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社群在线客服官方频道防骗查询货币工具

CNCF:2020年中国云原生调查

2024-10-14 07:59:18
news.like.tgnews.like.tgnews.like.tg

LIKE.TG 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马来西亚,是首家汇集全球互联网产品,提供一站式软件产品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品牌。唯一官方网站:www.like.tg

CNCF定期进行社区研究,更好地了解开源技术和云原生技术的应用情况。 CNCF会定期对社区进行调查,以更好地了解开源和云原生技术的采用。我们第四次使用中文进行了“云原生调查中国”,以深入了解中国云原生采用的速度。

本次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完成,调查对象439人中91%来自亚洲。该调查分别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进行,来自439名受访者中的91%来自亚洲。

中国云原生调查的主要摘录:

  • 容器持续迅猛增长。68%的机构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容器,比去年增长了39%,据称2年前增长240%。容器继续急剧增长。68%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容器,比去年增加39%,比两年前增加240%。
  • Kubernetes已经无处不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的比例已从去年的72%增长到了82%。Kubernetes变得无处不在。Kubernetes在生产中的使用已从去年的72%增加到82%。
  • 公有云重回榜首,46%的调查对象都使用公有云,比去年的36%高,但比2018年的51%低。46%的受访者使用公共云,高于去年的36%,但低于2018年的51%。
  • 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30%调查对象生产使用自动化发布周期,73%运行CI / CD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正在提高。30%使用自动发布周期,而73%使用生产中的CI / CD管道。
  • 可观察性工具被广泛使用。95%的单位使用监控工具,94%使用日志,85%使用分布式追踪。可观察性工具被广泛使用。95%的组织使用监视工具,94%的使用日志记录,86%的使用分布式跟踪。

容器

容器使用量持续大幅度增长。今年容器使用在所有应用类别中都有增长,包括测试,概念验证(POC),开发和生产。目前,94%的调查对象至少在一个阶段使用容器。在使用容器的调查对象中,68%在生产中使用,比上年增长39%。自我们2018年开始对中国社区进行调查起,生产阶段使用容器的比例已经增长了240%。容器的使用不断增加戏剧性的。今年,它在所有类别中都有所增加:测试,概念验证(POC),开发和生产。现在有94%的受访者至少在一个阶段使用容器。在使用容器的人中,有68%的人将其用于生产,比去年增加了39%。自2018年我们开始对中国社区进行调查以来,生产中使用的容器数量已增加了240%。

测试环境中使用容器的单位比例去年,已经增长了150%,意味着开发和生产中容器的使用将会持续增长。开发阶段使用容器的单位已经从去年的34%跃升至72%,POC阶段的容器用户也已由21%增长到60%。与在测试环境中使用容器的组织相比,去年也增长了150%,这意味着容器在开发和生产中的增长将一直持续。在开发中使用容器的组织数量已从去年的34%跃升至72%,POC从21%跃升至60%。

各单位容器使用的数量也在增加。去年,31%的调查对象称其所在单位使用的容器数量不足50个。这种情况今年发生了变化,31%的人称其单位的容器使用量已经超过了5,000个。总体约有一半(48%)的单位使用1,000个或更多容器。组织还运行着更多的容器。去年,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使用的容器少于50个。今年这一情况发生了转变,有31%的人表示他们的组织使用了5,000多个。总体而言,近一半(48%)的组织正在运行1,000个或更多的容器。

在用户寻求部署过程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时,CI / CD成为仅次于复杂性的第二大问题在容器方面,将复杂性列为连续三年使用和部署容器的首要挑战。接下来是CI / CD,因为组织希望为其部署增加更多的自动化。

Kubernetes

82%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和上一次调查的72%有所提高。Kubernetes已成为中国事实上的容器协调器,其中82%组织在生产中使用它。与上次调查的72%相比有所增加。

各单位使用Kubernetes的数量增加的数量同时增加。调查对象最容易选择的选择2-5个Kubernetes生产增长,今年和去年35%的用户都选择了2-5个的生产利用率。使用50个以上容器的单位数量也有增长,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1%,比2018年增长了320%。组织还使用了更多的Kubernetes集群。在2至5个Kubernetes生产集群中,调查受访者是最受欢迎的选择,今年和去年的选择率为35%。使用50多个集装箱的集装箱数量有所增长,从2019年的13%增长到21%,比2018年增长320%。

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

在使用Kubernetes的单位中,84%使用命名空间分隔应用程序,比2019年的71%增加了。58%使用分隔分配,比2019年的42%增加了。26%仅使用标签,数量与去年持平在使用Kubernetes的组织中,有84%的受访者使用名称空间来分隔应用程序,高于2019年的71%.58%的人使用单独的集群,高于2019年的42%.26%的人仅使用标签,与去年持平。

有多个团队的机构中,80%使用命名空间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比去年的68%有所增加。60%使用分配份额,比去年的46%有所增加;还有22%仅用标签,在拥有多个团队的组织中,有80%的人使用命名空间来分隔Kubernetes应用程序,而去年这一比例为68%。60%的人使用单独的群集,高于46%; 22%的人仅使用标签,低于25%。

打包

打包Kubernetes的方法,成为64%的用户选择,比去年的54%有所增长。Helm再次是最受欢迎的Kubernetes打包方法,其包装率为64%,高于去年的54%。

Kubernetes环境Kubernetes环境

在本地容器开发期间,37%的调查对象称他们愿意选择Docker Kubernetes。与去年排名,这一数字比去年的42%有所下降。云供应商管理的Kubernetes成为28%调查对象的选择,比去年的14%有增长,且超过了去年排名第二的Minikube,今年选择Minikube的用户占21%,排名第三。在本地容器开发过程中,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Docker Kubernetes作为目标。这比去年的42%有所下降。云提供商管理的Kubernetes位居第二,从去年的14%上升到28%。它超过了去年的第二名Minikube,现在以21%排名第三。

工作负载自动伸缩

在计划伸缩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用户中,69%期望自动伸缩无状态应用,比去年的54%有所增长; 35%计划伸缩任务/采取处理,比去年的26%有增长; 34%计划自动伸缩对于计划扩展Kubernetes工作负载的人员,有69%计划自动扩展无状态应用程序,高于去年的54%;有35%计划扩展任务/队列处理,高于去年的26%, 34%的人计划自动缩放有状态的应用程序,而之前这一比例为23%。

