少检查几次代码。
各单位发布周期进一步延长。每天都要发布的单位或发布更多替代的单位从去年的18%增加到27%。将近2/3(62%)的用户每周都会发布软件,甚至更为重复。组织的发布周期更加频繁。每天或更长时间释放的人从去年的18%增加到27%。将近三分之二(62%)每周或更频繁地发布软件。
自动和混合发布周期越来越受欢迎。使用手动发布周期的用户已经从去年的31%下降到17%。自动和混合发布周期变得越来越流行。使用手动发布周期的用户从去年的31%大幅下降到17%。
混合发布周期,该方法比例去年的46%略有增加。使用自动发布周期的用户从21%增长到了30%。越来越多的单位继续使用CI / CD工具,预期会有后续的更多用户使用自动发布周期。只有不到一半的组织拥有混合发布周期,这是最受欢迎的方法,比去年的46%略有上升。使用自动发布周期的人员已从21%增加到30%,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继续采用CI / CD工具,我们预计这种增长将继续。
公有云使用排名第一,46%的调查对象将其作为首选数据中心类别。这个数字比去年的36%有所增长,但仍然不到2018年51%的水平。另有45%的用户使用私有云,42%使用混合云,体积均比去年小幅增长。本次调查首次了解了“多个云”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22%调查对象选择了多个云。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寻求使用最佳解决方案,混合云和多个云有望实现使用增长。公共云是背面之上,但混合和多云准备增长。公有云使用量排名第一,有46%的受访者将其称为顶级数据中心类型。这比去年的36%有所增加,但比2018年的51%使用公共云的水平有所下降。私人(45%)和混合(42%)也都比去年有小幅增长。该调查首次询问“多云”,有22%的受访者选择了它。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利用同类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混合云和多云调查中看到增长。
请注意,允许受访者选择多个答案,这可能会导致重叠。我们将在以后的调查中解决此问题。
使用超过5,000台机器的用户增加。但用户使用最多的数量为6-100台,今年这个区间的用户占47%,去年为44%。仅有15%的单位使用5,000台以上机器,但这一步比例比去年的10%有所增长。目前已在使用超过5000吨的机器的那些的增加。但是,最受欢迎的数字是6-100台机器之间,47%的受访者指出这一数字,而去年为44%。只有15%的组织拥有超过5,000台计算机,但这比去年的10%有所增加。
云原生工具
建立云原生基础设施能带来很多好处,调查对象对云原生工具的好处进行了排名:尽管建立云原生基础设施有很多好处,但受访者将云原生工具的最大好处列为:
- 部署时间更短(59%)部署时间更短(59%)
- 可伸缩性得到了改善(55%)可扩展性(55%)
- 云的可移植性(50%)云的可移植性(50%)
- 开发者提高(49%)开发者生产率(49%)
- 可用性提高(47%)可用性(47%)
CNCF项目CNCF项目
中国社区对CNCF项目的使用正在全面增加。
去年,毕业CNCF项目的使用量增长了64%,有几个项目在生产中的使用呈现出跨越式增长。特别是一些项目在生产使用方面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跃:
- 生产中使用Prometheus的用户从57%增加到75%,增长32%。那些在生产中使用Prometheus的用户从57%增加到了75%。
- CoreDNS使用从35%增加到64%,增长83%。CoreDNS的使用率从35%增加到64%,增加了83%。
- Etcd使用量从37%增加到77%,增长108%。etcd的使用从37%跃升到77%,增长了108%。
- 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毕业项目Harbour从27%增加到47%,增长75%。现有的2个来自中国的项目毕业:Harbor和TiKV。Harbor是中国第一个毕业的项目,有75个%从27%增加到47%。现在在中国诞生了两个毕业项目,Harbor和TiKV。
我们缺少Fluentd不包括Fluentd数据的数据。
从去年开始,孵化项目的使用已经增长了94%。成长加快的项目包括:自去年以来,孵化项目的使用增加了94%。发展最快的项目包括:
- CNI增长141%,在生产中使用该项目的调查对象已由22%增长到53%。CNI增长141%,从22%增长到53%的受访者将其用于生产。
- 生产使用gRPC已由29%增长到47%,增长量达62%。gRPC,其生产使用量从29%增长到47%,增长了62%。
- 生产中使用OpenTracing和CRIO-O两个项目的调查对象也占到了23%。OpenTracing和CRI-O都被23%的受访者所使用。
因Contour,Cortex,emissary-inress和Operator Framework在调查开始之后加入,本次调查遗漏了上述几个项目的数据。调查已开始。
自上次报告之后,TOC改变了接受沙箱项目的流程,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大量项目加入。目前,我们拥有50个沙箱项目!部分项目在生产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两个数。在上一份报告中,TOC更改了接受沙盒项目的流程,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涌入。现在,我们有50个Sandbox项目!有些甚至已经在生产中使用了两位数的数字。
- 有18%的调查对象已经在生产中使用Virtual Kubelet,从而成为使用最多的沙箱项目。VirtualKubelet在生产中被使用率高达18%,是最常用的Sandbox项目。
- 2个服务网格项目紧随其后,网络服务网格赢得了15%用户,服务网格接口赢得了13%用户。接下来是两个服务网格项目,网络服务网格占15%,服务网格接口占13% 。
CI / CD
73%的调查对象在生产中运行CI / CD流水线,另有19%调查对象在评估,还有15%计划在未来12个月中如前所述,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使用自动发布周期。73%的受访者在生产中运行CI / CD管道。另有19%的人正在评估,还有5%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们。
CI / CD工具是Jenkins,拥有52%的用户;可以还有35%使用GitLab,17%使用孵化项目Argo。中国社区中最受欢迎的CI / CD工具是Jenkins, 52%的组织使用了该软件,35%的使用了GitLab,17%的使用了孵化项目Argo。
