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的標誌性微笑表情包在微信、微博、B站等平台病毒式傳播時,這位以《這就是中國》節目聞名的政治學者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網絡破圈。這些被網友戲稱為「維為の肯定」的表情包,不僅成為00後群體表達民族自信的新載體,更折射出中國特色智庫學者IP在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變革。
表情包現象的三重解碼
1、知識分子話語的降維傳播:張維為在《這就是中國》中關於「中國模式」的嚴謹論述,被提煉成「美國急了說明我們做對了」等短平快的表情包文案,實現學術觀點的通俗化轉譯。這種「金句+表情」的組合,使政治傳播突破了傳統受眾圈層。
2、Z世代的意識形態建構:在B站彈幕中,年輕用戶用「維為認證」表情包來解構西方話語體系,形成特有的愛國主義表達方式。如「今天又學到一個新知識(張維為點頭.jpg)」這類用法,展現了新生代的政治參與特徵。
3、智庫形象的柔性塑造:相比嚴肅的官方宣傳,表情包中張維為標誌性的肢體語言和神態,無意間消解了智庫學者的距離感。網友自發創作的「維為三連」(微笑/點頭/豎大拇指)系列,實質是對中國話語體系親和力的集體創作。
政治傳播的模因化革命
1、視覺符號的權威遷移:當張維為在達沃斯論壇演講的截圖被配上「中國方案瞭解一下」的文字時,完成的是學術權威向網絡權威的轉化。這種遷移使得原本局限於精英圈層的討論,獲得了大眾傳播的基因。
2、話語再生產的眾包模式:在抖音#張維為表情包挑戰賽中,用戶自發將學者觀點與當下熱點結合,如用「中國基建狂魔(張維為握拳.jpg)」評論神舟發射,形成開放式話語創新場域。
3、情感共鳴的觸發機制:表情包強化了「學者-網民」的情感連接。知乎用戶「觀察者」分析:「當你發送張維為微笑表情時,實際上是在尋求價值觀認同的即時反饋。」
智庫IP開發的商業啟示
1、知識付費的新場景:張維為表情包走紅後,其主講的《中國崛起專題》網課銷量增長300%,證明娛樂化傳播能有效導流嚴肅內容。小紅書上「跟著維為學表達」話題,更衍生出演講技巧付費社群。
2、政經內容的破壁可能:觀察者網基於表情包熱度推出的《維為說》輕知識短視頻,單集播放突破2000萬,驗證了嚴肅議題年輕化包裝的市場空間。
3、文化出海的另類路徑:在TikTok上,#zhangweiwei標籤下,馬來西亞華裔用張維為表情包解讀RCEP協議,顯示中國學者IP的跨文化傳播潛力。
我們提供智庫IP數字化解決方案
1、學者形象多維度開發:從演講視頻中提取標誌性表情、動作、金句,打造系列化數字資產包,包括2D/3D表情包、動態壁紙、虛擬形象等全媒體矩陣。
2、知識模因定制服務:基於NLP技術將學術觀點轉化為100+網絡流行語版本,配套視覺元素庫,實現「嚴肅內容-輕鬆表達」的無縫轉換。
常見問題
Q:張維為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表情包現象?
A:據《南方周末》採訪,張教授表示「只要傳播內容不失真,年輕人用輕鬆方式關注國家發展是好事」,但強調要防止斷章取義。其團隊已官方授權開發部分正版表情包。
Q:這類政治人物表情包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A:律師指出需注意三點:1)不篡改原意 2)不商用牟利 3)不涉及肖像權糾紛。建議使用官方發布或CC協議素材,如復旦大學媒體庫提供的公開演講視頻截圖。
Q:如何衡量智庫表情包的傳播效果?
A:可建立三維評估體系:1)擴散度(二創數量/平台覆蓋)2)滲透率(非傳統受眾占比)3)轉化率(通過表情包導流至嚴肅內容的用戶路徑)。
總結:
張維為表情包現象的本質,是中國話語體系建設進程中「官方敘事-民間表達」的有機融合。這種自下而上的傳播創新,既檢驗了智庫觀點的社會認同度,也為政治傳播提供了「硬核內容+柔性載體」的新範式。當學者的思想以表情包形式成為00後的社交貨幣時,知識分子的社會價值實現了更顆粒度的滲透。
LIKE發現全球營銷軟件&營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