在没有使用Kubernetes自动伸缩功能的用户中,31%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解决方案,28%使用第三方解决方案。在上一次调查中,28%的用户不希望自动伸缩任何工作,但可以越越在未使用Kubernetes自动缩放功能的用户中,有31%的人构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而28%的人使用了第三方解决方案。在上一次调查中,有28%的人不愿对任何作品进行自动缩放,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Kubernetes,这一比例下降到了13%。

云和代码

各单位提交代码更加频繁。 43%的调查对象称其所在单位一天数次提交代码,比去年的35%有增加0.31%一周数次提交代码,比去年的43%有所减少。也就是说将近3/4的单位现在至少每周都要几次提交代码。组织在代码中更经常检查。43%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组织每天要多次检查代码。这比去年的35%有所增加。31%的人每周要签入几次代码,比去年的43%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现在将近四分之三的组织每周至少检查几次代码。

各单位发布周期进一步延长。每天都要发布的单位或发布更多替代的单位从去年的18%增加到27%。将近2/3(62%)的用户每周都会发布软件,甚至更为重复。组织的发布周期更加频繁。每天或更长时间释放的人从去年的18%增加到27%。将近三分之二(62%)每周或更频繁地发布软件。

自动和混合发布周期越来越受欢迎。使用手动发布周期的用户已经从去年的31%下降到17%。自动和混合发布周期变得越来越流行。使用手动发布周期的用户从去年的31%大幅下降到17%。

混合发布周期,该方法比例去年的46%略有增加。使用自动发布周期的用户从21%增长到了30%。越来越多的单位继续使用CI / CD工具,预期会有后续的更多用户使用自动发布周期。只有不到一半的组织拥有混合发布周期,这是最受欢迎的方法,比去年的46%略有上升。使用自动发布周期的人员已从21%增加到30%,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继续采用CI / CD工具,我们预计这种增长将继续。

公有云使用排名第一,46%的调查对象将其作为首选数据中心类别。这个数字比去年的36%有所增长,但仍然不到2018年51%的水平。另有45%的用户使用私有云,42%使用混合云,体积均比去年小幅增长。本次调查首次了解了“多个云”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22%调查对象选择了多个云。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寻求使用最佳解决方案,混合云和多个云有望实现使用增长。公共云是背面之上,但混合和多云准备增长。公有云使用量排名第一,有46%的受访者将其称为顶级数据中心类型。这比去年的36%有所增加,但比2018年的51%使用公共云的水平有所下降。私人(45%)和混合(42%)也都比去年有小幅增长。该调查首次询问“多云”,有22%的受访者选择了它。随着越来越多的组织希望利用同类最佳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混合云和多云调查中看到增长。

请注意,允许受访者选择多个答案,这可能会导致重叠。我们将在以后的调查中解决此问题。

使用超过5,000台机器的用户增加。但用户使用最多的数量为6-100台,今年这个区间的用户占47%,去年为44%。仅有15%的单位使用5,000台以上机器,但这一步比例比去年的10%有所增长。目前已在使用超过5000吨的机器的那些的增加。但是,最受欢迎的数字是6-100台机器之间,47%的受访者指出这一数字,而去年为44%。只有15%的组织拥有超过5,000台计算机,但这比去年的10%有所增加。

云原生工具

建立云原生基础设施能带来很多好处,调查对象对云原生工具的好处进行了排名:尽管建立云原生基础设施有很多好处,但受访者将云原生工具的最大好处列为:

  1. 部署时间更短(59%)部署时间更短(59%)
  2. 可伸缩性得到了改善(55%)可扩展性(55%)
  3. 云的可移植性(50%)云的可移植性(50%)
  4. 开发者提高(49%)开发者生产率(49%)
  5. 可用性提高(47%)可用性(47%)

CNCF项目CNCF项目

中国社区对CNCF项目的使用正在全面增加。

去年,毕业CNCF项目的使用量增长了64%,有几个项目在生产中的使用呈现出跨越式增长。特别是一些项目在生产使用方面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飞跃:

  • 生产中使用Prometheus的用户从57%增加到75%,增长32%。那些在生产中使用Prometheus的用户从57%增加到了75%。
  • CoreDNS使用从35%增加到64%,增长83%。CoreDNS的使用率从35%增加到64%,增加了83%。
  • Etcd使用量从37%增加到77%,增长108%。etcd的使用从37%跃升到77%,增长了108%。
  • 来自中国的第一个毕业项目Harbour从27%增加到47%,增长75%。现有的2个来自中国的项目毕业:Harbor和TiKV。Harbor是中国第一个毕业的项目,有75个%从27%增加到47%。现在在中国诞生了两个毕业项目,Harbor和TiKV。

我们缺少Fluentd不包括Fluentd数据数据

从去年开始,孵化项目的使用已经增长了94%。成长加快的项目包括:自去年以来,孵化项目的使用增加了94%。发展最快的项目包括:

  • CNI增长141%,在生产中使用该项目的调查对象已由22%增长到53%。CNI增长141%,从22%增长到53%的受访者将其用于生产。
  • 生产使用gRPC已由29%增长到47%,增长量达62%。gRPC,其生产使用量从29%增长到47%,增长了62%。
  • 生产中使用OpenTracing和CRIO-O两个项目的调查对象也占到了23%。OpenTracing和CRI-O都被23%的受访者所使用。

因Contour,Cortex,emissary-inress和Operator Framework在调查开始之后加入,本次调查遗漏了上述几个项目的数据。调查已开始。

自上次报告之后,TOC改变了接受沙箱项目的流程,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大量项目加入。目前,我们拥有50个沙箱项目!部分项目在生产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两个数。在上一份报告中,TOC更改了接受沙盒项目的流程,我们看到了大量的涌入。现在,我们有50个Sandbox项目!有些甚至已经在生产中使用了两位数的数字。

  • 有18%的调查对象已经在生产中使用Virtual Kubelet,从而成为使用最多的沙箱项目。VirtualKubelet在生产中被使用率高达18%,是最常用的Sandbox项目。
  • 2个服务网格项目紧随其后,网络服务网格赢得了15%用户,服务网格接口赢得了13%用户。接下来是两个服务网格项目,网络服务网格占15%,服务网格接口占13% 。