监视,日志和跟踪
各单位越来越多的云云原生可观测性的重要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被重视在部署过程中进行监控,日志和追踪随着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随着组织意识到云原生可观察性的重要性,他们越来越多地在其部署中运行监视,日志记录和跟踪工具。
95%的单位使用监控工具,94%使用日志,86%使用追踪。在使用工具的单位中,大多数都会选择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上本地运行,不会通过远程服务的方式使用托管服务。95 %的组织使用监视工具,94%的使用日志记录,86%的使用跟踪。在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员中,大多数人在其基础架构中以本地方式运行它们,而不是通过远程服务托管它们。
无服务器无服务器
目前,31%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无服务器,41%在评估,12%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Serverless仍有增长空间,但我们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下去。31%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无服务器。41%的人正在评估-12%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
在使用无服务器的用户中,45%使用托管平台,20%使用可安装软件。在使用无服务器的服务器中,45%使用托管平台,20%使用可安装软件。
的解决方案,受到了35%用户的青睐,另有19%的用户使用AWS Lambda。在通过“托管平台”使用无服务器的组织中,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再次是35%的阿里云功能和19%的AWS Lambda。总体而言,随着新解决方案的出现,响应更加分散。
通过可安装软件使用无服务器的机构中,31%会使用Knative,比上次调查的22%有所增长。Knative超过Kubeless,Kubeless的使用量从29%下降到11%。沙箱项目Virtual Kubelet以9%的所有权场所居第三。在通过可安装软件使用无服务器的组织中,有31%的组织使用Knative,而上次调查为22%。Knative超过了Kubeless,后者从29%下降至11%。沙盒项目Virtual Kubelet以9%位居第三。
服务网格
服务网格非常流行,38%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服务网格,但其复杂性仍有待降低。42%的调查对象在评估服务网格,11%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因此预计在虽然服务网格很流行,但在生产中使用服务网格的组织中有38%的组织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仍然存在复杂性。42%的受访者正在评估服务网格的使用,而11%的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因此我们预计这将是未来几年的增长领域。
在哪些服务网格中,最受欢迎的工具是:
服务代理
目前大多数(56%)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服务代理。另有26%在做评估,还有7%计划在未来12个月中使用。大多数组织(56%)现在在生产中使用服务代理。另有26%的人正在评估,而7%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其中的一个。随着服务网格使用的增长,我们期望入口工具也将增长,因为它们有助于控制进出服务网格的流量。
NGINX(F5)再次成为翻译的工具,但使用量却从54%减少到39%。去年排名第四的Envoy,超过F5和HAProxy从15%的份额增长到29%。NGINX( F5)是最受欢迎的工具,但从54%下降到39%。去年是第四位的Envoy,从15%增长到29%,超过了F5和HAProxy。
存储
云原生存储工具人气也非常之高,将近2/3(64%)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有状态应用程序。另有21%正在评估,5%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云原生存储工具也很流行,近三分之二(64%)的组织在生产中运行有状态应用程序。另有21%的人正在评估,还有5%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进行评估。
云原生存储中,31%的用于选择Ceph,26%使用CSI,15%使用Gluster,15%使用Minio。对于云原生存储,31%使用Ceph,26%使用CSI,15%使用Gluster,以及15 %使用Minio。
中国的云原生社区
目前CNCF在中国有60个会员,占到全部会员总数的8%以上。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中国是CNCF项目第三大贡献者基地(贡献者和提交者)。在所有会员中,PingCap和华为分别以将近85,000项和超过66,000项贡献,位列第六和第八大贡献者。CNCF目前在中国拥有60多个成员,占CNCF成员总数的8%以上。中国还拥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CNCF项目(贡献者和提交者)第三大捐助者基础。成员PingCap和华为分别是第六和第八大贡献者,分别贡献了近85,000和66,000多个贡献。
CNCF已有11个来自中国的CNCF项目:BFE(百度),Chaos Mesh(PingCAP),ChubaoFS(京东),CNI-Genie(华为),Dragonfly(阿里巴巴),Harbor(Vmware中国),KubeEdge(华为) ,OpenKruise(阿里巴巴),OpenYurt(阿里巴巴),TiKV(PingCAP)和火山(华为)。CNCF还托管了11个在中国出生的CNCF项目:BFE(百度),Chaos Mesh(PingCAP),ChubaoFS(京东)。 com),CNI Genie(华为),Dragonfly(阿里巴巴),Harbor(VMware中国),KubeEdge(华为),OpenKruise(阿里巴巴),OpenYurt(阿里巴巴),TiKV(PingCAP)和Volcano(华为)。
在中国的云原生社区中,有94%的人称他们会推荐CNCF项目和技术。