CI / CD

73%的调查对象在生产中运行CI / CD流水线,另有19%调查对象在评估,还有15%计划在未来12个月中如前所述,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使用自动发布周期。73%的受访者在生产中运行CI / CD管道。另有19%的人正在评估,还有5%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们。

CI / CD工具是Jenkins,拥有52%的用户;可以还有35%使用GitLab,17%使用孵化项目Argo。中国社区中最受欢迎的CI / CD工具是Jenkins, 52%的组织使用了该软件,35%的使用了GitLab,17%的使用了孵化项目Argo。

监视,日志和跟踪

各单位越来越多的云云原生可观测性的重要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被重视在部署过程中进行监控,日志和追踪随着部署变得越来越复杂,可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随着组织意识到云原生可观察性的重要性,他们越来越多地在其部署中运行监视,日志记录和跟踪工具

95%的单位使用监控工具,94%使用日志,86%使用追踪。在使用工具的单位中,大多数都会选择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上本地运行,不会通过远程服务的方式使用托管服务。95 %的组织使用监视工具,94%的使用日志记录,86%的使用跟踪。在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员中,大多数人在其基础架构中以本地方式运行它们,而不是通过远程服务托管它们。

服务器服务器

目前,31%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无服务器,41%在评估,12%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Serverless仍有增长空间,但我们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下去。31%的组织在生产中使用无服务器。41%的人正在评估-12%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

在使用无服务器的用户中,45%使用托管平台,20%使用可安装软件。在使用无服务器服务器中,45%使用托管平台,20%使用可安装软件。

的解决方案,受到了35%用户的青睐,另有19%的用户使用AWS Lambda。在通过“托管平台”使用无服务器的组织中,最受欢迎的解决方案再次是35%的阿里云功能和19%的AWS Lambda。总体而言,随着新解决方案的出现,响应更加分散。

通过可安装软件使用无服务器的机构中,31%会使用Knative,比上次调查的22%有所增长。Knative超过Kubeless,Kubeless的使用量从29%下降到11%。沙箱项目Virtual Kubelet以9%的所有权场所居第三。在通过可安装软件使用无服务器的组织中,有31%的组织使用Knative,而上次调查为22%。Knative超过了Kubeless,后者从29%下降至11%。沙盒项目Virtual Kubelet以9%位居第三。

服务网格

服务网格非常流行,38%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服务网格,但其复杂性仍有待降低。42%的调查对象在评估服务网格,11%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因此预计在虽然服务网格很流行,但在生产中使用服务网格的组织中有38%的组织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仍然存在复杂性。42%的受访者正在评估服务网格的使用,而11%的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它,因此我们预计这将是未来几年的增长领域。

在哪些服务网格中,最受欢迎的工具是:

服务代理

目前大多数(56%)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服务代理。另有26%在做评估,还有7%计划在未来12个月中使用。大多数组织(56%)现在在生产中使用服务代理。另有26%的人正在评估,而7%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使用其中的一个。随着服务网格使用的增长,我们期望入口工具也将增长,因为它们有助于控制进出服务网格的流量。

NGINX(F5)再次成为翻译的工具,但使用量却从54%减少到39%。去年排名第四的Envoy,超过F5和HAProxy从15%的份额增长到29%。NGINX( F5)是最受欢迎的工具,但从54%下降到39%。去年是第四位的Envoy,从15%增长到29%,超过了F5和HAProxy。

存储

云原生存储工具人气也非常之高,将近2/3(64%)的单位在生产中使用有状态应用程序。另有21%正在评估,5%计划在未来12个月使用。云原生存储工具也很流行,近三分之二(64%)的组织在生产中运行有状态应用程序。另有21%的人正在评估,还有5%的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进行评估。

云原生存储中,31%的用于选择Ceph,26%使用CSI,15%使用Gluster,15%使用Minio。对于云原生存储,31%使用Ceph,26%使用CSI,15%使用Gluster,以及15 %使用Minio。

中国的云原生社区

目前CNCF在中国有60个会员,占到全部会员总数的8%以上。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中国是CNCF项目第三大贡献者基地(贡献者和提交者)。在所有会员中,PingCap和华为分别以将近85,000项和超过66,000项贡献,位列第六和第八大贡献者。CNCF目前在中国拥有60多个成员,占CNCF成员总数的8%以上。中国还拥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CNCF项目(贡献者和提交者)第三大捐助者基础。成员PingCap和华为分别是第六和第八大贡献者,分别贡献了近85,000和66,000多个贡献。

CNCF已有11个来自中国的CNCF项目:BFE(百度),Chaos Mesh(PingCAP),ChubaoFS(京东),CNI-Genie(华为),Dragonfly(阿里巴巴),Harbor(Vmware中国),KubeEdge(华为) ,OpenKruise(阿里巴巴),OpenYurt(阿里巴巴),TiKV(PingCAP)和火山(华为)。CNCF还托管了11个在中国出生的CNCF项目:BFE(百度),Chaos Mesh(PingCAP),ChubaoFS(京东)。 com),CNI Genie(华为),Dragonfly(阿里巴巴),Harbor(VMware中国),KubeEdge(华为),OpenKruise(阿里巴巴),OpenYurt(阿里巴巴),TiKV(PingCAP)和Volcano(华为)。

在中国的云原生社区中,有94%的人称他们会推荐CNCF项目和技术。

了解云原生了解有关Cloud Native的更多信息

中国的云原生社区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云原生技术。

播客与网络研讨会播客和网络研讨会

技术播客是有关社区如何了解云原生技术的最有针对性的回应,有54%的受访者选择了技术播客。

最近应社区要求,我们修改了在线节目,目前可提供网络研讨会直播和点播服务。现场和点播网络研讨会。我们还有每周一次的社区实时直播,称为Cloud Native Live。定期为中国观众安排节目。

案例分析也很受欢迎。3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商业案例分析和文章,31%的调查对象选择了Kubernetes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是另一个受欢迎的回答。商业案例研究和文章的选择率为39%,Kubernetes案例研究的选择率为31%。

2020年,我们与中国的最终用户会员-中国民生银行和京东集团一起发布了2份新的CNCF案例分析。我们于2020年针对中国最终用户发布了两个新的CNCF案例研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和京东。 .com。

活动

45%的调查对象选择KubeCon + CloudNativeCon大会了解云原生技术。45%的受访者选择KubeCon + CloudNativeCon事件作为学习云原生技术的地方。

2020年,我们在中国主办了首次网上会议“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参会人数达到5,800人。2021年下半年,我们将举办“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China”。 2020年,我们在中国举办了首个虚拟活动,即“ Cloud Native + Open Source Virtual Summit China 2020”,吸引了5,800多名与会者。我们期待在2021年晚些时候举办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Summit China活动。

还有29%调查对象选择聚会和本地活动。2020年,CNCF组建了CNCF社区小组作为社区活动地点,举办聚会和Kubernetes社区日等活动。的小组或活动。另有29%的聚会和当地活动。CNCF于2020年启动了CNCF社区小组,作为社区活动的家园,包括Meetups和Kubernetes社区日。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这些事件具有物理和虚拟组成部分。寻找您附近的团体或活动。

CNCF.io与Kubernetes.io CNCF.io和Kubernetes.io

超过40%的调查对象通过Kubernetes博客了解云原生技术,另外还有37%通过CNCF网站。超过40%的受访者通过Kubernetes博客了解云原生技术,另有37%的受访者提到了CNCF网站。

我们鼓励CNCF会员,项目单位和项目大使为CNCF博客提供供应商中立内容,在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分享知识。广大社区的知识。

CNCF与Linux基金会合作提供培训和认证项目。2020年,项目遭受了广泛欢迎,共有17%KCSP,16%KTP和24%Kubernetes一致认证企业来自中国。CNCF与Linux Foundation合作提供几个培训和认证计划。这些在2020年非常受欢迎,其中17%的KCSP,16%的KTP和24%的Kubernetes合格认证公司来自中国。

2019年,CNCF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了免费的Kubernetes和Cloud Native课程,目前已有20,000人接受了课程培训。CNCF与阿里巴巴合作,继续提供免费的Kubernetes和Cloud Native课程,该课程于2019年启动,并且已经采用超过20,000人。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非常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人!

本次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用中文进行,439名调查对象中有91%来自亚洲。去年有300名调查对象接受了调查。调查于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进行。以普通话进行,在439名受访者中,有91%来自亚洲。去年,我们有300名受访者。

报告成员中,CNCF最终用户社区成员约占一半(49%)。近半数(49%)报告为CNCF最终用户社区的一部分。

大多数调查对象来自企业。40%来自员工超过5,000人的单位,比去年的23%有所增长。超过半数来自员工超过1,000人的单位,比去年的40%有所增长。大多数受访者来自企业。40%是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组织的一部分,高于去年的23%。超过一半的人是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的组织的一部分,而去年这一比例为40%。

来源:CNCF

LIKE.TG 专注全球社交流量推广,致力于为全球出海企业提供有关的私域营销获客、国际电商、全球客服、金融支持等最新资讯和实用工具。免费领取【WhatsApp、LINE、Telegram、Twitter、ZALO】等云控系统试用;点击【联系客服】 ,或关注【LIKE.TG出海指南频道】【LIKE.TG生态链-全球资源互联社区】了解更多最新资讯

本文由LIKE.TG编辑部转载自互联网并编辑,如有侵权影响,请联系官方客服,将为您妥善处理。

This article is republished from public internet and edited by the LIKE.TG editorial departmen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our official customer service for proper handling.