了解云原生了解有关Cloud Native的更多信息
中国的云原生社区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云原生技术。
播客与网络研讨会播客和网络研讨会
技术播客是有关社区如何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最有针对性的回应,有54%的受访者选择了技术播客。
最近应社区要求,我们修改了在线节目,目前可提供网络研讨会直播和点播服务。现场和点播网络研讨会。我们还有每周一次的社区实时直播,称为Cloud Native Live。定期为中国观众安排节目。
案例分析也很受欢迎。3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商业案例分析和文章,3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Kubernetes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是另一个受欢迎的回答。商业案例研究和文章的选择率为39%,Kubernetes案例研究的选择率为31%。
2020年,我们与中国的最终用户会员-中国民生银行和京东集团一起发布了2份新的CNCF案例分析。我们于2020年针对中国最终用户发布了两个新的CNCF案例研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和京东。 .com。
活动
45%的调查对象选择KubeCon + CloudNativeCon大会了解云原生技术。45%的受访者选择KubeCon + CloudNativeCon事件作为学习云原生技术的地方。
2020年,我们在中国主办了首次网上会议“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参会人数达到5,800人。2021年下半年,我们将举办“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20年,我们在中国举办了首个虚拟活动,即“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吸引了5,800多名与会者。我们期待在2021年晚些时候举办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Summit China活动。
还有29%调查对象选择聚会和本地活动。2020年,CNCF组建了CNCF社区小组作为社区活动地点,举办聚会和Kubernetes社区日等活动。的小组或活动。另有29%的聚会和当地活动。CNCF于2020年启动了CNCF社区小组,作为社区活动的家园,包括Meetups和Kubernetes社区日。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这些事件具有物理和虚拟组成部分。寻找您附近的团体或活动。
CNCF.io与Kubernetes.io CNCF.io和Kubernetes.io
超过40%的调查对象通过Kubernetes博客了解云原生技术,另外还有37%通过CNCF网站。超过40%的受访者通过Kubernetes博客了解云原生技术,另有37%的受访者提到了CNCF网站。
我们鼓励CNCF会员,项目单位和项目大使为CNCF博客提供供应商中立内容,在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分享知识。广大社区的知识。
CNCF与Linux基金会合作提供培训和认证项目。2020年,项目遭受了广泛欢迎,共有17%KCSP,16%KTP和24%Kubernetes一致认证企业来自中国。CNCF与Linux Foundation合作提供几个培训和认证计划。这些在2020年非常受欢迎,其中17%的KCSP,16%的KTP和24%的Kubernetes合格认证公司来自中国。
2019年,CNCF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免费的Kubernetes和Cloud Native课程,目前已有20,000人接受了课程培训。CNCF与阿里巴巴合作,继续提供免费的Kubernetes和Cloud Native课程,该课程于2019年启动,并且已经采用超过20,000人。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非常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人!
本次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用中文进行,439名调查对象中有91%来自亚洲。去年有300名调查对象接受了调查。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进行。以普通话进行,在439名受访者中,有91%来自亚洲。去年,我们有300名受访者。
报告成员中,CNCF最终用户社区成员约占一半(49%)。近半数(49%)报告为CNCF最终用户社区的一部分。
大多数调查对象来自企业。40%来自员工超过5,000人的单位,比去年的23%有所增长。超过半数来自员工超过1,000人的单位,比去年的40%有所增长。大多数受访者来自企业。40%是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组织的一部分,高于去年的23%。超过一半的人是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的组织的一部分,而去年这一比例为40%。
来源:CNCF

LIKE.TG 专注全球社交流量推广,致力于为全球出海企业提供有关的私域营销获客、国际电商、全球客服、金融支持等最新资讯和实用工具。免费领取【WhatsApp、LINE、Telegram、Twitter、ZALO】等云控系统试用;点击【联系客服】 ,或关注【LIKE.TG出海指南频道】、【LIKE.TG生态链-全球资源互联社区】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本文由LIKE.TG编辑部转载自互联网并编辑,如有侵权影响,请联系官方客服,将为您妥善处理。
This article is republished from public internet and edited by the LIKE.TG editorial departmen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our official customer service for proper handling.
ECS云平台AWS云解决方案远程桌面云产品远程服务器iaas云计算服务p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