云服务器服务器部署云服务代理AWS实名服务器云计算服务iaaspaassaas云产品vps大数据云解决方案ECS云平台云端计算终端远程服务器远程桌面远程协作云计算
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
云服务
2018年,中小电商企业需要把握住这4个大数据趋势
2018年,中小电商企业需要把握住这4个大数据趋势
新的一年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新的决定,这当然不仅限于发誓要减肥或者锻炼。商业和技术正飞速发展,你的公司需要及时跟上这些趋势。以下这几个数字能帮你在2018年制定工作规划时提供一定的方向。 人工智能(AI)在过去的12到18个月里一直是最热门的技术之一。11月,在CRM 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的Dreamforce大会上,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的一篇演讲中提到:Salesforce的人工智能产品Einstein每天都能在所有的云计算中做出了4.75亿次预测。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Einstein是在一年多前才宣布推出的,可现在它正在疯狂地“吐出”预测。而这仅仅是来自一个拥有15万客户的服务商。现在,所有主要的CRM服务商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项目,每天可能会产生超过10亿的预测来帮助公司改善客户交互。由于这一模式尚处于发展初期,所以现在是时候去了解能够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更有效地吸引客户和潜在客户了。 这一数字来自Facebook于2017年底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显示,人们之前往往是利用Messenger来与朋友和家人交流,但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已经快速习惯于利用该工具与企业进行互动。 Facebook Messenger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团队成员Linda Lee表示,“人们提的问题有时会围绕特定的服务或产品,因为针对这些服务或产品,他们需要更多的细节或规格。此外,有时还会涉及到处理客户服务问题——或许他们已经购买了一个产品或服务,随后就会出现问题。” 当你看到一个3.3亿人口这个数字时,你必须要注意到这一趋势,因为在2018年这一趋势将很有可能会加速。 据Instagram在11月底发布的一份公告显示,该平台上80%的用户都关注了企业账号,每天有2亿Instagram用户都会访问企业的主页。与此相关的是,Instagram上的企业账号数量已经从7月的1500万增加到了2500万。 根据该公司的数据显示,Instagram上三分之一的小企业表示,他们已经通过该平台建立起了自己的业务;有45%的人称他们的销售额增加了;44%的人表示,该平台帮助了他们在其他城市、州或国家销售产品。 随着视频和图片正在吸引越多人们的注意力,像Instagram这样的网站,对B2C和B2B公司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利用Instagram的广泛影响力,小型企业可以用更有意义的方式与客户或潜在客户进行互动。 谈到亚马逊,我们可以列出很多吸引眼球的数字,比如自2011年以来,它向小企业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而且在2017年的网络星期一,亚马逊的当天交易额为65.9亿美元,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商销售日。同时,网络星期一也是亚马逊平台卖家的最大销售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顾客共从这些小企业订购了近1.4亿件商品。 亚马逊表示,通过亚马逊app订购的手机用户数量增长了50%。这也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产品是通过移动设备销售出的。 所有这些大数据都表明,客户与企业的互动在未来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发展会比其他的发展更深入,但这些数字都说明了该领域的变化之快,以及技术的加速普及是如何推动所有这些发展的。 最后,希望这些大数据可以对你的2018年规划有一定的帮助。 (编译/LIKE.TG 康杰炜)
2020 AWS技术峰会和合作伙伴峰会线上举行
2020 AWS技术峰会和合作伙伴峰会线上举行
2020年9月10日至11日,作为一年一度云计算领域的大型科技盛会,2020 AWS技术峰会(https://www.awssummit.cn/) 正式在线上举行。今年的峰会以“构建 超乎所见”为主题,除了展示AWS最新的云服务,探讨前沿云端技术及企业最佳实践外,还重点聚焦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AWS宣布一方面加大自身在垂直行业的人力和资源投入,组建行业团队,充分利用AWS的整体优势,以更好的发掘、定义、设计、架构和实施针对垂直行业客户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场景应用;同时携手百家中国APN合作伙伴发布联合解决方案,重点覆盖金融、制造、汽车、零售与电商、医疗与生命科学、媒体、教育、游戏、能源与电力九大行业,帮助这些行业的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行数字化创新。峰会期间,亚马逊云服务(AWS)还宣布与毕马威KPMG、神州数码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企业上云和拥抱数字化。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AWS大中华区执董事张文翊表示,“AWS一直致力于不断借助全球领先的云技术、广泛而深入的云服务、成熟和丰富的商业实践、全球的基础设施覆盖,安全的强大保障以及充满活力的合作伙伴网络,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助力中国客户的业务创新、行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创新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AWS技术峰会带给大家行业的最新动态、全球前沿的云计算技术、鲜活的数字创新实践和颇具启发性的文化及管理理念,推动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更上层楼。” 构建场景应用解决方案,赋能合作伙伴和客户 当前,传统企业需要上云,在云上构建更敏捷、更弹性和更安全的企业IT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实现上云之后,企业又迫切需要利用现代应用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容器技术等先进的云技术,解决不断涌现的业务问题,实现数字化创新,推动业务增长。 亚马逊云服务(AWS)大中华区专业服务总经理王承华表示,为了更好的提升行业客户体验,截至目前,AWS在中国已经发展出了数十种行业应用场景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 以中国区域部署的数字资产管理和云上会议系统两个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为例。其中,数字资产盘活机器人让客户利用AWS云上资源低成本、批处理的方式标记数字资产,已经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率先得到客户青睐;AWS上的BigBlueButton,让教育机构或服务商可以在AWS建一套自己的在线会议系统,尤其适合当前急剧增长的在线教育需求。 这些行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经过客户验证成熟之后,AWS把它们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赋能APN合作伙伴,拓展给更多的行业用户部署使用。 发布百家APN合作伙伴联合解决方案 打造合作伙伴社区是AWS服务企业客户的一大重点,也是本次峰会的亮点。AWS通过名为APN(AWS合作伙伴网络)的全球合作伙伴计划,面向那些利用AWS为客户构建解决方案的技术和咨询企业,提供业务支持、技术支持和营销支持,从而赋能这些APN合作伙伴,更好地满足各行各业、各种规模客户地需求。 在于9月9日举行的2020 AWS合作伙伴峰会上,AWS中国区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部总经理汪湧表示,AWS在中国主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合作伙伴网络的构建。一是加快AWS云服务和功能落地,从而使合作伙伴可以利用到AWS全球最新的云技术和服务来更好地服务客户;二是推动跨区域业务扩展,帮助合作伙伴业务出海,也帮助全球ISV落地中国,同时和区域合作伙伴一起更好地服务国内各区域市场的客户;三是与合作伙伴一起着力传统企业上云迁移;四是打造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AWS努力推动将那些驱动中国云计算市场未来、需求最大的云服务优先落地中国区域。今年上半年,在AWS中国区域已经落地了150多项新服务和功能,接近去年的全年总和。今年4月在中国落地的机器学习服务Amazon SageMaker目前已经被德勤、中科创达、东软、伊克罗德、成都潜在(行者AI)、德比软件等APN合作伙伴和客户广泛采用,用以创新以满足层出不穷的业务需求,推动增长。 联合百家APN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打造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是AWS中国区生态系统构建的战略重点。 以汽车行业为例,东软集团基于AWS构建了云原生的汽车在线导航业务(NOS),依托AWS全球覆盖的基础设施、丰富的安全措施和稳定可靠的云平台,实现车规级的可靠性、应用程序的持续迭代、地图数据及路况信息的实时更新,服务中国车企的出海需求。 上海速石科技公司构建了基于AWS云上资源和用户本地算力的一站式交付平台,为那些需要高性能计算、海量算力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算力运营解决方案,目标客户涵盖半导体、药物研发、基因分析等领域。利用云上海量的算力,其客户在业务峰值时任务不用排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业务创新。 外研在线在AWS上构建了Unipus智慧教学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全国1700多家高校、1450万师生。通过将应用部署在AWS,实现SaaS化的交付模式,外研在线搭建了微服务化、自动伸缩的架构,可以自动适应教学应用的波峰波谷,提供稳定、流畅的体验,并且节省成本。 与毕马威KPMG、神州数码签署战略合作 在2020AWS技术峰会和合作伙伴峰会上,AWS还宣布与毕马威、神州数码签署战略合作关系,深化和升级合作。 AWS与毕马威将在中国开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毕马威将基于AWS云服务,结合其智慧之光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为金融服务、制造业、零售、快消、以及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等行业客户,提供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监管与合规等咨询及实施服务。AWS将与神州数码将在赋能合作伙伴上云转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助力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ISV)落地中国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2021re:Invent全球大会圆满落幕 亚马逊云科技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2021re
Invent全球大会圆满落幕 亚马逊云科技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本文来源:LIKE.TG 作者:Ralf 全球最重磅的云计算大会,2021亚马逊云科技re:Invent全球大会已圆满落幕。re:Invent大会是亚马逊云科技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功能和服务的顶级行业会议,今年更是迎来十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re:Invent,中文意为重塑,是亚马逊云科技一直以来坚持的“精神内核”。 作为Andy Jassy和新CEO Adam Selipsky 交接后的第一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用诸多新服务和新功能旗帜鲜明地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致敬云计算探路者 亚马逊云科技CEO Adam Selipsky盛赞云上先锋客户为“探路者”,他说,“这些客户都有巨大的勇气和魄力通过上云做出改变。他们勇于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积极重塑自己和所在的行业。他们敢于突破边界,探索未知领域。有时候,我们跟客户共同努力推动的这些工作很艰难,但我们喜欢挑战。我们把挑战看作探索未知、发现新机遇的机会。回过头看,每一个这样的机构都是在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是探路者。” Adam 认为,探路者具有三个特征:创新不息,精进不止(Constant pursuit of a better way);独识卓见,领势而行(Ability to see what others don’t);授人以渔,赋能拓新(Enable others to forge their own paths)。 十五年前,亚马逊云科技缔造了云计算概念,彼时IT和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局限。不仅贵,还反应慢、不灵活,大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亚马逊云科技意识到必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重塑企业IT。 从2006年的Amazon S3开始,IT应用的基础服务,存储、计算、数据库不断丰富。亚马逊云科技走过的15年历程 也是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缩影。 目前,S3现在存储了超过100万亿个对象,EC2每天启用超过6000万个新实例。包括S3和EC2,亚马逊云科技已经提供了200大类服务,覆盖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混合云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最前沿的量子计算服务和卫星数据服务 (图: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 对于本次大会贯穿始终的探路者主题,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表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他们不被规则所限,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深入洞察,开放视野;还有一类探路者,他们不断赋能他人。我们周围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无论是科研人员发现新的治疗方案挽救生命,还是为身处黑暗的人带去光明; 无论是寻找新的手段打破物理边界,还是通过云进行独特的创新,探路源源不断。” 技术升级创新不断 本次re:Invent大会,亚马逊云科技发布涵盖计算、物联网、5G、无服务器数据分析、大机迁移、机器学习等方向的多项新服务和功能,为业界带来大量重磅创新服务和产品技术更新,包括发布基于新一代自研芯片Amazon Graviton3的计算实例、帮助大机客户向云迁移的Amazon Mainframe Modernization、帮助企业构建移动专网的Amazon Private 5G、四个亚马逊云科技分析服务套件的无服务器和按需选项以及为垂直行业构建的云服务和解决方案,如构建数字孪生的服务Amazon IoT TwinMaker和帮助汽车厂商构建车联网平台的Amazon IoT FleetWise。 (图: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 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顾凡表示,新一代的自研ARM芯片Graviton3性能有显著提升。针对通用的工作负载,Graviton3比Graviton2的性能提升25%,而专门针对高性能计算里的科学类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这样的负载会做更极致的优化。针对科学类的计算负载,Graviton3的浮点运算性能比Graviton2提升高达2倍;像加密相关的工作负载产生密钥加密、解密,这部分性能比Graviton2会提升2倍,针对机器学习负载可以提升高达3倍。Graviton3实例可以减少多达60%的能源消耗。 新推出的Amazon Private 5G,让企业可以轻松部署和扩展5G专网,按需配置。Amazon Private 5G将企业搭建5G专网的时间从数月降低到几天。客户只需在亚马逊云科技的控制台点击几下,就可以指定想要建立移动专网的位置,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网络容量。亚马逊云科技负责交付、维护、建立5G专网和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小型基站、服务器、5G核心和无线接入网络(RAN)软件,以及用户身份模块(SIM卡)。Amazon Private 5G可以自动设置和部署网络,并按需根据额外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增长扩容。 传统工业云化加速 在亚马逊云科技一系列新服务和新功能中,针对传统工业的Amazon IoT TwinMaker和Amazon IoT FleetWise格外引人关注。 就在re:Invent大会前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规划》),《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发展的分项目标,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亚马逊云科技布局物联网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包括工业互联网里的绿色产线的维护、产线的质量监控等,在数字孪生完全构建之前,已经逐步在实现应用的实体里面。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计算与存储总监周舸表示,“在产线上怎么自动化地去发现良品率的变化,包括Amazon Monitron在产线里面可以直接去用,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震动、温度等,通过自动的建模去提早的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不用等到灾难发生,而是可以提早去换部件或者加点机油解决潜在问题。” 周舸认为工业互联的场景在加速。但很多中小型的工厂缺乏技术能力。“Amazon IoT TwinMaker做数字孪生的核心,就是让那些没有那么强的能力自己去构建或者去雇佣非常专业的构建的公司,帮他们搭建数字孪生,这个趋势是很明确的,我们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对于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制造。数据的收集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Amazon IoT FleetWise,让汽车制造商更轻松、经济地收集、管理车辆数据,同时几乎实时上传到云端。通过Amazon IoT FleetWise,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收集和管理汽车中任何格式的数据(无论品牌、车型或配置),并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在云上轻松进行数据分析。Amazon IoT FleetWise的智能过滤功能,帮助汽车制造商近乎实时地将数据高效上传到云端,为减少网络流量的使用,该功能也允许开发人员选择需要上传的数据,还可以根据天气条件、位置或汽车类型等参数来制定上传数据的时间规则。当数据进入云端后,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将数据应用于车辆的远程诊断程序,分析车队的健康状况,帮助汽车制造商预防潜在的召回或安全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来改进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等技术。
云服务器
SRG:2024上半年全球云服务和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23%
SRG
2024上半年全球云服务和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23%
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云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2024年上半年运营商和供应商的收入达到4270亿美元,比2023年上半年增长了23%。在这种情况下,最近有一个趋势发生了逆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云服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出的增长速度,但在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投资的推动下,这种情况暂时发生了转变。 今年上半年,IaaS、PaaS和SaaS的平均增长率为21%,而公共云和私有云数据中心的支出平均增长率为30%。云服务市场的规模仍然是支持数据中心支出的两倍。随着超大规模运营商继续推动更广泛的IT市场,他们的基础设施足迹也在增长。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已经庞大的数据中心网络的运营能力增长了24%。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随着继续加大投资,未来数据中心的规模增长了47%。 SaaS和云基础设施服务,整个市场的领导者是微软、亚马逊、谷歌和Salesforce。在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方面,ODM继续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因为超大规模运营商使用自己设计的服务器,由合同制造商提供。除了ODM之外,市场的领导者还有戴尔、微软、超微和惠普。在这方面,英伟达的影响力正在迅速增长,它向服务器供应商、其他技术公司、企业以及直接向超大规模运营商销售产品。 从地理上看,虽然云市场在世界各地都在强劲增长,但美国仍然是一个重心。2024年上半年,美国占所有云服务收入的44%,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53%,云数据中心硬件和软件市场的47%。在所有服务和基础设施市场中,绝大多数领先企业都是美国公司。其次是中国公司,占所有云服务收入的8%,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容量的16%。
亚马逊云科技高可靠性秘密武器: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的韧性之道
亚马逊云科技高可靠性秘密武器
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的韧性之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云科技通过其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为客户提供强大而灵活的计算、存储和数据库服务、AI等服务。屹立行业之巅,亚马逊云科技为何能引领云计算行业十几年,其秘密武器是打造的从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再到运营机制全链路韧性技术。 在近期亚马逊云科技媒体沟通会上,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总经理代闻详细阐述了韧性技术背后的逻辑和思考。 如何打造高可靠的云服务 亚马逊云科技在2006年开创性地发布了第一款云服务,时至今日,亚马逊云科技提供了超过 240 种功能全面的服务。 代闻首先披露了一组数据,“亚马逊云科技去年每天稳定启动的Amazon EC2实例超过1亿,每秒 API请求数高达100万亿。正是因为做对了很多事情,才有今天全球数百万客户的选择和信任。”这在云计算行业可谓是首屈一指。 在代闻看来这些事故背后的风险包括: 基础设施层——括数据中心、主机、机架、网络故障,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坏 架构设计层——数据状态、应用程序状态异常、依赖项失效等 运营机制层——由运维操作、代码部署、配置错误等引起的故障 想要构建高度可靠的云服务,必须要解决以上三个重点问题, 秘密武器:基础设施韧性、韧性技术架构和卓越的运营机制 在基础设施韧性方面,亚马逊云科技的基础设施分为区域、可用区(通常相距100公里)、多个或单个超大数据中心等多个层级。每个可用区的数据中心都有独立的电力、制冷和物理安全设施。 当一个可用区发生电力中断,自然灾害时,区域内其他可用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安全距离既能防止相关故障,又能实现毫秒级延迟的同步复制。 在可用区内部,可用区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均铺设光纤线路两两互联,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任一连接是冗余的,实现了高可用、低延迟的可用区网络设计。 在韧性技术架构方面,亚马逊云科技总结云服务自身韧性的四大要素:区域隔离,多可用区;控制面和数据面独立;单元架构;随机分片。 区域隔离,多可用区的目的是实现控制故障发生时对客户的影响范围。控制面和数据面独立能够确保云服务的数据平面能够独立于控制平面的状态持续稳定运行,且能够独立扩展互不影响。单元架构设计确保当发生故障时,只有该单元受影响,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无论硬件、网络、电力系统还是代码,都将影响最小化,进一步提高整个应用和系统的可用性。 为确保云服务的韧性,卓越的运营和机制至关重要,也是亚马逊云科技的差异化优势之一,亚马逊云科技的运营机制总结为4个模块:服务责任模型、运营就绪审查、持续安全部署、纠错流程。服务责任模型确保各项服务的良好运营,能够随叫随到。运营就绪审查提供了服务发布和更新相关的标准化流程。持续安全部署能够在保持服务连续性的实现安全的自动化部署。纠错流程能够了解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成功的纠错记录还将成为运营就绪审查标准流程的一部分,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授人以渔:帮助客户构建端到端的韧性 在与客户和内部团队展开多年合作的基础上,亚马逊云科技为韧性构建工程总结归纳为4大经验: 系统韧性的提高是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努力; 在业务需求、可靠性、成本、系统复杂度之间取得均衡; 以标准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蓝本,可轻松整合到企业现有流程中; 从业务、技术与持续运营等多个维度来帮助企业提高系统韧性。 基于经验分解,亚马逊云科技开发了韧性系统建设生命周期框架, 该框架包含五个关键阶段, 包括设定目标、设计及实施、验证和测试、持续运营、实施各种运营最佳实践、响应和改进。并强调韧性是一个持续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重复五个阶段,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亚马逊云科技希望客户能够采用同样的单元架构方法论,来最小化自身应用的爆炸半径,提高可用性。亚马逊云科技90%以上的服务来源于用户需求。在韧性系统建设生命周期框架的五个阶段,亚马逊云科技都提供了多种服务和工具:如Amazon Resilience Analysis Framework、Amazon Aurora、Amazon DynamoDB、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Amazon Fault Injection Simulator(FIS)、Amazon Resilience Hub、Amazon Application Recovery Controller等。 系统的可观测性和故障自动化处理 针对LIKE.TG提出的“如何持续提高系统的可观测性和自动化”这一问题,代闻表示,一个关键点是API。一个云服务平台没有 API 或者 API 不健全,自动化是没有办法做到。 亚马逊云科技在全球云计算行业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API 是怎么写,API 的细颗粒度以及安全等前置考虑都实现得非常好。要做自动化和可观测性,你一定需要把应用和这个基础架构里面的数据能够拿出来,能够看,能够做分析。 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云科技对云原生服务支持已经足够好,并提供了一系列的云原生服务,像 Amazon Aurora global Database 能够自动跨区域数据复制;Amazon Lambda无服务器运算,客户只需要关心它的代码运营环境,底层高可用弹性都是自动实现。GenAI领域,用户在Amazon Bedrock中做推理的时候,不用做很多的基础运维工作,亚马逊云科技比较好地平滑地给客户提供一个可扩展环境。一些新的云原生的服务在不断地推出,这将会大大简化自动化流程,并降低可观测性的难度和复杂度。 细微处见真章,云计算行业需要务实、为客户负责、对安全可靠的前置通盘预判,从基础设施到技术架构到运营机制,亚马逊云科技对韧性技术的打造,是赢得客户青睐和信任的秘密武器。
Canalys:2024年Q2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19%
Canalys
2024年Q2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19%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9%,达到782亿美元。虽然企业的IT预算已经恢复增长,但很大一部分支出现在直接用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投资。前三大供应商——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本季度共增长24%,占总支出的63%。与上一季度相比,AWS的增长明显增加,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19%。与此同时,微软Azure和谷歌云继续保持强劲的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29%和30%。全球超过1/3的云市场份额仍由其他云提供商占据,但市场正在向顶级超大规模云提供商转移,它们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Canalys修改了其历史云基础设施服务收入预测。这直接影响了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但排名和增长率保持不变。 对人工智能需求的加速预计将为云服务的持续增长带来重大机遇。随着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他们将需要更先进、可扩展的云基础设施,从而推动云服务的持续投资和发展。但人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的过度投资,因为获得回报的时间似乎比最初预期的要长。尽管存在这些担忧,超大规模企业仍在继续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本季度,三大超大规模企业都将数据中心的资本支出增加了数百亿美元——它们认识到高估投资风险可能比低估投资风险更有害。 这三家超大规模公司都表示,使用人工智能的客户数量大幅增加。他们继续推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比如谷歌云的Gemini 1.5和Azure的GPT – 40 mini。AWS通过其云平台Bedrock还提供Claude 3.5 Sonnet和其他APIs。 除了推出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外,超大规模企业还在努力加强其人工智能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本季度,领先的供应商特别重视培育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值得注意的举措包括AWS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器”和谷歌云的“谷歌创业加速器”,它们都旨在吸引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推动行业内的创新。 主要云供应商 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继续引领全球云市场,2024年第二季度占33%的市场份额。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9%,业绩较上一季度有所增强。其积压订单达1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通过其Bedrock平台,AWS为基础模型引入了新的API,如Claude 3.5 Sonnet和Llama 3.1。Bedrock完全基于云计算,使企业能够开发自己的基础模型,这些模型已经为成千上万的活跃客户提供了服务。AWS非常重视在其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中集成和开发人工智能。2024年6月,该公司宣布向其生成人工智能加速器项目投入2.3亿美元,旨在帮助全球初创公司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开发。此外,AWS在6月份引入了一些变化,包括增强的技术支持、MSP折扣以及对服务合作伙伴的更低要求。这些调整旨在加强AWS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使其更易于访问,并使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受益。 微软Azure是云服务市场的第二大提供商,市场份额为20%,年增长率为29%。微软声称,2024年第二季度人工智能服务为Azure增长贡献了8%,高于上一季度的7%。凭借先进的模型,Azure AI吸引了超过6万名客户,同比增长近60%。针对这一需求,微软发布或升级了几款机型,包括大语言机型GPT – 40 mini和小语言机型Phi-3 Vision。微软Azure继续扩大其数据中心的足迹,宣布在马来西亚、西班牙和美国进行重大投资。这些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开发和旨在提高人工智能技能的举措。 谷歌云(google Cloud)是第三大提供商,市场份额为10%,年增长率为30%。截至2024年6月30日,谷歌云的累计积压收入(未完成的项目或合同所形成的待实现收入)达到788亿美元,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725亿美元有所增长。截至第二季度末,Google Cloud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如Vertex AI、用于Workspace的Gemini和用于Google Cloud的Gemini)已经产生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并被200多万开发人员使用。Gemini在搜索、工作空间和谷歌消息等产品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功能,并集成到六个产品中,每个产品的月活跃用户都超过20亿人。2024年6月,谷歌云通过谷歌云市场推出渠道私有服务,促进第三方解决方案的高效交易,并使渠道合作伙伴能够管理从计费到收入确认的客户关系。此外,谷歌还宣布在马来西亚开设首个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区域,并在爱荷华州、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进行扩张。
服务器部署
Canalys: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云服务支出达94亿美元
Canalys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云服务支出达94亿美元
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在2024年第二季度达到94亿美元,同 比增长8%。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合计占71%的市场份额。虽然更广泛的宏观经济状况导致某些行业的增长放缓,但云服务客户——尤其是那些优先考虑数字化的客户——已经因为人工智能而扩大了消费支出。领先的云提供商现在专注于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深度整合,以挖掘新的增长机会。 阿里云在中国保持领先地位,市场份额为36%。其整体增长主要受到其公共云业务的推动,该业务在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人工智能产品的成功也在阿里云的复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实现了创纪录的付费用户数量,季度增长率为200%,而收入继续以三位数的速度增长。 华为云巩固了其第二大供应商的地位,市场份额增加到19%,并以13%的增长率保持稳定的业绩。华为云正在稳步推进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2024年6月,推出最新版盘古5.0基础模型,提供多种参数配置,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培训需求。 腾讯云排名第三,占16%的市场份额。2024年6月,该公司推出了一项计划,通过向新企业用户提供1亿枚免费代币,为其人工智能模型吸引更多客户。它推出了多个版本的基础人工智能模型,包括Pro、Standard和Lite,以及免费的专用迁移工具和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9月份,腾讯全球数字生态系统峰会上,腾讯宣布其收入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合14.2万美元)的合作伙伴数量增加了150%。
SRG:前20大城市占全球托管市场的60%
SRG
前20大城市占全球托管市场的60%
Synergy的最新数据显示,仅20个城市就占当前全球托管市场的60%。北弗吉尼亚是最大的单一市场,几乎占总市场的7%。紧随其后的是北京、伦敦和上海,各占5%左右。然后是东京,占4%。在前20大市场中有8个在美国,7个在亚太地区,4个在欧洲,1个在拉丁美洲。在20-40最大的州或城市市场占另外13%的份额,其中美国和欧洲在这批市场中占有更突出的地位。 北弗吉尼亚是一个独特的市场。该地区是早年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并一直是数据中心活动的重心,受益于丰富的网络生态系统、友好的商业环境和良好的低成本电力供应。除了北弗吉尼亚,其他主要的主机托管市场主要反映了世界领先的经济中心。 在排名前四十的市场之外,一些大都市的增长非常迅速,包括柔佛、雅加达、金奈、拉各斯、里约热内卢、约翰内斯堡和克雷塔罗。 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师约翰·丁斯代尔(John Dinsdale)表示:“靠近客户是托管市场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因此数据中心往往位于公司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大都市。这一点不会改变,但我们看到的是,在经济规模较小但增长迅速的国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都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家都充满了机会。而在拉丁美洲,市场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焦点——圣保罗。我们现在还看到圣地亚哥、里约热内卢和克雷塔罗等大都市的高增长。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传统大都市的增长越来越受到权力或地理限制,从而将增长机会推向了邻近地区。这些新兴的大都市短期内不会达到新加坡或法兰克福的规模,但它们将日益重塑不断发展的托管市场。”
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加入like.tg生态圈,即可获利、结识全球供应商、拥抱全球软件生态圈